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317.26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2. 下列哪位人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A. 孔子B. 老子C. 孙武D. 商鞅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A. 陈胜吴广起义B. 赤壁之战C. 黄巾起义D. 淝水之战4.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春秋战国B. 秦朝C. 汉朝D. 隋朝5. 下列哪个皇帝被誉为“唐宗宋祖”?A. 唐太宗B. 宋太祖C. 元世祖D. 明太祖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_。
2.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_______。
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_______。
4. 实行了科举制度的朝代是_______。
5. 被誉为“唐宗宋祖”的皇帝是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
3. 请简要介绍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请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请论述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主要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B2. C3. A4. D5. A二、填空题答案1. 秦朝2. 孙武3. 陈胜吴广起义4. 隋朝5. 唐太宗三、简答题答案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在经济上,开凿灵渠,发展农业生产。
文化上,推行法家思想,严格法律制度。
2. 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
文化上,推崇儒家思想,设立太学,选拔人才。
3. 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商业。
(满分5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1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在(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青海2.下列远古人类,从其进化状况看,排列正确的是( )A.元谋人— 山顶洞人—北京人 B.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C.北京人—元谋人— 山顶洞人 D.元谋人—北京人— 山顶洞人3.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④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4.《舌尖上的中国》曾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
距今约6000 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
他们主要种植的粮食是(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5.华夏儿女同根共祖,血脉相连。
下列人物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伏羲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C.尧舜和大禹 D.神农和伏羲6.在回顾单元所学时,某同学列出了如下关键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
你能帮这位同学提炼出这一单元的主题吗? (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中华文明的起源7.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
下列整理体现世界古代文明( )发源地文字建筑北非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胡夫金字塔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印章文字那烂陀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甲骨文长城意大利半岛、地中海地区拉丁文字罗马大竞技场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B.宗教主导、相互交融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濒临大河、农耕为主8.下图是小夏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9.右图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牌上的两颗圆珠像是某种神秘动物的眼睛。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一.选择题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从古人类遗址中挖掘出来的化石(石器),其中距今最久远的是()A.元谋人牙齿化石B.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C.蓝田人头骨化石D.北京人使用的石器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
由此可知北京人( )A.已经会人工取火B.以采集狩猎为生C.开始种植农作物D.会使用磨制石器3.如图骨针和装饰品所示文物可印证山顶洞人( )A.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B.与其他原始人群有交C.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往D.会埋葬死者4.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如果要了解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状况,最可靠的史料应是( )A.神话传说B.甲骨卜辞C.遗迹遗存D.史书记载5.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遗存稻谷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千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房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6."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系统;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
"以下遗址能印证"旱作农业系统"的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北京人遗址D.良渚遗址7.考古发现良渚古城规模宏大、出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和象征王权的玉钺、墓地随葬品对比鲜明。
这说明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 )A.王位世袭制B.部落联盟C.原始农业D.早期国家8.如图所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 )A.统一性B.多元性C.连续性D.复杂性9.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是今天中华民族的主体,他们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了解人类起源,你认为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 .文献记载 B .考古发现C .神话传说D .调查问卷2.以下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①烧骨②石器③洞穴中的灰烬④骨针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③3.农耕发明之后,原始先民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他们告别了原先的洞穴,开始营建住所,集聚而居,形成了最初的聚落。
这说明聚落形成是由于( )A .磨制石器的出现 B .家畜饲养的出现 C .谋生方式的变化D .定居生活的出现4.2023年春晚舞台设计的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创意取材于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庙底沟遗址。
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纹饰,在当时的影响范围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这说明( )A .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B .原始农业得到发展C .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D .私有制和阶级出现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神话传说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 .农耕文明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6.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和文明的起源B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 .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7.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伯益被推荐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伯益建立夏朝 B. 禅让制由此开始C 世袭制遭到破坏D.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8.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创立者?A. 李世民B. 李隆基C. 李治D. 李白2.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A. 西汉B. 东汉C. 三国D. 西晋3.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开皇之治”的创立者?A. 杨坚B. 杨广C. 李渊D. 李世民4. 下列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在的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陈桥兵变D. 石敬瑭献土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
()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在的朝代。
()3. “开皇之治”的创立者是杨坚。
()4. 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于安史之乱。
()5. 李世民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创立者。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在的朝代是______。
2. “贞观之治”的创立者是______。
3. “开皇之治”的创立者是______。
4. 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于______。
5. “文景之治”出现在______时期。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贞观之治”的背景和特点。
2. 简述“文景之治”的背景和特点。
3. 简述“开皇之治”的背景和特点。
4. 简述五代十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
5. 简述唐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请举例说明五代十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
3. 请举例说明“贞观之治”的背景和特点。
4. 请举例说明“文景之治”的背景和特点。
5. 请举例说明“开皇之治”的背景和特点。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历史的认识。
最新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元谋人D. 河姆渡人2.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 170 万年B. 70 万—20 万年C. 3 万年D. 六七千年3.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B. 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C.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D. 北京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4.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山顶洞人遗址D. 半坡遗址5.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石B.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和装饰品C. 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稻谷和骨耜D. 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和纺轮6.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石器的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B. 黄帝C. 蚩尤D. 尧8. 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的是()A. 黄帝B. 嫘祖C. 仓颉D. 伶伦9.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10. 夏朝的建立者是()A. 禹B. 启C. 桀D. 汤11.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A. 舜传位给禹B. 禹传位给伯益C. 禹传子,家天下D. 启打败有扈氏12.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A. 阳城B. 亳C. 镐京D. 殷13.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 四羊方尊B. 司母戊鼎C. 利簋D. 毛公鼎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15.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16.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A. 城濮之战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17. 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东边的是()A. 齐国B. 楚国C. 秦国D. 燕国18. 战国时期,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 李悝变法B. 吴起变法C. 商鞅变法D. 申不害变法19.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修建于()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20. 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孟子21.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孟子22.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A. 尧舜禅让B. 商汤灭夏C. 武王伐纣D. 秦始皇统一六国2.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改革税制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举孝廉D. 推恩令5.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它起源于哪个朝代?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6. 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三省六部制B. 府兵制C. 科举制D. 均田制7. 唐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8.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9.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10.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11.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清太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1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1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 五四运动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1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土地改革C. 社会主义改造D. 改革开放16.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邓小平南巡讲话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举办北京奥运会1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 商朝B. 西周C. 秦朝D. 汉朝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3. 下列哪项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王莽篡汉D. 张骞出使西域4.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主要考察的是()。
A. 武艺B. 文学C. 数学D. 医学5. 宋朝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下列哪项不是其原因?()A. 北方战乱频繁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 南方农业技术进步D. 南方人口大量北迁6. 元朝时期,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民族政策?()A. 民族融合B. 民族隔离C. 民族同化D. 民族歧视7.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征服海外8. 清朝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项措施?()A. 废除科举B. 建立东厂C. 推行剃发易服D. 实行闭关锁国9.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10. 以下哪项不是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A. 活字印刷术B. 指南针C. 火药D. 造纸术(以下题目继续,直至20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中横线处。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____,他建立了________朝。
1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________”。
13. 元朝时期,________被定为首都,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1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边防,修建了著名的________。
期中历史七年级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灭六国C. 汉朝建立D. 三国鼎立4.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 以下哪个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五代十国D. 宋金和议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
(×)2. 汉武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5.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制度。
2. 汉朝时期,实行了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唐朝时期,实行了____制度,选拔官员。
4. 宋朝时期,实行了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5. 明朝时期,实行了____制度,选拔官员。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
4. 简述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简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原因。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实行郡县制?2.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有何影响?3. 唐朝的科举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4.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5.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原因是什么?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的原因及影响。
2. 分析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不属于科技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道德经A. 瓷器制造B. 长城建设C. 佛教传播D. 马可·波罗游记A. 但丁B. 达·芬奇C. 拉斐尔D. 米开朗基罗A. 机械化生产B. 人力驱动C. 电力应用D. 手工制作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唐朝。
()2.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3.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4. 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
()5.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2.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被称为______。
3.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以其______作品闻名。
4.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出生于______。
5.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 简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4. 简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简述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的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2.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__
__
__
__
__不
__ __ __ __
;,安徽名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
分值:70分方式:闭卷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A.黄帝
B.大禹
C.李冰
D.商鞅
10.下图是王浩收藏了一张邮票,请你告诉他,此邮票中的文物属于()
__
__
__
__
__
_
名
姓
题
答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周口店自宋代以来就出现“龙骨”,不断当药材出售,此地因此被称为龙骨山。
“龙骨”实际
就是古生物和古人类的化石。
这里的“古人类化石”可能是()
①元谋人的②北京人的③山顶洞人的④河姆渡人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3年清明节,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台湾青年清明黄陵
寻根祭祖团”专程赴黄帝陵(右下图)参加公祭黄帝典礼。
黄帝陵在()
A.陕西
B.浙江
C.山西
D.北京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农具
1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A.陈B.大泽乡C.巨鹿D.垓下
12.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
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
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
B.郡县制
C.王位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二、组合列举(每空2分,共8分。
)
要
_
__
__
__内级
班线
封
密_
__
__
__
__
号
编3.孔子盛赞西周的礼乐,称颂它“郁郁乎文哉”,当时礼乐已相当完备。
这一时期礼乐起到的
作用是()
A.抵御蛮夷
B.指导生产
C.分封诸侯
D.教化民众
4.成语故事是历史文化的智慧凝结,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朝秦暮楚
B.围魏救赵
C.退避三舍
D.合纵连横
5.下图宝剑于安徽六安大墓出土,可吹毛断发,距今已有2300多年。
它可以见证()
A.夏朝的军事斗争
B.商朝的血雨腥风
C.西周的残酷争夺
D.战国的刀光剑影
第5题图第6题图
6.上图为战国时期的铁犁铧,它后端比较宽阔,前端尖利,并有直棱,可以加强刺土功能。
铁
犁铧的出现直接反映了当时()
A.农业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
7.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的遗物和遗迹。
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①吴王夫差剑②司母戊鼎③鱼纹彩陶盆④四羊方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近日,国务院法制办拟将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
主要贡献是()
A.兴办私学
B.创立儒学
C.开办太学
D.推行县制
9.2013年9月,都江堰获得水利工程遗产奖。
今天的都江堰能够获得此奖主要得益于它的修
建者()
13.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根据提供的栏目及主题,填写相关人物。
(1)栏目:《人与自然》,主题: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栏目:《法制在线》,主题: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3)栏目:《军事天地》,主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栏目:《关爱民生》,主题: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三、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
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改正:
【】(2)北京人掌握了刮磨和钻孔技术,已经能人工取火。
改正:
【】(3)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
改正:
【】(4)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改正:
四、材料解析(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共18分)
15.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制度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
阅读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时,采取同
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1)材料一中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作什么制度?(2分)
(2)禹死后,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一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3分)
材料二见下图
(1)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
(2)“秦王扫六合”后建立,C处是其都城。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4分)
(3)材料二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对西周后期以及东周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3)胡曾诗中的“防胡万里城”反映了哪一史实?结合材料二指出“万里城”的端
点:A,B。
(4分)
五、分析与探究(12分)
17.活动与探究:商鞅变法
步骤一:穿越时空,体验历史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国,大改革家商鞅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商鞅,
请你代为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1)记者问:在改革中,你采取的什么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分)
商鞅答:
(2)记者问:你打算怎样帮助秦孝公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呢?(2分)
商鞅答: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材料二——李白
步骤二:展示变法,了解历史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的核心内容是变法,展现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由
弱变强的过程。
不少观众看过该剧后感慨改革艰难,并将商鞅视为偶像。
(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答
题
步骤三:以史为鉴,感悟历史
(4)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最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
义?(4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A
7.C
8.A
9.C10.B11.B12.D
13.(1)庄子(2)韩非(3)孙武(4)孟子。
14.(1)√(2)×北京人改为山顶洞人(3)×旧石器时代改为新石器时代(4)×河姆渡改为大汶口。
15.(1)禅让制。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夏朝。
(3)分封制。
诸侯之间反目成仇,经常发生战争,导致周朝分崩离析。
16.(1)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21年。
(2)秦朝咸阳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临洮辽东。
17.(1)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2)推行县制(县的长官由国君任命)。
(3)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种种阻力,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才能成功;还需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