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学课件-口腔粘膜大疱类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61
A1型题1.以下哪项是天疱疮的病理表现?A 上皮内疱B 上皮下疱C 基底下疱D 棘层下疱E 基底膜内疱2.以下哪项是类天疱疮的病理表现?A 上皮内疱B 上皮下疱C 基底内疱D 棘层下疱E 基底膜内疱3.天疱疮患者口内大疱破溃留有残余的疱壁,若将疱壁撕去或提取时,常连同邻近外观正常的黏膜一并无痛性地撕去,并遗留下一鲜红的创面,这种现象被称为?A 尼氏征阳性B 棘层松解C 揭皮试验阳性D 针刺反应阳性E 苔藓样反应阳性4.以下关于天疱疮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证据,哪项是错误的?A 在病损部位发现了抗棘细胞层间黏合物质的自身抗体B 电镜下可见细胞间黏合物质的溶解和桥粒的破坏C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D 循环抗体中约有80%~90C%属于IgG类抗体E 天疱疮疱液中补体成分减少,而病损局部存在补体成分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以下哪种疾病女性发病多于男性?A 创伤性溃疡B 瘢痕性类天疱疮C 白斑D 地图舌E 口腔红斑6.以下不属于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的病理改变为?A 上皮不全角化或无角化B 上皮内疱形成C 基底膜界限不清D固有层出现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 E 固有层血管扩张呈玻璃样变性7.“棘层松解”是以下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A 天疱疮B 大疱性类天疱疮C 瘢痕性类天疱疮D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 单纯疱疹8.以下关于寻常型天疱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A 口腔病损少见B 多见于中老年人C 尼氏征阳性D 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E 皮肤病损多出现在易受摩擦处9.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中,以下哪种疾病表现出上皮棘细胞间IgG抗体网状沉积?A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 B 大疱性类天疱疮 C 瘢痕性类天疱疮D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E天疱疮10.以下哪种类型天疱疮可出现两颧与跨越鼻梁的“蝶形”叶状损害?A 寻常型天疱疮B 增殖型天疱疮C 红斑型天疱疮D 落叶型天疱疮E 亚急性型天疱疮11.以下哪种类型天疱疮以口腔黏膜损害最多见且最早出现?A 寻常型天疱疮B 增殖型天疱疮C 红斑型天疱疮D 落叶型天疱疮E 亚急性型天疱疮12.以下哪种类型天疱疮可由乳头状增殖表现?A 寻常型天疱疮B 增殖型天疱疮C 红斑型天疱疮D 落叶型天疱疮E 亚急性型天疱疮13.以下哪种蛋白与天疱疮自身抗体密切相关?A桥粒黏附蛋白 B 桥粒蛋白 C 桥粒黏附斑蛋白 D 桥粒核心蛋白E桥粒芯蛋白14.以下哪种基本可有尼氏征阳性表现?A 天疱疮B 大疱性扁平苔藓C 复发性唇疱疹D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15.以下哪种药物为天疱疮治疗的一线用药?A 氯喹B 沙利度胺C 肾上腺皮质激素D 硫唑嘌呤E 环磷酰胺A2型题16.患者,女性,57岁,牙龈呈剥脱状,双颊及软腭可见较大面积的糜烂面,边缘可见残余疱壁,你是症阳性,最有可能的诊断为A 坏死性龈口炎B 天疱疮C 疱疹性龈口炎D 大疱性类天疱疮E 创伤性溃疡17.患者,男性,74岁,口腔黏膜疼痛不适,无法进食近1周。
口腔黏膜病学单纯疱疹组织病理:由于上皮细胞发生气球样变和网状液化而在上皮内形成疱。
气球状细胞的胞核内有病毒包涵体(嗜伊红性病毒小体),常位于水疱底部。
上皮下方结缔组织中有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
早期水疱基底部细胞涂片(巴氏染色),毛玻璃样核,多核合包体、核内包涵体。
临床表现: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①前驱期:常有接触疱疹病损患者史;潜伏期4-6天,后有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1-2天后,口轻黏膜广泛性充血水肿、附着龈和龈缘也常出现急性炎症。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可发生成簇小水疱,邻近乳磨牙(成人为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较明显;水疱壁薄,透明,不久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③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引起大面积糜烂,可造成继发性感染,上覆黄色假膜(唇和口周皮肤也有类似病损),后形成痂壳。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病程约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①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成簇的疱。
②常复发于原先发作过得位置或邻近发作过的位置。
治疗原则:①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②局部治疗(口腔黏膜局部用药:洗必泰;物理疗法:复发感染可用氦氖激光治疗)。
③对症和支持治疗。
④中医中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组织病理:增厚的不全角化上皮,其中有念珠菌菌丝侵入。
病损常在棘细胞层上方,接近上皮表面,棘层常有增生,固有层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念珠菌性口炎)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①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 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新生儿最多见;②新生儿鹅口疮多发生于出生后2-8天,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黏膜充血,有散在雪白小斑点,后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可扩大蔓延,严重者波及扁桃体及咽部;早期充血明显,陈旧病损充血减退,斑片呈淡黄色,斑片用力可擦去。
③成人患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易复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为乳白色绒状假膜不易剥离(自觉症状:口干、烧灼不适、轻微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