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生物学》校本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7
适合生物做的校本课程一、植物的奥秘1. 课程目标- 了解常见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 探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 认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习内容- 植物的细胞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有关于植物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可以使用教材中的图片、实验(如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来辅助学习。
- 植物的器官- 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详细介绍了根的结构(根尖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等)和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根的形态观察实验,如观察不同植物的根系(直根系和须根系)。
- 植物的生长发育-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有关于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对比学习,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可以让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观察,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
- 植物的开花结果:教材中介绍了花的结构(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的开花情况,制作花的结构模型等。
-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产者的角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教材中有相关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简单介绍,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态系统案例,如校园中的花园生态系统,分析植物在其中的重要性。
-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课外资料如一些环保类书籍中提到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等。
3.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 实验教学:如上述提到的各种植物相关的实验。
-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植物园观察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等。
二、动物的行为与生态1. 课程目标- 认识动物的行为类型及其意义。
- 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探究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2. 学习内容- 动物的行为类型- 学习行为:教材中提到动物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等。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第一章:生物与食物的关联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食物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对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食物的关系介绍。
主要食物来源的生物种类。
食品卫生知识的讲解和实践。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食物的关系,食物来源的生物种类。
实践法:讲解食品卫生知识,进行食品卫生实践操作。
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互动2.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原则的讲解。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
讨论法:讨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三、第三章:生物与健康的联系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
3.2 教学内容: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介绍。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讲解。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实践法: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
四、第四章:生物与技术的应用4.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认识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4.2 教学内容: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介绍。
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实验法:进行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
五、第五章:生物与农业的结合5.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5.2 教学内容:生物与农业的关系介绍。
不同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案例。
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生物与生活课程性质:校本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生活的关系1.1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第二章:植物与生活2.1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3 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动物与生活3.1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3.2 动物的生态习性3.3 动物在生活中的作用第四章:微生物与生活4.1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4.2 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4.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五章:生物技术与生活5.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5.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5.3 生物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与生活的关系,阐述相关生物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与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程结束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网络资源:相关的生物学网站、视频等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所需材料。
5. 辅导资料: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
六、人体生物学6.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人体器官的协同作用6.2 人体生理过程消化、吸收与营养呼吸与新陈代谢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6.3 健康与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与重要性饮食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处理七、生态环境与保护7.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2 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后果7.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实践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途径八、生物伦理与法律8.1 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生物伦理的定义与发展生命尊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克隆、基因编辑等伦理问题8.2 生物法律与政策生物法律的定义与作用国际生物法律体系与主要公约我国生物法律体系与相关法律法规8.3 生物伦理与法律的实践应用生物伦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生物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执行生物伦理与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九、生物创新与未来9.1 生物科技创新的意义生物科技的发展历程生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影响生物科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9.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医学与生物制药农业与生物育种环境保护与生物修复9.3 生物创新与伦理法律生物创新中的伦理法律问题生物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创新的政策与法规保障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中的亮点与不足10.2 课程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课程改进的方向与措施10.3 课程展望生物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生物与生活课程的拓展与深化学生继续学习生物学的建议与期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与生活的关系补充说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课时:1课时
教材:校本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3. 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分类
3. 细胞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理解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和探究。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细胞的结构有哪些?细胞有哪些分类?细胞的生命周期是如何进行的?
3.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展示,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生命周期。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化对细胞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 幻灯片图片
2. 显微镜及生物玻片
3. 实验用具和材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观察记录
2. 练习题的答题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细胞为主题,通过实验操作和讲解,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
下节课将进一步探讨细胞的功能及生命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在生物世界中的重要性。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为二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2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章:语文素养培养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 增强对汉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汉字学习:通过趣味性的汉字游戏,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部首和结构,增强对汉字的理解。
2.2.2 词语积累:通过词语接龙、猜谜语等活动,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2.2.3 阅读理解:通过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有趣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2.4 写作训练:通过看图写话、生活日记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数学思维训练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算术运算: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掌握运算规律和技巧。
3.2.2 逻辑思维:通过数学智力题、趣味数学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你写过教案吗?作为一名生物学老师,你应该知道如何写一篇高中生物教案,它对你的生物教学工作有乐观的影响。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引入新课: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三)、问题讨论: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精品文档--------------------------------------------------------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背景: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篇一: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目录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四.酶的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七.生态环境与生活课题1.环境保护课题2.低碳生活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过程引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
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
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
山大附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李新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在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已逐渐成为学校办学水平好坏,办学有无特色的主要标志。
同时,校本课程也为教师和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下面我谈谈我校近几年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办好一所学校除了要落实好国家课程计划之外,还要努力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是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是由校长、教师、学生等共同来决策和参与的,是为每一个学生和老师提供开发潜能的天地。
我校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成立数学和物理优势班,试图在学生的理科特长发展上寻找一条创新之路。
1995 年,开办“双语实验班,” 实行六年一贯制双外语教学,满足学生在外语方面特长发展的需求。
1998 年,我校作为全国“两省一市”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样本学校,在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开设了一批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适应学生需求的选修课。
2000 年以来,我校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学校逐渐形成了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思想。
二是校长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使学校文化和管理走向以尊重、民主为基础的机制管理,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完善了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教学系统和保障系统,并与国内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课程开发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支持。
四是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块结构和各个模块目标。
五是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机制。
1、校本课程模块结构校本课程礼仪心理健康统选类英语报刊阅读社会实践选修类课程数学科技类人文社会类任选类艺体综合类人文类(语文节、英语节等)科技类(科技节等)艺体类(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类课程专题类(读书日、物理年等)社团类(文学社、话剧社等)综合类(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学生文化隐性课程管理文化教师文化2、校本课程模块目标(1)选修类课程:这类课程分二类。
《趣味生物探秘》校本课程教案第一课时一、课程目标我校的育人目标是:“我参与、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
”将学生培养成健康文明自信,关爱社会他人,勤于学习思考,善于合作交流,有特长能创新,竞争意识强的人。
围绕这个总目标,本次校本课程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追求学生主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2、情感目标:关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趣味生物现象的谈论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的情感,学会分享与合作,最终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二、课程内容引言:生物学正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也得到了飞跃发展。
专家们普遍认为,21 世纪是生命科学为带头学科的世纪,21 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
生命是人类知识范围内最富于魅力的现象,自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探索生命的奥秘,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趣味生物探秘》为您介绍生物常识,使您了解生物中的许多有趣现象,向您提供一个展示生物奥秘的趣味档案。
同时它将带给您的还“生物新知”、“千姿百态”"、向您提供生物方面的最新动态及生物王国里一些奇特多姿的生命个体,“微生物探秘”向你展示平时不为我们所注意微小生命的生活。
1、有关人类自身的奥秘1)脑的探索人体内最神秘的器官,就属人的大脑了。
其实,人脑的构造并不象肾脏或肝脏那么复杂,但是它却可以思考,是人体的总司令部。
人脑中生理作用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这是科学家们从未放弃的研究课题。
一些科学家认为:脑研究很可能是自然科学中的最后一个堡垒。
脑的电活动发现较晚,脑电图的出现则在1934 年,它是人类在脑研究方面的一个巨大突破,直至现在仍是探索大脑奥秘的重要手段。
目录引言 (2)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3)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 (6)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 (8)第四课时:第四节水果种种 (13)第五课时:第五节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14)第六课时:第六节狗鼻子嗅觉灵敏 (19)第七课时:第七节蚊子叮人 (21)第八课时:第八节馒头和酒酿 (24)第九课时:第九节藕断丝连 (27)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它的别名可多啦:河南叫红薯,四川叫红苕、红芋,北京叫白薯,江苏、天津叫山芋,山东叫地瓜,浙江福建叫番薯等等。
隆冬时分,甘薯变得更甜了,你爱吃蒸甘薯,味道细腻象栗子;烤甘薯的香甜味儿,更使你爱上了它。
可是,甘薯适宜熟吃,却不宜生吃。
甘薯除含水分、糖类和维生素以外,主要成分是淀粉。
生甘薯的淀粉粒外面包着一层坚韧的膜,你生吃的时候,淀粉酶就很难跟淀粉接触,没法把它水解,胃肠不能很好消化,只能吸收一些糖分和维生素。
这样,几乎所有的淀粉都被浪费了。
甘薯蒸熟或烤熟以后,包在淀粉粒外面的膜破裂了,你吃的时候,淀粉酶就能够充分地跟淀粉发生作用,生成麦芽糖,味道比生甘薯更甜。
甘薯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胡萝卜、白箩卜、冬瓜、南瓜、黄瓜等等,而且还含有一般谷物所没有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
甘薯可以作制造淀粉、酒精、丙酮、葡萄糖等的工业原料。
另外,当你在炎夏喝汽水的时候,它为你提供柠檬酸;当你在厨房烹调的时候,为你提供酒、味精、山芋蜜、山芋粉、山芋糕⋯⋯甘薯能当主食充饥,又能作副食佐菜,生炒蒸煮,切片油煎,磨甘薯原产地是美洲,考古学家在古墓里曾发现过八千年前的野生甘薯的块根,在秘鲁古墓里发掘出陶器制品,上面镶有甘薯的图案,证明是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美洲人民模仿甘薯形状制作的。
甘薯传到中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
明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年),福建省长乐县人陈振龙去吕宋(现在的菲律宾)经商,看到当地种植一种食用块根甘薯,根大如拳,皮色朱红,生熟可食,产量高,味道好,耐瘠薄,是一种保丰补歉的备荒作物。
他想到家乡“土瘠民贫,粮食缺乏”,如果能把它引种回国,可以使百姓荒年无饥饿之忧。
可是,甘薯是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引来的,严令禁止外传。
陈振龙只好冒着危险,花了很大一笔钱,买了几尺长的甘薯藤秧,把它精心藏在浸水的缆绳里,经过七天海上航行,才带回福州。
陈振龙叫他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献甘薯藤,并上了禀帖。
巡抚金学曾看了呈文,要陈经纶赶快试种,他就在自家屋后栽种,四个月后,掘得“形如玉瓜、藕臂”、的累累块根。
这位巡抚亲尝了滋味,就下令在各地推广种植。
后人为纪念他们,在福州乌石山上,建了“先薯祠”,立了“清政碑”,把甘薯叫做“金薯”,供奉先贤,立有碑刻,以赞颂他们种薯的功绩。
后来,又有一种传说,说甘薯是从越南引进中国的。
广东吴川县中医林怀兰,曾去交趾)行医,有一次给国王的女儿治好了病,国王特地设宴招待,宴席上有一盆熟甘薯,林怀兰觉得很好吃,想起引种的事。
可是,当地规定,不准甘薯外传,林怀兰通过国王仆从的关系,费尽周折,才好不容易弄到了甘薯藤,带回广东引种。
经过试种,效果很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利益。
当地建有一个“怀兰祠”,门楣上有“番薯林公庙”字匾,以传颂他引种甘薯的功绩。
十八世纪前后,甘薯普遍种到我国各地,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新疆盆地,“垅垅绿土块块果,蔓蔓长藤节节根”,种植面积之广,居世界第一。
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刚摘下来的新鲜的玉米,经过蒸煮,吃起来香、甜、糯、嫩,想必你也是爱吃的;至于玉米面,也许你嫌它是粗粮,而不爱吃了。
这可委屈玉米啦。
玉米一向是人们推崇的粮食作物,产量高,又富有营养。
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和不饱和脂肪。
它们有助于人体里脂肪和胆固醇的正常代谢,能预防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常吃玉米油,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镁,能促使血管舒张,肠壁蠕动,胆汁分泌和体内废物的排泄。
令人感兴趣的是,多吃玉米,还有助于减少癌病的发生。
墨西哥、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以玉米为主食,癌症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玉米的故乡是美洲。
五千多年前,印第安人从野生的玉米里,经过一年一年的人工选择,使原来果穗很小的玉米变成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
墨西哥在传说中就有一个女神叫“玉蜀黍神”,每当玉米成熟的时候,人们就把第一个最好的果穗献给她。
印第安人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玛雅文化”,是在种植玉米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叫“玉米文化”。
现在,玉米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作物了。
大约十六世纪,玉米传到中国。
当时,人们叫它“西番麦”、“西天麦”,对玉米的性状,曾作了这样的描述:稷米样的茎秆,稻穗状的花序,长棒般的苞果,红丝似的花须,黄实形的粒实;花开于顶,实结于节。
那时候,玉米曾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因此又叫“御麦”。
玉米的称号可多啦。
除了苞谷、粟米、包粟、棒子、玉蜀黍以外,还有更美丽的雅号:玉茭、玉麦、金黍、珍珠米等等。
玉米籽粒行数为什么多数都成双行呢?原来,玉米雌穗的主轴上长有许多成对、纵行排列的雌小穗,每个雌小穗有两朵小花,一朵是不孕花,不结实;另一朵是可孕花,能够结实。
这样,果穗上的纵列行就成了双数。
玉米棒上出现几种颜色的籽粒,是不同品种间异花传粉杂交的结果。
年复一年地播种杂交种子,越来越杂,同一个棒上的籽粒颜色就更多了。
墨西哥人不断创造出新品种。
有种“理想的玉米”,亩产最高可达两千四百斤,驰名世界。
最近,墨西哥植物学家古兹曼,发现一种杂交玉米,它种植一次,就可以年复一年地收获,能大大节省玉米的种植成本,因为它不用每年犁掉老的玉米秆,再播种新玉米种子。
种玉米长得根壮秆粗,抗病力强,每株上能长多个玉米穗。
它很耐旱,能在缺水的土地上种植,还可以在温和气候或热带气候下种植。
这个新发现,被誉为“本世纪的重大发现”。
思考题1、你知道玉米的雌雄蕊长在哪吗?2、吃玉米为什么往往与大豆搭配呢?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有人说:“健康之道,要多吃蔬菜。
”的确如此。
有些人,不挑食,粗粮细粮,鱼肉荤腥,蔬菜瓜果,什么都吃,这种生活习惯好,身体也健壮。
可是,有些人就不同了,对菜肴东挑西拣,爱这嫌那,老是拣荤菜吃,就是不吃蔬菜,这样偏食不好,不利于健康。
多吃蔬菜有好处,对这点是不应该怀疑的。
可是,吃蔬菜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蔬菜是身体正常发育和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
蔬菜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
人们赞誊蔬菜是“维生素的仓库”,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要素”。
你由此可想象到蔬菜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啊!蔬菜中,菠菜、芹菜、胡萝卜等含维生素A最多,其次是韭菜、卷心菜和西红柿。
韭菜、青豌豆、卷心菜和西红柿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菠菜、花菜、西红柿、南瓜和卷心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
几乎所有的新鲜蔬菜都含有维生素C,其中红辣椒、花菜、菠菜、油菜、韭菜、卷心菜、芹菜叶和西红柿的含量更多。
菠菜、胡萝卜含有维生素D。
小白菜含有维生素E。
菠菜、花菜、小白菜、胡萝卜和西红柿含有维生素K 等等。
在蔬菜中,还含有钙、铁、磷、植物碱、芳香物质等养分,都是人体里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里如果缺少了各种维生素,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
比如,缺少了维生素A,就会出现眼角干燥,视觉模糊,还容易患上感冒、结核病等等。
缺少了维生素B1,会得脚气病和神经炎。
缺少了维生素B2,会带来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头痛、眼酸等等。
缺少了维生素C,就会患坏血病,常常危及人的生命。
缺少了维生素D,儿童就容易得软骨病⋯⋯蔬菜能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尤其帮助人体吸收蛋白质、糖类和脂肪。
比如,当你把含蛋白质多的食品和蔬菜一起吃下去时,进入胃里的消化液要比单吃一种食物多得多。
你吃白菜肉馅饼,胰腺分泌的胰液,要比你单吃肉馅饼时多一倍多。
你如果想更好地吸收油脂食品的营养,必须多吃些蔬菜。
蔬菜含的热量虽然比较少,却含有酒石酸,它能阻挠糖类变为脂肪,也就是可以防止人体发胖。
蔬菜含有比较粗糙的纤维,能帮助大肠蠕动,使各种致病的有害物质同肠壁减少接触,并把它们排出体外,可以减少肠胃病的发生。
蔬菜还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不仅健康的人离开蔬菜不行,病人也不能没有蔬菜。
蔬菜对心血管病患者大有好处。
因为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钾盐,钠盐比较少,多吃蔬菜,人体里就不会保存多余的水分,减少水分也就减轻了心脏的工作负担。
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多吃蔬菜以后,蔬菜中所含的果胶,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胆固醇。
据研究,除了水果以外,多吃蔬菜和豆类,特别是胡萝卜,能预防癌症。
因为蔬菜中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可以使刚开始向癌细胞分化的细胞重新转化为正常的细胞。
在两千名工人的调查中发现,平时多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和胡萝卜素的蔬菜的人,肺癌的发病率大大减少。
吃蔬菜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每天需要吃多少蔬菜合适呢?一个身体健康、食量正常的人,每天有三百克土豆,四百克白菜、卷心菜、胡萝卜、菠菜、韭菜、西红柿或其他菜就够了。
冬季和早春蔬菜较少的时候,多吃些腌咸菜,酸渍菜,晒干菜和罐头菜也是有益的。
要保持蔬菜的营养价值,还得注意烹调方法。
蔬菜要先洗后切,最好用不锈的菜刀切,现炒现吃。
熟菜最好不要热第二次,制好的汤菜,如果要放到第二天吃,要吃多少,热多少,不要全热。
不要把煮土豆的汤,或其他菜汤倒掉,这些汤汁可以用来做菜汤。
胡萝卜、葱和西红柿等,要用植物油来做,加上调味汁,否则,胡萝卜素不易被吸收。
蒸菜保留的营养价值最多,而文火炖菜,保留的最少。
多吃点蔬菜吧!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
思考题1、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动物性食物没有的什么营养素?2、多吃蔬菜有哪些好处?第四课时:水果种种四时鲜果多么逗人喜爱啊!梅子、樱桃、杨梅等上市不久,荔枝、龙眼、甜瓜、哈密瓜、石榴、香蕉等陆续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