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55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最为常见,约占甲亢所有类型的80%[1],为本指南主要讨论内容。
甲亢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Graves病的典型征象是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浸润性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
甲状腺功能测定是诊断甲亢的一线指标,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131I摄取率和核素扫描、超声检查等是鉴别甲亢病因的重要指标。
常用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意愿等决定,以达到提高甲亢缓解率并减少复发率的目标。
一、分类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不适当地持续合成和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按照发病部位和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甲亢和中枢性甲亢。
原发性甲亢,属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包括自身免疫性甲亢—Graves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及碘甲亢。
而中枢性甲亢,又称为垂体性甲亢,是由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分泌过多TSH所致[1]。
按甲亢程度可分为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亢。
临床甲亢的甲状腺功能特点是血清TSH水平降低,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升高;亚临床甲亢仅血清TSH水平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
二、识别、诊断与转诊(一)识别1.临床表现:(1)症状:以代谢亢进和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典型症状有易激惹、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等。
女性月经稀少、甚至闭经,男性性欲减退、阳痿。
可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和近端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
淡漠型甲亢,多见于老年人,高代谢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明显消瘦、乏力、心悸、厌食、腹泻、神志淡漠等。
眼部改变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非浸润性(单纯性)突眼,另一类为浸润性突眼,即Graves眼病,表现为眼部畏光、流泪、异物感、胀痛、复视、视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出现失明[1]。
精选全文完整版201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
(二)分类1.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分类[1]:(1)原发性甲减(primary hypothyroidism)亦称甲状腺性甲减,最常见。
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如自身免疫、甲状腺手术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I治疗所致的甲减。
(2)中枢性甲减(central hypothyroidism)是垂体性和/或下丘脑性甲减的统称,少见。
常因下丘脑和垂体肿瘤、手术、放疗和产后垂体出血坏死引起。
由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减也称三发性甲减(tertiary hypothyroidism),罕见。
主要见于下丘脑综合征、下丘脑肿瘤、炎症及放疗等。
(3)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s,RTH)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于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甲状腺激素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物效应所引起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有甲减或甲亢表现。
2.根据病变的原因分类:自身免疫性甲减、药物性甲减、131I治疗后甲减、甲状腺手术后甲减、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手术后甲减、先天性甲减等。
3.根据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程度分类:分为临床甲减(overt hypothyroidism)和亚临床甲减(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4.根据甲减发生的年龄分类:成年型甲减、幼年型甲减和新生儿甲减。
(三)流行病学甲减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与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诊断切点值、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有关。
TSH诊断切点值越低,患病率越高。
成年甲减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亚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于临床甲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221O1O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图分类号:R256;R24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2.00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y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Graves病是其最常见类型。
本病属中医“瘿病”“瘿气”范畴,中医治疗优势独特。
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供临床医师在采用病证结合方法治疗Grnves病时参考使用,其他原因引起的甲亢,也可参照本指南诊疗。
1疾病诊断和分型标准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2219年)》[]的诊断标准。
1.4中医辨证1.4.1病证结合,分期辨证甲亢以阴虚为本,相火妄盛为标,气滞、痰凝、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O]。
4甲亢早期,为初诊初治期,血清TSH降低,FT3、FT4及TRAb升高。
中医证属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证;或气滞化火伤阴而见阴虚阳亢证。
2)甲亢中期,为抗甲状腺药物(ATD s)减量期,血清FT3、FT4正常,TSH及TRAb尚未恢复正常。
中医证属阴虚阳亢,耗气伤阴之气阴两虚证。
3)甲亢后期,为ATDs维持量期,血清FT3、FT4、TSH正常,TRAb升高或正常。
中医证属痰气交阻,血行不畅之痰凝血瘀证。
1.4.4病证结合,分期论治[O]1.2.2.1早期1)肝郁气滞证: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地柔软,目胀,喜太息,胸胁胀痛,舌淡红,苔白,脉弦。
本证多见于老年淡漠型甲亢患者。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四逆散(《伤寒论》)或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柴胡、芍药、陈皮、当归、香附、川芎、枳壳(n b弱推荐)。
2)阴虚阳亢证: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怕热多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颤,心悸失眠,食纳亢进,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月经不调,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数。
201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
(二)分类1.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分类[1]:(1)原发性甲减(primary hypothyroidism)亦称甲状腺性甲减,最常见。
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如自身免疫、甲状腺手术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I治疗所致的甲减。
(2)中枢性甲减(central hypothyroidism)是垂体性和/或下丘脑性甲减的统称,少见。
常因下丘脑和垂体肿瘤、手术、放疗和产后垂体出血坏死引起。
由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减也称三发性甲减(tertiary hypothyroidism),罕见。
主要见于下丘脑综合征、下丘脑肿瘤、炎症及放疗等。
(3)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s,RTH)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于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甲状腺激素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物效应所引起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有甲减或甲亢表现。
2.根据病变的原因分类:自身免疫性甲减、药物性甲减、131I治疗后甲减、甲状腺手术后甲减、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手术后甲减、先天性甲减等。
3.根据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程度分类:分为临床甲减(overt hypothyroidism)和亚临床甲减(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4.根据甲减发生的年龄分类:成年型甲减、幼年型甲减和新生儿甲减。
(三)流行病学甲减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与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诊断切点值、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有关。
TSH诊断切点值越低,患病率越高。
成年甲减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亚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于临床甲减。
美国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 4.3%,临床甲减患病率为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