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假期的调整对旅游者购买行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22
十一黄金周的全国旅游市场分析中国的十一黄金周是每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长的公共假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们通常会选择离开繁忙的城市,进行旅游休闲,探索不同的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
本文将对十一黄金周的全国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人们的旅游偏好、消费行为,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人们的旅游偏好十一黄金周是人们追求旅游休闲的最佳机会之一。
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显示,人们的旅游偏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短途旅游:由于黄金周假期相对较短,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国内短途旅游。
他们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享受到不同地区的美景和文化体验,同时减少长途旅行的时间和成本。
2. 自由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由行,而不是参加旅行团。
自由行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探索感兴趣的景点,调整旅行路线和时间,享受更自由、轻松的旅行方式。
3. 文化体验:人们越来越注重旅行的文化体验。
他们会选择去历史悠久的城市游览古迹,品尝当地美食,参与民俗活动,感受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
二、消费行为分析在黄金周期间,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下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倾向:1. 酒店与住宿: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宿体验。
他们更愿意选择高品质的酒店,享受豪华的房间和服务。
同时,一些年轻人也选择民宿或青年旅社,追求更具个性化的住宿方式。
2. 餐饮消费:旅游期间,人们更加愿意尝试当地美食,追求餐饮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特色餐厅和名店也成为一些游客的首选。
3. 购物需求:旅游与购物经常密不可分。
一些地方以购物中心和商业街著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
人们愿意购买当地特色产品、纪念品和名牌商品。
三、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旅游: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个性化旅游,期望能有更加独特和定制化的旅行体验。
旅行社和在线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航专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浅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黄金周假日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扩大我国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仔细考虑,不难发现,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诸多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环境资源破坏,服务质量下降等,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金周假日旅游;带薪休假;宏观调控;绿色旅游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黄金周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利弊分析近年来随着黄金周旅游的发展,我国旅游业逐渐成为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现今我国的旅游业早已不再属于假日旅游的范畴,更是一种特殊经济现象的体现,尤其是黄金周旅游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在扩大我国内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业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逐渐凸显出其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面对黄金周旅游的发展,对我国整个旅游业来说到底是优势更多还是问题更突出,笔者主要分析这其中的利与弊,同时针对旅游业现存的问题如井喷式旅游现象、服务质量严重下降、景区景点涨价成风、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相應的解决对策,为我国的旅游业今后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研究背景说起黄金周旅游就一定要提起我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进入大跨步提升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上的充足,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于是旅游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加之国家提出黄金周休假制度的促进,迅速引起一大批旅游爱好者对旅游业的支持,我国人民在旅游行业方面的消费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黄金周旅游消费,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经济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
与此同时,黄金周旅游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在其迅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如同一时间大量游客的聚集造成的井喷式旅游现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心情,对景点的环境、交通等也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面对此种发展问题,需要有完善的解决对策准确及时的应对,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笔者研究的初衷。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笔者主要研究黄金周旅游对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swot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力求将我国黄金周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利与弊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论述,为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旅游行业的发展繁荣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我国旅游黄金周假日经济利弊分析摘要:从1999年到2008年,黄金周已经走过10个年头。
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饱受争议,此一过程令人印象深刻。
自1999年以来,黄金周就一直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大好时机。
从不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黄金周”继续为吃、住、行、游、购、娱及众多衍生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虽然“黄金周”的运作还有这样那样的尴尬,取消之声不时有之,但“黄金周”仍然吸引人非议。
“七年之痒”拷问之下,黄金周何去何从?本文详细阐述了旅游黄金周的利与弊,从多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关键词: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交通,破坏一、黄金周的总体概括“黄金周”是1998年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而推出的一项经济活动或说制度安排。
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期,加上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市场低迷。
为解决难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均不太理想。
有一次,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利用假日到故宫视察,看到了假日消费市场高涨的场景深受触动。
很快,有关部门便提出了利用假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思路。
具体做法是把两个双休日和国家法定假日结合,形成一个比较长的假日时间。
到了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由原来的每年7天调整为每年10天。
春节、“五一”、“十一”法定休假3天,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黄金周”。
到目前,“黄金周”已经历了7年。
由于它在短期内对国内经济尤其是对市场消费的影响,社会各界包括经济学家对其上升到“假日经济”的高度来认识。
除了拉动经济增长外,对人们休息权的尊重也是当初实行“黄金周”的一个因素。
从整个人类的休息权演变来看,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在1860年英国工业革命初,工人每周要工作6天,一天工作10小时,到20世纪初,美国的工人每周仍要工作60小时,直到1935年,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才规定,一周工作5天每天8个小时。
恢复“五一”黄金周对于民众旅游和经济的影响作者:张朔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25期摘要:2007年,国务院取消了“五一”劳动节的七天假期,将假期时长改为三天,自2008年起正式实施。
而近几年来,在经济不断下滑、亟待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恢复“五一”黄金周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那么,“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对民众的出行与消费有什么影响,又是否能提升民众的出行体验呢?其恢复又是否真的能改变消费者的出行选择,刺激居民需求和经济发展呢?本文以部分国内民众为调查对象,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民众在“十一”七天假期的出游距离和消费明显要高于“五一”假期,同时一旦恢复“五一”假期,民众将会显著提升其出行意愿。
此外,研究发展民众的假期出行具有很强的惯性,并且在假期的消费意愿与自身收入水平相匹配。
综上可见,如果恢复“五一”黄金周,会对国内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最后,笔者对于假期的恢复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黄金周;旅游业;消费者需求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5-0139-04一、引言“黄金周”的调休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年之久。
其开始于1999年国务院出台的新休假制度。
制度规定,每年的农历新年、劳动节、国庆节和这三个法定假日通过调休全国放假七天,形成了所谓的“五一”“十一”和春节“黄金周”。
该制度实施五年后,不少学者认为“黄金周”制度带来的经济贡献较大,但造成了国内一系列诸如旅游可持续性、旅游资源保护等负面问题,继续实行三个黄金周的制度弊大于利。
质疑之声不绝的“黄金周”制度似成鸡肋,建议其取消的呼声也日益增多。
2006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关于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的议案;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该办法最终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将假期时长由七天改为三天,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至今。
近几年来,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国家着力提振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关于是否要恢复“五一”黄金周、刺激居民旅游消费的问题又受到了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