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6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精神,突出发挥我省“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带动农业竞争力、农民收入和农村活力显著提高的总体目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协调推进农业生产与加工业发展依托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现代养殖业,突出园艺特产业,推进玉米、水稻等十大产业链建设延伸,壮大领军型加工企业,加快形成企业集群、基地配套、联结紧密、带动能力较强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推进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一批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扎实推进榆树市等1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扶持玉米\大豆轮作、灌区旱改水、玉米改杂粮杂豆、粮改饲、牧草种植、种养平衡等试点,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
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面积500万亩。
挖掘特色资源潜力,着力推进蔬菜、瓜果、中药材、食用菌、杂粮杂豆、长白山珍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到2020年,特产业产值实现2500亿元。
吉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1.25•【字号】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6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吉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2021年11月25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6号《吉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经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1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1月2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乡村振兴促进工作。
第三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
第四条本省建立省负总责、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乡(镇)具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将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工作年度报告制度。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乡村振兴促进相关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村振兴促进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实践的宣传,引导、鼓励和支持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促进相关活动,凝聚促进乡村振兴合力。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15•【字号】吉政办发[2009]56号•【施行日期】2009.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吉政办发〔2009〕5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四月十五日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强和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龙头企业的冲击已经显现,尤其是玉米加工企业面临新的困难。
为了确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一)省农发行、省农行、省农信社、吉林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每年要开展几次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项目对接活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满足龙头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稳步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放规模。
对龙头企业在原材料收购、仓储设施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在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循环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
(三)对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各涉农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给予信贷支持,对暂时集中还贷困难的龙头企业,可适当展期,在展期内逐步归还。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5〕7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号),进一步做好我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一、主要任务(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返乡创业。
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特点,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畜禽加工、农特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拉伸产业链条,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转移,带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二)鼓励本地资源嫁接外地市场带动返乡创业。
支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等人员发挥既熟悉外地市场又熟悉家乡资源的优势,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使家乡的名优产品、特色农产品与外地市场对接。
鼓励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等人员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资源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发展。
(三)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返乡创业。
统筹发展县域经济,协调推进农业、农村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发展一村(镇)一品,引导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融入区域专业市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鼓励创业基础好、创业能力强的返乡人员,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7〕7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培育农村新动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精神,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吉林实际,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市场及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发展为重点,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政策扶持体系,加快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力求在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突破,在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市场化水平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农产品加工业全口径销售收入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
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知名品牌、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引导农民闯市场、帮助企业创品牌”培训和宣传活动的通知
【法规类别】企业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吉农市发[2016]2号
【发布部门】中共吉林省委员会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3.29
【实施日期】2016.03.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引导农民闯市场、帮助企业创品
牌”培训和宣传活动的通知
(吉农市发〔2016〕2号)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农委,长白山开发区工委党群工作部、管委会环资局,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农业局,有关单位:
当前,国家玉米政策调整,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增收任务异常艰巨。
为大力提高广大农民思想认识和产业技能,有效提升省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决定从现在起到年底,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广泛开展以“引导农民闯市场、帮助企业创品牌”为主题的培训和宣传活动。
一、主要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定期召开农产品市场形势分析预测视频会。
围绕玉米、大豆、杂粮杂豆等产业和品种,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农产品期货等内容进行专题分析讲解。
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乡镇、村干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农场负责人和种粮大户代表参加学习。
讲座课件上传到省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广大农民学习收看。
(二)组织开展大规模培训宣传。
在培训内容上,主要以西部和东部地区不同农产品为重点。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8]3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 [2008]5号)精神,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进一步做好全省促进就业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促进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促进就业重点工作任务是继续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就业问题;积极推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城镇退役军人等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建立和完善面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失业问题突出的困难行业、困难地区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
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劳务输出人数力争达到400万人的目标。
二、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广泛参与、创业项目依托、政策资金扶持、典型带动引导”的创业促进就业模式,形成部门创业项目推进和建立创业型城市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培树全民创业意识,倡导城乡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鼓励更多部门、单位积极参与到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中来。
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完善促进劳动者创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创业服务指导和培训,组织开展项目支持、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6〕2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2016年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4月8日2016年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针对当前全省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各地、各部门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组织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从“增、保、减、降”入手,强化政策措施,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2016年农民增收目标,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与全省经济增长同步,加快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一、抓种植结构调整促增收(一)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
落实国家支持玉米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农业部种植结构调整扶持资金,定向用于支持调减籽粒玉米种植,2016年全省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
依托灌区实施“旱改水”,发展优质水稻15万亩。
通过发展杂粮杂豆、花生、葵花等作物,在西部易旱区洮南、长岭等10个县(市)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15万亩,其中节水增粮项目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60万亩。
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在长春、吉林、四平等大中城市近郊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万亩。
通过发展玉米/大豆轮作80万亩,在东部山区敦化、汪清、安图等5个县(市)坡耕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71万亩,在农安、榆树等4个黑土地治理试点县调减玉米种植面积9万亩。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10•【字号】吉政办发〔2017〕36号•【施行日期】2017.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民工工作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7〕3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兴业,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启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2017年—2020年),提出如下意见:一、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继续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学本领、长见识,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积累创业经验;进一步完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发挥创业典型示范作用,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提供更多支持,有效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到2020年,全省实现以下目标任务:———返乡下乡创业的农民工等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县20个以上;———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孵化基地等各类基地(园区)200个以上,每个县(市)至少创建一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1万人,力争使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农民工等人员都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有效提升创业能力;———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1万人,力争每个村至少培育1名返乡创业带头人;———推动7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分年度组织实施。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
民就业增收的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会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吉农企字[2013]215号
【发布部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5.08
【实施日期】2013.05.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的通知
(吉农企字〔2013〕215号)
各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县(市、区)农业、乡镇企业、农机、农垦行政主管部门,委机关各处(室)、委直属各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吉发〔2013〕5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推进全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现将《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联系单位:省农委乡镇企业管理局(农产品加工局)
联系人:张云学
联系电话:88906323(传真)
电子信箱:jlsxqj8270@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2013年5月8日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2013年5月8日)
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是富民强省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措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吉发〔2013〕5号)要求,现就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意义重大。
农村民营经济是指经营主体座落于乡镇(包括所辖村),民间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在服务农业、建设农村、城乡统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省,才能推动农村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民营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突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全力推动我省农村民营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二、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二)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要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富民强省”的总体要求,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素质提升、集群发展、市场培育、阳光工程”等工程,着力激发农民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农村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振兴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三)主要目标:通过五年努力
--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
--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实缴税金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占全省税收的比重达到20%。
--到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50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2年翻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