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后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后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后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后问答题

第一部分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及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3)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灵魂,必须自觉加以坚持。我们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可能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科学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的研究问题特别重要。

2.如何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是对以下五点的正确认识。

(1)理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是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人文主义突出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获得对社会历史的全面认识。

(2)理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决定整体,只有从个体出发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整体主义认为整体决定个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有效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

(3)理解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借鉴现代科学中的结构功能方法而形成的学术思潮和方法论流派。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而产生的,最初在当时的德法兴起,现在美国比较盛行。后现代主义有解构性和建设性的两大基本价值取向。当我们加强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当努力克服它们所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

(5)认识关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评价。总体上来看,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与西方社会进步和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相关联的。如果我们承认西方社会科学也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应当承认他们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也具有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哪几种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人本”和“物本”相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如何运用实践研究方法搞好研究?4.

第二讲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以复杂系统探究方式来研究答:从复杂性思维的角度,把社会发展理解成是一个复杂系统,未来预测和横向社会发展,是一种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它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原因追溯,系统是指若干要素以一分析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社会发展可以理解成复杂的系统,,定的关系和结构组成的集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而联系着的事物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因此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20系统一直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目前科学界尚没, 发现了复杂系统,构建复杂性科学。对于究竟什么是复杂系统这个问题是具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复杂复杂系统是包含大数量变量的系统,有中等数目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复杂系统具有)由大量的作用者构成。1(有能力与外界交换信息。(2)系统是开放的可以受到外界影响,

人类社会也和自然一样,,并产生涌现现象的特点。自协调系统能自组织(3), 自加强,

无数多个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包括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若干子子系统,

整个社会, 系统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无数个不同的组团就是由无数多个这样的系统和组团所构成的复杂巨系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2.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深刻体现了唯社会有机体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物辩证法联;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侧重从生☆:这些;.科学技术和产业;产力、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及指导意义: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二、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对我国社会社会有.

机体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突出了社会系统自我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性质,从而更为生动具体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生动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它列宁就此指出:体现,与机械论的形而上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要研究这个机体,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正是依据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我们才能认识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演化规律,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历史任务。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侧重从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角度研究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机动性作用。它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的任务,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我们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目标追求,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所做出的科学结论。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它们对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有哪些指导 3.意义?这些原则及指导意义:☆: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一、整体性原则系统的整体性表明,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整体性原

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到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能损公利己,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坚持西部大开发、东部崛起、老工业基地复兴等计划,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等等,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二、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重视结构性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原则,改革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以及政治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三、层次性原则.

系统的层次性,揭示的是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对系统的层次性研究表明,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也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层次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各个层次问题和各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规律,对症下药,实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四、开放性原则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这种交换,系统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坚持对外开放原则,国家社会各个方面不再封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中,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取世界资源为我国发展所用,促进本国发展。

第三讲?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研究方向,思考如何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做好研究工作/(建设和谐社会)1.要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具体方法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应当是和谐的社会,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矛盾。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同样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是要善于分清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其中内因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内因就是我们内部的矛盾。,运动对立和统一是事物矛盾所具有的两种二是依据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基本属性。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两个对立面。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辩证把握和运用,对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在量上变化的激励与控制,把不和谐因素控制在一个社会矛盾可以接受的限度和范围内,在矛盾运动中寻求积极的动态平衡,在相对平衡中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使整个社会始终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科学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矛盾在事物发展三是依据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对我国社会复杂矛盾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强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区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只有积极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达到相对和谐。

第四讲

1、目前为止,辩证的思维方法在学习、生活当中有啥用?

(1)辩证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运用之探讨:

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在学习中运用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a、综合和分析相统一的方法

综合是对分解了的具体知识的整合。分析是把概括性的、整体性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部分、方面、层次、要素,并加以阐述说明。分析是对综合的展开和具体化,综合是对分析的统一和概括。两者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只有把综合和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知识体系。

在学习中,采用综合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要弄清楚相对独立部分的中心思想或提出问题,从整体上了解其基本精神或提出的问题,围绕这一中心或问题弄清其阐述的方法,从而懂得它们各个部分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到此,可以说我们对其基本精神的理解就丰富具体了,对提出的问题就明确深刻了。

在此应该说明的是,在进行综合和分析时,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首先要对每一段、每一节进行综合和分析,然后对章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对这一知识体系就会有完整准确的把握。

b、粗读、细读和精读相统一的方法

粗读书,由“厚”读“薄”,就是要通过粗读书,了解书中讲了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概括性的答案是什么,不必深究。

细读书,由“薄”读“厚”,就是通过细读、消化理解所有的知识体系,就需要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上下功夫,弄懂弄通,书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是:要细看教材,弄懂书中是如何阐述、论证每部分知识,要借助于工具书、阅读参考书、讨论等方法。

精读书,由“厚”变“薄”,通过精读,达到提纲挈领地掌握所学知识体系的目的,实现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精读时,要分清材料、观点、层次,善于归纳和概括,编写内容提要,弄清他们的内在联系。

要把粗读、细读、精读结合起来,粗度是细读的前提和条件,粗度可以使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做到有的放矢。细读既是对粗读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又是精读的前提和基础。而精读是升华和提炼,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做到结合,就要多次反复,只有经过由”厚“到”薄“的多次反复,才能对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把握知识体系的精神实质。

c、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方法

使用实际材料领会书上的知识点,这些材料包括具体科学、历史事件、名人名言、方针政策、实践经验等。在学习上,要自觉运用书上的事例和一些参考资料来帮助消化理论知识。

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这就要求一方面了解书本上是只另一方面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实际问题的;

有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要勇于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勇于实践、实习、社会调查、搞设计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之探讨:(2会发现很反过来哲学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生活,用哲学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认识世界就会少多的乐趣。运用哲学指导生活,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情绪上都会异常的轻松。其中,辩证的思维方法对我的很多困惑和烦恼。哲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内容多种多样,影响尤为深刻。下面我浅谈一下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这些社团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大学生活中充满了社会协会,很多同学都会积极参加。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很多的学习时间,积累各种经验,己各方面的能力,除了学习之外,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大学存在的大学不仅是读书的地方。众所周知,哪里的活动比较丰富多彩,参与这些活动的人自然就多。可哪个社团比较多样,重要理由。还是工作?不同的人的处是,很多工作或者活动与自己的学习时间有冲突,是偏向于学习,大多数优秀的学生是可以处理方式就不同。但从每年这么多的优秀毕业生,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工作两手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处理现实所存在矛盾最好的方法。理这方面的问题的。要看到好的一一个具体的问题,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方面,也要看到坏的一方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心理的稳定。、如何在你的研究过程中自觉运用社会过程研究方法?2

第五讲1、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客观依据、内在逻辑及其现实意义?

2、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思考如何体现社会评价的标准?

第六讲1、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1.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问题。

2.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问题。

3.有助于正确理解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 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 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 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 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 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后部分问答题整理1

第二章导体的发热、电动力及开关电器的灭弧原理 1.发热对导体和电器有何不良影响? 答:机械强度下降、接触电阻增加、绝缘性能下降。 2.导体的长期发热和短时发热各有何特点? 答:长期发热是指正常工作电流长期通过引起的发热。长期发热的热量,一部分散到周围介质中去,一部分使导体的温度升高。 短时发热是指短路电流通过时引起的发热。虽然短路的时间不长,但短路的电流很大,发热量很大,而且来不及散到周围的介质中去,使导体的温度迅速升高。 ~~~~热量传递的基本形式:对流、辐射和导热。对流:自然对流换热河强迫对流换热 3.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高长期允许载流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错误!未指定书签。I=根号下(αFτω/R),因此和导体的电阻R、导体的换热面F、换热系数α有关。 提高长期允许载流量,可以:减小导体电阻R、增大导体的换热面F、提高换热系数α。 4.计算导体短时发热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计算? 答:确定导体通过短路电流时的最高温度是否超过短时允许最高温度,若不超过,则称导体满足热稳定,否则就是不满足热稳定。 计算方法见笔记“如何求θf”。 6.电动力对导体和电器有何影响?计算电动力的目的是什么? 答:导体通过电流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称为电动力。正常工作所产生的电动力不大,但是短路冲击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力可达很大的数值,可能导致导体或电器发生变形或损坏。导体或电器必须能承受这一作用力,才能可靠的工作。 进行电动力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校验导体或电器实际所受到的电动力是否超过期允许应力,以便选择适当强度的电器设备。这种校验称为动稳定校验。 7.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的三相导体,最大电动力发生在哪一相上?试简要分析。 答: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的三相导体,最大电动力发生在中间的那一相上。具体见笔记本章第五节。 8.导体动态应力系数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考虑动态应力? 答:导体动态应力系数β用来考虑震动的影响、β表示动态应力与静态应力之比,以此来求得实际动态过程的最大电动力。 配电装置的硬导体及其支架都具有质量和弹性,组成一个弹性系统,在两个绝缘子之间的硬导体可当作两端固定的弹性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动态应力。 9.大电流母线为什么广泛采用全连式分相封闭母线? 答:防止相间短路;屏蔽磁场、减小干扰和对附近钢构的影响;减小相间电动力;不用安装昂贵的机组断路器。 10.何谓碰撞游离、热游离、去游离?他们在电弧的形成和熄灭过程中起何作用? 答:碰撞游离即电场游离: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被加速到一定能量,碰撞前面的中性质点,形成新的带电粒子,连锁发生的结果,使间隙中带电粒子增多。 热游离:由于电弧的高温,中性质点自动离解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现象。 去游离:使带电质点减少的过程,称为去游离过程。 碰撞游离进行的结果,使触头间充满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具有很大的电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__课后问答题

第一部分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及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3)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灵魂,必须自觉加以坚持。我们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可能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科学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的研究问题特别重要。 2. 如何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是对以下五点的正确认识。 (1)理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是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人文主义突出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获得对社会历史的全面认识。 (2)理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决定整体,只有从个体出发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整体主义认为整体决定个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有效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 (3)理解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借鉴现代科学中的结构功能方法而形成的学术思潮和方法论流派。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而产生的,最初在当时的德法兴起,现在美国比较盛行。后现代主义有解构性和建设性的两大基本价值取向。当我们加强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当努力克服它们所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 (5)认识关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评价。总体上来看,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与西方社会进步和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相关联的。如果我们承认西方社会科学也是当代人 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应当承认他们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也具有合理性。 3.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哪几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西欧产业革命的发展) 2.恩格斯在1876—1878年写的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反杜林论) 3.马克思写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 5.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是在(1864年) 6.马克思创造剩余价值理论是从(分析商品入手) 7.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建于(1903) 8.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 9.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1935年遵义会议) 10.我们党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是在(十五大) 1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3.世界统一于(物质) 14.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1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17.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18.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 1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20.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1.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根本目的为了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3.帝国主义经济实质是(垄断) 24.列宁作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根据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25.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族被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 26.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口号的是(列宁) 27.帝国主义时代民族问题扩大为民族殖民地问题,是因为(西方列强把殖民地瓜分完毕) 28.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是(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29.列宁晚年建议扩大中央委员会的人数,从什么中吸收几十名中央委员(普通工农群众) 30.首次将民主集中制载入党章是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1.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课后问答题

四年级下语文课后问答题 1、随着 ..急,溪声也时时 ..变换调 ..缓,时而 ..宽,时而 ..山势,溪流时而 ..窄,时而 子。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急缓不同,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流水声也就各不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例句:一路哼着曲调,随着心情,曲调时而抑,时而扬,时而顿,时而挫,旋律也时时变换节奏。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 ...,准会撞碰额角,擦伤鼻子。 ..抬起一点儿 说明孔隙小而形成的“挤压感”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 ......., 也很值得 ....观赏 ..。 用打比方的手法说明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 4、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体会。只要无愧于心,而且心中快乐、幸福、充足比拥有一大笔钱更重要。 5、为什么说在父亲打电话时我家是最富有的时刻呢? 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虽然我们失去了奔驰汽车,但是得到诚信。 6、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难题是要梦寐以求的汽车还是讲诚信。 在得失面前,父亲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重要决定做的诚实守信的人心里 如释重负,显得特别高兴。 7、将心比心:《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拿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指遇

8、课文中三处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关系? 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9、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因为是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尊严”的,要自爱、自尊;另一方面也放映了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学习哈默的自尊自爱,学习杰克逊大叔的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风范。 10、杰克逊大叔留下年轻人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人是一个不愿意接受施舍,不愿意不劳而获的自爱自强自尊的人,而杰克逊大叔则是一个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额老人家,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 1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提示: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1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1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他把敌人比喻成野兽,前一句保护了群

马克思名词解释及主观题

一、重要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 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规律其根本特点;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真理及其最根本的特征和属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属性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社会存在及其构成要素;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经济基础及其的内涵;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级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 和 内涵: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级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及其构成部分;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社会形态及其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内涵: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资本原始积累;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传热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1-3 宇宙飞船的外遮光罩是凸出于飞船船体之外的一个光学窗口,其表面的温度状态直接影响到飞船的光学遥感器。船体表面各部分的表明温度与遮光罩的表面温度不同。试分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与遮光罩表面发生热交换的对象可能有哪些?换热方式是什么? 解:遮光罩与船体的导热 遮光罩与宇宙空间的辐射换热 1-4 热电偶常用来测量气流温度。用热电偶来测量管道中高温气流的温度,管壁温度小于气流温度,分析热电偶节点的换热方式。 解:结点与气流间进行对流换热 与管壁辐射换热 与电偶臂导热 1-6 一砖墙表面积为12m 2,厚度为260mm ,平均导热系数为1.5 W/(m ·K)。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度为25℃,而外表面温度为-5℃,确定此砖墙向外散失的热量。 1-9 在一次测量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对的对流换热试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69℃,空气温度20℃,管子外径14mm ,加热段长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为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积传热系数为? 1-17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侧表面传热系数95 W/(m 2·K),壁面厚2.5mm ,导热系数46.5 W/(m ·K),水侧表面传热系数5800 W/(m 2·K)。设传热壁可看作平壁,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为了强化这一传热过程,应从哪个环节着手。 1-24 对于穿过平壁的传热过程,分析下列情形下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向:(1)0→λδ;(2)∞→1h ;(3) ∞→2h 第二章 2-1 用平底锅烧水,与水相接触的锅底温度为111℃,热流密度为42400W/m 2。使用一段时间后,锅底结了一层平均厚度为3mm 的水垢。假设此时与水相接触的水垢的表面温度及热流密度分别等于原来的值,计算水垢与金属锅底接触面的温度。水垢的导热系数取为1 W/(m ·K)。 解: δλt q ?= 2 .2381103424001113 12=??+=?+=-λδ q t t ℃ 2-2 一冷藏室的墙由钢皮、矿渣棉及石棉板三层叠合构成,各层的厚度依次为0.794mm 、 152mm 及9.5mm ,导热系数分别为45 W/(m ·K)、0.07 W/(m ·K)及0.1 W/(m ·K)。冷藏室的有效换热面积为37.2m 2,室内、外气温分别为-2℃和30℃,室内、外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分别按1.5 W/(m 2·K)及2.5 W/(m 2·K)计算。为维持冷藏室温度恒定,确定冷藏室内的冷却排管每小时内需带走的热量。 解:()2 3 233221116.95.21101.05.907.015245794.05.1123011m W h h t R t q =+ ???? ??+++--=++++?=?= -λδλδλδ总 W A q 12.3572.376.9=?=?=Φ 2-4一烘箱的炉门由两种保温材料A 和B 做成,且δA =2δB (见附图) 。 h 1 t f1 h 2 t f2 t w δA δ B

课后问答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课后复习题答案(提要) 一、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睡得蒸汽压与纯水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即A w=P/P0。水分活度能反映水与各种非水分缔合的强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和其他性质。 2、焦糖化作用:将糖和糖浆直接加热,可产生焦糖化的复杂反应。大多数的热解反应能引起糖分子脱水,因而把双键引入糖环,产生不饱和中间产物,而这些不饱和环会发生聚合,生成具有颜色的聚合物。 3、淀粉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一般形成具有粘弹性的凝胶,凝胶连结区的形成意味着淀粉分子形成结晶的第一步。稀淀粉溶液冷却时,线性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浓的淀粉糊冷却时,在有限的区域内,淀粉分子重新排列很快,线性分子缔合,溶解度减小,淀粉溶解度减小的过程即为淀粉的老化。 4、膳食纤维: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溶性的植物细胞壁材料,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另一部分是非淀粉的水溶性多糖。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不被消化的聚合物。 5、维生素A:是一类有营养活性的不饱和烃,如视黄醇及相关化合物和某些类胡萝卜素。6、脂肪的同质多晶:所谓同质多晶型物是指化学组成相同,但具不同晶型的物质,在熔化时可得到相同的物质。 7、胃合蛋白反应:是指一组反应,它包括蛋白质的最初水解,接着肽键的重新合成,参与作用的酶通常是木瓜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 8、食品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9、异酸:油脂在氢化过程中,一些双键被饱和,一些双键可能重新定位,一些双键可能由顺式转变为反式构型,所产生的异构物被称为异酸。 11、预糊化淀粉: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立即干燥脱水,该淀粉分子仍保持其糊化状态,这样的淀粉称为预糊化淀粉。 12、海藻酸:海藻酸是从褐藻中提取出来的,是由β-1,4-D-甘露糖醛酸和α-1,4-L-古洛糖醛酸组成的线性高聚物。 12、酶制剂:采用适当的理化方法从生物组织(细胞、微生物)提取的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具有一定的纯度及酶促活性的生化制品,常作为食品添加剂。 13、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及满足防腐与加工的需要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的添加到食品中的一类物质。 14、β-淀粉酶:是水解酶的一种,它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产生β-麦芽糖。 15、氨基酸的疏水性:氨基酸从乙醇转移至水的自由能变化被用来表示氨基酸的疏水性。 16、糖苷:糖苷是指环状单糖上的半缩醛与R-OH、R2-NH 及R3-SH 等失去水后形成的产品称为糖苷,糖苷一般含有呋喃或吡喃糖环。 17、脂肪的固脂指数:塑性脂肪的固液比称为固体脂肪指数(SFI) 18、食品风味:是指所尝到的和嗅知及触知的口中食物的总的感受。 19、美拉德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等加工或储藏过程中,还原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20、维生素原:原来没有维生素活性,在体内能转变为维生素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原,如胡萝卜素就是维生素A原。 21、脂肪的塑性:固体脂肪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超过分子间作用力时,开始流动,但是当外力停止后,脂肪恢复原有稠度。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来概论复习资料

裸考宝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考试介绍: 1.题型预测:单选:25*2’简答:5×6′论述:2*10’(3选 2) 2.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题主要应注意: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不要把题目的意思一开始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然后就要仔细看每个选项,切忌刚看完一两个选项就匆匆作答。 (2)简答题这种题型答题时要注意:首先论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知识要点;逻辑要严密,对于各个知识要点一定要分层次仔细作答,切忌层次混乱,表达不清。 (3)论述题论述题与简答题相比在内容上会更加复杂一些,主要应注意:答题时观点一定要全面,不能只答要点,对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阐述。 二、各章考点: 说明:楷体下划线加粗为选择题易考点。例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双下划线加粗加着重号为主观题易考点。例如:“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客观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 160多年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体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 1825年发生的。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4.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 5.马克思主义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理论及最高成果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创始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6.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7.1847 年 7 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9.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10.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结论。 1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13.科学性,科学性的三大表现是实事求是、深刻性、与时俱进。 14.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6.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7.与时俱进的含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19.就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21.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二、主观题 1.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①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③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2.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①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机电传动控制课后习题问答题答案

机电传动控制课后习题问答题答案 2.1 说明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式中的拖动转矩、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的概念。 答:拖动转矩:电动机产生的转矩Tm或负载转矩TL与转速n相同时,就是拖动转矩。静态转矩:电动机轴上的负载转矩TL,它不随系统加速或减速而变化。动态转矩:系统加速或减速时,存在一个动态转矩Td,它 使系统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2 从运动方程式怎样看出系统是加速的、减速的、稳定的和静止的各种工作状态? 答:运动方程式:Td>0时:系统加速;Td=0时:系统稳速;Td<0时,系统减速或反向加速 2.3 试列出以下几种情况下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并说明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图中箭头方向表示转矩的实际作用方向) 答:a匀速,b减速,c减速,d加速,e减速,f匀速 2.4 多轴拖动系统为什么要折算成单轴拖动系统?转矩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转动惯量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动能不变的原则? 答:在多轴拖动系统情况下,为了列出这个系统运动方程,必须先把各传动部分的转矩和转动惯量或直线运动部分的质量都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由于负载转矩是静态转矩,所以可根据静态时功率守恒原则进行折算。由于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与运动系统动能有关,所以可根据动能守恒原则进行折算。 2.5 为什么低速轴转矩大?调速轴转矩小? 答:忽略磨擦损失的情况下,传动系统的低速轴和调速轴传递的功率是一样的,即P1=P2而P1=T1ω1,P2=T2ω2所以T1ω1=T2ω2,当ω1>ω2时,T1<T2 2.6 为什么机电传动系统中低速轴的GD2比高速轴的GD2大得多? 答:因为低速轴的转矩大,所设计的低速轴的直径及轴上的齿轮等零件尺寸大,质量也大,所以GD2大,而高速轴正好相反。 2.9 一般生产机械按其运动受阻力的性质来分可有哪几种类型的负载? 答:恒转矩型、泵类、直线型、恒功率型。 2.10 反抗静态转矩与位能静态转矩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答:反抗性恒转矩负载恒与运动方向相反。位能性恒转矩负载作用方向恒定,与运动方向无关。 2.11 如图所示,曲线1和2分别为电动机和负载的机械特性,试判断哪些是系统的稳定平衡点?哪些不是?答:(d)不是稳定运动点,其余都是稳定运行点。 3.1 为什么直流电机的转子要用表面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答:转子在主磁通中旋转,要产生涡流和磁滞损耗,采用硅钢软磁材料,可减少磁滞损耗,而采用“片”叠压成,可减少涡流损耗。 3.11 为什么直流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启动电流很大? 答:因为Tst=UN/Ra,Ra很小,所以Tst很大,会产生控制火花,电动应力,机械动态转矩冲击,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造成事故,或电网电压下降等。故不能直接启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问答题

三辨析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这种说法不对,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不对。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1、材料1、 2、3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今天还有这么多人崇敬 马克思? 共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恰恰相反,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结束恰恰因为他们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持续加剧,日益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西方国家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合理性”,对马克思主义能做到相对的重视。 2.我们应当怎么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1: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 二、产生和发展p4-13: (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阶级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继承和创新 (三)实践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1.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 1)哲学的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 2)其他思潮&马恩诞生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 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 6)马哲的解答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 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 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 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 1)运动&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 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 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的具体形式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 1)把握两大方面 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 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 明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 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客观性p40 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 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 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导热系数为45W/,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2 w2w121t t 285150q gradt=-4530375(w/m )x x 0.2λλ??--??=-=-=- ? ?-????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q A 30375(32)182250(W)Φ=?=-??=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 2.k),热流密度q=5110w/ m 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qA=q(dl)=5110(3.140.05 2.5) =2005.675(W) πΦ=??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w f hA t=h A(t t )qA Φ=??-= 管内壁温度为:

w f q5110 t t85155(C) h73 =+=+=? 1-1.按20℃时,铜、碳钢(%C)、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 W/(m·K) =+×20= W/(m·K); 矿渣棉: λ=+ W/(m·K) =+×20= W/(m·K);

英语国家概况(课后问答题)-推荐下载

英语国家概况(课后问答题) 第一部分英国概况 1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Engl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Britain is the shortened form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while the British Isles is a geograpical name. 2 What are the three political divisions on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They are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3. What is the official name of Great Brita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4. Where did the King Harold defeat Tostig and Harold Hardrada? ( At Stanford Bridge) 5.What did William do after he suppressed the Saxon risings in the north? (He built a string of defense castles to ensure his military control of the whole country.) 6. How long was Britain under the Roman occupation? ( For nearly 400 years) 7 What was the peculiar features of the feudal system of England? (All landowners, whether the tenants-in-chief or subtenants, took the oath of allegiance for the land they held, not only to their immediate lord, but also to the king.) 8 What did Willliam I leave to his sons after he died? ( He left Normandy to his eldest son, Robert, and England to his second son William, and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his third son, Henry.)9 What was William I’s policy towards the church? (He wanted to keep it completely under his control, but at the same time to upload its power.) 10 When was the Domesday Book completed? ( In 1086) 11 What wa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The French drove the English out of their land. By 1453, Calais was the only part of France that was still in the hands of English) 12 What did the Lollards preach? (The Lollards preached the equality of men before God) 13 What were the two countries Elizabeth I successfully played off against each other for nearly 30 years? ( France and Spain were the two countries that Elizabeth I successfully played off against each other for nearly 30 years) 14 What was the outcome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 (It not only overthrew feudal system in England but also shook the foundation of the feudal rule in Europe. It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world history.) 15 What were the three main causes of Henry VIII’s religious reform of the Church? ( The three main causes were: a desire for change and reform in the Church had been growing for many years and now, encouraged by the success of Marin Luther, many people believed its time had come; the privilege and wealth of the clergy were also resented; and Henry needed money) 16 Which party did Margaret Thatcher represent in the 1970s? (She represented the Conservative Party) 17 What did the Whigs stand for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Whigs stood for a reduction in Crown patronage, sympathy towards Nonconformists, and care for the interests of merchants and bankers. 18 Why did changes in farming methods affect lives of millions in the 18th century? (Because village and agriculture were the backbone of England at that time.) 19 When did Britain finally become a full member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Britain finally became a full member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in January, 1973) 20 Why was Mrs. Thatcher removed from office in 1990? (It was because of her opposition to European Union and her imposition of an extremely unpopular flatrate ‘poll tax’ in place of property taxes to pay for local government service. 21 What were the two groups of the Chartiests? What was their difference? (The Chartis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Moral Force Chartists and the Physical Force Chartists. The former wanted to realize their aims by peaceful means while the latter wanted to achieve their purpose by violence) 22 What was the goal of the London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in its struggle? (It aimed to ‘ to seek by every legal means to place all classes of society in possession of equal political and social rights) 23 Why was Britain known as the fac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mid-19t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