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双工作模式定时控制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8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AI智能风扇的设计①【摘要】本文基于科恩达效应,设计了一款智能风扇,旨在提高风扇的效率和性能。
首先介绍了科恩达效应的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探讨了技术原理,详细解析了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
对比其他风扇的性能优势,展望了市场应用前景。
总结了该设计的创新意义,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以结语结束。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智能风扇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推动智能家居产品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引言:研究背景、目的、科恩达效应简介正文:技术原理探讨、设计方案详解、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性能优势比较、市场应用前景展望结论:创新意义总结、未来发展方向、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科恩达效应在智能风扇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一种更加智能、便捷的风扇设计方案。
通过科恩达效应的原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风扇自动感知用户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用户体验。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新设计的智能风扇在性能上的优势,为智能风扇的市场应用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2 科恩达效应简介科恩达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科恩达提出的一个心理现象。
该效应描述了人们对于某一物体或人的态度,会受到自己的期望和信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预期某物具有某种特质,那么他对该物体的评价就会与这种预期保持一致,即“预期会影响行为”。
科恩达效应通常发生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因此很难察觉。
这一效应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可以解释人们的态度变化以及对事物的看法。
2. 正文2.1 技术原理探讨技术原理还涉及到智能风扇的声控和远程控制功能。
通过声音识别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或手机App远程控制智能风扇,实现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
2.2 设计方案详解在风扇的外观设计上,我们采用了流线型的外形设计,减少了空气阻力,提高了风扇的风量和效率。
风扇采用轻质材料制造,保证了风扇的便携性和安全性。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的设计智能风扇的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一种智能化家电产品,通过集成了传感器、单片机、通信模块和风扇控制电路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自动感知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智能风扇的设计。
1.硬件设计智能风扇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
传感器模块:智能风扇的传感器模块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选择常见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如DHT系列传感器。
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是智能风扇的核心控制模块,可选择一款适合的单片机,如51单片机或STM32系列单片机,并结合开发板进行开发。
单片机模块负责读取传感器数据,并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行风扇转速和工作模式的调节。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智能风扇与其他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功能。
可以选择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实现与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的连接。
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和电源电路。
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风扇电机的转速,可以选用H桥驱动芯片。
电源电路负责为各个模块供电,可以采用稳压模块和滤波电路,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2.软件设计智能风扇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控制策略。
数据采集:单片机模块通过传感器模块采集到温湿度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程序识别。
数据处理:单片机模块通过算法处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一步计算出风扇应该运行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可以根据不同的温湿度阈值设置不同的转速和工作模式,如低温低湿度下风扇停止运行,高温高湿度下风扇全速运行。
控制策略:单片机模块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控制电路模块控制风扇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控制策略可以通过采用PID控制算法,根据环境温湿度的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节,使风扇以最佳转速运行。
3.功能设计智能风扇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功能。
数字电子电路综合实验题目:LED点阵风扇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学号:姓名:班级:专业: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指导老师:2015年11月7日LED点阵风扇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要求基本要求:1.用8×8点阵模拟风扇转动,并用双色点阵显示。
2.风扇转动方式包括四个点阵显示状态,并按顺序循环显示。
风扇转动速度根据环境温度分为4档,其中1档的四个显示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间为2秒,2档为1秒,3档为0.5秒,4档为静止不动。
3.环境温度通过2个BTN按键设置,一个用来增加,一个用来减少,温度范围可设置范围为10℃~40℃,温度精度为1℃,并用两个数码管进行温度显示,风扇根据不同的温度自动采用不同的转动速度,其中20℃~24℃对应1档,25℃~29℃对应2档,30℃~40℃对应3档,10℃~19℃对应4档,用一个数码管显示档位。
4.定时模式:在风扇不同转动速度下,可以通过按键切换进入定时模式。
定时时间可设置范围为20~59秒,采用2个数码管进行倒计时显示,当倒计时结束后,风扇状态保持静止不动。
5.设置开关键。
风扇开机初始状态为20℃、1档,并有不小于5秒的开机音乐,关机状态为点阵全灭。
提高要求:1.设计LED 风扇的其他工作模式。
2.利用实验板上的温度传感器代替按键直接获取温度数据,实现对LED 风扇四档转速的自动控制。
3.用数码管实时显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精度为0.1℃。
4.自拟其他功能。
二、系统设计1.设计思路这次实验采用老师讲过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来完成设计。
为了实现电风扇的功能,将系统分成多个模块:控制器模块:通过按钮与开关输入开关机、温度、倒计时时间等信息,实现开机音乐、温度调整档位切换功能、倒计时功能等。
蜂鸣器模块:通过蜂鸣器震动,使开机时播放不少于5s的音乐。
分频器模块:分频模块把晶振(1000Hz)分成了500Hz,1000Hz,2000Hz传给控制器,供电风扇以不同档位工作。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风扇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速度的系统。
在本文中,将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需要明确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速度、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风速、设置风扇工作模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硬件设计方面,系统需要使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此外,还需使用一个温度传感器来感知环境温度。
为了实现显示功能,可以使用一个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
此外,还需要一个电机驱动模块来控制风扇的转速。
软件实现方面,首先需要编写一个温度采集程序,从温度传感器中读取环境温度,并将其保存在一个变量中。
然后,需要编写一个风扇控制程序,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节风扇的转速。
可以通过改变电机驱动模块中的PWM信号来控制风扇的转速。
同时,还需要编写一个显示程序,以实时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风速。
在风扇控制程序中,可以设置一些阈值来决定风扇的工作模式。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最低温度阈值和一个最高温度阈值。
当环境温度低于最低温度阈值时,风扇停止工作;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高温度阈值时,风扇以最大速度工作;在最低温度阈值和最高温度阈值之间,风扇的转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以保持环境温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为系统添加一些附加功能,如远程控制功能。
可以通过添加一个无线通信模块,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控制智能风扇的开关和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风扇的转速。
通过添加显示功能和远程控制功能,可以提高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可以提供更舒适的使用体验,还可以节省能源和降低使用成本。
毕业论文基于Android的红外智能风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智能温控风扇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动调节风速和温度,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其在现代家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软件编程的思路以及温度控制算法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单片机在智能温控风扇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单片机的选型、外设接口的设计以及控制程序的编写。
文章还注重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对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以及程序的调试过程。
文章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系统总体设计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旨在实现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整个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辅以温度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组成部分。
在总体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硬件的选择与配置。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需要选择运算速度快、功耗低、稳定性高的型号。
温度传感器则选用能够精确测量环境温度、响应速度快、与单片机兼容的型号。
电机驱动模块负责驱动风扇电机,需要选择能够提供足够驱动电流、控制精度高的模块。
电源模块需要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人机交互界面则用于显示当前温度和风扇转速,同时提供用户设置温度阈值的接口。
在软件设计上,系统需要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与传输,风扇转速的控制,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等功能。
电风扇定时的原理
电风扇定时的原理是通过内置的计时器装置控制风扇的开启和关闭时间。
在现代电风扇中,常见的定时器装置是基于电子技术的,利用集成电路和计时芯片实现定时控制。
电风扇定时器通常包括一个时钟电路,计时芯片、开关电路和继电器等组成部分。
时钟电路提供稳定的时间基准,计时芯片接收时钟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时间设定开启和关闭风扇的时间。
开关电路控制电源的通断,以实现对电扇的开关控制。
继电器起到放大和切换电源信号的作用。
在设定定时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遥控器上的按键,将所需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输入到计时芯片中。
计时芯片会根据设定的时间,通过开关电路控制继电器的状态,从而控制电风扇的开启和关闭。
当设定的开启时间到达时,计时芯片发送信号给继电器,继电器闭合通电,将电源供应给电风扇,使其开始工作。
相应地,当设定的关闭时间到达时,计时芯片再次发送信号给继电器,继电器断开电源,电风扇停止工作。
总之,电风扇定时的原理是通过电子计时器实现时间设定和电源的控制,从而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自动开启和关闭电风扇。
这种定时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到舒适的风扇风。
课程设计报告家用电风扇控制系统完整版电子课程设计——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131501班姓名:李思尚学号:201315020109指导教师:李小松2015年12月- 1 -目录电子课程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提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二、总体框图(数字电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风速、风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脉冲触发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3、输出控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4、定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5、复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6、秒脉冲发生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三、器件选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1、触发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2、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1)、计时部分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2)、预设时间部分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3、数据选择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4、555定时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5、门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1)、74LS08与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2)、74LS04非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3)、74LS00与非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4)、74LS32或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6、其他器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四、功能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1、各模块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1)、风速、风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2)、脉冲触发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 3)、输出控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 4)、定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 5)、复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6)、秒脉冲发生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2、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电路图,功能介绍,及其仿真时序图_______ - 20 -1)、风速、风种模块及脉冲触发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3)、定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 4)、复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 5)、秒脉冲发生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 -3、功能模块硬件试验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 -五、总体设计电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1、整体电路设计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2、系统不足及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 2 -六、单片机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1、采用单片机方案实现的总体设计框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2、器件选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1)、主控芯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2)、显示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3)、输入按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3、程序流程框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4、部分程序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 -七、总结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 - - 3 -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基本要求1)、通一个按键控制,实现风速强、中、弱的循环切换。
风扇双工作模式定时控制器设计作者:李华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第07期摘要:采用了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辅以上电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功能设置电路、显示电路、风扇加电断电控制电路构成了电风扇多模式定时控制器。
同时设计了与硬件相配套的软件,包括主程序和定时中断子程序,通过仿真测试、分析,能随时进行新的时间参数设置;且在整个定时时间内,电路具有允许用户随时自行选择―阵风‖或―连续风‖两种工作模式的控制功能。
设计电路简单、制作容易、设置方便、使用灵活。
关键词:单片机; 自动运行; 定时; 阵风; 连续风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7-0141-04Fan Controller Design for Dual-mode TimingLI Hua(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Guangyuan 628017, China)Abstract:The fan multi-mode timing controller is constituted by taking AT89C2051 MCU as the core, supplemented by power-on reset circuit, clock circuit, function setting circuit, display circuit and fan control circuit. A software(including the main program and timing interrupt subroutine) coupled with the hardware was designe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simul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a new time parameter can be set at any time. Throughout the regular time, the circuit can make users choose their own ″gust″ or ″continuous wind″ of the two working mode control functions. The designed circuit is simple and easy to make, convenient to set and flexible to use.Keywords:single chip computer; automatic operation; timing; gust; continuous wind0 引言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智能化的产品走入了千家万户。
单片机是应智能控制领域应用的需求而出现的。
随着单片机的迅速发展,它在家用电器、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等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MCS-51系列单片机以其高性能成熟的技术及高性价比等成为国内单片机应用领域的主流[1]。
本文以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的风扇双工作模式定时控制器设计为例,阐述51单片机的简单应用。
设计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 初始加电时,电风扇将自动处于加电状态,数码显示器将显示出系统默认的―定时时间‖,如不进行新的时间设置,电路将按系统默认的―定时时间‖自动开始运行。
(2) 电路允许用户随时通过按键开关自行设置时间参数。
(3) 本电路采用光电耦合式且具有―过零触发功能‖的可控硅芯片GK和外接的大功率双向可控硅SKG,对电风扇进行无触点隔离控制,既可有效防止负载电源接通或断开时对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又不会在工作中产生任何机械噪音。
(4) 在进行新的时间参数设置时,各数码管上的小数点将自动停止闪动,表明电路已退出工作状态,进入了设置状态,此时,电风扇停止加电工作。
(5) 在进行时间参数设置和整个定时过程中,系统均采用三位数码管做―百位、十位、个位‖的倒计时显示,同时用数码管上小数点的同步闪亮作为秒显示,显示直观、准确。
(6) 在整个定时状态下,电路具有允许用户随时自行选择使用工作模式的控制功能。
1 风扇阵风定时控制器结构框图和工作原理设计一个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尤为重要,它是整个系统的骨架,缺少硬件支撑的系统将会瘫痪。
另外硬件是软件实现其功能的基础,软件只有通过与硬件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功能[2]。
1.1 风扇阵风定时控制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风扇阵风定时控制器主要由六大部分组成。
电源电路为设备提供恒定的能源;时钟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恒定的时序保证单片机正常工作;复位电路防止单片机出现故障后可以重新正常工作;由单片机控制显示电路和风扇的工作状态使电路工作可靠而且方便灵活。
图1 风扇阵风定时控制器的结构框图1.2 风扇阵风定时控制器电路组成和各部分作用风扇阵风定时控制器由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功能设置电路、风扇加电断电控制电路、显示电路组成。
(1)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是给电路提供能源的设备,其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源,使电路能正常的工作。
常用的电路有: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而常用的电源电路使用的是桥式整流电路为主要电源电路部分。
采用稳压管可以稳定输出恒定电压以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2) 时钟电路有了CPU芯片,电片机还不能正常工作,CPU应按一定的时序有规律的工作。
时钟电路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所需要的时钟信号。
(3) 复位电路有了单片机时钟电路以后,单片机可以正常工作,但一旦出现故障,CPU就不能正常工作,所以系统复位对微处理器电路相当重要。
(4) 功能设置电路本电路设计采用数码管的动态显示通过外部按键对电路功能进行重新设置,通过对开关的设置来实现。
(5) 风扇加电断电控制电路风扇要运转或是停止工作需有一个控制回路或是控制端口。
此电路采用芯片引脚的输出信号的高低电平来控制风扇的工作状态。
(6) 显示电路为了很直观、方便、明确地知道电路是否正常工作或是它是如何工作、工作状态怎样,电路还要有显示部分。
1.3 风扇阵风定时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后,经电源电路,输出一个恒定的+5 V电压给可控硅的阳极,同时将该电压提供给芯片AT89C2051,芯片上电即开始工作。
通过它的P1口与P3输出信号控制LED数码管显示。
P1.0为秒显示输出口,P1.1~P1.7作为七段数码管的段选信号输出口。
而P3.0~P3.1为设置输入口。
P3.2为设置―阵风/连续风‖状态的选择控制口。
P3.3~P3.5的输出信号作为数码管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方式的位选信号。
输出信号分别通过一只三极管驱动数码管交替显示。
P3.7为输出控制口,接至一片―光电耦合型过零触发双向可控硅‖芯片GK的输入端。
当输出为低电平时,可控硅正常工作,风扇按预设置正常工作,反之将不能正常工作。
2 单元电路的设计2.1 电源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单片机或硬件设备要工作需要有电源供电。
所以此电路就是给单片机及其他设备提供恒定的电源。
当通入220 V市电经变压器后,输出一个含纹波电压和干扰很重的9 V的电压。
经过桥式整流后再经电容C4,C5滤波给三端稳压器提供一个9 V电压。
然后经稳压管输出一个恒定的5 V电压再经电容C6,C7滤波后提供给负载[3]。
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电源电路2.2 时钟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单片机的时钟信号用来提供单片机内各种微操作的时间基准,时钟电路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所需要的时钟信号。
MCS-51单片机的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一起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4]。
其发出的脉冲直接送入内部的时钟电路。
电容C1和C2对频率有微调作用,电容值取30 pF,振荡频率范围为1.2~12 MHz。
MCS-51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振荡频率为12 MHz的石英晶体。
振荡脉冲信号经过内部时钟发生器进行二分频之后,才可以成为单片机的时钟信号。
本电路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如图3所示。
图3 时钟电路2.3 复位电路的组成和原理有了单片机时钟电路后,单片机可以正常工作。
但一旦出现故障,CPU就不能重新工作,所以系统复位对微处理器是相当重要的。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目的是使CPU及各专用寄存器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
当单片机系统在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要复位以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5]。
RST端的外部复位电路有两种操作方式: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
按键手动复位有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两种,本系统设计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如图4所示。
上电自动复位是相当于电容的来实现单片机的复位。
2.4 功能设置电路本设计采用LED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所以将单片机的P3口作为输入端口。
将P3.0~P3.2作为功能设置输入端口。
S1作为设置键,S2作为操作减一键。
而S3则作为阵风连续风的选择键。
通过对开关按键的设置可以对风扇的工作状态进行改变。
如图5所示。
图4 复位电路图5 功能设置电路2.5 风扇加电断电控制电路本设计是利用单片机对电路进行控制。
通过单片机P3.7输出的信号电平来控制风扇的工作状态。
当P3.7输出为低电平时光电二极管导通发光,光电耦合型过零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始工作,同时输出一电流让双向可控硅也开始工作,从而风扇开始工作。
若P3.7口输出高电平则光控硅与双向可控硅均截止,风扇不工作。
如图6所示。
图6 风扇加电断电控制电路2.6 显示电路本次设计中采用三只共阳极型LED数码管,应采用低平驱动方式。
而将单片机与数码管接成动态显示方式,克服了静态显示占用多条端口线而单片机的端口引脚有限的缺陷,且动态显示在显示时,单片机控制电路可连续不断地刷新输出显示数据,使各数码管轮流点亮。
3 整机电路的分析电路如图7所示:电源变压器B、桥式整流器QZ、7805三端稳压器WY及C4~C7组成了电源电路,可为整个电路提供稳定的+5 V直流工作电源。
―AT89C2051单片机‖芯片IC1作为本电路的CPU,C3和R10构成了简易的上电自动复位电路。
晶振JT、C1、C2与芯片相关引脚构成了时钟电路。
显示器采用三只―共阳‖型数码管。
IC1的P1.0通过一只限流电阻接至各数码管的小数点电极上,作为秒显示输出口,正常工作时,将以小数点的闪烁作为秒信号显示;P1.1~P1.7作为七段数码管的段选信号输出口,分别通过一只限流电阻,接至各数码管的相应笔段。
数码管显示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进行,其动态位选信号分别由IC1的P3.3,P3.4和P3.5输出,高电平有效,其输出信号经VT1,VT2,VT3分别驱动三只数码管动态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