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01.31 KB
- 文档页数: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与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是老年慢性疾病,病程长,而且无法治愈。
研究发现,高血压和冠心病、脑梗死发病和疾病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临床控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本文分析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提出临床护理对策,以此有效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仅供参考。
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也成为临床常见疾病。
患者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不仅会危害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还会引发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
老年人血管退行性变化,其血管弹性过低,脆性过高,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已成为致脑卒中、冠心病高危风险因素。
所以,对高血压疾病要及早诊断、分级治疗,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血压升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因年龄过大,内分泌机能和血压调节系统能力均明显衰退,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受到影响。
老年人年龄大,动脉弹性差,因脉压差影响,血压波动过大。
尤其是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过大,都容易并发心脑肾等并发症。
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因素影响,活动较少,而且睡眠质量差。
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孤独、悲伤及缺乏信心等心理状态,出现不合群的表现。
有些高血压患者有家族病史,再加上日常饮食不节,过度烟酒,过多摄入食盐,过量食用高脂饮食。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影响患者血压的控制。
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存在,互相影响产生不良结果。
老年人因自身文化程度因素,对高血压疾病缺乏疾病知识了解。
而高血压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有些老年患者当病情控制后就会自行停药或减剂量,导致用药不当影响正常的治疗。
老年人由于自身基础疾病与身体因素,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明显高于年轻人群,老年人用药要考虑靶器官受损,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疾病等。
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药物代谢、不良反应等综合分析,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可以长效控制,不良反应少及价格较低的药物。
2.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措施2.1常规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病情严重,要控制活动量,尽量保持卧床休息。
临床老年高血压特点、患者诊断性评估、降压治疗措施及血压控制目标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在≥80岁高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接近90%,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梗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群是独特群体,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以下特点:➤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异常血压波动;➤合并多种疾病;➤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增加。
患者评估诊断性评估包括:①确定血压水平;②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③明确引起血压升高可逆和/或可治的有无继发性高血压;上述评估,有助于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评估老年高血压整体危险度,有助于确定降压治疗时机、优化治疗方案并进行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
表1 老年高血压危险分层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衰弱和认知功能。
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前衰弱评估,特别是近1年内非刻意节食情况下体质量下降>5%或有跌倒风险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1、降压目标年龄≥65岁,血压≥140/90 mmHg,在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年龄≥80岁,血压≥150/90 mmHg,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应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耐受性良好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经评估确定为衰弱的高龄高血压,血压≥160/90 mmHg,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50 mmHg,但尽量不低于130 mmHg。
患者对降压治疗耐受性良好不停止降压治疗。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基本措施,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主要包括:①健康饮食:每日摄盐量应<6 g,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度限盐;②规律运动:每周不少于5d、每天不低于30 min步行、慢跑和游泳等有氧体育锻炼,老年人不建议剧烈运动;③戒烟限酒,甚至戒酒;④保持理想体质量:维持理想体质量、纠正腹型肥胖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⑤改善睡眠;⑥注意保暖。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是指60岁以上年龄组的高血压病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与其他类型高血压病存在差异,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1. 血压变化不明显。
老年人的动脉壁硬度增加、弹性下降,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导致血压变化不明显,容易出现无症状或轻微症状。
2. 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并发症高。
老年人体内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减少,氧自由基过多,容易出现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3. 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
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等,这些病因如糖尿病会加重老年高血压病的病情。
4. 老年人治疗难度大。
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已经逐渐退化,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需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1. 正确选药可降低血压。
降压药物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关键。
需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可有效降低血压。
2. 降压幅度需视情况而定。
老年人体内器官已经退化,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降压幅度,不能过度降压,避免出现低血压导致的不良反应。
3. 科学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对控制血压具有帮助。
科学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也是控制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
应避免高脂、高盐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戒酒,避免紧张、过度劳累等。
4. 应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如血压、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相对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病存在差异,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正确选择药物、降压幅度视情况而定、科学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定期随访和检查等。
这既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也是预防患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老年高血压定义、特点、治疗要点及病例分析一、老年高血压定义老年人高血压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升高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或者非同日3次以上测的血压都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老年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大于或者小于90mmHg称为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增加,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患病率约增加10%左右。
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幅度加大,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以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老年高血压的70%左右。
二、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当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5亿,而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也就是说两个高血压患者中必有一个是老年人,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又是老年高血压的一种。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有如下特点:1、60%-70%的高血压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称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使病死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4倍;3、多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选择降压剂较复杂;4、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发生在降压治疗及情绪变化时;5、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心脏功能不全;6、收缩压升高危险性要大于舒张压升高,并且多数患者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难以控制,治疗重点应放在控制收缩压上;7、老年高血压多数具有低肾素、低交感活性及高容量、高搏出量的特点,故利尿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对老年高血压治疗较其它种类降压药物效果好。
三、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血压降低相同幅度情况下,对老年人降压益处比年轻人及中年人益处要大得多,有效降压可使脑卒中下降36%-42%,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26%-32%,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可使60-70岁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下降1/3。
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以下问题:1、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血压的压力感受器逐渐退化,敏感性降低,因此降压不可太快,要循序渐进,降压药物剂量要逐渐递增,尤其对体弱者及原有脑血管疾病者,否则易发生低血压,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及脑供血不足发生;2、注意药物的体位效应,尽量不用α受体阻滞剂来降压,降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足够的入量,如患者入量不足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应小剂量应用;3、老年人存在多种脏器的损伤,要注意降压药的选择,如有心功不全可首选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肾功不全首选钙拮抗剂,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由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的僵硬度增加,弹性减弱,使舒张压减低,脉压加大。
浅谈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生理特征和治疗老年高血压多属慢性进行性疾病,它的发病率远高于中年人,且病史较长。
高血压病是造成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而心脑血管病是65岁以上的人最主要的威胁。
1 老年人高血压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1.1 血压波动老年人高血压无论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均比年轻患者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高,即大于21.3kpa(160nmhg)以往认为:只要dbp持续超过12.0kpa(90mmhg),不论sbp如何均可诊断高血压。
有关资料表明,在65岁以下的sbp高血压的人群中,心脏病及卒中的发生率要比其他人高出1倍。
即使在dbp正常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在65岁以上的女性此类患者中,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40%;男性则比一般男性高70%。
这主要因为血压的波动与血压的高度密切相关,另外老年人存在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
笔者统计12例纯sbp高血压患者1 a内sbp的波动幅度,平均是61±4.80kpa(36mmhg),2.67—17.3kpa (20~130mmi-ig),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常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为此,笔者曾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正常血压者左心室壁应力常数(sws)和患者的左室壁相对厚度(rwt)推算收缩压高度,证实sbp的推算值与患者的sbp实际平均值呈显著相关(r=o.866,p<0.01),两者的绝对差值仅1.33kpa(10mmhg),因此,笔者认为使用sbp推算值可以较正确地评价患者血压水平的严重程度。
血压调节机制障碍突出表现是24h内血压波动大,常受体位变化、情绪波动、季节的影响,收缩压差2.67—5.33kpa(20一40mmhg)。
有人提出使用2h血压连续监测取得的平均值可以较好代表24h血压平均值。
血压波动的预后意义还不清楚。
从目前资料看,心电图有左室肥厚者或有并发症者血压的波动比没有者要小。
很少有资料认为老年人高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未发生特殊改变,血压值的高峰时间是6am~10pm,低峰时间是10pm-6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