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40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是组成生物圈的一个成员,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在自然界中对物质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后,自然也就应该认识细菌和真菌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复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能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通过计算了解细菌的繁殖特点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列表法、比较法等形态和结构学生认识细菌的三种形态和细胞结构组成形态和结构并说出它们的功能察识图能力3、细菌的营养给出细菌的细胞结构图、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结构图,列出表格,引导学生识图、填表,总结细菌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观察细胞结构图,完成表格填写,总结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识图填表,分析归纳等能力。
4、细菌的生殖给出问题:细菌的生活需要营养才能更好的生长,那么它们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1,学习细菌的生殖。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中的计算。
学生阅读课本P61,描述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完成P61“技能训练”的计算,了解细菌的生殖特点.通过计算了解细菌的生殖特点达标测评利用导学案中的习题进行检测。
课堂小结你能告诉我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吗?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1、发现细菌第一人:列文·虎克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巴士消毒法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或荚膜三、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寄生)四、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作业布置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思考:1、梨怎么会烂了?2、这是针尖上的细菌,这个图片说明什么?导入语:梨的腐烂是由于细菌将梨中的有机物分解利用了,针尖上的细菌图说明了细菌非常的微小,那这么微小的细菌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二、明示学习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分类,认识到细菌作为生命体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细菌的生长条件、繁殖方式等特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认识,理解细菌传播与防控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分类。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细菌微小但复杂的结构特点。
•区分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如真菌、病毒)的区别。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细菌形态结构示意图、生长过程动画等)。
•显微镜及细菌样本(视条件而定,可进行观察实验或展示已观察的细菌图片)。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介绍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
•观察实验法(可选):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样本,增强感性认识。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细菌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促进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张因细菌污染导致食品变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提问:“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细菌的话题。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特性。
2. 新课教学•细菌的形态结构:•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讲解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强调其微小但复杂的结构特点。
•通过对比真菌和病毒的图片,帮助学生区分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
•细菌的分类:•简要介绍细菌的分类依据和方法,如根据形态、生理特性、遗传信息等进行分类。
细菌知识点1:细菌的发现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直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了极微小的生物。
一次,他把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吃惊地看到许多小生物。
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
他把发现的小生物绘制成图,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在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世人知道了细菌的存在。
2.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实验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实验现象:直颈瓶内的肉汤几天后就腐败;四年后,鹅颈瓶内静置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打破瓶颈后,肉汤腐败。
实验分析: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生出细菌的,问题出在空气上,空气中飘浮着细菌或者细菌休眠体芽孢,当它们飘到肉汤里,肉汤会腐败变质。
而鹅颈瓶里的肉汤之所以长久不腐败,就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或者芽孢被鹅颈瓶阻挡而不能进入肉汤的缘故。
实验结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引起的。
3.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巴斯德的其他主要贡献:(1)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
(2)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3)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知识点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特点(1)个体十分微小细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微米~5微米之间。
(2)按照细菌形态的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球形细菌,如引起肺炎的肺炎双球菌;杆形细菌,如生活在人和动物大肠内的大肠杆菌;螺旋形细菌,如产生沼气的甲烷螺旋菌。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3.细菌的营养方式(1)异养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作异养。
异养的细菌主要分腐生和寄生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