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0.5宇宙深处
- 格式:pdf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10.5 宇宙深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5章“宇宙深处”。
本章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定义和分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3. 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黑洞、暗物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掌握宇宙的分类;2. 使学生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3.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黑洞和暗物质的概念;2. 教学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 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介绍宇宙的分类;2) 讲解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3) 讲解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黑洞、暗物质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宇宙中的不同天体,如太阳、地球、黑洞等,引导学生理解天体的性质和特点。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宇宙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基本概念;2. 宇宙的分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3.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4. 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黑洞、暗物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宇宙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2)宇宙有哪些分类?请简要介绍。
(3)大爆炸理论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2. 答案:(1)宇宙是指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宇宙中有无数的天体,如恒星、行星、黑洞等。
(2)宇宙的分类有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其中总星系是由大量的恒星和星系组成的最大级别的天体系统。
(3)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从一个极高密度和高温的状态开始膨胀,形成了现在的宇宙结构。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了解宇宙中其他天体的存在和组成。
3.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2.教具:投影仪、计算器、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
提问: 1. 地球以什么速度绕太阳运动? 2. 地球的引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3.2 学习新知教师利用投影仪呈现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实例讲解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
3.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小球绑在细线上,使其悬挂起来。
2. 测量小球与地面的距离。
3. 通过施加水平拉力,使小球水平飞行。
4. 再次测量小球与地面的距离。
实验记录: 1. 实验前的距离: 2. 实验后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引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物体的轨迹弯曲。
3.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天体?它们是如何组成的?通过讨论和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学生了解宇宙中存在的其他天体,如太阳、月球、行星、恒星等,并了解宇宙的无垠和神秘。
3.5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果。
四、课堂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后练习。
2.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和探究其他天体的运动特点。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和组成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引入宇宙的概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第十章5 宇宙深处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
⑵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⑶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
◆过程与方法⑷经历认识宇宙结构层次和尺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天空新家园的兴趣。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太阳系的结构,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尺度,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这是上节课内容向宇宙深处的扩展,这些天文学常识虽然不是物理课的重要内容,但根据义务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让学生大致了解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构成,建立宇宙结构的图景,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先通过图片呈现太阳系家族成员和银河系的形状,然后提供示意图表示出宇宙的层次和尺度,最后简单介绍恒星的演变和黑洞的产生,展望人类开发太空家园的前景。
这些内容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顺序展开,符合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这些内容是传统教材中没有的,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体现了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目标。
本节教学重点: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本节教学难点:对学生来说,日地距离已经遥不可及,但比起银河系来还是小得很,而银河系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星系而已,所以宇宙之大是学生难以想像的,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是困难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教学建议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都是简单的知识介绍,可以采用阅读自学的方法。
学生一般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
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在自学时与同学互相交流。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⑴太阳系的结构;⑵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⑶银河系;⑷宇宙的结构、大小等。
教师在组织全体学生汇报交流时,要明确:太阳系家族的成员,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大致尺度。
对于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大致尺度,除了阅读图10-43外,应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语言(编写口诀或顺口溜)、图形、图表、组织结构图、树形图等,描述宇宙的结构图景。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深处》教案粤教沪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太阳系。
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知道地球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探索宇宙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这节也属地理学的内容,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地理》中可能知道一些,因此,本节教学应侧重于物理内容。
介绍地心说、日心说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逐步深化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凭空想像的,它是建筑在前人对太阳系观察积累的资料的基础上,这个定律又引导着人们挣脱地球束缚,进行飞向太空的探索行动。
关于定律内容,只需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就行了。
关于飞向太空,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应结合文中的图,向学生展示宇宙的确很大很大,人类能够观察到的范围正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扩大。
开发新家园,应该是飞出地球话题的继续,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图的基础上,进行畅谈或提出问题,以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难点1、“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
2、万有引力定律。
3、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茫茫宇宙,浩瀚星空,诱人猎奇,发人深思!宇宙到底有多大?人们能不能飞出地球去?板书:飞出地球二、进行新课1、古人的宇宙图景和日心说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及各自的含义。
2)知道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的最基本的方法。
2、飞出地球1)会用类比法学习万有引力定律。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宇宙深处》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宇宙深处》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行星和恒星的区别和特点;•理解恒星的形成、演化和死亡的过程;•掌握区分星座和被动观测天体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的形成、演化和死亡的过程3.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区分星座和被动观测天体•理解恒星的演化过程和死亡现象4.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预习:初步认识宇宙•通过图片、实际物品、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中的星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查找任意一颗天体的信息,并了解其所在位置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导入课题•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的位置,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地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性。
(3)讲解内容•讲解行星和恒星的概念及其特点,并通过图示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
•讲解恒星的形成、演化和死亡的过程,为学生打下理论基础。
(4)练习•让学生根据已学习的内容,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并互相交流答案。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今天的内容有个全面的认知。
•帮助学生了解不断探索宇宙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宇宙探索中来。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活动教学模式是比较常用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在进行预习和练习环节时,采用了小组讨论和答辩的方式,尤其是在讲解恒星的演化过程和死亡现象时,大量使用课堂互动的形式,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他们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问题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不能全面地对宇宙中的各种天体进行详细解介绍,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漏洞和差错。
《宇宙深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2、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宇宙结构层次和尺度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天空新家园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宇宙之大是学生难以想象的,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
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数学方法教学过程:引入课题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绝技——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即5.4*104km)可以在天地间来回游玩,以及西游记中对天宫美轮美奂的描绘,显示了古人对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进而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一、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日地距离1.5*108km,让学生猜一猜假如孙悟空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旅游要翻多少个筋斗呢?经计算发现大约要3000个筋斗,可见日地距离比一个筋斗的距离大多了,这是否沪粤版八年级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设计是宇宙的边界呢?阅读教材科发现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要比日地距离大得多?那这是否就宇宙的边缘呢?自然的过度到银河系的教学。
展示银河系的魅力图片,并介绍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1.0*105l.y.设问,这是否就是宇宙的最大尺度呢?一层层的提问意在凸显宇宙之大,进而自然进入第二部分的教学。
二、宇宙到底有多大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目前可观测宇宙范围1.37*1010l.y.播放视频资料“所知的宇宙”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宇宙之大,以及人类的渺小。
拓展延伸以人有生老病死,设问: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呢?宇宙的天体又要面临怎样的未来呢?学生阅读教材里信息浏览中“天体的演变”,然后播放视频短片:①“太阳的演变”,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天体的演变,拓展学生们的视野;②“黑洞的前世今生”,“黑洞”连光子都能吸收,要怎样找到它的位置呢?顺势介绍我们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慧眼”,介绍它的功绩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0.5 宇宙深处—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章第5节“宇宙深处”。
本节课主要介绍天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恒星、行星、星系等,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1. 天体的种类和特点2. 恒星、行星、星系的定义和区别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4.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体的种类和特点,掌握恒星、行星、星系的定义和区别。
2.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体的种类和特点,恒星、行星、星系的定义和区别。
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宇宙探索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天体的种类和特点,恒星、行星、星系的定义和区别,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恒星、行星、星系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6. 知识拓展:介绍当前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如黑洞、暗物质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板书设计1. 天体的种类和特点2. 恒星、行星、星系的定义和区别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4.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天体的种类和特点。
2. 请简要描述恒星、行星、星系的定义和区别。
3. 请简要概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4. 请尝试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知识点时,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恒星、行星、星系的特点。
10.5 宇宙深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介绍太阳系
2.介绍宇宙与外星生命
3.宇宙介绍
重点:介绍宇宙与外星生命
教具:常规
教学方法: 归纳法
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大都是在太阳系以内航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冲出了太阳系的束缚。
在新的世纪,人类在对太阳系内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天王
星和海王星、彗星以及其它小行星探测的同时,还将冲出太阳系,到广阔的宇宙空间航行,进行星际探测,寻找外星生命的存在。
[来源:学.科.网]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集中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控制了太阳系里所有的天体,使这些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里的主要成员是九大行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且又近于圆形的轨道,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太阳和这些行星组成了行星系。
这些行星中类地行星密度最大,巨行星最小;而论大小和质量,则巨行星最大,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最小。
它们离太阳的距离也是有规律的,是符合提丢-波得定则的。
多数行星的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金星则相反,
天王星和冥王星则侧向自转。
除了九大行星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小行星,它们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水星和大星轨道之间。
形状特殊的慧星和数量众多的流星体也是太阳系里的成员。
此外,行星际间还有稀疏的微小尘粒和气体,它们大都集中天黄道面附近,反射太阳光,形志黄道光。
行星际气体主要包括有离子和电子,它们是来自于太阳的粒子流,构成太阳风,
对地球大气影响很大。
太阳系的诞生
太阳系是大约50亿年前由星际气体和尘埃构成的云状物形成的。
引力的作
用使云状物开始收缩,并且在云状物中心产生了一团高密度的球状气体,高密度区域的温度最终升高到足以引起核反应的程度,这时它便形成了我们这个系统中的恒星──太阳。
同时,引力作用还使云状物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旋转,在旋转过
程中,云状物中的物质被展平成一个围绕着中心旋转的圆盘,盘中的物质又形成了太阳系中较小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行星、小行星和彗星。
二、宇宙有多大?
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
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宇宙是多样而又
统一的。
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宇宙,一般当作天地万物的总称。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星系团乃至总星系。
人们的视野已达到一百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有人把总星系称为“观测到的宇宙”、“我们的宇宙”;也有人把总星系称为宇宙。
宇宙天体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有密集的星体状态,有松散的星云状态,还有辐射场的连续状态。
各种星体千差万别,它们的大小、质量、密度、光度、温度、颜色、年龄、
寿命也不相同。
天体不是同时形成的。
球状体是在形成中的星体,O型星、B型星是年轻恒星,主序星(包括太阳)是中年恒星,白矮星和中子星是老年恒星。
每个天体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但作为总体的宇宙则不生不死,无
始无终。
宏观世界的尺度(从大到小):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亮。
三、开发新家园
寻找“外星人”。
据天文学家推算,除银河系外,可能还有1000多亿个星系!而每个星系里又包含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个星体,假如每个星系中只有一个星体上有生命,那么,宇宙空间至少有1000亿个星体上存在生命。
有没有外星人,外星人在哪里,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宇宙中最大的悬案之一。
千方百计地需求与地球以外的智能生物联系,是21世纪人类的重要使命。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犹如沧海一粟。
而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在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中,有1000多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而它们的行星就更多了。
地球之外还有没有人类的同胞兄弟呢?从古到今,
人类在进行了不懈的探测和寻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相继实施了“奥兹玛”计划、“米塔”计划、“寻找外层空间智慧生物计划”等计划,几乎用尽了所有能运用的先进手段,大规模
地来搜索监测外星人,结果连任何动静也没听见,更不要说看见了。
当四处搜索毫无结果之后,按耐不住的人类主动出击了,他们开始向“外星人”发送信件、光盘等,让“外星人”找我们。
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