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第五章 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第五章 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第五章 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第五章 笔记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通过、、等介质,以的形式传播,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在气体中传播得。

4.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存在,可继续传播。

5.同一种介质中,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标准大气压下在15o C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为。

6.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叫做。

7.音调是指声音的,它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决定的,物体振动越高,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8.响度是指声音的,它由决定的,物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响度还与有关。

9.音色是由发声体的、决定的,我们区分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就是根据它们的不同而分辨出来的。

10.乐音通常指那些、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

,都属于噪声,噪声的波形是的,噪声的大小用表示,单位是。

11.减小噪声的重要途径有:、、。

12.通常把发声频率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13.超声波能够传递和。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都是利用超声波很强的能力制成的,能量很高的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使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14.每个人的声音不同可以进行语言识别作用。

1.光源发出的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等现象,光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

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可表示光的传播和。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3.光射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在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侧,反射角入射角。

4.光的反射有反射和两种类型,发生反射时的光路是的。

5.利用反射定律作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关键是正确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作平面镜的作图步骤:1.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2.过夹角顶点作平分线的确定平面。

6.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填“相等”或“不相等”)像与物相对镜面是的,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

7.平面镜的作用:(1)(2)

8.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用到的是法,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的同时,还要探究像与物的关系和像物到镜面的关系,用对称法可以作出平面镜中的。

9.除了平面镜以外,还有一些镜子的表面是曲面,常见的有面镜和面镜,它们都能成像,光经面镜,反射后汇聚一点,光经面镜发散开,穿衣镜是面镜,汽车的观后镜是面镜,太阳灶是面镜。

10.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光线与光线分居线两侧。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

1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

12.在折射光线中,光路是的。光的折射可以形成像,也可以形成实像。

13.光斜射入两种物质的界面时,同时发生射和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14.光发生折射成虚像时,虚像在物体的(填“上方”或“下方”)。

15.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决定于在不同介质中光速的大小,光由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6.太阳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做。

17.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决定的。

18.色光的三基色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_透镜及其应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2.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3.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 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如图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 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 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 .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 .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 而产生的。 2.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3 .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小孔成像; 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排队看齐; 射击瞄准 立竿见影。

小孔成像特点: 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 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s。 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 二、光的反射 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人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 ) A.比人小的实像 B.比人小的虚像 C.与人等大的实像 D.与人等大的虚像 2、在平面镜前放“F”字母,那么镜中的像是 (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放大的 4、大自然是美丽的,当我们在公园看见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给大 自然 更加增添光彩.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 )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 C.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D.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5、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6、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A、人站在岸边,看到水中倒映的白云; B、站在岸边,看到了水中的鱼; C、筷子放在水中弯折了; D、人们通过放大镜,看到了放大的虚 像. 7、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

和 像的大小的变化是: ( ) A、像距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 8、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 ( ) A、透镜的焦点以内; B、透镜的2 倍焦距处; C、透镜的焦点与2 倍焦距之间; D、透镜的2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9、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不到12 厘米,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的可能值是: ( ) A、8厘米; B、4厘米; C、6厘米; D、15厘米. 10、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成像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 A、照像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像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照像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 11、光在水中是沿着_____________传播的.光从水中斜射到玻璃的界面上时,通 常会发生 __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12、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 到本身不发光的 物体,是因为光线投射到物体上产生了_____________现象的缘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及其测量 一天平的用法: 1.看:观察天平的称量,标尺上的分度值 2.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 3.调:调平衡螺母至平衡(右偏左调,左偏右调) 4.测: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最后调节游码,达到平衡(加 砝码原则要先大后小) 5.读:砝码质量加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若被测物与砝码放反,则应该是砝码减游码) 6.收:检测完毕,应把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内,把游 码拨回标尺的零刻度线处,以备下次使用 二积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测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质量时,再由m=M\n即可得到单个微小物体的物质,这就是积累法。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四天平的质量,真实值和测量值的比较 ①游码未归零时,测量值偏大,m测>m真。 ②砝码上沾有污渍时,测量值偏小,m测<m真。 ③砝码缺损时,测量值偏大,m测>m真。 ④物码颠倒时,所测值偏大,m真=砝码-游码

第二节密度 一密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ρ=m/v)。 二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 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三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冰和水的密度比较。 四不同物质密度可能相同。例:酒精和煤油的密度比较 五一般来说,固体密度值较大,液体次之,气体较小(ρ固>ρ液>ρ气)。 例:液体水银的密度比一般的金属密度都大。 六油类的密度一般小于水的密度。 七水的密度是ρ=1.0*10^3kg/m3,物理意义:体积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第四章 光现象 01 知识梳理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________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________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的形成都说明________________.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光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m/s. 2.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________到原来物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分类: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它们都_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1)原理:光的________. (2)特点:像与物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 (3)应用:一是改变光的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 4.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两线分居;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__;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光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水面断筷等. 5.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 (2)光的三原色:红、________、蓝. (3)红外线、紫外线:光谱中红光以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紫光以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它们都属于________光. 02 知识对比 1 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2.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的是() 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 A.10° B.15° C.30° D.60°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5.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6.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 7.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拍照,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都变B.都不变C.甲变,乙不变D.甲不变,乙变 8.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9.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小明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10.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11.宠物猫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宠物猫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宠物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 知识点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2.基本概念: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两边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②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 4. 光学中“会聚”和“发散”的含义。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靠近了主光轴,叫“会聚”。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远离了主光轴,叫“发散”。 5. 三条特殊光线 6. 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看做是三棱镜的组合。 7. 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扩展:空心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 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 成在光屏中央)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正倒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幻灯机) 放大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13×3分) 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太阳 B.月亮 C.织女星 D.烛火 2.光在下列介质中将不沿直线传播 ( ) A.水 B.玻璃 C.整个大气层 D.酒精 3.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4.如图7-2所示为一挂钟在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中 的像,则此时挂钟指示的实际时刻为 ( ) A.3:30 B.3:00 C.9:00 D.9:30 5.有一个平静的湖面,其上空有一架直升飞机,若飞机以 40m/s 的速度平行于湖面飞行,则直升飞机的像相对于飞机的速度为 ( ) A.0m/s B.20m/s C.40m/s D.80m/s 6.在沙漠中有时也可看到海市蜃楼,以下关于此时海市蜃楼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 C.是由于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弯曲 D.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7.当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 ( ) A.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D.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减小 8.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部有一支红光笔发出一束光投 射到到MN 板上,在A 点形成一个红色的光斑,在向容器 中加水的过程中,红色光斑将会 (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M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晚上用手电筒照黑暗的天空的光芒 B.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后从云层缝隙洒出来的光束 C.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 D.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 10.下列成语反映的是光的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B.立竿见影 C.坐井观天D.凿壁借光 11.阳光下琉璃瓦会产生刺目的光,则()A.琉璃瓦发生了漫反射, B.不管人在什么地方都会有刺目的感觉, C.琉璃瓦发生了镜面反射, D.是人眼发出的光被琉璃瓦镜面反射回来的缘故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站在池塘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B.站在池塘边看到鸭子在水中游 C.站在池塘边看到粼粼的波光D.站住池塘边看到鱼在水中游 13.对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光的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B.如果入射角是45°,折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75° C.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间夹角也减小 D.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变小 二、填空题(12×2分) 14.在雨后的夜晚,小聪同学走在大街上,他发现在路灯的周围有一圈圈的彩色光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的现象。 15.成语“一手遮天”确有其道理:虽然手比天小,但用手遮住眼睛后,人便看不到天空了,这主要是因为光。 16.树在水中会有一个倒影(影的颜色将与物体的颜色相同),这个倒影是由于光 的形成的;树在阳光的照射下也会在地面上投下一段影子(影的颜色将只能是黑色),这个影子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17.在台灯上都装有一个灯罩,它能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线向下照射,以提高照明的效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品

32. 人们要想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要进入人的眼睛。 33.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 月亮不是光源。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 34.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5.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非真实存在,它只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建立的虚拟模型。 36.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队。 37. 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与光屏间的距离决定,距离越大,所成 的像也越大。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是圆的、方的、三角的都可以,但 必须足够小。 晴朗的天气,树阴下的许多圆形光斑其实是太阳(光源)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小孔) 所成的像。 38. 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介质密度越大光速越小。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故V 空气>V 水>V 玻璃 (与声速相反)。 39. 日食和月食 甲图:日食(月亮在中间) ①→日全食,②→日偏食,③→日环食 乙图:月食(地球在中间) b →月全食,a 和 c →月偏食 40.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41. 光的反射 4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点O :入射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 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3. 当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它的传播路径不变,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4. 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零。 45. 法线: 过入射点垂直镜面的直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对称轴,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46. 作图强调:铅笔做图、直尺画线、光线带箭头、两线对称。 47.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出去。 (反射面平整光滑)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反 射面凹凸不平) 48. 迎着月亮走:明水暗道。 背着月亮走:暗水明道。 49.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例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镜子中的样子叫做像。 50.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替代法) ①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记录玻璃板、物、像的位置; ②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③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④刻度尺: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5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里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与物体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总之,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52.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53. 球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统称球面镜。 光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 基本概念: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二、 重、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 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显 微 镜 和 望 远 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结构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 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 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 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 头。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原理 结构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原理

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知识拓展 1、使用显微镜时,从物体(标本)射出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过两次放大,光线变得很弱,不容易看清楚。因此,一方面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明亮,一方面物体要尽可能离物镜近一些,以便更多的光线进入物镜。为了保证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物体要在一倍焦距以外,故物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为使经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目镜的焦距又总是设计得长一些。 2、使用望远镜(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时,为了使远处的物体(天体)经物镜成的实像尽可能明亮,要把物镜做得大些.物镜越大,可以会聚的光线越多,像就越明亮,就越容易观察更远更暗的物体(天体)。镜面越大,其焦距就越长。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经物镜成的实像离目镜的距离要尽可能接近目镜的焦距(比焦距小)。为了使更多光线进入到目镜中(增大像的亮度),经物镜成的实像要尽量靠近目镜,所以目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 1、(2010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A错。 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B也错。 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C也错。 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D正确。 答案:D 2、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章共有5节: 1.第1节“透镜”,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 2.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 4.第4节“眼睛和眼镜”,介绍了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5.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本章教学以各种透镜及其应用为学习对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章只介绍了凹透镜最基本的常识,把凸透镜基本知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应用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要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为了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教学时要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将传统教学和科学探究相融合.教学中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透镜.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实验、制作的兴趣.通过学习“眼睛和眼镜”,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保护视力.通过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探索宇宙的意识,并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眼睛看远近物体时睫状体和晶状体的变化情况,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本章共有5节,建议8课时. 第1节透镜…………………………….1课时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完整word版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章综合测试无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2019第四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综合测试姓名:分数:做题时间:60min 满分:70 分 分)分,共14 一、填空题(每空1 中的秒表示3 ℃,图,图 2 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1.图 1 中,物体的长度为cm。数是s 第2 题图第1 题图时间内0—t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路程—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在.21 时间段内,以该t—t(选填“大”或“小”),在t的速度比t—时间段内 的速度2 213 的。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 3.如图是严冬湖水温度分布图,湖面封冻了,较深河底的水却保持4℃的水温,鱼儿仍然可热量。而成,发生这一物态变化需要以自由自在地游泳。湖面上的冰是由湖水 如图所示为分别敲击甲、乙两个发声体时记录下来的波形,由此可知两发声体发出声音响4.甲、。“不相同”)乙音色(选填“相同”或音调高的是度大的是,,

题图5 第3 第题图第4 题图 (“较为了避让水洼,如图,5.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应走暗”或“较亮”)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方法促进气体液化。炒菜使用液化气时,.6液化气是我们生活的重要能源,工厂以 摸摸装有液化气的钢瓶,会觉得温度了(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 / 5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章综合测试无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6 分;第7~12 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第13、14 题有两个符合题意的选项,选对一项得 1 分,全部选对得 2 分, 有错选者得零分。) 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7.) A.人们洗澡时水温大约为70℃ B.你考试所用答题卡厚度约为60μm C.眨眼一次所用时间约为4s D.普通课桌高度约为80dm 如图所示,小林和小华一起在顺流而下的竹排上,相对竹排而言,处于运动状态的是(8.) A.小林B.小华C.岸边的山D.竹排上的小凳子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于门的振动产生的 D.弹钢琴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 3.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6 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可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 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7.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

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8.如图所示的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戴()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凹面镜 D.凸面镜 9.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10.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11.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①可以看成两块凹透镜②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 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2.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进行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3.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教案 第一节电荷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1.6×10-19C 。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 (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

(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课本所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卷

第四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米/秒,光年是单位。 2.如图所示,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的现象;雨过天晴,远处的天空出现 美丽的彩虹是光的现象。 3.如图所示,蜡烛通过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成了一个像,这就是物理学上说的小孔成像,这说 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传播的。 4.著名的旅游胜地九寨沟,其镜海的美景奇观——“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怎能不令人 神往?其实,游客在水中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鸟”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5.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若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会逐渐变(填“大”或“小”)。 6.物体与平面镜平行放置,若物体距平面镜1m,像距物体米,若物体向平面镜靠 近0.2m,则像与物体相距米。 7.位于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 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填“实像”或“虚像”)。 8.用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图甲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 (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实验能否成功?;说出理由:。

9.“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从物理角度来说,说明了。 10.如图所示的是太阳灶,它是利用镜对光线的作用来工作的。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1.太阳、月亮、烛焰,其中是光源的是()。 A.只有太阳、烛焰 B.只有太阳 C.只有太阳、月亮 D.三个都是 12.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3.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的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 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14.“五一”黄金周,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 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鸟 B.鱼 C.白云 D.青山 15.“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 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一、光源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二、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透明、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由发光物体本身决定. 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小孔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的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 (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 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注意: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光线接收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