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28.13 KB
- 文档页数:2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的康复护理关节镜技术因其创伤小,简便,快捷,受到许多患者,医生的青睐,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技术,而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
资料与方法2005年8月~2007年8月11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例,男8例,女3例,年龄27~56岁,均为肩关节疼痛伴肩关节运动障碍,经保守治疗3~6个月无好转,影响日常生活,术前已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术前肢体功能训练:手术前指导并协助患者行肘、肩、腕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
操练钟摆运动,爬墙运动,外旋活动练习,滑轮练习,使患者掌握手法要领,为术后正确功能训练做准备。
①钟摆运动即:健侧手臂扶住桌子,弯腰,患侧手臂笔直下垂,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然后从小到大绕圈子。
②爬墙练习,面朝墙,双足离墙站立,患侧手指爬墙,在疼痛允许范围内尽量往上爬。
③内收外旋活动练习,患者用患侧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对侧的耳朵,以练习肩关节内收,外旋活动。
④内旋练习法即为患侧在健侧的帮助下逐渐触摸对侧肩胛骨。
⑤滑轮练习用健侧手臂把绳子拉向自己,尽量抬高患侧手臂,重复10次以上。
术后体位管理:患者取仰卧位,患肢用腕,颈带悬吊,肘与胸之间垫枕垫,使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局部冰敷72小时,24小时后,白天祛除悬吊带,晚间入睡时仍予以制动。
维持1~2周。
术后康复训练:①早期(术后1~7天)麻醉苏醒后,可进行掌指关节,腕关节的主动活动。
指导患者最大限度握拳,持续5~10秒,然后伸掌指关节,2~3次/日,同时行肘关节的主动伸展运动,每次15~20分钟,术后1天可在护士协助下行肩关节的被动练习。
每次5分钟,3~5次/日。
②中期(术后7~14天)继续以上练习,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开始做钟摆运动,0~90°屈伸外展,内收外旋练习2~3次/日,每次15分钟,防止在外展位外旋。
行爬墙练习,在疼痛允许范围内尽量往上爬,每次5~10分钟,3~5次/日。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3例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配合专业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和肢体功能训练等措施。
结果 23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出院,未出现与护理不当有关的并发症。
结论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是有效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方法,且配合有效护理,适时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疗效。
【关键词】肩关节镜;肩峰成形术;肩峰下撞击综合症;围手术期护理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是由于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解剖结构原因或动力学原因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受到摩擦、撞击而引起炎症、损伤等一系列改变,是引起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下降的常见疾病之一,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导致肩关节不稳定和僵硬。
在门诊患者主述肩关节疼痛不适的患者中,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约占比例为44%-65%[1]。
我院于2009年1月-2012年5月开展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症23例,配合专业的、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左肩9例,右肩14例;年龄为29-57岁,平均42.6岁。
其中16例有外伤史,7例无明显外伤史。
患者入院前均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按摩推拿方法,部分接受肩关节腔封闭等治疗方法,效果不佳。
neer分型中二度6例,三度17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高,上肢外展45°,采用常规后入路置入关节镜,清除冈上肌腱周围绒毛状增生组织,松解冈上肌腱与周边组织的粘连,然后用削刨打磨器清理切除肩峰下滑囊壁;用打磨器磨去增生骨赘,于切口处留置负压引流管。
1.3 结果本组术后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5个月。
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ucla功能评分标准,其中16例为优,4例为良,3例为可。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术前被诊断为“肩周炎”,经推拿理疗、消炎止痛等治疗方法,久治无效,身心俱累。
肩关节镜术护理常规
肩关节镜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在肩部进行的显微镜下手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肩关节问题。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以下是一些肩关节镜术的护理常规:
术后第一天
- 患者应该保持休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手术后的不适。
- 定期服用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物,以缓解手术后的疼痛。
- 避免使用患侧手臂,避免过度活动或承重。
- 保持术区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水直接接触手术切口。
术后第二天到第七天
-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但要避免过度伸展或旋转肩膀。
- 定期按时服用止痛药物,直到医生另行指示。
- 如果手术部位有纱布,按照医生的指示更换,保持切口干燥和清洁。
- 避免浸泡手术切口的水,以防止感染。
术后一周后
- 可以根据医生的指示开始物理治疗,包括肩部伸展运动和康
复理疗。
- 确保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锻炼,以加速康复。
- 继续持续使用止痛药物,直到医生另行指示。
注意事项和建议
- 避免承重和过度用力,以防止肩关节受到损伤或出现并发症。
- 如果出现异常疼痛、肿胀、红斑、渗液等情况,应立即咨询
医生。
- 饮食应保持均衡,加强营养,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在术后及康复期间遵循医生的指
导和建议。
如有疑问或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
方法选择48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患肢体位的摆放、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的观察及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等。
结果48例患者经过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随访6~12月,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采用UCLA评分标准,该标准根据肩关节的疼痛、功能、主动向前上举的角度、肌力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进行评分,优34例,良4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0%。
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术期护理及术后的早期合理康复训练,保证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节镜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47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09-0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念由Neer 于是 1972 年首先提出,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也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构成本症的疾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袖退变、撕裂等多种病理变化[1]。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技术[2]。
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科对48例关节镜下采用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9~57岁;病程3月~2.5年。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和夜间痛,或有肩峰下间隙压痛;术前均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即肩胛骨“Y”位X线片及MR检查,48例患者均确诊为肩峰撞击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