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8.06 KB
- 文档页数:2
本文将介绍一节初二生物进化论的教案复习课。
在这堂课中,学生将复习关于进化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进化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知识。
2.帮助学生理解进化论在解释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方面的重
要性。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进化论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与
生物进化相关的问题。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进化论基础知识复习
在这部分的课程中,老师将给学生介绍关于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学生将会学习关于自然选择、适应性和突变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解释生物的演化过程。
第二部分:剖析进化论案例
在这部分课程中,老师将会介绍一些进化论案例,例如鹦鹉嘴鱼的进化和人类的演化历程。
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进化论的理论知识来解读这些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生物演化的过程。
第三部分:应用进化论思维解决问题
在这部分课程中,老师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进化论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生物进化相关的问题。
通过探讨不同的生物进化问题,并应用自然选择、适应性和突变等概念,学生将会学会如何运用进化论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结: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进化论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通过理解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进化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学学习成绩。
生物的进化(复习课)教学目标:1、描述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2、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3、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设计说明:新课标倡导学生探究学习,结合生物学实际,加强情感教学。
因此本设计采用了这样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与课本互动,自主复习课本,回顾旧知。
第二环节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生生互动,构建知识网络。
第三环节能力拓展部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为情感培养部分。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课,展示复习目标。
二、学生与教材互动,回顾旧知。
三、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教师出示图片:①原始大气的成分有_________.②原始大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许多简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
③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了什么?④原始生命起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原始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生互动,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描述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3、教师出示图片:①生物进化历程的研究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②原始生命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出现了两个分支③植物的进化历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生物进化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结生物进化的总趋势5、教师出示图片:①什么叫保护色?②桦尺蠖自己不会改变体色,由于环境由浅色变成了深色,浅色桦尺蠖的浅色从在浅色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深色环境中的显眼颜色,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天敌很容易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吃掉它。
北师大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精选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了解万物的起源!北师大初中生物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第2节生物的进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化石图片,能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趋势进行推测。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学习重点: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学习难点: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课堂导学: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起源的大致内容,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是多种多样的呢?阅读课本P7-P8,依据P7的活动要求对图12-5到图12-9中的几种几种不同年代化石进行仔细观察,播放课件,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图上的各种化石生物与现存的哪类生物可能有亲缘关系?2.你能根据上述化石生物对生物进化的可能进行推理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内容,明确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展示始祖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始祖鸟像鸟类吗?2.它有跟鸟类相似的特征吗?它有跟鸟类不同的特征吗?3.这些特征跟哪类动物相似?你从始祖鸟身上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等的研究基础上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那些进化的环节呢?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P11-P13内容,仔细观察每个时期地球上生物的化石特征,展示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里程表,播放课件及视频,对每个时期的生物特点进行总结。
三、总结:1.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
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8、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类型。
(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学案练习题:1. 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2.原始大气中不含()A.氢气B.氧气C.硫化氢D.二氧化碳3. 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 D.土壤4.生命起源的过程是()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5.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6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7.“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 A.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C.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有机物 D.在其它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8.右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C.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D.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9、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A、数量越多B、种类越丰富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越高等10.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11、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12.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①原始哺乳动物②原始鸟类③原始爬行动物④原始两栖动物⑤古代鱼类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②④①C.⑤④③②①D. ②13.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A.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的生物类群B.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淘汰了古老的物种C.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D.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12: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是组成细胞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物质,它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经过对其化学结构的测定,各种生物有所不同,若以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作标准,将若干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相比较,列表如下:根据上表分析:(1)从表中的数据可知:组成细胞色素C的104个氨基酸差别越小,生物间的间缘关系越,反之则亲缘关系越。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型:复习课一、复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枣庄市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制定以下复习目标二、教学方法:以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复习,首先是教师提炼核心知识,制作【基础回顾】,学生通过此环节全面扫描重点知识,然后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要点突破】,学生通过做题和教师的精讲突破难点和疑点,随后【体系建构】,梳理本章各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最后通过【仿真训练】精选本章中出现过的部分中考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过程,不要把复习仅仅当成是做题或者背知识点。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组员或全班同学,因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把知识教给别人。
三、教学准备:制定复习学案(把学案中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基础回顾和要点突破课前下发,仿真训练上课时下发),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导入】:八年级上册教材是整个初中生物的第四单元,核心内容是物种的延续,其中前三章分别是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过程:开花-- 传粉-- 受精--结果)和无性繁殖(包括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前后代之间一定存在相似的地方,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遗传使物种性状保持稳定;前后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作变异,变异使物种进化发展。
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让学生建立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知道本章知识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学生和其他章节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于做综合类题目非常有价值。
环节一:【基础回顾】反馈检查,(时间5 分钟)教师活动: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完成了复习学案中的基础回顾部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掌握的怎么样,我抽到的同学不要看你做的答案,其他同学认真听,找一找他回答的有没有错误。
大屏幕展示课件:(一)遗传的物质基础1.生物学上把后代与其亲代相似的现象,叫做_______ 。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证据》复习学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证据》复习学案学习内容:5—1—2生物进化的证据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化石记载着生物进化的历史,说出各种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2、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结论;3、认同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学案:化石证据:1、化石是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的。
2、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是非常重要而且较直观的证据。
3、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4、始祖马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5、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解剖学证据1、同源器官概念:在________和________上很不相同,但在________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并且从这些器官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看出,他们的________相同。
2、发现的意义:能反映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________进化来的。
3、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适应________________,执行_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的。
分子生物学证据:1、________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________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________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
3、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不同生物同一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据图表,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二、探究学案1、什么是同源器官?同源器官反映了什么?2、始祖鸟有些特征像鸟,有些特征像爬行类,说明了什么问题?三、达标测试:1.古生物的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生活遗迹B.地壳岩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可反映出古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D.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数化石是古代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所形成B.生物的遗物、遗体在地层中经多年变化逐渐形成化石C.在地层中所发现的植物化石比动物化石多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3、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是()A化石证据B胚胎发育上的证据C解剖证据D结构方面的证据4、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化石B比较解剖学C细胞学D生物化学5、下列有关对地层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较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较简单B较晚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低等的生物化石C较晚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D较晚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6、如果把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拿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5.1.3生物进化的历程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难点)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重点)3.复习巩固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一、温故互查1.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
2.具有同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进化而来的。
3.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
二、设问导读认真阅读课本第13--14页,边读边思考,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2小题不用填写,只需在课本中勾画出即可):(一)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1.植物特征比较:植物类群植物体生活环境生殖举例藻类植物无的分化中生殖,生殖离不开。
海带苔藓植物有的分化的环境生殖,生殖离不开。
苔藓蕨类植物有的分化的环境生殖,生殖离不开。
肾蕨种子植物发达繁殖,受精作用离开的限制。
玉米2.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心脏心脏组成支持的循环路线生活环境举例鱼类的心脏心房心室一条循环路线中鱼两栖类的心脏心房心室条循环路线水陆两栖青蛙爬行类的心脏心房心室,心室中有不完全的条循环路线生蜥蜴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心房心室条循环路线空中、陆地鸟、兔3.进化总体趋势:从简单到、从水生到、从低等到。
请阅读并观察5.1-13生物进化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1.描绘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树干”代表,“树枝”代表。
2.生物的共同原始祖先是。
3.植物进化的历程:4.动物进化的历程:讨论:1.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是哪类?2.从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两栖类是由现在的鱼类进化而来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有人认为生物进化树还不够全面,你认为怎样修改才更完善?三、自主检测1.[2020•贵州遵义,23.1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结构简单→结构复杂B.低等→高等C.体型小→体型大D.水生→陆生2.[2020·贵阳,11.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B.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会存在爬行类和哺乳类化石C.比较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等可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3.(2019·德州中考改编)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动物。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一、 变异的类型: 1、是 的改变引起,不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化,其变异只限当代的表现型改变,属 变异。
2、是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发生的 和 。
3、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 时,由于 和 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后两种变异属 变异,只有它们才能成为生物进化和培育新品种的材料。
二、生物变异的来源:
1、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 。
类型: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意义:基因重组产生新的 ,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类型、特点、诱变因素、机理
(1)概念: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 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或过程。
DNA 分子上 、 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 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病因:直接原因: 的改变;根本原因: 改变(碱基替换)。
(3)基因突变的原因 ①诱发突变(外因):a.物理因素:如各种射线的照射、温度剧变等; b.化学因素:如 、碱基类似物 c.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②自发突变(内因):DNA 复制出现差错 (4)基因突变的特点:a. 性 ;b. 性; c. 性; d. 性; e. 性。
(5)基因突变的时间:细胞分裂 期
(6)基因突变的意义:是 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 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类型
4、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类型:① 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② 变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5、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实例
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 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细胞内的一组 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 ,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 。
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Ⅰ、Ⅱ、Ⅲ、Ⅳ)。
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
问:图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左图每组 条染色体;右图每组 条染色体
备注: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根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根据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数目) 6、(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由 发育而来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 ,如: 征 ②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 片段的现象。
③倒位:一个染色体上某个片段的正常排列顺序发生 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 染色体上的现象。
单倍体:指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如蜜蜂中的雄蜂,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
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填“不一定”或“一定”)是一倍体。
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个染色体组。
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个或个染色体组,因为是正常的体细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种,因此,只能称为单倍体。
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
①提取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④目的基因的和。
相关练习:
1、下列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 )
A.精子和卵细胞 B.花粉内 C.染色体组内 D.单倍体内
2、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 D.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 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4、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是 ( ) A.7条 B.56条 C.28条 D.14条
5、某二倍体生物的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为18个,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数目的是( )
A.9个 B.18个 C.36个 D.72个
6、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
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
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7、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在植株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②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③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二个染色体⑤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A.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⑤
8、下图是某种植物正常的体细胞(示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
试判断该植物可能的基因型及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
A.ABCd,4 B.Aaaa,4
C.AaBbCcDd,8 D.BBBbDdd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