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格式:ppt
- 大小:12.54 MB
- 文档页数: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hyperthyroidism)系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以Graves病(GD)最多见。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或Basedow病,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临床表现除甲状腺肿大和高代谢症候群外,尚有突眼以及胫前粘液性水肿或指端粗厚等。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GD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其他自身的免疫性甲状腺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特发性粘液性水肿等有较密切联系。
2.GD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并与一定的HLA类型有关,一般认为,本病以遗传易感为背景,在感染、精神创伤等因素作用下,诱发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
甲状腺自身组织抗原或抗原成分主要有TSH、TSH受体、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等3.GD的发病与甲状腺兴奋性自身抗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TSH和TSH受体抗体(TRAb)均可与TSH受体结合。
TRAb可分为两类,即甲状腺兴奋性抗体TSAb和TSH阻断(结合)性抗体TBAb。
TSAb与TSH受体结合后,产生与TSH一样的生物学效应,T3、T4合成和分泌增加导致GD。
除TSAb外,其他自身抗体也在GD的发病和病情演变中起着一定作用,不同浓度的TSAb和其他自身抗体(尤其是TBAb)及其相互作用导致GD的多种病理生理变化。
4.也有人认为TSAB是一种由独特型抗独特型免疫网络系统产生的针对TSH自身抗体独特型的具有与TSH相同效应的自身抗体。
5.GD浸润性突眼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血循环中针对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抗原的T细胞识别球后成纤维细胞或眼外肌细胞上的抗原,浸润眶部。
TRAb或其他自身抗体亦可作用于成纤维细胞或肌细胞,最后导致结缔组织容量增加,眼外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GD 眼病表现。
老年和小儿患者表现常不典型。
(二)临床表现(重要考点,考生要透彻理解,多有临床分析题出现)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1∶6,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20~40岁为多。
内科学甲亢课件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身体新陈代谢过度活跃,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甲亢在全世界的患病率约为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甲亢的基本概念、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
Graves病:Graves病是甲亢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甲亢病例的80%。
Graves病患者体内存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SHRAb),该抗体与TSH受体结合后,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甲状腺炎:甲状腺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可导致甲状腺细胞受损,进而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可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症状。
其他原因:部分甲亢病例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甲亢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以下为主要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心慌、出汗、手抖、体重减轻、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查。
甲亢患者通常表现为TT4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相关抗体升高,如TSHRAb等。
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超声、甲状腺核素扫描等,可帮助医生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和功能。
甲亢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法。
以下是各种治疗方法的简介: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药物治疗需要持续1-2年,期间需要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性核素(如¹³¹I)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放射治疗通常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情况。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组织,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甲状腺肿大严重或存在压迫症状的情况。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年女性。
(1)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表现怕热、多汗、易饥、多食、大便次数增多、体重下降、心悸、心动过速、部分有心律失常、收缩压升高、失眠、脾气急躁、手抖、腱反射亢进、月经稀少或闭经等。
(2)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多为弥漫性,质地软,可有震颤、血管杂音。
(3)甲状腺眼病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
多数表现为眼球不同程度突出、瞬目减少,上睑退缩,辐辏不良。
重者可由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减退等。
(4)其他有些患者可有胫前粘液性水肿和类杵状指。
常见并发症、合并症及特殊的临床类型(1)甲亢性心脏病多见于老年甲亢患者或反复复发、不规则治疗的甲亢患者。
可有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更为常见,如房性期前收缩和房颤。
可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表现。
甲亢控制后心脏改变可以恢复。
(2)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多见于亚洲男性,临床甲亢表现可不十分明显,出现发作性下肢或四肢无力至软瘫,发作时血钾多有下降,甲亢控制后可消失,甲亢复发症状可再现。
(3)甲亢危象为在甲亢患者手术前未充分准备、感染、不适当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及其他应激状态时出现的一种甲亢危重状态。
处理不及时、不恰当,死亡率高。
表现为高热>39%;心率>160次/分;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明显腹泻等胃肠表现;烦躁、谵妄、惊厥、昏迷。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辨证论治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方法通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采用辨证论治治疗甲亢。
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34例,复发2例。
结论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毒副反应,而且在改善症状、治疗合并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辨证论治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6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8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5年,甲亢症状明显,FT 3、FT4均升高,TSH均下降。
1.2临床表现心慌、心动过速、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甲状腺肿或肿大、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
2 审因论治2.1气郁痰阻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或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
四海舒郁丸加减:昆布l0 g,海带10 g,海藻10 g,海浮石15 g,海蛤壳15 g,陈皮6 g,郁金10 g,香附10 g,川芎10 g。
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6 g,炒枳实10 g,赤白芍(各)10 g,制香附10 g,陈皮6 g,法半夏10 g,川芎10 g,夏枯草15 g,白芥子10 g,象贝母10 g,牡蛎(先煎)30 g,郁金l0 g。
四海舒郁丸以含碘较多的昆布、海带、海藻、海浮石为主,可用于甲亢早期以轻度瘿肿为主,但尚无明显的阳亢化火临床表现之时,只宜短期使用,久服有“失效”、复发现象。
故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含碘较少的夏枯草、牡蛎化痰软坚之品较为平妥。
诊断和鉴别诊断 1.功能诊断(1)在临床上,遇有病程较长的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低热、腹泻、手抖、心动过速、心房纤颤、肌无力、月经紊乱、闭经等均应考虑甲亢的可能性。
(2)血FT3、FT4增高及血TSH降低(<0.5mu/L)者符合甲亢;仅有FT3或TT3增高而FF4、TT4正常者考虑为T3型甲亢;仅有FT4或TT4增高而FT3或TT3正常者为T4型甲亢;血TSH降低,FT3、FT4正常,符合亚临床型甲亢。
必要时可进一步作sTSH(或uTSH)测定和(或)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动态试验。
2.病因诊断排除高分能甲状腺结节等其他原因所致甲亢。
3.鉴别诊断(1)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摄131I率可增高,但高峰不前移。
T3抑制试验可被抑制。
T4正常或偏高,TSH(sTSH或uTSH)正常或偏高。
TRH 兴奋试验正常。
血TSAb、TGAb和TPOAb阴性。
(2)嗜铬细胞瘤:无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而常有高血压(尤其是舒张压),血和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升高,肾上腺影像检查异常等。
(3)神经症:有近似的精神神经症侯群,无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及突眼。
甲状腺功能正常。
(4)其他以消瘦、低热为主要表现者,应与结核、恶性肿瘤相鉴别;腹泻者应与慢性结肠炎相鉴别;心律失常应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相鉴别;突眼应与眶内肿瘤、慢性肺心病等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