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小型滑坡变形特征分析及治理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某小型滑坡变形特征分析及治理设计

摘要:本文对重庆市某小型滑坡的成因及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判断了该滑坡的破坏类型为牵引式的岩土体蠕滑变形破坏。同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滑坡变形稳定性治理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 地形地貌

该滑坡工程位于重庆市某水泥厂厂区东南面,水泥运输长廊胶带西南侧,西北侧紧邻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原始地貌为剥蚀丘陵地貌,微地貌表现为阶地及斜坡。场地原始地形总体趋势由东南向西南倾斜,东北侧为运输长廊胶带开挖形成边坡,高度在5~10m,地形坡度在10~25°之间,高程在341~369m之间。除在场地北西侧有一鱼塘外,该场地内均无深切沟谷。场地地形地貌属中等复杂。

1.2 地层岩性

场地地层岩性由上至下:

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褐黄色、褐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等组成,厚薄不一致,不均匀,力学性质较差,土体稍湿,结构松散~稍密。

②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土层(q4el+dl):

粉质粘土:褐黄色,由粘粒和粉粒组成,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稍

湿,结构松散,且不均匀,厚薄不一致,在0.90~3.70m之间,为坡残积成因。

③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砂岩:灰白色、灰黄色、褐黄色,中细粒结构,薄至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矿物成份主在为长石、石英,局部含泥质团块或条带,质地坚硬。砂岩裂隙发育,面粗糙,多有铁锰质渲染和粘土充填,淡黄色砂岩结合程度差,岩体完整程度为不完整(破碎)。灰白色色砂岩结合程度好。

泥岩:紫色、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砂质含量不均,局部富积成砂质条带及灰绿色砂质团斑,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表面风化裂隙较发育,易风化,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带岩质较硬。

1.3 地质构造

场地位于大耳山背斜南端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为

300~330°∠21~34°,地层倾角上陡下缓。场地基岩大部分已出露,根据地面调查,岩体中主要见有两组裂隙,裂隙①:136~155°∠70~90°,裂面平直,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②:60~92°∠57~72°,裂面粗糙,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1.4 水文地质

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可分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

裂隙水两类。

松散土体孔隙水赋存于上部的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

表水及上侧生活水的补给。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砂岩、泥岩裂隙中。基岩裂隙水不丰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向地形低洼处排泄,地下水埋藏较深。

地下水、土、建筑垃圾对混凝土和钢结构均无腐蚀性。

2滑坡变形特征

2.1 滑坡变形体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水泥运输长廊胶带已开挖基础施工基本完毕,施工过程中对该场地岩土体开挖后所形成的整体高度较大,在5~10m之间,在对下部岩土体开挖后,形成的边坡长时间失去有效支撑,再由于地表水下渗,从本工程开挖边坡的基岩面和强风化砂岩带中流出,降低了结构面的的抗剪强度,而形成了牵引式的岩土体蠕滑变形现象,在滑坡体的前、后、中均出现了长9~30m的裂缝,宽5~40cm的裂缝,局部地段还有坍塌现象。前后缘高差在25~28m,该滑坡沿滑动方向长约128m,平均宽约52m,平均厚度约4.5m,面积约6060m2,体积约为27270m3,滑坡滑动的主方向约为15°,总体呈“簸箕”状,变形周界明显,牵引式拉裂缝较为清晰。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对该本次滑坡体没有采取有效治理,将会形成牵引式的更深层和范围更大的滑坡体。

2.2 滑坡变形体物质组成及特征

滑坡变形体物质主要由表层的强风化砂岩、泥岩组成,在滑坡前缘为粉质粘土,部份已随施工被挖除。粉质粘土厚薄不均,分布于

整个滑坡变形体内,厚薄不均,一般为0.9~3.7m,为坡体上的主要为耕植层。强风化砂、泥岩极其破碎,岩体不完整,陡倾和层面裂隙发育,风化较强,软硬相间,钻孔岩芯多呈碎块状和似土状,采取率极低,为构成滑坡体的主要物质,强风化岩层倾向325°,倾角约28°。

经现场测绘及调查,该滑坡体在工程边坡开挖施工前,处于稳定状态,由于水泥运输长廊胶带开挖边坡后,地形变坡较大,高差达5~10m,且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护措施,加上爆破作业,形成土石开裂,钻孔循环水沿基岩面和强风化岩层下渗,从而降低了坡体强风化岩层层面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导致了坡体物质沿强风化带中软弱层面的牵引式蠕滑现象。

2.3 滑面与滑床特征

该工程滑坡主要沿强风化基岩面的滑动,倾角多在25~28°,坡体和后缘沿w3裂隙(25~28°∠84°)拉裂,在前缘已开挖边坡的西部剪出,剪出口高程在345-340.0m。

滑床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强风化和中等风化岩层,岩性为紫红色泥岩,,裂隙不发育,偶见陡倾裂隙。滑床岩体较完整,滑床在横向上呈弧线形,纵向上呈折线形,与岩层产状近于一致。

3 滑坡变形影响因素

滑坡变形的形成,究其原因,有其外因(施工爆破,前缘坡度较陡、水的作用)、内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前缘坡度较陡是滑坡形成的外在因素之一。

滑坡后缘地表水下渗,施工爆破的影响也是外在因素之一,由于地表土体较薄,强风化基岩裂隙发育密集,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下渗,降低了层间裂隙面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从而导致了斜坡的蠕滑变形开裂。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滑坡变形的内在因素,斜坡坡面倾向320~325°,地形坡度在10~25°,坡体岩层产状25°∠28°,斜坡地形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为顺向坡,且岩层为砂、泥岩,其抗风化能力弱,加之构造裂隙发育,在各组裂隙切割下,当存在临空面时,极易产生沿岩层面的顺层滑动。

4 滑坡稳定性分析

滑面抗剪强度指标按滑坡变形实际情况反分析及结合地区经验

综合确定,主要力学参数如表4-1所示。

表4-1 主要力学参数表

滑动面呈近似折线形,选取典型剖面如图4-1所示,按传递系数法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5.2.5条中的公式进行稳定性计算。安全系数取1.3。

图4-1 典型剖面图

经计算滑体土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08,即滑坡处于滑动变形的临界状态;滑体土在饱和状态下的稳定系数为0.89,即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