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市化率与贵州城市化率
- 格式:xlsx
- 大小:26.31 KB
- 文档页数:5
西部地区高校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王维建【摘要】无论从行业背景来看,还是从贵州省省情、黔西南区位经济结构、专业布控点、生源等方面分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有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其本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且在培养少数民族安全人才方面意义重大.【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高校;安全工程;区域经济【作者】王维建【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1安全工程毕业生近年来就业形势较好,从麦克思本科就业率调研来看,2010年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6%,高于当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近20个百分点,且专业对口率高,毕业生从事本行业工作接近七成。
从学科特点来看,安全工程属工科专业,也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是200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系省州共建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是黔西南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科门类包括: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等。
考虑到黔西南州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结合学院自身学科基础及特点,拟设置安全工程专业。
而设置新专业要考虑如下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学校学科建设。
从就业大环境来看,全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近年来就业良好,培养安全工程毕业生符合国家需要;二是从学科发展来看,贵州省乃至黔西南州均有培育安全学科发展的土壤:丰富的矿产资源,蓬勃发展的矿业、重化工业。
当前,贵州省,以及黔西南州均提出了工业强省、工业强州战略,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符合省州发展战略。
就目前国家对安全的认识而言,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转变。
改革开放时期,政府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先,创造了产值的同时也由于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2019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图为2019年春节期间上海流出人口流向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1.与河南相比,江苏省在上海的务工人口比例高,主要原因是江苏省()A.经济发展更快B.政策支持更强C.距离上海更近D.人口总量更多2.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人口的主要影响是()A.老龄化加重B.劳动力减少C.出生率下降D.生育率提高3.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和外来常住人口。
根据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反映,2011年~2019年期间上海市()A.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B.常住人口数量减少C.外来迁入人口趋缓D.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大大减小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
1945年,该市人口仅约1000人,到1960年聚增至20万。
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盛市化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年1980199019921993200020102020总人口数/万人73.894.196.9233.7250.6290.4278.1城市化率/%55.4872.9673.8140.5642.9663.5972.484.1992~1993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5.2010~2020年期间,该市()A.城镇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7.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杨林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20期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已经达到10.64%的水平,于2011年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城市化。
但是从全国各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文章以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藏族自治区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西南五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现状、存在的区域性特点,并提出该区域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西南五省(区、市);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带动一、前言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1.27%,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城市化国家。
但是城市化水平整体提高的背后,东西部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现象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带来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比如一、二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巨大,大城市病,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诸类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为此,中国亟需加快解决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问题,实现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一)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关于城市化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学科都从各自角度进行了解释。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化更加注重生产要素(人口、生产力)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指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生产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或者原本的农村区域变为城市区域,使得城市人口所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也称为城市化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口指标法,即用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来作为衡量城市化的标准,用公式表示为城市化水平=■×100%(二)中国西南区域的自然与经济特征分析中国西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藏族自治区,因此也被称作西南五省(区、直辖市),以下简称西南五省区市。
西南五省区市面积总共25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67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4%。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11月189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发展思考六盘水市委党校 饶华敏摘 要:工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加快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凸现和加强。
因此,结合六盘水工业园区发展实际和自身特点,对西部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措施成为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和探讨了六盘水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层次剖析,并针对六盘水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工业园区 科学发展原则 产业集聚 特色产业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189-031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指导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实现了经济总量大幅增加,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向经济优势转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的可喜局面。
其中,工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加快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凸现和加强。
以贵州省为例,2011年贵州省完成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21.5%,而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7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总产值的 33.9%;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园区达87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的27个,30亿元的17个[1],产业园区越来越成为拉动贵州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可见,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对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有资本主导的资源、能源型产业带动,不仅增长方式粗放,而且产业的趋同性强。
而西部地区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园区规划建设滞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园区产业链未形成、园区中大的产业以资源和能源型产业为主等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根本性问题[1]。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法宝,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
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农村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农民收入增速总体放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
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关系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基于对贵州省精准扶贫以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十九大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与农民增收相关的政策内容,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以期为西部地区农民脱贫增收提供参考。
一、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分析(一)农民收入增速下滑、收入水平偏低“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但高增速的“黄金期”已结束[2]。
从全国来看,2014年开始,农民收入名义增长率出现“拐点式”变化,由两位数跌至个位数。
贵州省增速“拐点”较全国晚出现两年,但收入增长的绝对数偏小。
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可支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郭艳,女,湖南桃源县人,怀化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旅游经济。
林源,男,湖南沅陵县人,怀化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郭艳,林源(怀化学院商学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西部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关系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提供了治本之策。
课题组成员以贵州省为例,基于精准扶贫以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与农民增收相关的政策,提出打造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拓宽非农就业渠道以及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服务体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张文锦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8)E-mail:zwj025@摘要:目前,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一方面,城市水资源日益短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不当或技术水平落后,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进而导致水资源与生态价值的严重消耗。
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特征,对解决我国水资源利用问题,走资源集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关系,特征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重要的经济利益[1]。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未来20年,我国经济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入从30%到70%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
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左右,城市化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2]。
然而我国城市化发展也越来越面临着诸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三农”问题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和挑战。
其中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是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水资源紧缺,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国已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国家之一。
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对于我国走资源节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制定高效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促进我国水资源的节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