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方言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5.97 KB
- 文档页数:14
关于安徽方言的研究安徽方言,是指在安徽省内使用的方言。
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异巨大。
省内的方言分部与使用状况与江苏、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内部多元的方言状况类似,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单一体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谓安徽话。
尤其是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中国东南地区方言状况最为多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目前,除了皖南山区遍布的客籍方言岛之外,在安徽省内自北向南主要并存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等五大方言体系,亦因方言与文化习俗之别而对应着中原(中原官话)、江淮(淮语)、赣府(赣语)、吴越(吴语、徽语)四大民系族群。
按照语言系属及来源综合分类,安徽方言主要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客籍方言六大类。
中原官话主条目:官话和中原官话安徽省内的中原官话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诸地市,以及淮河以南、江淮分水岭以北的霍邱、寿县、金寨(西部)、长丰(北部)、凤阳等地。
通行中原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北地区,居民属中原民系。
江淮官话主条目:官话和江淮官话安徽省内的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的合肥(长丰县北部除外)、巢湖、六安(西北部除外)、安庆(市区及桐城、枞阳)诸地市,以及长江以南、黄山山脉以北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宣城、池州等地的城镇地区。
其中除安庆地区的淮语属于黄孝片方言之外,其余皆属于洪巢片方言。
通行江淮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中或江淮地区,居民属江淮民系。
赣语主条目:赣语、赣语方言和怀岳片安徽省内的赣语属于赣语怀岳片方言,主要通行于安徽西南部的怀宁、岳西、潜山、太湖等地,以及望江、宿松、东至、石台、贵池等地的部分地区。
通行赣语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西南地区,居民属赣府民系。
吴语主条目:吴语、吴语方言、宣州片和太湖片安徽省内的吴语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等地乡村地区以及黄山区(原太平府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李笑笑【摘要】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研究较少涉及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现象;语音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音系整理和语音特征分析;语法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词汇系统(代词、副词、形容词等)词法研究和特殊句式研究;词汇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词汇描写、词源研究等.缺少对方言特征词的研究;缺乏片区内外多个方言点之间的比较.【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8页(P30-37)【关键词】商阜片;语音;词汇;语法【作者】李笑笑【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贺巍(2005)[1]136-137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版,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语音特点,对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5省境内的中原官话的分片做了新的调整,分为8片,分别是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兖菏片、徐淮片。
2008年版和2012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2]对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6省境内的中原官话进行划分,把中原官话A图范围内的中原官话分为9个片区,即把原[B3]图中为汾河片河南省西部的灵宝市、陕县、三门峡市,现改为关中片。
熊正辉、张振兴(2008)[3]97-108也进行了相关说明。
以此为基础,本文拟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商阜片界定商阜片是中原官话核心区的一个分支,包括23个县市。
这些县市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部、安徽省西北部,分别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太康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市(原永城县)、郸城县、沈丘县;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原亳县)、濉溪县、宿州市(原宿县)、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原介首县)、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
!⾩阳⽅⾔两字组连续变调⾩阳⽅⾔两字组连续变调摘要:⽅⾔是每个地区都具有的⼀种特殊的语⾔现象,由于普通话的推⼴和普及,现在⽅⾔中的很多语⾳语调也受到同化,但仍然保留着⼀些明显的特征。
本⽂将以⾩阳⽅⾔为例,简述其声韵调等特点,再通过⼀些例词对其变调现象进⾏分析。
关键字:⽅⾔;⾩阳⽅⾔;调值;连续变调⼀、引⾔安徽境内现存四种⽅⾔,从北向南依次是:北⽅⽅⾔、赣语、吴语和徽语。
其中北⽅⽅⾔以淮河为界,⼜分为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皖北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个官话⽅⾔之⼀,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各市县(怀宁除外)和沿淮以南部分市县,以⾩阳⽅⾔为代表,这也是安徽⽅⾔中跟普通话是最接近的。
本⽂将从三个⽅⾯对⾩阳⽅⾔进⾏介绍,即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对其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简单的探究。
由于对⾩阳⽅⾔语⾳语调⽅⾯的研究不多,本⽂也只是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做个简要的分析,对于其科学性有待于进⼀步提⾼。
⼆、⾩阳⽅⾔的声韵调普通话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按发⾳部位可分为双唇⾳(b、p、m),唇齿⾳(f),⾆尖前⾳(z、c、s),⾆尖中⾳(d、t、n、l),⾆尖后⾳(zh、ch、sh、r),⾆⾯前⾳(j、q、x),⾆⾯后⾳(g、k、h)。
按发⾳⽅法,⼜可分为五类:塞⾳(b、p、d、t、g、k),擦⾳(f、h、x、sh、s、r),塞擦⾳(j、q、zh、ch、z、c),⿐⾳(m、n),边⾳(l)。
普通话⼀般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214、35、51。
⾩阳⽅⾔与普通话最为接近,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有不同点。
下⾯简单介绍⾩阳⽅⾔的声韵调:1、⾩阳⽅⾔的声母⾩阳⽅⾔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如下表所⽰:2、⾩阳⽅⾔的韵母⾩阳⽅⾔有37个韵母,根据结构可分为元⾳韵母、⿐化韵母和⿐尾韵母,如下表:3、⾩阳⽅⾔的调类与调值跟普通话⼀样,⾩阳⽅⾔也有4个调类,不包括轻声,每个调类⼜对应不同的调值。
2015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68期No.6.2015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um No.168DOI:10.14096/34-1044/c.2015.06.013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李泽如*(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 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一向饱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意义,其中,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与其有不少相似之处。
在实际交际中,如果分不清称谓词的用法,不仅会对长幼尊卑的理解有误,还会产生沟通障碍。
鉴于此,文章旨在从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与普通话的异同以及方言称谓词中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来说明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亲属称谓;阜阳;方言;研究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5)06-0057-06亲属称谓就是指有着血亲或姻亲的人对对方的称呼,即以本人为中心来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一种称呼方式。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一向严谨有序,并且繁复多样,只有正确恰当的掌握这些称谓语,才能保障交际的顺利进行。
而且,这些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基本词汇,能够反映社会历史、人们的心理、思想和文化制度的变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由于亲属称谓词一直处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以会在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方面有所折射,对于揭示方言的发展变化有重大意义。
同时,研究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能对阜阳市区的民俗文化作进一步的了解。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界首市,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1]。
阜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区,一般通行于皖北、苏北、豫东和鲁南一带,包括商阜片和信蚌片两种,其中商阜片主要分布在阜阳下辖的三区三县一市,即:颍泉区、颍州区、颍东区、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界首市[2]。
阜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摘要:方言是每个地区都具有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现在方言中的很多语音语调也受到同化,但仍然保留着一些明显的特征。
本文将以阜阳方言为例,简述其声韵调等特点,再通过一些例词对其变调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字:方言;阜阳方言;调值;连续变调一、引言安徽境内现存四种方言,从北向南依次是:北方方言、赣语、吴语和徽语。
其中北方方言以淮河为界,又分为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皖北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各市县(怀宁除外)和沿淮以南部分市县,以阜阳方言为代表,这也是安徽方言中跟普通话是最接近的。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阜阳方言进行介绍,即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对其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行简单的探究。
由于对阜阳方言语音语调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也只是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做个简要的分析,对于其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阜阳方言的声韵调普通话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g、k、h)。
按发音方法,又可分为五类:塞音(b、p、d、t、g、k),擦音(f、h、x、sh、s、r),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边音(l)。
普通话一般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214、35、51。
阜阳方言与普通话最为接近,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下面简单介绍阜阳方言的声韵调:1、阜阳方言的声母阜阳方言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如下表所示:2、阜阳方言的韵母阜阳方言有37个韵母,根据结构可分为元音韵母、鼻化韵母和鼻尾韵母,如下表:3、阜阳方言的调类与调值跟普通话一样,阜阳方言也有4个调类,不包括轻声,每个调类又对应不同的调值。
在发音的过程中,普通话的一、二、三声分别转换成阜阳方言的三、一、二声,第四声是不变的,但是调值都发生了变化,如下表:4、阜阳方言的声韵调特点阜阳方言虽与普通话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制约,它的声韵调还是存在着独特之处。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1. 引言方言是一种受到地域和社会文化熏陶的语言变体,它是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特定社群使用的一种语言。
安徽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独特的安徽方言,本文将对安徽方言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历史和地理分布。
2. 安徽方言的特点安徽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各个地方,与其他方言相比,它有以下特点:•音韵特点:安徽方言的音韵特点较为鲜明,如轻声浊化、尾音变调、鼻音合口等。
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比,安徽方言的音调较为平稳,不像北方方言那样多变。
•词汇特点:安徽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很多词汇是其他方言所没有的。
安徽方言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用“曳”表示“拉”或“拖”,用“鱼戏莲叶弄(nòng)”表示“美丽”。
•语法特点:安徽方言的语法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安徽方言中,《我在家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家吃饭了》;而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一般会加上“在”字。
此外,安徽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你提机票了吗?”表示“你带了机票吗?”等。
•发展特点:安徽方言在不断与其他方言交流影响的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与上海方言、江苏方言等接壤的地区,安徽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安徽方言的历史安徽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安徽地区属于淮南方言区,受到了齐、楚、吴等古代南方国家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安徽成为了苏鲁方言区和江上方言区的交汇地,安徽方言逐渐形成并且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方言逐渐形成独特的地理特点与社群特点。
同时,安徽方言与周边地区的方言,如上海方言、江苏方言等也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形成了新的变体。
4. 安徽方言的地理分布安徽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各个地方,但因为安徽地域较大,方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北部方言: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滁州、合肥等地,表现出明显的阳平调、轻声浊化等特点。
•中部方言: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芜湖、安庆等地,表现出中高平调和前鼻化的特点。
阜阳方言概述方言学期末论文题目:阜阳方言概述姓名:刘杰学号: 11024001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指导老师:邵则遂阜阳方言概述汉语国际教育一班刘杰 11024001阜阳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
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
阜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而且,阜阳地区面积广大、范围广,因此也造成了方言内部的差异。
习惯上,阜阳方言分为东部(西淝河以东),西部(九龙沟以西),北部(颍河及茨淮新河以北),沿淮(颍上、阜南)和中部(阜阳城区周围)5个方言片。
这样方言片之间的方言既有共同特点,也有不同特点。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
一、语音 1 、声母阜阳方言声母26个(含零声母)。
突出特点是:(1)有舌面后浊擦音[h](即h[x]的浊音),它能与很多开口呼韵母相挤成音节;(2)声母“n”与声母“y”部分相通。
比如,阜阳地名中的“倪寨(ní zhài)”通常读作“yí zhài”。
其他如“拟(nǐ)”读作“yǐ”,“逆(nì)”读作“yì”,“凝(nín�溃�”读作“yín�馈钡鹊龋�(3)唇齿清擦音f的出现频率高,“书、刷、涮、双”等字,都念f声母,而不念sh[??]声母。
如“书本”读作“fù běn”而不是“shū běn”,“一双”读作“yìfān��”而不是“yì shuān��”。
(4)老派音中还保留着尖音字。
其中,舌尖前音z[ts]、c[ts?]、s[s]与齐齿韵相拼的为多,而与撮口韵相拼的已很少。
在阜阳方言中,阜阳市的部分地区、临泉、界首、阜南等一些地区,常把声母z,c,s误读做j,q,x。
比如把“足球”读作“jú qiú ”而非“zú qiú ”;把“醋”读作“cu ”。
阜阳方言的音韵特点概述
阜阳方言是安徽阜阳市的一种方言,同时也是两江交汇的黄淮地区的黑河腔的统一本土语言。
它以其独特的音节和节奏而闻名,令人印象深刻。
阜阳方言具有安徽尤其是淮西地区流行的语调特色。
它在升降声调中分析细分出四种,即平调、阳平调、上声和去声。
平调是阜阳地区流行最广的语调,也是其他对话的基础。
上声用于表达提醒的意思,往往带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语言有节奏感和情绪性。
阜阳方言的音节比较类似,基本形式是声母+韵母+声调,有较多的开音节。
阳阳方言中同样存在叠读音、同化音、鼻音等多音节情况。
此外,它还具有典型的声韵抑扬节奏,使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
阜阳方言的词缀研究一、引言阜阳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阜阳话又称阜阳方言,阜阳话属于中原官话的分支,主要包括商阜片和信蚌片两种,商阜片发音多翘舌,存在[ʂʻ]-[fʻ]不分的现象,句末多以哩作语气组词,儿化音明显。
阜阳方言的词缀很多,功能类型丰富,有的词缀功能极为强大,构词类型多。
本文基于构词词缀与构形词缀的前缀、中缀、后缀做简要举例分析,并总结阜阳方言词缀的主要特点。
二、构词前缀(一)名词性前缀1.“恁”入声,是“那么”的同义词,上声,在阜阳话中则是指“你”。
也可以组成“恁们”“恁里”之类的词语。
恁+名词,可以中间不带谓语“的”,即使带“的”,阜阳话是用“里”指代“的”,“恁里”相当于“你的”,比如:恁里车、恁里房。
或者恁直接加名字,即恁等于“你(的)”,比如:恁奶、恁家;恁啥态度。
2.“搁”(1)上声是“在”的意思,一般后面加方位名词或地点。
例如:你搁哪里;恁咋搁这里;你搁北京干里咋样;师范大学搁北边里,你跑南边干甚?(2)去声是“放”的意思,一般后面加名词。
例如:你给我搁这,我回来再拿(此处回来有两种意思,一是归来;二是过段时间);你把瓶子搁哪么朝上,你让我咋拿;你帮我把钥匙搁门岗室,我放学去拿。
3.“白”“白”是白色的白,在阜阳话中还有“别、不要”的意思。
例如白客气:别客气;白管我:不要管我;白徐叼:别啰唆。
4.“二”在阜阳话中,会用“二”表示半;有时“二”还有智力障碍者、笨蛋的含义。
例如:来碗二米饭;你咋那么二不斗。
5.“怪”“怪”在阜阳话中是挺、非常、非一般的意思,如“怪得劲的”,相当于成都话里的“巴适的板”。
例如:这衣裳怪好看里;你这车怪新里,搁那儿买里(此处“搁”是“在”的意思);这个掏耳朵的掏里怪得劲里。
6.“初”阜阳话里的“初”,用于表示农历的时间。
排序从初一、初二、初四直到初十,使用前缀“初”。
从十一到月底,用数词直接表示,仅有三十这个数词是儿化,如十一、十五、二十、三十儿。
在阜阳话中,无法通过数词的儿化来表示农历一个月里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顺序,这是萧县话儿化所具备的一种用法。
阜阳地方话大全-绝对经典
阜阳话,又称阜南话,是安徽阜阳市地方方言,归入江南话口音。
它以阜阳市境内的
地方口音为主,也包括了其邻近的地区,但普遍只有阜阳市境内的口音和文化才被广泛使用。
阜阳话是一种流畅、清晰、统一的语言,语调十分柔和,大多调子稍低,很有感染力。
音节抑扬顿挫,用词简练,口头语言语句简洁明了。
阜阳话的声母有: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
阜阳话的韵母组合有:a、o、e、ai、ei、ao、ou、an、en、ang、eng、ia、ie、iao、iou、in、iang、iong、u、ua、uo、uai、ui、uan、uang。
阜阳话的声调有四种,即阴平、上声、去声、入声,四声关系也十分完整,在构成阜
阳话文字书写中非常重要。
阜阳话常用的礼貌语有:不客气、谢谢,您好,多谢、谢谢您的热情、谢谢你的一片
真诚、谢谢你的容忍、常联系、多保重、祝您幸福快乐、好运、期待下次见面等。
阜阳话的文化也非常深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歌和民俗。
另外,阜阳话中也
有大量浅显易懂的老话和俗语,如“雷声穿山洪水横”(令人恐惧的决心)、“水深火热”(危险处境)等。
阜成方言童谣同期声:“天上飞的是野翘儿(喜鹊),地上蹦哒地是大翘儿(麻雀)。
地曲(蚯蚓)钻地没有脚,长虫(蛇)走道儿不用脚。
蚂愣(蜻蜓)点水不住脚儿,土里鳖(土鳖虫)胖地没有腰儿。
鸭子划拳总出布,螃鞋(螃蟹)划拳出剪刀儿。
蛇火溜子(壁虎)吃虫儿不用教,盐巴虎儿(蝙蝠)天黑遛一遭儿。
水牛牛(天牛)须子朝天翘,噶拉(贝壳)跟波拉牛儿(蜗牛)不拉涛(不说话)......”这首童谣曾经传遍阜城大街小巷,如今再听来,依然温暖而亲切。
童谣有很多,但大多已渐渐被人们遗忘。
而唯一让人们无法忘记、在心里留下深刻烙印的,是别具地方特色的阜城方言,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加散发出它无穷的魅力。
阜城方言的起源阜城方言源自民间,植根于乡土,是阜城人用来交流的语言工具,也是阜城地域文化的载体、社会生活存在的映照和世界各地阜城游子维系乡情的纽带。
阜城县方言系属“北方方言”中的“华北、东北”方言,直来直去、颇显生硬,与山东话尤为相近,但从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大同小异。
特别是语法,除了很少使用复句这一特征外,几乎与普通话相同。
多年来,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生活习俗的延袭,亦或是水土影响的关系,使阜城当地的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浓郁炽烈的韵味。
阜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县语委办主任:阜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首先是语音的差异,阜城方言中大部分字词的发音与普通话在拼法上基本相同,另外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发音便形成了阜城方言的特点。
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是声母zh、ch、sh和z、c、s互相混淆,单音字e、an、en、ang、ao、ou、ai直发腭音,尤在称呼人名时最后一字儿话韵较重。
比如说"指头"读作"滋头",“争光”读作“增光”,"费事"读作"费四儿","三胖儿"称"三怕儿","兰儿"称"来儿"等。
阜阳方言与小语教学研究作者:徐素丽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23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阜阳方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语文教师在现代课堂中使用方言的情况及其对课堂效果产生的影响。
其中包括比较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以及从方言的地方文化角度提出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等理念。
【关键词】阜阳方言;小语教育;影响普通话与阜阳方言的异同文化是了解方言的途径。
民间风俗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别都可从方言间的差别体现。
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方言分为两片区,分别是商阜片、信蚌片。
阜阳方言的寓意体现在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交际民俗等方面,如下:语言习惯见淳朴:在阜阳界首“恁”这个字,如果读音声调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所区别:读四声,它的同义词是“那么”,读二声,同音词就变成“你”了。
在界首,“我”的普遍用法是“俺”,“俺”跟“恁”一样,可以组词说“俺们”“恁们”。
阜阳方言词汇丰富:在阜阳,要形容“舒服”会说“得劲”,如用东北人的“得劲儿”和简单的“舒服”都不能把“得劲”形容得貼切,因为它有够爽、够味的意思。
说人长得漂亮、有面子用“光滚”“排赏”,形容爱炫耀的人用“谝”。
名同而实异或名异而实同:东部和西部、老年人和年轻人,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习惯使用某些词语。
所以会遇到词语成分不同,意义相同的现象。
如:阜阳人说“白”,是表达“别”的意思,像“别客气”,他们会说“白客气”。
考虑方言在教学中的渗透,调查研究方言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阜阳方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况调查及情况分析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方言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使用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以问卷调查、观摩课堂等形式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结果。
(一)关于语文任课教师的调查分析由数据可知:23名语文任课教师,阜阳本地人占82.61%,他们熟悉阜阳方言,外籍户口老师占17.39%,他们不能熟练使用当地方言。
作者: 尚永云[1]
作者机构: [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出版物刊名: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79-8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k( )~213ti~24);语法化
摘要:阜阳方言的"高低"是一个高频语气副词,可以表示"无论如何"和"到底、终究"两种语法意义.语气副词"高低"的语法化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即形容词词组阶段、名词阶段、语气副词阶段.极性对立的两个语素融合虚化表周遍性语义是"高低"语法化的语义基础,双音化趋势和句法位置改变是"高低"语法化的条件,口语语境是"高低"语气副词属性强化的推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