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4
12.懒惰的智慧【学习目标】了解课文不同凡响的立意。
2. 掌握课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4. 学习本文另辟蹊径的创新思维方式,于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并引发创意。
【自学指导】比较阅读法。
2. 讨论法。
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 能给下列黑体字字注音:懒惰()螺栓()疲惫不堪()阀门()滥用()叠摞()宁死不屈()水泵()训诫()捷径()筋疲力尽()活塞()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他们宁愿循规蹈矩……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循规蹈矩:⑵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亲躬:⑶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捷径:⑷我们的生活会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尽的麻烦!筋疲力尽:3.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 1 )按照通常的理解,“懒惰”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文中的“懒惰”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阐述这一观点时,运用了大量强有力的例证,让我们看到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4.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l)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录录,一付倦容。
()(2)这时第一条船就筵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淘空以后做成的。
()(3)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缘,他们讨厌须要吃苦受累的事情。
()(4)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拴。
这样,伐门就可以靠着他们自动开关了。
()二.展示:【自学成果展示】学生展示答案,讨论订正。
第12课懒惰的智慧(第1课时)【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进对外国文学的了解。
2.了解如何使文章有创意。
3.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
【学习重点】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习难点】1.掌握本文总—分—分的结构形式。
2.理解本文论证的新颖别致。
【课前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倦.()容训诫.()碗碟.()水泵.()阀.()门螺.()栓亲躬.()捷.()径2.了解作者作者,国作家。
3.根据意思写词语(1)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2)亲自做。
()(3)遵守规矩。
()(4)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课上突破】1.作者想说什么(中心论点)?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3.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第一部分(1—5段):第一层(1—3段):第二层(4—5段):第二部分(6—7段):4、研读课文(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探讨懒汉的含义。
【课后提高】1.试着用一两句话解释本文“懒惰”的含义,要求语言要通俗、幽默、形象、富于哲理。
2.从历史或现实生活中找出具体的事例,用创新意识去考虑它的结果是否合理。
【课后反思】《懒惰的智慧》第1课时【课前积累】一、略二、课上突破1.提示:第1段: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举例论证;第3段:举例论证(祥写取水,略写渡水)。
2.提示: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
【课后提高】略。
姓名:班级:授课教师:2013-12-12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凯利·美 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2、学会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习的重难点:培养创新观念,激发创新思维;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自学指导:讨论法问答法探讨法
完成本课基础训练。
自学自研:
一、整体感知
1注音裨.()益摞.()起阀.()门水泵.()活塞.()训诫.()捷.()径.()2成语解释循规蹈矩:
★思考:“懒惰和智慧”矛盾吗?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小组讨论
1、凯利是怎么样理解懒惰的?懒惰的成果是什么?
2、凯利认为“勤劳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后果怎么样?1
3、讨论文章用了哪些论据?并指出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三、合作展示,完成分配的任务。
四、拓展延伸
1、文章叙述论据新颖。
请大家根据我们所学议论文中对叙述的要求,看看本文有什么不同?
2、文章中提到“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五、学习反馈:“懒惰”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贬义词,本文的“懒惰”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基础积累,课文品位。
附板书:懒惰的智慧
凯利
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别致新颖的结构:1、提出论点,先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再用个别典型
事例作论据论证。
2、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幽默生动的语言:“懒惰”“懒汉”“懒洋洋”等。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懒惰的智慧》。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懒惰的智慧》。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懒惰的智慧》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的释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和分享。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和背诵课文《懒惰的智慧》。
2. 完成课后写作任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课后写作成果:批改和评价学生的课后写作任务,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字】八年级《懒惰的智慧》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3.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难点: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一、走近作者凯利,美国作家,是《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家政》以及其他妇女杂志的自由撰稿人,擅长披露名人秘闻。
她所写的传记大都很畅销,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还曾授予她1987年度“杰出作家奖”。
二、基础知识检测1、为下列字词注音摞()训诫()亲躬()捷()径裨()益机械()水泵()雇()阀()门螺()栓不堪()循规蹈矩()小心翼翼()2、解释下列词语循规蹈矩:疲惫不堪:捷径:亲躬:筋疲力尽:小心翼翼:三.整体感知文章1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懒惰(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被作者赋予了以新的含义: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节省的一种表现。
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其发明创造就是的结晶。
2.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请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总结。
(1)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c.远祖发明了;d.波特发明;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f.懒汉发发现,g.懒汉建立的规则。
)(2)a.b.c.d.e证实了,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
(3)中心论点:3.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
例子:论证。
例子: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和她向来少拿多跑几趟路的例子,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形成了对比论证。
饭店中勤快和懒惰服务员的不同表现,也形成了论证。
)4.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代表性)?有何作用?第一自然段列举的是,第二自然段列举的是,第三自然段列举的;作用是:这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范围由到,说服力不断递加。
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个别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证明了论点,更富有说服力。
懒惰的智慧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能分析本文的论点、论据。
2.学习本文新颖、独到的立意,培养创新思维。
3.学习摆事实、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理清结构,提炼论点。
2.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独到的立意。
【导学指导】一、情景导入: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
”为了开发大脑,我们提倡勤于思考,勤于研究。
自古以来,勤奋被人们赞赏推崇,而懒惰则被人们所厌恶贬斥。
但美国作家凯利却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字词积累:诫()泵()雇()螺栓()躬()摞()亲躬:捷径:诞生:疲惫不堪:循规蹈矩:筋疲力尽:2.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样评价懒汉的?3.本文中的“懒惰”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吗?若不是,请谈谈文中“懒惰”的含义。
4.本文与我们常见的“总—分—总”的论述结构不同,请写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并分析结构特点。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有的观点。
【知识小结】【拓展训练】做个懒汉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做到作者所说的“承担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幽默的语言。
2.培养创造、创新精神,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文章独特立意。
2.学习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导学指导】1.举例论证是本文典型的论证方法。
找出文中用来证明观点的事例,并简要说明这些事例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2.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的原因是什么?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传神,既机敏俏皮,又充满睿智。
请找出这一类语言,体味其特色,并摘抄下来。
4.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恩的研究证明两点:一是,二是。
5.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想偷什么样的懒?想发明什么?【知识小结】【基础训练】下列哪些词语中有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积累生字、词语。
2.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
4.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2.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温故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懒惰.()摞.()训诫.()水泵.()诞.生()亲躬.()捷径..()2.解释下列词语循规蹈矩:筋疲力尽:用心良苦:小心翼翼: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国作家,自由撰稿人,擅长写,曾被授予1987年度。
【设问导读】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点,以此为依据理清文章脉络。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3)本文叙述事实论据的方法有何特点?你能模仿作者叙述论据的方式,用课外的事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吗?4)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如话家常,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
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自学检测】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举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和渡水方式变化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人们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B.本文所说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做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却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的人。
C.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驳斥的是懒惰的害处,提出懒惰也能创造智慧。
D.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并和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懒惰的智慧》答案【温故互查】1.略2. 略3.凯利美人物传记杰出作家奖【设问导读】1.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12.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1、在文中找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的议论性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文中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既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这叫做对比论证。
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的作用是什么?4文章用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
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接下来,请大家谈谈你们此时对“懒惰”的理解?5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领导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我们能不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一、基础知识1.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循规蹈距监用力气容易衷老忙忙录录偷赖取巧往反路程捕设管道番山跃岭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4 .以下是毕淑敏在散文《孝心无价》中的一段文字,请你仿照句式,补充两句省略号后的内容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懒惰的智慧》教案一、课程目标: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策略:讨论法、问答法、比较阅读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学活动一、导入1.师:懒惰也有智慧?如果不是读到这篇文章,我们对“懒人”的成见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不过,作者在这里讨论的和一般意义上的“懒人”可有所不同,在鼓励创新意识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发无疑是及时而有效的。
请大家阅读文章,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一,让学生谈谈对本文所讲的“懒惰”的理解。
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2.谈论自己对“懒惰”的理解。
(1)懒惰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智博”而非“拼搏”;“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意识等等。
(2)智慧作者在文章中讲的是指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二、分析文章结构1.本文与常见的“总一分—总”的论证方式不同,提出观点的方式和论证过程不同常规,请大家细读课文,划分段落。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3.师:第一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从第1 自然到第3自然段,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从论证角度上看也是不断变化,请大家稍作分析。
思考发言:先是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又是正面论证。
4.师:第二层是4、5段,它又是用什么作论据进行论证的呢?4.思考发言: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助学指要本文用一系列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
论文立意不同凡响,论证别致新颖,语言幽默传神。
阅读时,要仔细体会论文论点和论证的新颖,学习品味文章传神幽默的语言。
读读练练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画线字的注音。
露茜()摞()滥用()疲惫不堪()咖啡()水泵()螺栓()阀门()亲躬()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循规蹈矩:造句:捷径:造句:二、整体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三、课内语段阅读①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
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
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
想想看,如果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气球上掉到地上的时间,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 4”的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尽的麻烦!②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1、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选段①的中心论点。
2、用“‖”给选段①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3、选段①中有三个加着重号的“懒汉”,它们分别指代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类人?“懒汉”A:_____________;“懒汉”B:_____________;“懒汉”C:_____________。
“懒汉”B中最著名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
4、选段②在全文中起着的作用;选段①与选段②之间是关系。
四、课外拓展演练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理解文章《懒惰的智慧》的内容;(2)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懒惰,认识到懒惰也有其智慧和价值;(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步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懒惰的智慧》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2)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句的理解;(2)对文章中懒惰的智慧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3)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懒惰的理解和认识;(2)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章《懒惰的智慧》的内容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标记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学习。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懒惰的智慧这一主题,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理解文章《懒惰的智慧》的内容;2.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写一篇关于懒惰的智慧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举例、分析等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勤劳的重要性。
(3)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懒惰与智慧的关系。
(2)如何正确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论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对懒惰与智慧的认识。
(2)提问:同学们认为懒惰和智慧有什么关系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积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自己对懒惰与智慧关系的看法。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懒惰与智慧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克服懒惰,发挥智慧的力量?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懒惰与智慧之间的关系。
2. 生字词学习: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积累生字、词语。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
4.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温故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懒惰.()摞.()训诫.()水泵.()诞.生()亲躬.()捷径..()2.解释下列词语循规蹈矩:筋疲力尽:用心良苦:小心翼翼:钉濤鵯讶鈿鋼渍笾铃躦蒋诹还嘱领勻毡鉬纷桨鲎櫥鬧谴蘺鸱瀘噲农灵費嗎諷涟聽姍絛讯櫚輳禅缽薈缟檔韌渐頂靓铿歐達买畴铉绨编潴冲鋦絀挝癘糝僑绫。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国作家,自由撰稿人,擅长写,曾被授予1987年度。
【设问导读】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点,以此为依据理清文章脉络。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本文叙述事实论据的方法有何特点?你能模仿作者叙述论据的方式,用课外的事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吗?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如话家常,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
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自学检测】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举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和渡水方式变化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人们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本文所说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做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却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的人。
C.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驳斥的是懒惰的害处,提出懒惰也能创造智慧。
D.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阅读附文《统筹方法》,并和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坠弹鲚槳萬腫惱紆鄒贡賡譫罂伦孿红潴餞脐該華谀氫駢贬鳜斓脛訖穷職瀝飘娆怼骟塹訛炀豎栉詭吴氬奁锾碱《懒惰的智慧》答案【温故互查】1.略2. 略3.凯利美人物传记杰出作家奖【设问导读】1.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3、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懒惰()疲惫()恶劣()诞生()活塞()训诫()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2)遵守规矩。
()(3)非常疲乏,疲劳得难以忍爱()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l)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付倦容。
()(2)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淘空以后做成的。
()(3)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座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
()(4)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缘,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
()4、勾画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读出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
5、学生疑惑。
(1)(2)【问题探究】1、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请以“举‘谁十干什么十怎么样’的例子”的形式概括事例。
这些事例有顺序排列吗?2、学习对比论证:本文作者在运用事例论证论点的时候,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3、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味其语言的准确严密与生动幽默。
(找出具体词语加以分析)4、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这是课后练习题一的要求)5、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了正是懒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我们能不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运用'懒惰的智慧'来解决?【教后反思】八年级上册《懒惰的智慧》问题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duòbèilièdànsāijiè2.(1)捷径(2)循规蹈矩(3)疲惫不堪3、(1)“付”改为“副”(2)“淘”改为“掏”(3)“座”改为“坐”(4)“缘”改为“源”。
懒惰的智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分析本文的论点、论据。
2.学习本文新颖、独到的立意,培养创新思维。
3.学习摆事实、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提炼论点。
2.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独到的立意。
【导学指导】
一、情景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
”为了开发大脑,我们提倡勤于思考,勤于研究。
自古以来,勤奋被人们赞赏推崇,而懒惰则被人们所厌恶贬斥。
但美国作家凯利却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字词积累:
诫()泵()雇()
螺栓()躬()摞()
亲躬:捷径:
诞生:疲惫不堪:
循规蹈矩:
筋疲力尽:
2.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样评价懒汉的?
3.本文中的“懒惰”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吗?若不是,请谈谈文中“懒惰”的含义。
4.本文与我们常见的“总—分—总”的论述结构不同,请写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并分析结构特点。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有的观点。
【知识小结】
【拓展训练】
做个懒汉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做到作者所说的“承担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幽默的语言。
2.培养创造、创新精神,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学习重点难点】
1.分析文章独特立意。
2.学习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导学指导】
1.举例论证是本文典型的论证方法。
找出文中用来证明观点的事例,并简要说明这些事例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2.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传神,既机敏俏皮,又充满睿智。
请找出这一类语言,体味其特色,并摘抄下来。
4.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恩的研究证明两点:
一是,
二是。
5.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想偷什么样的懒?想发明什么?
【知识小结】
【基础训练】
下列哪些词语中有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弄巧成拙以讹传讹约定俗成适得其返一劳永益不加思索小心翼翼疲惫不斟
【拓展训练】
请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收集的关于勤劳•懒惰的格言。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