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制备荧光增白剂word资料18页
- 格式:doc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18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制备荧光增白剂目录1 引言..............................................................1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1 引言1.1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及用途白色物品一般对可见光(波长范围400~800nm) 中的蓝光(450~480 nm) 有轻微吸收,而造成蓝色不足,使其略带黄色,由于白度受到影响而给人以陈旧不洁之感. 为此,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使物品增白、增艳。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蓝增白。
即向预增白的物品中加入少量蓝色颜料(如群青) ,通过增加蓝色光部分的反射来遮盖基体的微黄色,使其显得更白。
加蓝虽可增白,但一则效果有限,二则由于总的反射光量减少,而使亮度有所降低,物品色泽变暗。
另一种方法是化学漂白,通过对带有色素的物体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因此对纤维素不可避免有破坏作用,而且漂白后的物体带有黄色头,影响视觉感受。
上世纪二十年代发现的荧光增白剂弥补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并显示了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并激发出蓝色或蓝紫色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吸附有荧光增白剂的物质,一方面能将照射在物体上的可见光反射出来,同时还能将吸收的不可见紫外光(波长为300 ~400nm) 转变为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发射出来,蓝色和黄色互为补色,因而消除了物品基体中的黄色,使其显得洁白、艳丽。
另一方面增加了物体对光线的发射率,发射光的强度超过了投射于被处理物上原来可见光的强度,所以,人们用眼睛看上去物体的白度增加了,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色彩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而荧光增白所具有的增白,增艳和增亮作用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要求,使其在纺织/洗涤/塑料和纸张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行业使用量及所占比例大体如下:纺织行业25%;洗涤行业40%;纸张行业30%;塑料/合成纤维着色用荧光增白剂的使用量增加较快,有资料显示占有比例已达到10%。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医药中间体3,4,5-三甲氧基
苯甲醛(TMB)的制备
项目简介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简称TMB),外观为白色至浅黄色结晶,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合成磺胺类增效剂三甲氧基苄胺嘧啶(TMP)的重要中间体。
目前市场销售量每年数千吨,单价在15万元/吨左右。
目前TMB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三条,一是以五倍子酸为原料,经甲基化、酯化、还原等步骤合成;二是以香草醛为原料,经溴代、甲氧基化、甲基化等步骤合成;三是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溴代、甲氧基化、甲基化等步骤合成。
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是目前工业化的主要途径,但该方法中也存在致命的不足,如甲氧基化步骤中,以DMF作溶剂,甲基化原料为甲醇钠/甲醇溶液,但DMF在在碱性中容易分解,产生二甲胺,造成DMF回收困难,使用成本过高;甲基化使用剧毒的硫酸二甲酯,对操作人员和环境产生强烈的影响。
虽然文献中也报道了避免使用DMF为溶剂的工艺,但还存在操作复杂、反应体系压力过大等缺陷。
甲基化步骤中尚没有合适的硫酸二甲酯替代物。
本项目旨在优化对羟基苯甲醛的工艺,主要改进点是甲氧基化和甲基化方法,甲氧基化以价格便宜且广泛使用的碳酸二甲酯(DMC)作为辅助催化剂,甲醇/甲醇钠为溶剂和甲氧基化原料,避免使用容易分解的DMF,且反应后产物无需进行酸化;甲基化以价格便宜且
毒性小的氯甲烷气体代替剧毒的硫酸二甲酯。
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实验室的小试工艺,通过优化的实验条件,以三步总收率约70%合成TMB,正在进行中试放大。
GC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含量和有关物质发表时间:2013-06-07T10:23:00.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葛晓强李亚珍高旭[导读] 精密度试验选定三名分析人员按2.2项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并配制样品溶液每份样品分析两次。
葛晓强李亚珍高旭(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137)【摘要】目的:建立用GC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含量和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
方法:采用HP-1701型色谱柱(30m×0.53mm×5um),以高纯氮气作为载气,将待检测样品配制成10mg/ml的溶液(二氯甲烷溶解),各成分在色谱柱中分离进入FID 检测器检测;柱温:220℃;检测器温度:300℃;进样量:2ul。
用百分面积法计算主含量和杂质含量。
结果:TMBA峰与溴代杂质峰的分离度良好,相邻峰之间分离度良好。
在1-12ug/ml的浓度范围内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和溴代杂质峰面积与浓度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中溴代杂质百分含量RSD为0.01﹪,TMBA含量的RSD为2.0%;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11.4%,106.0%;5-Br杂质定量限低于0.02﹪;耐用性试验中在色谱条件发生变化或样品处理条件发生变化检测的主峰含量和溴代杂质的相对标准偏差≤15.0﹪。
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精密度高、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高、定量限低,耐用性高。
【关键词】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溴代杂质气相色谱【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326-01 前言: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中文别名:TMBA;是合成抗菌增效药甲氧苄啶的重要中间体。
溴代杂质全称3-Br-4,5-二甲基苯甲醛。
经分析发现甲氧苄啶中某杂质{5-(3-溴代-4,5-二甲氧基苄基) 嘧啶-2,4-二胺}是由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中的溴代杂质衍变而来,欧洲药典甲氧苄啶专论中对该溴代杂质命名为杂质F,并规定限度为小于0.1%。
351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化合物,可用于增加材料的亮度和白度。
下面是一种合成荧光增白剂的方法:
1.准备材料和设备:苯酚、甲基丙烯酸甲酯、氨水、氢氧化钠、蒸馏水、热水浴、磁力搅拌器等。
2.将苯酚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按1:1.2的摩尔比例加入烧瓶中,
再加入2%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3.将烧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至温度在80-90摄氏度范围内,
同时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将反应进行2-3小时。
4.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从热水浴中取出,用冷水冷却。
5.将冷却后的反应液添加到含有氨水和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并
调节pH值在10-11左右。
6.在pH值调节好后,使用蒸馏水将反应液稀释至适当的浓度。
7.最后用滤纸过滤,得到合成好的荧光增白剂。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成荧光增白剂的过程中,应注意热水浴温度的控制和pH值的调节,以及使用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实
验操作者的安全。
专利名称:一种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脱色工艺技术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有朝
申请号:CN201610617964.X
申请日:20160801
公开号:CN106278874A
公开日:
201701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脱色工艺技术,在反应釜中投入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粗品120Kg,其色度≤200APHA,用真空抽入旧活性炭或新旧活性炭的混合物,活性炭质量(以公斤计)×活性炭的脱色力(以mg/g计)≥240,升温到95℃‑105℃保温20‑40分钟,然后过滤,滤液用硫酸调节pH至2‑3,降温到45‑55℃离心、洗涤、干燥即得,脱色后的3,4,5‑三甲氧基苯甲酸产品色度≤60APHA。
本发明实现了活性炭的重复使用,减少了活性炭的消耗,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产品的出成率,也减少了浪费,提升了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
申请人:湖南洪江棓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418200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岩门工业园区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的制备
赵志超
【期刊名称】《《化工科技市场》》
【年(卷),期】2002(025)008
【总页数】1页(P56)
【作者】赵志超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原青岛化工学院)科研所266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44.1
【相关文献】
1.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的制备 [J], 刘祥宜;朱建民
2.3,4,5-三甲氧基苯甲醛标准样品的研制 [J], 汪咏梅;陈笳鸿;张亮亮;吴冬梅;徐曼;吴在嵩
3.取代苯甲醛-3,4,5-三甲氧基苯甲酰腙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 [J], 王玉民;赵振东;毕良武;李冬梅
4.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的制备方法 [J], 李泮海
5.香兰素制备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的技术经济分析 [J], 王景明;孙玉泉;孙建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工艺改进戴 勇(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盐城 224003)摘要:用对羟基苯甲醛与溴反应生成3,5-二溴-4-羟基苯甲醛和H B r ,3,5-二溴-4-羟基苯甲醛用氯化亚铜作催化剂,在DMF 溶剂中与甲醇钠反应生成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丁香醛),丁香醛在p H =9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得到3,4,5-三甲氧基苯甲醛。
反应中生成的H Br 和NaBr 氧化成溴供循环使用。
关键词: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甲氧基化;甲基化;溴;回收中图分类号:TQ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22(2007)04-0001-03收稿日期:2007-03-27作者简介:戴勇(1975-),男,江苏建湖县人,讲师,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化工。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T M B)是磺胺类药物增效剂TMP 的中间体。
其合成方法较多,常用的有香兰素法、对羟基苯甲醛法和塔拉粉直接合成法,其中对羟基苯甲醛法中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溴化、甲氧基化、甲基化得到T M B ,此法的的产率较高,但溴的消耗量非常大。
本研究旨在改进对羟基苯甲醛法,即对每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改进,并在工艺中加入了溴的回收新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反应原理如下:2N aBr+H 2SO 4=2H Br(g)+Na 2SO 42H Br(g)+C l 2(g )=B r 2(l)+2H C l(g)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光学仪器厂),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
甲醇钠溶液(自制);溴素,氯化亚铜,D M F ,硫酸二甲酯,氯气,硫酸等均为市售化学纯试剂。
1.2 溴化反应往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100mL 溶剂,25g 对羟基苯甲醛,搅拌使之溶解,滴加溴素34.4g ,用水浴控制反应温度35~45 ,滴加速度以溴的红色不停留为宜,约1h 加完。
3,4,5-三甲氧基苯甲酯的制备舒见光贵州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2级毕业生摘要:本实验以没食子酸为原料,甲醇为溶剂,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没食子酸酯,最佳反应条件是:没食子酸和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即醇酸比是:4.6:1,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为醇的5%,反应时间为10小时。
关键词:没食子酸酯 直接酯化 合成一、前言杂环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其数量几乎占已知有机化合物的三分之一,用途也很多。
许多重要的物质如噻二唑类化合物在临床应用有一些显著疗效又可以合成药物,,因此化学和药物工作者在不断探索这类化合物的合成。
目前,以发现1,3,4-噻二唑的衍生物可以作为杀菌剂。
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另一些稠杂化合物(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类)还可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消炎、止痛、杀菌、抗病害、驱虫、降血压、抗结核、抗肺癌等功效。
本实验合成的没食子酸酯是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即2-(3,4,5-三甲氧基本苯基)-5-芳胺基-1,3,4-噻二唑的中间体,没食子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作为没食子酸衍生物,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而且还有增强纤维蛋白和血栓的溶解及扩张血管,杀菌,抑菌和防腐等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突变等活性。
抗氧化活性至少是维生素C的100多倍,是维生素E的25倍,能够保护细胞和DNA不受损害,这种损害相信与癌症、心脏疾病和其他重大疾病有关,具有抗自由基DNA损害,抗辐射和紫外线,阻止油脂过氧化,减少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超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干扰癌作者简介:舒见光,男,生于1982年12月,2002年9月-----2006年7月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细胞生存所需的信号传递,抑制饮食中的致癌物质,与肠、肝、和肺中的其他酶和抗氧化剂作用共同阻止某些致癌物质的活力,清除自由基,抵御污染、日晒和吸烟的影响,防治皮肤老化和起皱。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制备荧光增白剂摘要:本文研究了4,4’-双(二乙氧基膦酰甲基)联苯(BDPMD )及二苯乙烯联苯型荧光增白剂的合成方法及工艺条件。
BCMB和亚磷酸三乙酯为主要原料合成BDPMD ,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55-165℃;亚磷酸三乙酯/BCMB摩尔比2.5;保温时间为6小时,产品熔点108-112℃。
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和BDPMD为主要原料合成荧光增白剂,最佳工艺条件:3,4,5-三甲氧基苯甲醛/BDPMD摩尔比为2.3:1;反应温度为35-40℃;保温时间为5-7小时。
溶剂(DMF)/BDPMD(w/w%)为2;反应物料的pH值为6.5-7;产品含量98.7564%,熔点为210~214℃,收率80%.关键词: 4,4’-双(二乙氧基膦酰甲基)联苯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荧光增白剂目录1 引言 (1)1.1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及用途......................................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荧光增白剂的发展与前景 (1)1.3 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 (2)1.4 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的合成方法 (2)2 实验部分 (3)2.1试剂 (3)2.2 主要仪器 (6)2.3 膦酰化反应 (7)2.4 缩合反应 (10)3 波谱性质分析和结构表征 (12)3.1 物质熔点的测定 (12)3.2 荧光材料红外光谱分析 (14)3.3 荧光材料紫外光谱分析 (15)3.4 荧光材料的气相色谱分析 (16)4 荧光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16)5 发展建议 (17)5.1 充分考虑原料资 (17)5.2 要注重产品工艺技术开发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1 引言1.1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及用途白色物品一般对可见光(波长范围400~800nm) 中的蓝光(450~480 nm) 有轻微吸收,而造成蓝色不足,使其略带黄色,由于白度受到影响而给人以陈旧不洁之感. 为此,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使物品增白、增艳。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蓝增白。
即向预增白的物品中加入少量蓝色颜料(如群青) ,通过增加蓝色光部分的反射来遮盖基体的微黄色,使其显得更白。
加蓝虽可增白,但一则效果有限,二则由于总的反射光量减少,而使亮度有所降低,物品色泽变暗。
另一种方法是化学漂白,通过对带有色素的物体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因此对纤维素不可避免有破坏作用,而且漂白后的物体带有黄色头,影响视觉感受。
上世纪二十年代发现的荧光增白剂弥补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并显示了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并激发出蓝色或蓝紫色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吸附有荧光增白剂的物质,一方面能将照射在物体上的可见光反射出来,同时还能将吸收的不可见紫外光(波长为300 ~400nm) 转变为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发射出来,蓝色和黄色互为补色,因而消除了物品基体中的黄色,使其显得洁白、艳丽。
另一方面增加了物体对光线的发射率,发射光的强度超过了投射于被处理物上原来可见光的强度,所以,人们用眼睛看上去物体的白度增加了,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色彩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而荧光增白所具有的增白,增艳和增亮作用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要求,使其在纺织/洗涤/塑料和纸张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行业使用量及所占比例大体如下:纺织行业25%;洗涤行业40%;纸张行业30%;塑料/合成纤维着色用荧光增白剂的使用量增加较快,有资料显示占有比例已达到10%。
1.2 荧光增白剂的发展与前景1921 年,A. V. Lagario 发现了增白原理;1929年,Krais 发现二氧代香豆素的配糖体七叶甙能增白人造丝进一步证实了增白原理,世界上第一只香豆素类FWA诞生,但由于其性能不稳定,耐晒牢度很差,且不易合成,因而无实用价值;1934 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发现4 ,4’- 二氨基二苯乙烯- 2 ,2’双磺酸(DSD 酸,国外称DAS 酸) 可增白纤维素织物及纸张。
发表了专利第一只DSD 酸类FWA 的合成,开创了荧光增白剂历史的先河.九十年代初,国外生产荧光增白剂的厂家就近30 个,年产量约12 万t。
目前,国际知名企业主要有Ciba ,Eastman , Clariant (Sandoz 和Hoechst) ,3V sig2ma ,Bayer ,Basf ,日本的住友和药化等。
他们既有相同的产品又有独具特色的品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染料工业快速发展,荧光增白剂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染料年产量约30万吨,其中荧光增白剂产量占 10%左右,而且有相当数量出口。
我国荧光增白剂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仍以低档和通用型为主,许多国内急需的新型高档产品仍要依赖进口。
我国荧光增白剂主要产品是传统的VBL和DT,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有C BS、CXT、ER、FP、OB-1、KCB、EBF、OB等。
荧光增白剂的发展虽然很快,新牌号层出不穷,但结构类型并没有增多,目前对荧光增白剂的研究与生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仍为主流,主要改变母体基上取代基,改善应用性能,力求降低成本与毒性,有更广的应用范围且为液体剂型;2、重点运用混合复配技术,如Clariant 公司将聚酯用的非离子FWA 与聚酰胺用的非离子或阴离子FWA 复配应用到合成纤维的增白,效果显著;Ciba 公司也有相关专利发表;3、对于效果佳的专用型FWA 进行规模化生产,如德国于2019 年建成全球性造纸工业用FWA生产厂,主要产品为BlankophorBBU;4、继续高度重视环保型产品的研制,有报道Hostalux系列中产品经改进已能添加到食品包装材料里,并通过了美国FDA 和日本、欧洲的健康管理机构的审查。
1.3 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是增白剂的重要品种之一[1-2],它是二苯乙烯的共轭体系延长所产生的一类化合物。
这类物质的特点是,在骨架中含有联苯结构单元,联苯的对位通常与苯乙烯或其它烯烃的双键相连,形成共轭体系。
它们的结构相似,只是外侧苯环上的取代基不同。
一般可用下式表示:这类荧光增白剂的主要品种列于表一中。
表1 重要的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序号R1(位置) R2(位置) CA登录号参考文献1 SO3Na(2) H [27344-41-8] [3]2 SO3Na(3) H [51119-63-2] [3]3 SO3Na(4) H [56113-19-0] [3]4 SO3Na(3) Cl(4) [42380-62-1] [3]5 SO3Na(3) Cl(6) [60447-28-3] [3]6 SO3Na(2) SO3Na(4) [27344-45-2] [4]7 OCH3(2) H [40470-68-6] [5]8 CN(2) H [27343-86-8] [4]9 CN(3) H [37343-87-9] [4]10 CN(4) H [27343-78-8] [4]上述产品中,实际应用中有较大用途的化合物有1和7,它们是近年来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优秀荧光增白剂。
特别是1(CBS-351),年产量现已达到几千吨,成为增白剂品种中少数几个产量超过千吨的产品,主要用于洗涤剂,洗衣粉等工业产品的增白[6-9],累积洗涤效果好,有很好的耐漂,耐氯,耐光性能,并可生物降解。
增白剂7(CBS-127),主要用于聚酰胺,聚丙烯纤维,PVC,聚苯乙烯[10-12]和聚氨基甲酸乙酯纤维[5,13]的增白,具有很高的白度。
尽管,化合物8,9,10也是重要的增白剂化合物[4,14,15],但今年来,有关它们的研究和应用报道较少。
1.4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的合成方法目前,合成它们的方法主要有:以联苯及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的合成和以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为原料的催化法合成。
(1)联苯氯甲基化-Witting反应合成这是一种基于联苯为原料的合成方法。
因联苯价廉易得,伊特为原料合成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的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并在工业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的方法。
首先,在联苯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在盐酸和氯化锌存在下,合成二氯甲基联苯与三苯基膦[17]和亚磷酸烷基酯(亚磷酸三甲酯[18,19]或亚磷酸三乙酯[3,20])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膦阌内盐或酯化物与苯甲醛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合成荧光增白剂。
这一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上生产荧光增白剂CBS-351和CBS-127的主要方法。
其关键步骤是联苯氯甲基化反应合成二氯甲基联苯(也称联苯二氯苄)。
(2)联苯二重氮盐与苯乙烯偶联合成[21]联苯二重氮盐与苯乙烯催化偶联合成二苯乙烯联苯类化合物。
Ciba-Geigy公司以该法为基础进行了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合成研究。
4-4’-二联苯胺可通过氢化偶氮苯在冰醋酸中重排得到,不经分离直接在亚硝酸钠作用下重氮化,生成4-4’-联苯二重氮盐。
然后,在Pd(dba)2催化下,重氮盐与苯乙烯偶联生成目标产物,产率大约70%2 实验部分2.1 主要试剂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英文名] 3,4,5-Trim ethoxy benzaldehyde[结构式][分子量] 196.14[性质] 白色略带浅黄色的白色结晶,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中。
熔点73.0~75.0℃,干燥失重%≤ 0.20,含量≥99.3%。
[用途] 主要用于生产医药原料甲氧苄氨嘧啶、三甲氧基苯甲酸、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3,4,5-三甲氧基肉桂、3,4,5-三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生产曲昔菲特。
[供应商] 中国山东默锐化学品有限公司山东亚磷酸三乙酯[英文名] Triethyl phosphite[结构式][分子量]166.160[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
易溶于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闪点54℃。
在水中逐渐水解成亚磷酸二乙酯。
[用途]农药中间体,还可作增朔剂和稳定剂及润滑油酯的添加剂。
[供应商]N,N-二甲基甲酰胺[英文名] N,N-dimethyllformamide;DMF[结构式][分子量] 73.09[性质]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
能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以及许多无机液体混溶。
由甲酸,或甲酸甲酯与二甲胺作用制备;工业上在低温低压和甲醇钠存在下,将一氧化碳通入二甲胺的甲醇溶液中制备。
[用途]是非质子极性高介电常量的有机溶剂,由于溶解能力很强,被称为万能有机溶剂。
主要用作萃取乙炔和丙烯腈拉丝的溶剂。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用作固定相。
[供应商]甲醇钠[英文名] Sodium methoxide;Sodium methylate[结构式][分子量] 54.02[性质] 白色无定形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