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节肢动物及抗虫稳定性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88.60 KB
- 文档页数:5
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对比试验
高克姝
【期刊名称】《山西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经过9年对19个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的生长对比试验和各品种的干形,抗风折主抗病虫害能力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L10。
L4,L3、L9和L1六个新品种综合性状最优,特别是L10和L4的材积增益大于对照1.4倍-1.9倍,具有有干形直,抗风折,病虫害少的优点,应重点发展的新品种。
【总页数】5页(P5-9)
【作者】高克姝
【作者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17.0
【相关文献】
1.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选育、意大利杨APMP新工艺制浆及其应用、非木材纤维
造纸用变性淀粉系列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浆 [J],
2.三倍体毛白杨不同品系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河北威县三倍体毛白杨为例 [J], 杨文婷
3.三倍体毛白杨与普通毛白杨的生长比较试验 [J], 李华西;于广深;李春武
4.速生用材林新品种——三倍体毛白杨 [J], 李守谦;王志伟
5.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选育 [J], 康向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倍体毛白杨苗期虫害防治技术
张海军
【期刊名称】《河南林业》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正> 1.地下害虫。
危害三倍体毛白杨幼苗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和金针虫。
在整地深耕时,按以下方法配成毒饵每亩撒施2公斤。
(1) 用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毫升兑适量水,拌炒熟粗玉米面或炒熟粉碎花生饼5公斤。
(2) 90%敌百虫50毫升,加热水150毫升拌炒熟的麦麸或米糠2.5~4公斤。
(3) 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加适量水拌炒熟的粗玉米面、麦麸、米糠或粉碎的豆饼、花生饼4~5公斤。
如果在整地深耕时,没有采取以上措施,可在苗
【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张海军
【作者单位】洛阳市郊区农林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三倍体毛白杨苗期不同配方施肥效应的研究 [J], 曹帮华;巩其亮;齐清
2.雌配子染色体加倍获得的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苗期性状的对比研究 [J], 徐兆翮;李云;崔彬彬
3.宁夏黄灌区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J], 王一杰;张云志;李惠萍
4.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苗期生长特性初步探讨 [J], 王迎;马玉敏;玄成龙;杨红河;耿
玉杰;李冬梅
5.廊坊杨和三倍体毛白杨苗期的抗旱性试验 [J], 马杰;蔺岩珍;高志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olB基因对三倍体毛白杨的转化研究梁海永;刘兴菊;苏彦苹;杨敏生【摘要】To improve the rooting ability of the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the rolB gene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plant and 20 transgenic clones were obtained. The in vitro roo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ing rate of transgenic clones recheached 100% without auxin, while only 15% to 20 %for those without transformation. PCR analysis confirmed the integration of rolB gene sequence in the transformed plants. The leaves from part of pCMB-B:GUS transformed plants were analyzed for GUS gene expression. Histochemical GUS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rolB-GUS gene wa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leaves.%为了提高三倍体毛白杨的生根能力,把rolB基因转入三倍体毛白杨中,获得20个转化植株,在无激素培养基上,转化植株的生根率达到100%,而未转化植株的生根率只有15%~20%.PCR扩增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对部分rolB基因转化植株进行了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转化植株叶片中有GUS活性的表达.【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2【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rolB基因;三倍体毛白杨;转化植株【作者】梁海永;刘兴菊;苏彦苹;杨敏生【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7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材质优良,在杨树中名列前茅,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三倍体毛白杨与普通毛白杨的生长比较试验
李华西;于广深;李春武
【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该试验表明,三倍体毛白杨在廊坊市生长较快,经过3个生长季后,其胸径和树高分别达到了12.00cm和7.71m,是二倍体毛白杨的2.7倍和1.6倍,而且对煤污病、褐斑病、天牛等主要杨树病虫害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性.
【总页数】2页(P4,14)
【作者】李华西;于广深;李春武
【作者单位】河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石家庄,050051;武邑县农业开发办公室;固安县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造林穴大小对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生长的影响 [J], 张平冬;康向阳;田书勇
2.修枝对8年生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及生理的短期影响 [J], 李广德;张亚雄;时海香;王斐;刘龙龙;李豆豆;贺曰林;席本野
3.三倍体毛白杨与中幼46杨幼年生长情况的比较分析 [J], 谢国红
4.三倍体毛白杨生长量数学模型建立及验证 [J], 佘生斌;李小华;黄志刚;李海俊
5.Ri质粒T-DNA对6年生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J], 王瑞雪;邱彤;刘红梅;张晓军;梁海永;王进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分子鉴定》一、引言三倍体毛白杨作为一种重要的林木资源,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于改良品种、提高抗逆性及生长速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阐述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以及通过分子鉴定手段对其遗传转化效果进行评估。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三倍体毛白杨的茎段、植物生长调节剂、载体DNA等。
2. 方法(1)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a. 茎段预处理:选取健康的三倍体毛白杨茎段,进行表面消毒处理。
b. 农杆菌侵染:将预处理后的茎段浸泡在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悬浮液中,进行侵染处理。
c. 共培养:将侵染后的茎段与农杆菌共同培养,促进基因的转移与整合。
d. 筛选与培养:通过抗性筛选及再生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
(2)分子鉴定a. DNA提取:从转基因植株中提取基因组DNA。
b. PCR检测:利用特异性引物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扩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整合到三倍体毛白杨基因组中。
c. 序列分析: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目的基因的序列及表达情况。
三、实验结果1. 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建立了三倍体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植株。
在共培养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农杆菌与三倍体毛白杨茎段的互作关系,证明了基因转移与整合的可能性。
经过抗性筛选及再生培养,我们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为后续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材料。
2. 分子鉴定通过DNA提取、PCR检测及序列分析,我们成功鉴定了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的整合及表达情况。
PCR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成功整合到三倍体毛白杨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表达。
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目的基因的序列正确性及表达水平。
四、讨论通过建立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我们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通过分子鉴定手段对其进行了评估。
这为进一步改良三倍体毛白杨品种、提高其抗逆性及生长速度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农杆菌侵染条件的优化、转基因植株的稳定性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北方防护林树种毛白杨抗虫基因遗传转化及其安全性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北方地区森林防护林是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气候和生境的特殊性质,北方防护林的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虫害、病害的破坏,给森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并推动防护林对虫害、病害的防治,对于北方地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白杨作为北方防护林的广泛使用树种之一,具有成长快、耐旱、抗过火、适应性强等优点,并且其芽、树皮和叶片等多个部位均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但是,毛白杨同样受到虫害的侵蚀,较为严重的包括云杉天蛾、棉铃虫、松毛虫等。
因此,研究毛白杨树种的抗虫基因,开展遗传转化研究,提高其防治虫害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1)毛白杨抗虫基因筛选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选取具有高度抗虫性的毛白杨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
(2)毛白杨抗虫基因遗传转化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筛选出的抗虫基因导入毛白杨基因组中。
(3)转化后毛白杨的安全性评价通过对转化后毛白杨的生长、发育、组织结构、物质代谢、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评估其在防虫作用的同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三、研究预期结果:(1)成功筛选出适合于毛白杨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的基因;(2)建立毛白杨基因遗传转化体系,成功将抗虫基因导入毛白杨基因组中;(3)初步评估转化后毛白杨的安全性和防虫效果。
四、研究意义:(1)为北方防护林的防虫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2)促进北方地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推动生物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研究。
杨树抗虫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红莉;杨华;辜云杰;罗建勋
【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0(31)6
【摘要】杨树以其自身的优势发展迅速,无论是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是工业原料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最大的天敌--虫害往往使其蒙受严重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抗虫转基因便是最理想的一种.综合杨树抗虫转基因的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杨树基因工程中各种抗虫基因的类型、杀虫机理、实验研究及抗虫性.指出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研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其前景.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王红莉;杨华;辜云杰;罗建勋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43
【相关文献】
1.抗虫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及前景 [J], 郭同斌;钱桂芝;张肃;张莉;杜伟;于艳华;刘忠刚
2.杨树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J], 皮兵;肖兴翠;曹建红;朱宁
3.抗虫转基因杨树的培育及其抗虫性初步研究 [J], 高萍;贝纳新;李浩戈
4.转基因抗虫杨树新品种'健杨94' [J], 李淑梅;张春玲;胡建军;林意;陈丛梅;苏衍修;韩一凡
5.12个抗虫转基因杨树品种引种研究 [J], 张明; 张巍; 孙大为; 董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分子鉴定》一、引言三倍体毛白杨作为一种重要的林木资源,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于林木遗传育种、基因功能研究以及林木生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过程,并对其分子鉴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植物材料:三倍体毛白杨;(2)分子生物学试剂与仪器:各种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PCR试剂等,电击转化仪、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2. 方法(1)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包括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等;(2)分子鉴定:包括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扩增、酶切鉴定、测序等。
三、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三倍体毛白杨作为外植体。
将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去除表面杂质及微生物,为后续的遗传转化做好准备。
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转入农杆菌中。
将处理好的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使目的基因转入三倍体毛白杨的基因组中。
3. 转化体的筛选与鉴定通过PCR扩增、酶切鉴定等方法,对转化体进行初步筛选。
将筛选得到的阳性转化体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确认目的基因是否已成功转入三倍体毛白杨的基因组中。
四、分子鉴定1. 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适当的DNA提取方法,提取三倍体毛白杨的基因组DNA。
确保DNA的质量和纯度,为后续的分子鉴定提供可靠的样品。
2. PCR扩增与酶切鉴定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通过酶切鉴定等方法,对PCR产物进行初步鉴定。
若PCR产物与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相符,则可初步确定目的基因已成功转入三倍体毛白杨的基因组中。
3. 测序与分析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通过比对结果,可以进一步确认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方向以及是否存在突变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对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