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子宫内膜癌复发因素的临床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14.69 KB
- 文档页数:2
子宫内膜癌研究论文【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误漏诊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病与其他妇科良性疾病不易鉴别,尤其是子宫内膜癌合并其他妇科疾病时,极易出现误、漏诊。
本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子宫内膜癌193例,其中误、漏诊1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年龄39~74岁。
术前诊断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各3例,卵巢肿瘤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宫内膜瘤样病变、功能性出血各1例。
临床表现:阴道出血8例;其中绝经后阴道出血4例、月经周期不规则3例、绝经前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因阴道排液、下腹痛并自扪及腹部包块就诊各1例。
1.2方法、结果本组术中行快速切片确诊3例、术后确诊7例。
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3例,术前均未做诊刮,2例术中剖视子宫肉眼可疑内膜病变,送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癌,行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
术前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可能3例,未行诊刮,均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卵巢。
1例术前卵巢肿瘤合并子宫肌瘤,术前未做诊刮,术中左附件送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样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术。
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瘤合并子宫肌瘤1例,术前未做诊刮,,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送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示宫内膜腺体复杂型增生,术后病理检查:宫内膜中分化腺癌。
1例为宫内膜瘤样病变,诊刮病理检查:宫内膜腺体重度不典型增生,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宫内膜低分化腺癌,部分未分化癌浸润浅肌层。
术前诊断功能性出血1例,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送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示宫内膜腺体复杂型增生,术后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灶区癌变浸润浅肌层。
2讨论2.1误、漏诊原因分析(1)先入为主,由于存在较明确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未进一步考虑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致癌变的可能。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通常具有侵袭性生长和预后不佳的特点。
术后早期复发是该疾病的一个严重问题,会对患者的生存和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分析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病理因素病理类型是影响ECCC术后早期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题组回顾性分析了100例ECCC 患者的病理资料,发现不同病理类型在术后早期复发上存在明显差异。
占据多数的病理类型是腺癌,其次是黏液癌和透明细胞癌。
而鳞状细胞癌在ECCC中相对较少见。
研究还发现,透明细胞癌和黏液癌在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上有所增加,提示这两种病理类型可能是ECCC 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
二、临床因素除了病理因素外,临床因素也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因素。
研究发现,ECCC患者年龄越大,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越高。
体重也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肥胖患者的子宫内膜癌术后早期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与肥胖与ECCC的发病机制相关。
术前血液检验指标也可以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
如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增高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三、分子因素近年来,分子因素在预测ECC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发现,某些分子表达异常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p53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重要机制,也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研究还发现,失调的DNA修复机制和细胞凋亡逃逸等分子因素也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病理类型、年龄、体重以及分子因素等。
对这些高危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预测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随访策略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癌治疗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作手术和综合治疗的40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0例,综合治疗30例。
35例患者随访至2018年4月,随访率为87.5%,5例(12.5%)患者死亡失访。
计算三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
结果:发现3年OS为93.8%,3年DFS为93.8%;5年OS为88.5%,5年DFS为73.6%。
8例(20%)出现癌症复发,手术加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X2=5.047,P<0.05)。
手术加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5年OS及DFS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 0.05),但手术加放疗组与综合治疗组两组间的5年OS及DF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加放疗加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OS及5年DFS,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综合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分析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Song Fa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huangpi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30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40 cases of intrauterine membrane carcinoma treated by op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10 cases treated by operation alone and 30 cases treated comprehensively. 3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o April 2018, with a follow-up rate of 87.5%, and 5 patients (12.5%) died and lost their visits. The 3-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OS) and tumor-free survival rates (DF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3-year OS was found to be 93.8%, and 3-year DFS was 93.8%. 5-year OS was 88.5%, 5-year DFS was 73.6%. Cancer recurrence occurred in 8 cases (20%),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surgical plus radiotherapy group and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surgery group (X 2=5.047, P<0.05). Surgery plus radiotherapy group and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of patients with only 5 years DFS and OS were higher than the surgical group (P < 0.05), but surgery plus radiotherapy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of DFS and OS 5 yea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simple surgical treatment, surgical plus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5-year OS and 5-year DF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prognosis.[key word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ndometrial cancer;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子宫内膜癌又名子宫体癌,与乳腺癌和宫颈癌并称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好发年龄段为58--61岁。
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10例报告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主要类型之一。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全腹腔手术,但是这种方式有着大切口、术后恢复缓慢、术后疼痛等缺点。
相对而言,腹腔镜手术则具有创面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势,逐渐成为子宫内膜癌手术的首选。
本文回顾了10例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结果和体会。
病例分析我们回顾了10位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患者的资料。
8.5cm之间,平均3.9cm。
在所有病其中,年龄区间为4060岁,平均年龄为52岁。
病灶的直径在2.0例中,有2例属于Ia期、7例属于Ib期,1例是II期。
手术过程在手术中,麻醉下患者采取泰山式仰卧位,下肢半屈曲、外展或屈曲。
操作医生则处于患者双侧。
首先,我们进行腹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以外的病变。
然后,切开撕裂阴道前壁,将子宫、卵巢完整切断。
在切除子宫时,我们注意保留部分宫颈,这样可以方便术后放疗。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癌症的部位、范围和分级2.缩小肿瘤和淋巴结的切除范围,保护近旁正常组织3.术中切除的组织应该被及时固定和派生,保证病理学检查的准确性在手术后,我们应该定期辅助检查患者,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结果分析所有1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其中8例恶性程度强,2例恶性程度较弱。
经过病理学检查,其中8例属于Ia或Ib期,另有2例属于II 期。
在所有的患者中,7例选择行右侧盆腔淋巴结清扫,保存下半阴道。
其中5例采用科威恩标本,2例采用矢状面标本。
3例进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
对于所有患者,我们均进行了全面分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术后诊断为处于Ia期和Ib期的患者,我们不再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而是进行子宫内膜癌相关功课的后续治疗(包括放疗等)。
而术后诊断为II期的患者,则进一步加强了治疗。
在门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病情复发。
符合预期效果。
总结子宫内膜癌常常影响到女性的健康,它的治疗难度较大。
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复发的原因,并进行对比观察以了解复发的高危因素。
方法:以2001年2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复发98例为复发组,选取同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无复发病例90例为无复发组,观察两组高危因素(淋巴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深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类型、细胞分级),并进行比较。
结果:无复发组与复发组两组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与临床期别、宫颈受累、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冲洗液中有癌细胞等有着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首次治疗应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ause and risk factors the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1 to February 2005 surgica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endometrial carcinoma 98 patients as recurrence group, selected the same term postoperative no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90 patients as no recurrence group, risk factors of two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of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ancer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stage, cervical involvement, myometrium invasion, histological grade, pelvic and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eritoneal washing fluid cancer cell, etc., endometrial cancer treatment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for the first time choose surgery.[Key words] Endometrial cancer;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Analysis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常见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10例子宫内膜癌复发因素的临床探讨那彩凤577【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复发而住院治疗的l O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6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个月.此l o例中6例已经死亡,6例病例的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仅17个月.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阴道顶端复发与宫颈受累关系较为密切,盆腔复发与附件受累和腹腔冲洗液查见癌细胞关系较为密切,远处转移主要与组织分化不良和深肌层浸润有关。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腺癌肿瘤复发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577.02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现就我院近4年来因复发而入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作一回顾性分析,初探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因素.1临床资料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子宫内膜癌419例,因复发再次入院治疗10例,占该种住院总数的2.23%。
1.1年龄及生育情况:10例复发癌的首次治疗年龄为38-63岁,平均53.5岁.小于50岁者2例,50-59岁者5例,大于60岁者3例。
除l例未孕育外,其余9例均有一次以上分娩史。
8例发病时已绝经1-12年,仅2例45岁以下患者未绝经.1.2术前情况:10例患者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血性白带为主诉而就诊。
术前均经诊断性刮宫确诊,病理类型均为腺癌。
组织学分级:高度分化(G I)2例,中度分化(G2)4例,低度分化(G3)2例,未分级2例。
1.3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分期: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2例;子宫切除保留一侧附件1例(年龄38岁);子宫广泛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4例;子宫广泛切除加双附件切除加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2例.术后分期,I a期1例,I b期2例,I I a期2例,m a期3例,I V a期l例,1例术后分期不详(外院手术10个月复发转来我院)。
1.4术后治疗:l例I aG l期患者在外院行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后给予C P方案(环磷酰胺+顺铂)化疗4个疗程。
2例I bG2期和2例H aG l(1例为分级)期患者术后给予高效孕酮肌内注射或1:3服,己酸孕酮1000m∥周,或醋酸甲羟孕酮100恤g/天,共6个月.1例m aG2期患者因术前诊刮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后给予己酸孕酮肌内注射,每周2000r ag,共3个月;同时行盆腔外照射,放射总量为48G Y.另2例I I I G2G3期和l例I V aG3期患者术后给予全身和腹腔化疗,方案为C P或A P(阿霉素+顺铂),每4周1疗程。
化疗8—10个疗程。
1.5复发部位及时间:①阴道顶端复发2例,I aG l和I I aG l 期各l例。
②盆腔复发2例,I bG l期I V aG3期各l例。
③盆腔复发伴远处转移2例,l l l aG2期1例伴肝转移;另l例院外手术分期不详,术后10个月盆腔复发同时伴有肺转移。
④阴道前庭转移2例,I bG2期Ⅱa(未分级)后者同时伴肺转移.⑤其他部位转移2例,m aG2期和m aG3期各l例,前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伴脑转移;后者脐旁转移继而发生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复发时间为4—57个月,1年内复发4例,超过1年至2年内复发3例,2年以后复发3例,平均复发时间19个月。
1.6复发后的治疗:l O例中7例再次手术治疗,阴道顶端复发癌切除2例(1例作全阴道切除并行阴道成形术);盆腔复发癌切除2例;阴道前庭转移癌切除2例;脐旁转移癌切除l例。
再次手术者和另3例未手术者均给予了全身化疗加内分泌治疗.1.7随访结果:存活满3年者4例(4/7)。
存活满年者2例(2/7).已死亡6例平均存活2年零8个月,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年零5个月。
2讨论子宫内膜癌的复发与临床期别、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冲洗液中有癌细胞等密切相关.本组病例中局部复发4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或远处转移6例.阴道复发的2例中1例有宫颈受累:有盆腔复发的4例中2例有如此卵巢或输卵管受累;有远处转移6例中组织学分级为G2的4例、G3的2例,均有子宫深肌层浸润。
本组病例中6例在首次治疗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均无淋巴结转移。
2.1局部复发:本组病例中局部复发4例,其中阴道顶端复发2例,盆腔复发2例。
阴道顶端复发者I aG l期和ⅡaG I期各l 例,复发距初次手术时间较长,前者57个月,后者15个月.盆腔复发的2例组织分化差,I bG2期和I V aG3期各l例,复发距初次手术时间较短,前者4个月,后者8个月。
阴道复发与盆腔复发在时间上是否存在差异,有待积累更多的资料。
盆腔复发中1例术后分期为I bG2期,手术范围为子宫次广泛切除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腹腔冲洗液未查见癌细胞。
术后4个月即出现大量腹水,再次手术探查发现大网膜和肠系膜表面均有广泛的癌细胞浸润。
从复发时间推测,初次手术时腹腔内可能已有癌细胞存在,腹腔冲洗液为查见癌细胞可能属假阴道性.阴道顶端复发的2例经再次手术切除后辅以化疗,预后较好,存活期已超过5年:而盆腔复发者预后较差,虽经再次手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存活期均不足2年:2.2远处转移:本组病例有远出转移者6例,同时发生两处以上的转移有3例。
转移部位分别为阴道前庭和肺转移各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妇瘤科(157000)5782例,腹股沟、脐旁、锁骨上淋巴结、肝和脑转移各1例。
转移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8个月。
此6例的共同特点是组织分化不良,预后差。
其中4例已死亡,2例存活3年,另2例不足3年。
2例保留一侧卵巢的患者均发生了远处转移,在第二次剖腹探查时,盆腔未见癌复发,切除卵巢的病理检查,卵巢无癌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时保留卵巢,是否可能对以后的远处转移有促发作用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从本组病例资料分析,我们认为:①子宫内膜癌的阴道顶端复发与宫颈受累关系较为密切。
再次手术切除仍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盆腔复发与输卵管卵巢受累和腹腔冲洗液查见癌细胞关系较为密切,预后较差;远处转移主要与组织分化不良和深肌层浸润有关.②子宫内膜癌的初次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极为重要,保留卵巢应持谨慎态度。
肾绞痛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突然死亡8例史建华白红亮葛福斌中图分类号:R69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578-01肾绞痛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多由泌尿系结石引发。
发作时患者痛苦难忍,辗转不安,如不及时治疗,绞痛长时间持续可诱发早已存在的心血管病症急性发作。
本文统计近20年肾绞痛病例,发现在肾绞痛诊治过程中诱发心肌梗塞,突然死亡8例。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统计1991,-,2003年肾绞痛患者2951例,其中8例在诊治过程中突然死亡,3例死于急诊绞痛时行I V P检查死于x光床上,5例死于绞痛持续发作过程中,其中1例绞痛持续长达6小时未缓解而突然死亡.短者绞痛持续3小时以上.8例死前均未行冠心病治疗。
尸检证实均输尿管结石、急性心肌梗塞死亡。
5例死前已知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其中3例有冠心病史。
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岁.左侧肾绞痛2例,右侧6例。
临床表现均以突然腰部剧痛就诊,尿常规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红、白细胞,K U B均见阳性结石。
死前表现疼痛剧烈,突然呼吸困难、休克,继之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2讨论肾绞痛是~个综合症,多由肾及输尿管结石所致,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就诊时患者疼痛难忍、躁动不安、辗转翻滚,一般止痛剂难以止痛,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这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十分不利。
痛苦折磨不仅造成患者心理、精神的过度紧张、躁动不安、辗转翻滚,也造成患者体力的过度消耗,这必然加重了患者心血管的负担,长时间绞痛发作将诱发潜在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本组8例肾绞痛患者在泌尿科诊治过程中突然死亡足以引起泌尿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3经验教训在诊治肾绞痛的急诊工作中应高度警惕患者潜在心血管疾病存在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有些患者在就诊前己确诊心血管疾病,本人及家属知道有心血管疾病存在.有的无明显症状,未曾就医,家属和本人知道有心血管疾病,而在肾绞痛发作时诱发其急性发作。
所以泌尿科外科医生在诊治肾绞痛时就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认真进行查体,应常规行心肺听诊及测量血压。
高龄患者应常规行心电检查,避免只注意肾绞痛的诊断和治疗而忽视和耽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组3例患者死后发生医疗纠纷,家属认为是误诊、误治,后经尸体解剖得以证实。
在排除急腹症,确诊肾绞痛后,一定给予积极有效地治疗,控制肾绞痛发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精神的极度紧张,尽可能使患者处于安静休息状态,避免因辗转不安造成患者体力的过度消耗及心脏负担的增加.减少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避免不良后果.本组有l例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疼痛,使绞痛持续达6小时而诱发心肌梗塞死亡.对已知有心血管疾病的肾绞痛患者,应在治疗肾绞痛的同时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其急性发作,可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对已确诊的肾绞痛患者,发作期间最好不要急于做I V P检查,此时患者疼痛剧烈,辗转不安、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不会合作.加之输尿管急性梗阻,肾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往往患侧肾盂及输尿管显影不佳或不显影,即使做了I V P,其造影片对诊断往往帮助不大,相反增加患者痛苦和体力消耗,增加了诱发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危险性.因此除了进行必要的急腹症检查外不应急于做I V P和膀胱镜检查.疼痛缓解后再行I V?,不但安全可靠,而且显影清楚,对诊断有实际意义。
本组8例片有3例在急诊当时行I V P检查,3例患者肾均不显影。
造影过程中患者突然死亡,这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总之。
在泌尿科急诊工作中,泌尿医生别是年轻医生既要明确肾绞痛的诊断和治疗,又要想到潜在的其它疾病的可能。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要防止肾绞痛诱发已有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而产生不良后果.牡丹江市中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