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人交响乐摆位
- 格式:docx
- 大小:15.52 KB
- 文档页数:1
经典5.1声道摆位下图是国际组织ITU推荐的5.1声道标准摆位。
中置声道在你的正前方,左、右声道分别在你斜前方30度的位置,环绕声道在你后方110度的位置。
在右边的三维图上你可以更清楚看到。
在这个布局中,5个全频响的声道和一个专门的低频声道(LFE=Low Frequency Effects,即0.1声道)。
所有声道到聆听者都是等距的,左、右声道和聆听者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中置声道在以聆听者为中心、半径为左右声道的圆弧上。
环绕声道在聆听者稍后的110度位置上,扬声器正对聆听者。
0.1声道的内容完全取决于混音工程师,可以是鼓、贝司或者管乐等任意的成份。
在理想世界中,所有扬声器都是等距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听音环境的限制,很少人可以这样摆位。
不同的摆位方式就必须依靠声音处理的延迟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原声重现。
标准状态下,音速是331.4米/秒,粗略估算是1毫秒/尺、3毫秒/米。
而电信号是以光速传播(30万公里/秒),因此我们不考虑功放到个扬声器的电信号延迟。
以下图为例,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设置延迟:(图中的距离是以英尺为单位,一英尺也差不多等于一市尺)从图中可以看到,左、右声道被摆在中置的水平线上,由于房间大小的限制,环绕声道的距离缩短,这是非常典型的摆放方式。
中置声道7.0英尺,左、右声道8.6英尺,环绕声道6.6英尺,重低音声道5.6英尺。
我们以最远的左、右声道为基准,来设置其他声道的延迟时间。
中置声道需要1.5毫秒的延迟,环绕声道需要2毫秒,重低音声道需要3毫秒。
经过这样的调整,各个声道声音同时到达你的耳朵。
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Raising the Roof of Your Listening Room1、Telarc摆位保持中置、前置、后置5个声道的位置不变,重低音声道被重新分配成“高度”声道(如下图)。
“高度”声道有两种摆法。
Telarc摆位法一:直接摆放在中置声道的正上放。
形成6.0声道(.0表示没有重低音声道)。
交响乐团的座位表到底有啥讲究?你了解交响乐团的布局吗?对于普通人来说,交响乐的乐器分布图可能是世界上最难懂的座位表了。
长笛声部怎么总是藏在小提琴声部后面?为什么低音号演奏者就不能坐在指挥家的旁边?弦乐器就为何可以被摆在舞台最前列演奏呢?“乐器之王”钢琴竟然徘徊在舞台侧边,打击乐只能呆在一个角落独自美丽…一支完整的交响乐团的座位排布究竟有什么讲究?咱今天就来具体说一说。
交响乐团的乐器布局谈及管弦乐队传统布局时,我们想到的画面是小提琴声部摆在指挥者的左边,而中提琴位于中间,后方则是木管乐器以及他们身后的打击乐。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声部通常被摆在指挥的右边,在他们身后是铜管声部。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交响乐团的构成,通常情况下一支完整的交响乐团大约有75-90名成员。
这些成员分别负责交响乐的5大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有时候还会加上色彩乐器组。
如果涉及特殊曲目,如中国民族歌曲改编的交响乐,还会加入二胡、唢呐等民族乐器。
弦乐组是交响乐团中最庞大的一组,大约有14把第一小提琴、12把第二小提琴、10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和6把低音提琴(人数随机)。
其次就是木管组,大多是一些音色柔和、悠扬温顺的乐器。
如: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还有巴松管和低音单簧管等。
之后就是较为躁动的铜管组了,通常会有4个法国号、4个小号、3个长号、1个大号组成。
还有“戏份最多”的打击乐组。
像定音鼓、马林巴、三角铁、颤音琴、响板、管钟等,数量虽然不多,却是出产“戏精”最多的一组。
噢对了!还有被遗忘在舞台边缘的“乐器之王”钢琴、优雅空灵的竖琴等。
由于它们的音色实在太太太太好听、表现力实在太太太太丰富,所以被列入色彩乐器组。
所以各个乐器组的占比大概是:弦乐组60%,木管组、铜管组各15%,打击乐组10%。
交响乐团乐器布局的讲究交响乐团的座位排布只有一个原则,谁最重要谁靠前,一定要呈现最佳的声学效果,所以大致可以总结为:谁最优雅谁靠前,嗓门儿大的则往后靠靠。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交响乐录音话筒摆位特点1、主话筒位于指挥后面3、4米处,主要拾取整个乐队的声音,该话筒是双声道话筒,要求指向性宽,动态广。
这个话筒的摆法也有讲究,按照CHESKY的说法有三种,常规的是X-Y摆法,两只单声道话筒呈90度交叉相对。
另外还有几种摆法我不会翻译,大致是平行摆法,距离有所不同吧。
2、第一小提琴声部,采用一只单声道话筒,主要用于拾取该声部的细节,位于指挥左前方与第一小提琴之间。
该话筒要求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并且灵敏度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3、钢琴、小提琴协奏曲中主乐手的话筒,一般距离乐手0.5~1米,位于乐手和主话筒连线上,该话筒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指向性,小提琴的指向性要求比较高些。
4、其它补音话筒,均为单声道话筒,根据录音师的喜好放到适当的位置上,例如三角铁、大鼓、萨克斯、黑管等,这类话筒一般都是低灵敏度,强指向性的。
5、堂音捕捉话筒,仍是单声道话筒,根据现场情况设定,一般都在指挥后方远处。
该话筒的位置没有严格限制,但是要求避免驻波、共振的影响,尤其是低频的影响。
这个话筒的位置一般都需要通过仪器测试来确定,并且要求无指向性,灵敏度中等。
此外,根据不同话筒的情况,在具体摆法上也有讲究,例如吊挂、撑架等等,这些都要反复调试才能确定。
TWO CARDIOIDS IN XYTWO SPACED OMNISTHREE SPACED OMNISCROSSED FIGURE EIGHTS找到一点相关资料:Cardioid(心形) 话筒中最普遍的一种极性模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强力阻隔来自话筒后边的声音。
对于重点表现某一乐器的声音或阻隔背景的噪声具有很好的效果。
Omni(全方位)一种全方位收音的极性模式。
相比于心形单一方位的收音,omni的全方位收音能够感受一种房间回响的开放式的声音。
对于一些全方位音乐演奏,声响效果,乐器的真实接收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Omni在所有方位的收音都具有相同灵敏度的极性响应。
交响乐的席位排列交响乐是人类音乐文化的高级形式,所以交响乐队在演奏交响音乐时就非常需要一个质量较高的音响,然而交响乐团中包括了数10种不同类别的乐器,并且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个性,这样在写交响音乐作品时,不但需要作曲家对它们的编制即音色进行合理的调配,另外在排练和演出时,对它们的席位排列也需要考虑外表的美观,以及它们在演奏音乐时的配合与色彩协调,为此,世界上有好多的指挥家与乐器演奏家,经过将近一百多年的努力探索、实验,基本上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席位排列原则。
比如,弦乐组是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它的音色给人以亲切感,所以一般席位排在舞台的前面,最靠近观众。
木管组乐器种类较多,音色突出,所以需要分门别类的将其排列在弦乐组之后,乐队的中间部位。
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音量宏大,并富有刺激性,所以他们排列在乐队的最后面或后侧面。
竖琴和其它弹拨乐器经常排在乐队的左右侧。
但有时候因作品的要求,比如一些近、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演奏,另外也由于指挥家的个人偏好,乐队席位排列也有某种特殊安排。
一般常见的交响乐队标准席位排列有两种,即欧洲式乐队席位排列和美国式乐队席位排列。
欧洲式席位排列,对演奏古典交响乐优越性较多,因为当时的作品构思,第Ⅰ小提琴和第Ⅱ小提琴常进行问答式对奏,加上它们的音色又是一致的,这样把它们分别排列在指挥的左右侧,容易取得区别它们的效果。
再者,这样的排列法,第Ⅰ小提琴的“f”发音孔面朝观众,第Ⅱ小提琴的“f”发音孔背朝观众,演奏时容易主次分明,如果从外表来看,这样的排列法也比较对称美观。
但如果让这种排列法的交响乐团去演奏近、现代作品,效果就会差些,因为近、现代作品第Ⅰ小提琴与第Ⅱ小提琴的构思基本统一在一个声部里,如果分两边,不但不好配合,而且指挥也难于照顾。
美国式乐队席位排列,在演奏浪漫派以及近、现代的交响乐作品时优越性较大,除以上所提到的指挥便于照顾小提琴Ⅰ和小提琴Ⅱ声部外,大提琴排在右前方,容易在演奏时,使乐队的低音声部也得到突出,这样大提琴与小提琴相呼应,能达到弦乐组的旋律、低音、和声三者层次清晰的效果,目前世界上好多交响乐团,都采取了这种美式乐队席位排列法,我国的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在排练演出时,也采取这种美式的席位排列。
摆位八法在告诉您如何实施"摆位八法"之前,我要先向大家陈述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喇叭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表现都是在喇叭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生。
无论您的空间条件是如何的恶劣,应该都能够"找到一对比较适合该空间的喇叭"、"用一种适合该空间的摆法"来取得最好的效果。
要如何"找到一对比较适合该空间的喇叭"呢?这不是本文的主题。
不过您可以把握"小空间不要用大喇叭"、"大空间不要用小喇叭"、"木板类软质空间宜用大喇叭"、"硬调子房间宜用柔性喇叭"等原则。
在这几个大原则下,加上把握"房间内东西越多可能会越好听、东西越少声音可能会越难听"这二项常识,声音的"入耳"虽不中亦不远矣。
声音入耳之后,当然就要动手实践"摆位八法"了。
依照各种条件的不同,您可以经由耐心的尝试,在"摆位八法"中找到最适合您的喇叭摆位。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喇叭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二喇叭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
喇叭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1:1.25:1.6或1: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
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法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喇叭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
喇叭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亦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
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喇叭之间的间隔较窄。
【⾳乐百科】⾳乐会,如何巧妙选择座位?给你⽀招!当你预定⼀场⾳乐会门票的时候,会看到不同价格的座位选择,对于观众来说,第⼀感觉是票价决定了座位的好坏,前排、普通、后排,选个差不多满意的就好。
其实,听⾳乐会如何选座是⼀门很细致的学问,要想收获最完美的听觉体验,“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其实并不受⽤于剧场的⾳乐会上。
今天⼩编就带⼤家⼀起攻克这道难题!No.1交响乐《新⼤陆交响曲》第四乐章(德沃夏克) 中国交响乐团 - 空欣赏交响乐⾳乐会,少不了要提到交响乐队在舞台上的排列。
根据上⾯的乐器排列⽅式,可以⼤致的摸索出选座的规律。
例如,坐在⼩提琴附近的座位,在听乐曲的主旋律时就很有优势,不仅听的清晰,⽽且⾳⾊纯净。
那么,是不是⼀定要选这个区域的座位呢?也不是,因为欣赏⾳乐会,除了听觉享受外,视觉享受也不容忽视。
以琴台⾳乐厅为例,交响乐⾳乐会听觉与视觉的平衡点应当是7-10排的中间位置。
No.2协奏曲/独奏III. Rundo - Allegro (D⼤调⼩提琴与乐队协奏曲,作品61:第三乐章回旋曲 - 快板) ([Attaca])Ida Haendel;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el Ančerl - Beethoven /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s独奏⾳乐会也好,协奏曲也好,独奏乐器种类繁多有点⼀⾔难尽……⼩编在此只说⼀说最常见的乐器独奏。
钢琴是⾳乐会上最常见的独奏乐器之⼀,对⼿指的灵活度也要求很⾼。
很多学琴的孩⼦都喜欢坐在前排,但前排在这⾥⽼徐特别提醒,⼀定要做到依图⽰的左侧,如果在前排坐到中间或右侧,你是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真的变成听⾳乐会了!坐在前排的好处,⼩编就不赘述了,不仅能看见键盘和钢琴家⼿指活动的位置,还能更清晰地听到钢琴的声⾳。
如果你只是⼀个古典⾳乐⼊门爱好者,那也不必强求,舞台两侧的位置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提琴也是深受乐迷们喜爱的独奏乐器。
你了解交响乐团的声部布局吗?长笛声部怎么总是藏在小提琴声部后面?为什么低音号演奏者就不能坐在指挥家的旁边,在舞台聚光灯的照耀下演奏?弦乐器就为何可以被摆在舞台最前列演奏呢?谈及管弦乐队传统布局时,我们想到的画面是小提琴声部摆在指挥者的左边,而中提琴位于中间,后方则是木管乐器以及他们身后的打击乐。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声部通常被摆在指挥的右边,在他们身后是铜管声部。
这么做似乎合乎逻辑,是因为铜管声部音量大而弦乐声部音量小吧?事实上直到大约100年前,这种形式还尚未出现。
那时第二小提琴通常坐在第一小提琴的对面,就在如今摆放大提琴的位置。
这样安排有助于促成弦乐中的“对唱”(antiphonal),即对话的效果。
18、19世纪的作曲家如莫扎特、埃尔加和马勒经常在他们的音乐中提及这种对话性(conversational)。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出现了,他制定并改变了游戏规则。
斯托科夫斯基当时因指挥费城管弦乐队而闻名于世,斯托科夫斯基认为,以前的乐队布局没有提供最佳声效,所以他从根本上尝试了不同的乐队排位。
杰克逊维尔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考特尼·刘易斯说:“有一次,他把木管铜管声部放在弦乐声部之前,这可把费城人吓坏了。
董事会对此表示愤慨,认为木管摆在舞台前面不足以支撑一场好的演出,因为他们一共也吹不了几句。
”但在20世纪20年代,他做出了一个难以扭转的改革:他将弦乐声部由高到低依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他认为把所有的小提琴都放在一起,有助于音乐家们更好地听到彼此的声音。
“斯托可夫斯基移位”,由此广为人知并且被美国各地的交响乐团所沿用。
至于音量,把所有的小提琴放在前面是有意义的。
一个管弦乐队有20把小提琴和两把大号,因为大号比小提琴的声音大很多。
同样的道理,小提琴只有放在最前面才能保证该声部被观众听到。
把小提琴放在前面,视觉效果也很不错。
二十把小提琴的齐刷刷舞动琴弓看起来相当带劲——你可以说,如果改变这一点,那将是一种耻辱。
一张图看懂交响乐团乐器布局!据说,交响乐在各类音乐演出里最容易让人听得“一头雾水”这里的一头雾水不是听不懂而是看不懂因为不论是哪个乐团对普通的观众来说台上都是黑压压一大群人拿着不同的乐器跟着指挥同步演奏所以很多人去听交响乐都会发生如下反应GIF柿子君有一个很严肃的灵魂拷问那么多人在舞台上到底是怎么排座位的呢?坐的那么集中大家不会被周围的乐器戳到、打到吗?多少个人在一起才能构成正经又完整的交响乐团呢?其实听交响乐是需要技术的尤其是舞台上各器乐组的矩阵每个组的乐手都不是瞎坐的哦先来科普一下交响乐一般有四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有时候还会加上色彩乐器组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拥有75至90名成员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阵容较小晚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现代比较大五个组成部分一般会有这些乐器——弦乐组是交响乐团中最庞大的一个组大约有14把第一小提琴12把第二小提琴10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和6把低音提琴(人数随机)木管乐器组的成员都是一些悠扬温顺的乐器比如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还有低音单簧管和巴松旁边躁动的铜管乐组通常会由4个法国号4个小号,3个长号,一个大号组成还有打击乐器组定音鼓、三角铁、铃鼓、响板、铙等这个组虽然人数不多不过各个都是戏精GIF别忘了交响乐队中还会经常出现一些新鲜的主角比如钢琴、竖琴、马林巴因为它们的声音太养眼表现力相当丰富所以被列入了色彩乐器组GIF在整个交响乐团中嗓门越大越不占优势打击乐组才占整个的10%木管组和铜管组都是15%而弦乐组几乎占据了乐团的60%GIF就连座位安排也是谁最优雅谁在前谁最吵就在后一般第一小提琴总是在指挥的左边因为他们最重要而打击乐通常都在乐团的后面其他乐器的位置经常根据指挥的喜好和给定演奏空间的声学特性而变化GIF交响乐团中有那么多乐手怎么知道哪位是器乐组的“大Boss”呢?就是谁离指挥近谁就是首席首席是交响乐团中专业能力最好的演奏员他们可以直接用琴声实现指挥的意图指挥的一个眼神首席就能秒懂下一秒需要呈现和表达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了所以首席与指挥的距离必须是最近的他们可以带领自己所属的器乐组呈现与乐团更融合的声音GIF看完这个交响乐团的布局下次听交响音乐会你可能就不慌了没准还能跟旁边朋友炫耀一下古典音乐很规矩也很美它真的需要用心欣赏哦搜寻世界音乐往期好文章只要进入世界音乐入口页面。
中国民族乐队的排位和音场问题关乃忠一个超过50人的现代的大型中国民族乐团如何合理地摆放在舞台上?这是一个几乎永远也不可能讨论出一个统一的意见,但又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谁也不会否认,现代大型的中国民族乐团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了现代西洋交响乐的影响并吸取过它们的经验,那么我们来首先回顾一下交响乐团的排位问题也许是有益的。
时至今日,西洋交响乐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排位法。
我们只能先就目前多数乐团的排法来探讨。
一种排位法为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分列于舞台前方的左右两方,第二小提琴在第一小提琴后,大提琴在中提琴后。
而低音提琴在全乐队的最右方。
这种排法的特点是弦乐的高音至低音基本上是自左至右有序地排开,相互间的衔接会很好。
说“基本上”是因为这种排法时大提琴通常都会有一个或两个谱台会排在乐团的正中,所以在音场上自左至右的高低顺序是略有不妥的。
事实上也有乐团把中提琴和大提琴的位置互换,这样以弦乐组的音场来说似乎是完美了。
但是由于如果大提琴是放于右方的话它们的面板会朝左而非前,而大提琴的声音中有非常丰富的高音区的泛音,这种高音区的泛音的传播由于它频率高,波长短,它们的绕射能力是很差的,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它们有着很强的方向性。
所以大提琴如果面板没有朝前的,那么它们的那种男性的阳刚的音色就会被“吃”掉,在大提琴声部担任中高音旋律时效果也就差了很多。
虽然上面所说的这两种弦乐器的排位法在今日几乎成为主流,但是另一种“古典”的弦乐队排位法仍有人使用,这种排位法是,除了第一提琴外,这种“古典”的排位和今天的“主流”的排位几乎完全大异其趣。
这里面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都在乐队的右方,也就是说它们的面板都是朝舞台后方的,依照我前面的说法,它们的音色会比较暗一些。
但是在乐队中中音提琴的角色是一个无须“凤头”的调合角色,略为没有特性的音色是刚好符合角色的要求的。
而第二提琴也是因为如此,它的音色和第一提琴略有区别,至于如此的区别是优点还是缺点,那就要看作品的需要和指挥家的爱好了。
交响乐队是怎样编制的?交响乐队,根据声部可分为:1.木管组,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等。
2.铜管组,包括: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等。
3.打击乐组,包括:大军鼓、小军鼓、定音鼓、镲、铃鼓、三角铁等。
4.弦乐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交响乐队的乐器分布示意图交响乐队的乐器实际位置分布交响乐队,根据规模,可分为小型交响乐队和大型交响乐队1.小型交响乐队(一般50人以下)弦乐器:第一小提琴六至八个,第二小提琴四至六个,中提琴二至四个,大提琴二至四个,低音提琴二至三个。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各两只。
铜管乐器:小号、圆号和长号各两只。
打击乐器:大军鼓,小军鼓,定音鼓一组。
2.大型交响乐队(一般60人以上)弦乐器:第一小提琴十二至十六个,第二小提琴十至十四个,中提琴八至十二个,大提琴六至十个,低音提琴六至十个。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各二至三个,另外还会加用一些这些乐器的变形乐器,如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二至三个,圆号号四个,长号三个,大号两个。
打击乐器:大军鼓、小军鼓、定音鼓、三角铁和镲等。
另外乐队还有竖琴,大型乐队一般是使用两个。
另外对于交响乐队的规模,还有一种叫法'双管’、'三管’制。
这里面的'双管’'三管’编制,是指交响乐队中的木管组中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的数量。
如果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都是两只,那么就叫'双管’制。
如果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都是三只,那么就叫'三管’制。
当然,'双管’'三管’不同编制的交响乐队,为了取得音响的平衡,弦乐组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数量也有所不同,铜管组中小号,圆号,长号的数量也要随之调整。
第一与第二小提琴各设2-3个点拾音,宜选用具指向性的电容话筒,小提琴一般越靠近指挥的越重要,称为首席。
中提琴设1-2个点拾音,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各设1个。
铜管与木管各区在高位朝下指向设置1-2个
定音鼓视是否立体声录音,如需完整的立体感需每个鼓设置1个鼓拾音专用动圈或电容
钢琴应从高音区到低音区靠经击弦位置设置2-3个话筒,再高吊朝下设置一只电容做钢琴整体拾取
竖琴声音极轻,宜靠近共鸣箱设置高灵敏度小振膜电容
各敲击乐视乐手数量与乐器展开数量设置2-3个,大声压低音乐器宜使用乐器动圈,三角铁等清脆高音乐器使用电容。
最后在指挥两旁或靠近台口处设置小振膜电容作为整体效果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