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19 KB
- 文档页数:4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相关推荐《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四、教学过程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
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
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
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
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发酵过程的控制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四、教学过程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10、教师向学生发酵的基本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种和其它物品11、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调查最感兴趣的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一种职业如面包师、制药厂技术员、食品厂技术员、酿酒厂技术人员等了解该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
7.1.1《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教学难点1.活动:参观了解传统酿酒工艺的过程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搜集和整理资料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
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视频播放:发酵食品的养生)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了解掌握什么是乳酸发酵。
二、新课学习乳酸发酵引言: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生物八下9.25.1 发酵技术教案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后才能品尝)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酒的方法步骤。
味变浓。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二课时回答: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教师要及时讲解,你们观察到什么现入少量的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七、板书设计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一、身边的发酵技术(一)发酵食品1、认识发酵食品。
2、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4、制作发酵酱。
(二)、沼气发酵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沼气发酵的原理。
3、沼气发酵的应用。
4、沼气发酵的优点。
二、发酵工业产品。
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发酵技术》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2)完成课后习题二、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点拨法五、教学过程A导入(一)回顾所学知识: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有哪几种,并举出真菌和细菌的代表。
请学生回答:真菌(酵母菌、青霉菌),细菌(乳酸菌、醋酸杆菌),病毒。
(二)老师总结,出示泡菜、米酒、酱油的图片,导入正课。
B具体教学过程(一)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3、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4、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等,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以及收集、整理资料,口头表达能力。
(二)乳酸发酵1、展示酸奶的制作方法,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和玻璃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2)哪个玻璃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从中可知制作酸奶需要什么条件?(3)你认为制作酸奶的过程可分为哪些步骤?请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出示答案:杀死其中的微生物,防止杂菌污染,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第9单元生物技术
第25章生物技术
第1节发酵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酸奶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调查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术再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树立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实验分析。
2.学生课外调查的实施和整理汇报。
三、教学过程:。
生物八下9.25.1 发酵技术教案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谈自己的生活体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煮开(论酿酒的方法步骤。
会减少,酒味变浓。
指导学生看教材哪些第二课时你们观察到什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口。
七、板书设计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一、身边的发酵技术(一)发酵食品1、认识发酵食品。
2、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4、制作发酵酱。
(二)、沼气发酵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沼气发酵的原理。
3、沼气发酵的应用。
4、沼气发酵的优点。
二、发酵工业产品。
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
初中生物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发酵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酵母的发酵产物与食品加工;
3. 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橡胶塞、酒精灯等;
2. 实验原料:酵母、砂糖、麦芽提取液等;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发酵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引入发酵实验的话题。
二、研究实验(30分钟)
1. 展示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条件下发酵效果的差异;
2. 总结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发酵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发酵技术。
《发酵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描述酒精发酵的过程,明确酒精发酵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技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1)食品发酵的原理。
(2)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在生活中发明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技术,我们至今仍在享用这些宝贵的财富。
酿酒、制酱、泡菜……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它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观察下列图片,这些食品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发酵食品)是的,发酵食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发酵技术。
二、新课学习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发酵技术。
食品发酵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发酵的技术也不尽相同。
相关链接:发酵的含义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工业生产上,则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而实现的产品生产称为发酵。
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可分为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发酵等。
视频:《发酵现象》(一)乳酸发酵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引发不同的发酵过程。
如沼气发酵、泡菜的腌制过程等。
而我们经常喝的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
探究活动: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提出问题:用鲜奶制作酸奶时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作出假设: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无氧条件。
材料器具: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酒精灯,pH 试纸等。
课程名称:发酵技术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3. 认识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及发酵条件的调整。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发酵实验器材(如:发酵瓶、温度计、PH试纸等)3. 发酵原料(如:面粉、大米、水果等)4. 安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发酵食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哪些应用?二、讲授新课1. 讲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发酵、酶的作用等。
2. 介绍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如:面包、酸奶、豆腐、酱油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面包制作实验,讲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和发酵条件的调整。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哪些应用?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如:制作酸奶、豆腐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实验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发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点评实验操作,总结发酵技术要点。
四、拓展延伸1. 讨论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酿酒、制药、生物工程等。
2. 鼓励学生设计发酵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实践。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第一节发酵技术【教材分析】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某些特定的代谢产物,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利用这个特点生产发酵食品,并创造了丰富的发酵技术,为了传承技术,所以安排了这节课。
本节课提供了“探究活动”、“调查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同时将发酵技术的内容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科技和生活的互动。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重点)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难点)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4、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6、体会发酵食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发酵技术》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质疑—析疑—释疑”,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降低知识难度,并把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设计了课外探究和课外调查,注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学法指导】活动扮演、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酸奶、面包、葡萄酒等实物。
2、准备PPT课件和白酒的酿造过程视频学生准备1、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2、按照课本96页的酸奶制作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
教学过程:课堂效率。
引导探究释疑解惑15分钟一、乳酸发酵【品尝大会】你想不想品尝一杯我们同学自己制作的酸奶呢?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掌握主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理解发酵生产中的微生物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发酵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3.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4. 教学难点•发酵生产中微生物的作用原理。
5. 教学准备•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器材:试管、培养皿、培养基等;•实验原料:酵母、面团、牛奶等。
6.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发酵技术的概述与分类•导入:与学生谈论平时接触到的发酵食品和喜欢的口味,并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发酵过程;•引入:介绍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并介绍发酵技术的分类;•操作:展示不同发酵食品,并让学生根据口感和外观推测可能的发酵过程;•总结:总结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第二课时: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导入: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的掌握情况;•引入:介绍常见的发酵食品制作方法,如面包、酸奶等;•演示:通过现场演示制作酵母面包,让学生观察发酵过程;•操练:学生分组进行发酵食品的制作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总结不同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和发酵过程。
第三课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导入:提问学生,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起到什么作用?;•引入:介绍在发酵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观察酵母菌或乳酸菌的形态变化;•总结:总结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原理。
7.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发酵技术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与教师互动,并在实验中发挥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教学设计中的一些内容没有得到更深入的展开,例如发酵食品的微生物作用机制。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验环节和深入探究,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发酵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
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以上这两种情况
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
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
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
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10、教师向学生发酵的基本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种和其它物品。
11、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调查最感兴趣的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一种职业,如面包师、制药厂技术员、食品厂技术员、酿酒厂技术人员等,了解该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