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程师在中国看病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德国工程师们花费40年竟然开发出这个东西
虽然全球各国都有自己的美食文化,但很难有能够与中国五千年美食文化相比的,我国美食之丰富、美味和在民间的传承性,基本上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
不过,老外虽然不够会吃,但其实也爱吃,并且善于发明一些小玩意儿,来弥补他们手艺上的不足。
所以,我们看到各种空气炸锅、真空烹煮器等产品,以及类似Thermomix的综合料理机。
Thermomix的Smart Kitchen(智能厨房)产品,已经发展至第五代,如果你打开YouTube搜索它,会发现成千上万的食谱,可以说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个多功能厨具。
有趣的是,Thermomix来自德国(高晓松口中不太会吃的一个国家之一),工程师们花费40年开发,功能强大到几乎可以实现蒸、煮、炸、搅拌、揉面团等多种烹饪方式,成为很多美食爱好者的爱用。
Thermomix拥有触摸屏,可以快速选择各种食谱,非常方便。
有趣的是,它放弃了Wi-Fi和蓝牙连接,这是与现代智能厨具不同的,因为其实无线连接对于做饭并没有太大帮助。
德国dew简介德国dew简介一、什么是dew?dew是指德国工程师协会(Deutscher Ingenieurinnenbund),成立于1986年,主要服务于德国工程师和科学家。
dew旨在提高女性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地位和能力,并且推动性别平等的发展。
目前,dew已成为一个全德国工程师和科学家领域内的重要咨询机构和Lobby组织。
二、dew的历史dew的成立是由来已久的。
早在19世纪,德国就有了第一批女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诞生。
不过,在那个时代,女性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教育和职业是很少见的。
直到20世纪,女性在德国的科学技术界才有所发展。
具体而言,是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女性科学家的数量迅速增加,女性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直到1986年,女性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组成了dew,开始了她们的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之路。
三、dew的理念得益于德国的性别平等政策,现在,德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
然而,dew的理念并不仅仅是要增加女性在工程师和科学家领域内的比例。
她们还渴望打破性别的束缚,推动男女平等的社会发展。
具体而言,dew致力于通过提供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职业生涯支持,帮助女性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此外,dew 支持德国政府的性别平等政策,并参与到了一系列针对性别平等的活动中去。
四、dew的活动dew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
她们在德国工程师和科学家领域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交流和培训活动,可供会员们参加。
例如,它们会组织线上和线下的培训课程、网络研讨会和咨询服务,以帮助参与者拓展视野,提高能力和技巧。
此外,dew还会定期发布工程师和科学家领域的最新动态,为会员们提供提前了解的机会。
除此之外,她们还会参与到一些科技创新项目和社区建设活动中去,为性别平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dew的成就虽然dew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她们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
dew 已经成功地为德国工程师和科学家领域的女性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德国妻子入中国籍,风雨同舟60载开篇先简单介绍一下裘法祖院士:留学德国10年,在祖国最贫弱的时候,带着学成的一身医术,携德国妻子风尘仆仆返回中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贡献了一生。
他的“裘氏刀法”享誉国际,成为中国著名的外科学家,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开创者,有“中国外科之父”之称,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
裘法祖院士2008年6月14日,裘老以94岁的高龄告别了他深爱的医学事业,告别了他深爱的夫人裘罗懿,告别了他深爱的祖国,仙逝了。
夫人裘罗懿已经是86岁的老人了,裘老去世的消息还不敢让她知道,她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像每天一样等待着裘老下班,60年的相濡以沫、60年的风雨同舟,两人早已融为一体。
夫人裘罗懿说:“我的位置永远在丈夫的身边”,裘老说:“我们是世界上最美满的婚姻”。
裘老与夫人裘罗懿远涉重洋,留学德国1936年底,22岁的裘法祖,完成了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的基础学习,在两个姐姐的资助下,前往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继续后期的临床学习。
由于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需要大量的医生,学校的学制缩短了,1939年秋,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裘法祖毕业了。
毕业时作为外国留学生,可以享受德国的一种优待学位考试,就是写一篇论文,参加4门临床学科的考试,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
而裘法祖拒绝了这个待遇,怀着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决定和德国学生一样,先参加德国的国家考试,再参加博士考试。
德国的国家考试非常严格,要求在一个月中考完全部14门课程,即病理、药理、微生物和卫生学、局部解剖、病理生理、内、外、妇、儿、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以及法医学。
裘法祖在1939年9月的一个月里,完成了全部14门考试,并获得总成绩“I”(最高分)。
德国的考试是出了名的难,能及格就可以炫耀了,可你知道主考官怎么说的吗?评语:你答得太好了,我不得不给你100分,因为这是满分。
德国工程师修机器的故事1. 有个德国工程师叫汉斯,他呀,就像机器的守护天使!有一次,一台大型机器突然罢工了,大家都急得团团转,这可咋办呀?汉斯却不慌不忙地走过去,说:“让我来瞧瞧!”然后就开始摆弄起来,就好像他和这机器有心电感应一样,不一会儿,嘿,机器就乖乖听话啦!2. 你知道吗,德国工程师托马斯修机器那叫一个厉害!那次厂里的关键机器出故障了,所有人都觉得完蛋了,这得损失多大呀!可托马斯一来,就跟机器说:“嘿,老伙计,咱可不能掉链子啊!”接着一顿操作猛如虎,机器就又欢快地运转起来了,神奇不神奇?3. 德国工程师弗兰克可是个传奇人物呢!有一回机器闹脾气,怎么都修不好,大家都垂头丧气的。
弗兰克却信心满满地说:“放心吧,我能搞定!”他就像个神奇的医生,给机器来了一场完美的手术,机器瞬间生龙活虎了,这不是奇迹是什么?4. 记得有个德国工程师叫鲁伯特,他修机器的时候那专注的样子,就像在雕琢一件艺术品!有台机器卡壳了,大家都没招,鲁伯特一来,嘿嘿,就像有魔法一样,三两下就把问题解决了,难道他有超能力?5. 咱说德国工程师海因里希啊,那真的是修机器的大师!有次一台精密仪器坏了,大家都觉得没救了。
可海因里希不这么认为,他说:“它只是有点小情绪罢了!”然后就开始捣鼓,没多久,仪器就又能精确工作了,厉害吧!6. 德国工程师奥利弗,那可是出了名的厉害!有一回,机器出故障停产了,那可是火烧眉毛啊!奥利弗淡定地走过去,就像将军上战场一样,一顿操作,机器立马复活了,这不是神了吗?7. 哇哦,德国工程师马克修机器简直太牛了!那次机器坏得特别严重,大家都觉得没希望了。
马克却微微一笑,说:“这算什么呀!”然后就开始大显身手,机器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好了起来,这也太不可思议了!8. 德国工程师安德烈修机器的时候可认真啦,就像在对待自己最珍贵的宝贝!有台老机器总是出问题,大家都烦死了。
安德烈却不嫌弃,说:“我来让它重新焕发青春!”果然,机器在他手里又变得生龙活虎了,这技术,绝了!9. 你能想象德国工程师沃尔夫冈修机器有多厉害吗?有次机器闹别扭,大家都干着急。
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新闻媒体招待会资料大会新闻宣传办公室2004年5月10日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概况一、历史1996年,德国工程师协会开始策划,并于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机会举办了一次世界工程师大会,讨论各国工程技术界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大会的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
1999年2月,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简称WFEO)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提出,当前工程技术领域虽有不少专业技术会议,但基本上都是单个领域或区域性的活动。
国际顾问委员会认为,应当举行一个以探讨工程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为宗旨、在全世界工程界有高度凝聚力的综合性大会。
为进一步发挥工程技术界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的整体作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建议自2004年起,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工程师大会”,以发展成全球工程技术界的永久性正式活动。
1999年秋,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任主席Jose Medem Sanjuan在访问上海时建议2004年首届大会在上海举行。
同年11月,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通过决定,把世界工程师大会作为该组织正式活动,并希望中国科协对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的建议做出积极响应。
2000年5月,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就主办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事宜请示国务院,得到国务院批准。
同年6月,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台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汉诺威正式承接了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
二、概况会期:2004年11月2日-6日举办地:中国上海规模:3000-4000人主题: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主会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发起单位: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办单位:中国科协(CAST)中国工程院(CAE)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CICCST)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SAST)会议语言:英语大会网站:上海网站:1三、日程四、会标本会标整体为地球图案,喻意“全球”;图形采用和平鸽图案,象征世界和平;图案中采用了汉字“工程师”的第一个字——“工”以及英语“ENGEINEER”(工程师)的字首大写字母“E”组合而成,体现“世界工程师大会”的主题,引申出“工程师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涵义。
傅莱:献身中国65年的洋大夫作者:理查德·傅莱来源:《华声文萃》2020年第06期81年前,我父亲为了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奥地利来到中国,后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5年,于2004年在北京逝世。
父亲去世后,我采访了他在国内及奥地利、美国和捷克仍在世的战友和后人,清理了他遗留的历史资料,对他的历史和家族情况多了些了解。
心系共产主义出逃故乡1920年,父亲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小家庭。
我爷爷给这个降世的独生子取名为理查德·石泰因。
1934年初,奥地利爆发内战后,父亲秘密地加入了奥地利共青团,还参加了奥地利共产党组织举办的战伤急救培训班。
父亲除了在维也纳著名的赫尔兹科勒西特放射专科医院和维也纳大学皇家附属医院学习,还常常到家旁边的维也纳大学化学系去旁听学习。
在化学系学习期间,他受系里学生共产党员的政治影响,于1937年加入了奥地利共产党。
1938年年底,奥地利共产党地下组织突然通知父亲,纳粹盖世太保下了逮捕令,他必须在24小时内撤离维也纳。
紧急中父亲当即决定去中国,因为他在上学时就听说过,中国共产党有一支自己的军队。
父亲几经辗转终于在1939年1月到达上海。
最初,他在上海传染病隔离医院工作,两个月后,为了寻找中共组织和抗日队伍,便离开了上海前往天津。
父亲在天津期间,曾利用他的德国籍身份和行医的方便条件,在日军的严密监控下,冒着生命危险,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采购和协助运送了许多八路军急需的药品和物资。
1941年,父亲收到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传来的消息,晋察冀八路军司令员聂荣臻邀请他去根据地工作。
这年秋末,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日军封锁线,来到晋察冀抗日前线,参加了八路军。
聂荣臻司令员在与父亲的谈话中很贴心地提出,可否将他的姓名“理查德·石泰因”改为“傅莱”;因为他来到了根据地,从此获得了自由,而“傅莱”正是德文“自由”的读音。
父亲欣然同意,他也向司令员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在晋察冀参加根据地的党组织生活。
德国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1. 前言工程师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体,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一直以来都以其严格的教育体系和卓越的工程师培养方案而著称于世。
德国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与产业结合的实际需求。
本文将着重探讨德国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并对于其他国家在工程师培养方案上可以借鉴的地方进行分析。
2. 教育体系与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对应首先要介绍的是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被认为是其国力的重要支持,其教育体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教育体系之一。
在德国,工程师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职业教育,通过技校和学徒制度,培养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高等教育,通过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具有科学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
2.1 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在职业教育培养方案中,德国的技校和学徒制度为那些更适合从事实际工程技术工作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
技校提供与工程技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如机械加工、电气工程等,而学徒制度则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或机构内进行为期2-3年的实践工作。
通过技校和学徒制度,学生可以获得扎实的实践技能和经验,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2.2 高等教育培养方案在高等教育培养方案方面,德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世界领先的工程学院和研究机构,致力于培养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
其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学术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行业实习等环节。
而德国的双元制度(学校与企业双重制度)也为工程师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和产业资源。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德国的工程师培养方案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工程素养,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不仅仅在教育领域——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总工程师陈学东文 | 本刊记者 王湘蓉 邢晓凤当前,全球产业合作格局重构,产业链纵向分工趋短,横向分工呈区域化聚集,制造业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未来15年是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加强工程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总工程师陈学东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有着清晰判断。
随着全球科技变革加剧,创新的力量正迅速改变社会形态及生活方式,他认为应该从更广泛的领域审视工程教育。
陈学东出生在安徽铜陵,这里人才辈出、文风浩荡,深厚的文化底蕴濡染着他,也潜在于他的气质中,使他既严谨缜密,又豁达开阔。
采访一开始陈学东就爽朗笑道,“别看我头发白了,我其实并不老”。
灯光照在他满头白发上,他颇为敏锐的网络交互式的思维特征,如灯光涟漪微漾,给人以新的启发。
“跟制造业有关的工程技能人才还很紧缺”工程技术革新偶然性的背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背后有无数人孤独又热烈的执着追求,从而归纳出客观理性的规律原理。
因长期在制造业工作,陈学东对现代工业发展规律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新型工业化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另一个是高端装备的绿色智能化,这里所涉及的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都需要渗透“科学化”的理念,来归纳总结、创新出可以指导再生产的理论。
“我们不仅仅是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而是在工业生产中,还应具备‘科学’规划和思维。
”陈学东对中国制造业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认识全面且深刻。
陈学东表示,目前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重大装备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掘进装备以及一些深海深空领域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很好地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
在取得的成就面前,陈学东不避讳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但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大国工匠8位人物事迹1. 李裕生: 中国景德镇瓷器工匠,为传承和发扬中国陶瓷工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瓷器生产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开发出许多新的釉色和工艺,使得景德镇瓷器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
2. 钟友林: 中国船舶工程师,致力于船舶设计和制造。
他在设计和制造大型船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中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设计作品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赞誉。
3. 格依尔多·贝塞洛夫: 俄罗斯航天工程师,是苏联宇航员太空服的主要设计师之一。
他在太空服的设计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使得宇航员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安全地进行太空任务。
他的成就对于苏联太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4. 瓦尔特·戈普斯托夫: 德国汽车工程师,是保时捷公司创始人之一。
他在汽车设计和制造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在保时捷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创新和才能使得保时捷成为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商。
5. 夏洛特·丹妮特·迪德尔克: 美国航天工程师,是NASA的一名重要成员。
她在航天器设计和航天任务中担任重要角色,为美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是美国女性航天工程师中的佼佼者,对提升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6. 长岛克容: 日本陶艺家,被誉为现代日本瓷艺的奠基之人。
他对陶瓷工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创新,尤其擅长青瓷的制作。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日本的陶瓷工艺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7. 约瑟夫·希勒: 德国机械工程师,是现代音乐机械制造的奠基人之一。
他设计和制造了许多创新的音乐机械,如钢琴自动演奏机和唱片机。
他的设计成就为现代音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 比尔·盖茨: 美国软件工程师和企业家,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公司开发了许多具有革命性影响的软件产品,如Windows操作系统。
他的创新和领导才能使得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对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不久,受公司指派,到位于德国西部工业城市波鸿市的公司总部出差,和那里的德国工程师同事有了一段时间的近距离接触。
公司曾经是某个跨国企业在德国的分部。
几年前经过分拆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在波鸿市的设计部门和生产车间都得以保存下来,成为现在公司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主要力量。
公司大老板虽然身在德国,但对北美的高科技企业发展环境心怡已久。
在公司分拆过程完成后不久,就开设了北美分公司,也就有了我们这个部门。
按照最初的计划,德国与北美两个部门的业务是各自分开的。
但几年下来,情况的发展与预期的并不吻合。
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是德国部门的产品,但因受到欧盟严厉的劳资关系方面的法律影响,在结构调整方面受到许多制约。
北美部门虽然没有类似的问题,但产品市场定位不准,一直处于只烧钱,不赚钱的状态。
一边是有项目,但人手不足干不出来。
另一边则是力量充分,项目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
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高层的意图是将一部分德国部门的工作移到北美分部。
这就牵扯到许多具体技术问题的了解和文件的移交,因此促成了我的这次德国之行。
最初的印象和德国的同行们以前从未见过面,只是在电话和来往电邮中打过交道,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感觉。
对德国人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电影中那些军装笔挺,皮靴锃亮,举着右手高喊着“嗨尔”的党.卫.军的形象。
虽然早就对德国工业水准的高超,德国人工作态度的严谨认真有所耳闻,但几年来在公司里通过几次工作上的交往,在心里对他们评价并不高。
头一个感觉就是“慢”!在几次开会的过程中,我认为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他们可以吭哧半天还没有结论。
有些工作,在我看不过一半天的事,他们却可以拖上一个星期。
再一个感觉就是“老”。
也许德国分部的工程师们大部分都是公司分拆前留下的,同类产品已经设计了多年。
由他们的设计可以看出,设计思想颇为老旧,不那么时髦新潮。
逻辑部分的设计还在使用相当数量的分离式的晶体管。
而在我看来,那不过是FPGA中两行代码的事。
德国工程师在中国看病
田海怀
那个目光炯炯有神的德国工程师刚来十天左右,不知道什么原因四肢长满了黄豆大小的红包,痒得不行。
由于皮肤白里透红,所以看起来特别醒目,甚至有一点肉麻的感觉。
看见他急得团团转的样子,我一边觉得好笑,一边又觉得作为东道主我应该发扬我们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于是主动上前说我们这的中医很棒,把它描绘地神乎其神。
之所以推荐中医是因为我觉得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结晶,上次我叔打嗝几天不止,寻遍所有西医都束手无策,最后竟被一位笃定大气的老中医一针给扎好了,效果真是立竿见影,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膜拜之情油然而生,从此坚定了我对中医的信念。
听完我的描述,他如痴如醉,张大嘴一脸惊叹神往的表情,就像小孩子听童话故事时那种发自肺腑的陶醉向往的神情,当时我的心里自豪感郁郁葱葱,迫不及待地想带他去见识。
又是上次那位老中医,号脉,看了舌苔后,点头道:“嗯,身体不错!只是水土不服,并没什么大碍,我开两副药调理一下就没事了。
”搞清楚状况后德国工程师谢了又谢。
然后我们拿着方子去交费,抓药的人比较多,德国人先还以为要排队,径直站在人堆后面,我解释说,把缴费单以及方子给称药的工作人员,等会儿就会叫我们拿药的。
趁着等药的空闲,我带着德国人在医院大厅里四处转悠,让他感受一下这里古典庄严的氛围;墙上挂满了养生之道、中医的精妙之处、各位医圣、中医的历史发展等等。
然后去看看药称好没有,这里称药是现场进行的,而不是像有的医院将药五克一包、十克一包称好了放在那里,抓的时候只需要一包一包的拿就行了。
称药的是两个姑娘,模样俊秀,身材高挑,看年纪应该是刚毕业的,但工作时手脚一点儿都不含糊,瞄一眼药方,然后就相应摆几个药铲,举着称,抓一把中成药放上去,再均匀的分到每个药铲中,接着下一味药,没两分钟,就下一位了。
德国人看的是目瞪口呆,小声地对我说:“这两个女孩真是太厉害了,这些药是以克为单位,而她们竟能做这么快,太不可思议了!”可接下来他的脸色渐渐地变得凝重起来,甚至有点不安,突然指着还没称好的药急切地大声嚷起来。
德国人的中文不是非常地好,加上当时气急之下,表达的大家都面面相觑,莫名其妙,特别是那两个姑娘,一头雾水!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还惊动了院领导,急忙赶来看发生了什么事?经过我的整理,我把他的意思告诉了大家:你好,我看见你分药时有些洒在地上了,而你也没有补上,这是不是意味着有的份量不足;有几次你分药太快,明显分的不均匀,但你只是从多的随便抓一些放到少的里面去。
然后德国工程师后退几步,指着挂在墙上介绍煎药为什么要用陶罐的说明道:“这上面说不能用铁罐,因为会发生反应,而你们用的那个东西(药铲)上面有明显的锈迹,如果脱落掺进药里,熬的时候就会发生上面所说的对身体有害的反应,所以我认为这药不仅不能够治病,相反会给人带来更多的病!”这一番话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哑口无言,院领导也显得有些尴尬,于是摆出架子狠狠地批评称药的工作人员工作马虎、没有责任心!药斗掉镀了为什么不换一个!不对人民群众负责!
当天晚上,德国工程师就买好了机票,第二天飞回德国看病去了。
回来的时候带了两大包治各种各样的病的药,并且还有一个随行的私人医生。
大桥落成后,我常常喜欢一个人在桥上走走,看看日落,回忆起德国同事对
待生活、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思索我深爱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最关键的差距在哪?总之,那座桥是我站得最踏实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