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中医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63
中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症的六大症状及中医调理建议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该疾病具有多样化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症的六大常见症状,并提供中医调理建议,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
1. 疲劳疲劳是多发性硬化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持续的疲倦和无力。
中医认为,疲劳是由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
因此,中医调理建议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适量运动、按摩穴位、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也有助于缓解疲劳。
2. 运动障碍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运动障碍,如肌肉僵硬、肌无力、协调性障碍等。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因此,中医调理建议患者可以尝试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症状。
此外,中医药治疗也可以考虑,如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
3. 感觉异常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常常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瘙痒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中医调理建议患者可以尝试温热疗法,如热敷、温泉浴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感觉异常。
此外,中医药治疗也可以考虑,如服用一些祛风活络的中药,有助于舒缓症状。
4. 神经系统症状多发性硬化症还会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模糊、眩晕、失眠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肾阴虚、心神不宁所致。
中医调理建议患者可以尝试一些中药调理,如服用一些滋阴降火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此外,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方法。
5. 情绪变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经常出现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心肝失调所致。
中医调理建议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冥想、放松训练等,有助于平衡心情。
此外,中医药治疗也可以考虑,如服用一些安神定志的中药,有助于缓解情绪变化。
中医怎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是属于比较好的方法了,因为中医的话,能够比较好的从根本上来进行治疗,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同时大家也是要注意一下,如果疾病的情况非常的重,那么的话就可以先用西医来进行治疗,然后再用中医慢慢调理,现在就由来给各位朋友具体的介绍一下。
治愈恢复本病的标准是病灶再生修复,不再复发,获得近于正常的功能。
多发性硬化源于脱髓鞘疾病可以治愈,但非激素能愈,激素并不治病,是激发人体最佳抗病替能的药物,经它治疗淹盖病情,病毒替伏,大量的激素使用会导致免疫更为低下,加之本身的神经功能不全偶遇病毒或炎症病情就会复发再度的严重损伤脊髓。
若失治或延误治疗则会继发更严重的多发性硬化灶,反复的复发病毒会侵袭整个脑部和脊髓导致瘫痪并危机生命.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蛋白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由于长期的治疗缺乏致病情有时继发轴索损害,从而复发使神经
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继发加重后恢复更为困难。
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外可逐步的用在药替代天然激素且对人休无毒副作用.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
以上就是的介绍了,大家是不是非常的清楚了呢,也许可能中医上治疗起来可能会比较的麻烦,大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效果才会更加的好。
神经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导言:神经内科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合部)所发生的各类疾病。
西医在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常常使用药物疗法和手术等方法。
而中医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就神经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展开论述。
一、中医理论基础神经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中与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相关。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脏腑和经络紧密相连,同时也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时,中医注重调整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
以下将介绍部分常见神经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二、癫痫的中医治疗方法癫痫是一种由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西医常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而中医治疗癫痫强调调整肝、脾、心等脏腑功能,平衡体内的阴阳失衡。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癫痫患者的饮食调理,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鸭蛋、蜂蜜等。
三、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
在中医看来,帕金森病与肝风、肝肾不足等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目标是患者肝肾气血的调理。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中药调理等。
另外,中医还推荐帕金森病患者适量参加太极拳、气功、步行等锻炼身体的活动。
四、脑梗塞的中医治疗方法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脑梗塞的主要目标是疏通经络、消散瘀血。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训练,如进行语言训练、运动功能的康复、认知功能的提升等。
五、多发性硬化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以炎症和脱髓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神经炎症反应和脱髓鞘。
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强调调整患者的肝肾功能,同时排除湿热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
此外,中医还推荐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适量参与瑜伽、太极拳等身体和心理的调节活动。
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论治多发性硬化的经验
郭晓媛;申少珍;芮一峰;刘佳;刘倩;窦金娟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4(39)1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
至今,MS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以免疫调节为主,但其疗效有限,总体预后差。
在不少临床研究中,发现中医药治疗MS有一定疗效,名老中医高利教授,长期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病房工作,运用中西医结合思路,从肠道菌群失调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出发,采用“补肾健脾、兼以扶正祛邪”大法,在诊治MS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此研究分析高利教授常用方药,并举验案1例。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郭晓媛;申少珍;芮一峰;刘佳;刘倩;窦金娟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1病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郑绍周教授从毒论治多发性硬化经验
2.高利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分期论治脑干出血的诊疗思路探讨
3.郑绍周教授从"内毒"论治多发性硬化的经验介绍
4.李涛教授从肝论治多发性硬化经验
5.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瞤动、麻木、痒痛。
可出现睑肌、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必要时肌电图和酶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发布的《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
已有临床表现诊断 MS 必需的进一步证据≥2次临床发作;≥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或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并有1次先前发作的合理证据无≥2次临床发作;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 MS4个CNS 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等待累及CNS 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1次临床发作;≥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时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3项中的任何一项:·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病灶, 无论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待再次临床发作1次临床发作;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临床孤立综合征) 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MS4个CNS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等待累及CNS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a时间的多发性需符合以下3项中的任何一项:·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病灶, 无论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待再次临床发作a提示MS的隐袭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PMS) 回顾性或前瞻性调查表明疾病进展持续1年并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MS特征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层或幕下)有≥1个T2 病灶以证明脑内病灶的空间多发性·脊髓内有≥2个T2病灶以证明脊髓病灶的空间多发性·CSF阳性结果(等电聚焦电泳证据表明有寡克隆区带和/或IgG指数增高) (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肢体痿软,身体困重,或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不利,虚烦不眠,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有力。
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多发性硬化验案
张林挺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09(29)7
【摘要】本案之多发性硬化,中医认为属于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正气无以抗邪,致使营卫不和。
加以内伤情志,肝气郁滞,气滞则血瘀。
内外因合而为病。
当以调和营卫,行气活血为治。
此病与《金匮要略》中的血痹病有相似之处,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活血之品常多温燥,易于化燥伤阴。
本病的发作,与阴液不濡密切相关。
所以,处理好温燥伤阴和顾护阴液这一矛盾,乃治疗本病之关键。
【总页数】1页(P644-644)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张仲景;经方
【作者】张林挺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16
【相关文献】
1.付于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雷诺氏综合征验案 [J], 刘宇婧;萧芳
2.厚姜半甘人参桂枝汤化裁治疗气胀验案3则 [J], 黄臻;许家俊;范荣荣;谢庆凤;温振麒;颜芳
3.李新民应用藿香正气散化裁治疗儿科疾病验案3则 [J], 王慧哲;王旭;王晓璇;陆
丘
4.王键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疑难病举验 [J], 叶铭钢
5.李惠林运用黄连阿胶汤化裁治疗杂病验案3则 [J], 方泽彬;赵恒侠;熊倪;钟淑贞;李惠林(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