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16.1 生命的诞生 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21
第16章第1节《生命的诞生》(新版)(苏教版上册)思维导航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样诞生的?从古到今,这些问题争论了几千年。
过去,人们只有通过想象的神话宗教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我国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创世”等,但这些都不能代替科学的答案。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一年轻的毕业生斯唐来·米勒获悉了尤利和奥巴林提出的还原性原始大气的假设时,灵机一动,进行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模拟实验,竟意外地从无机物中获得了氨基酸等一些重要的构成生命基础物质的有机小分子。
从此揭开了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纱”。
这一节我们就来了解生命的诞生历程。
知识点梳理一、生命的诞生1.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等。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2.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地球上的闪电;向装置内输入气体的主要作用:模拟原始大气;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产生出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3.生命起源过程原始地球火山爆发→原始大气−−−→第一步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等)−−−→第二步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第三步原始生命(能生长、繁殖、遗传)→原始单细胞生物 4.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随堂反馈1.原始大气中含有 、 、__ 、 ___、______ 和 等。
2.米勒的试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是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 的。
3.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由 合成蛋白质、核酸等 。
博士网站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居第七位。
由于火星上的岩石、砂土和天空是红色或粉红色的,因此这颗行星又常被称作“红色的星球”。
它同地球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它的亮度也不断变化:最暗时的视星等约为+1.5等;最亮时则达到-2.9等,比最亮的天狼星还亮得多。
它在众恒星间的视位置也不断变化,时而顺行,时而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