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压铸工艺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39
压铸工艺培训讲义一.概述二.压铸过程中的主要参数三.压铸工艺四.铝合金五.压铸机应具有的操作程序六.压铸件的缺陷及分析2007.7一. 概述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
它是将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形成铸件的过程。
高压高速是压力铸造的主要特征。
常用的压力为数十兆帕,填充速度(内浇口速度)约为16~80米/秒,金属液填充模具型腔的时间极短,约为0.01~0.2秒。
由于用这种方法生产产品具有生产效率高,工序简单,铸件公差等级较高,表面粗糙度好,机械强度大,可以省去大量的机械加工工序和设备,节约原材料等优点,所以现已成为我国铸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压铸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在压力铸造的整个过程中,压力起到了主导作用。
熔融金属不仅在压力作用下充满压室进入浇注系统,而填充又在压力作用下凝固成型。
在压射过程中各个阶段,随着冲头位置的移动,压力也出现不同的变化,这个变化规律都会对铸件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应对压铸过程中压力的作用与变化要有一个感性认识,这也是压铸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以常用的卧式冷室压铸机为例,来逐步描绘出压射过程中,随着冲头位置的移动和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各阶段图形中,左图表示压射的过程,右上图表示每一个位移阶段相应的压力变化值,右下图为相应的压射冲头位移曲线。
现将图中各阶段的具体内容说明如下:图(a),起始阶段,金属液开始浇入压室,准备压射。
图(b),第Ⅰ阶段,压射冲头慢速移动越过浇料口,金属液受到冲头的推动,由于速度较慢,压室中不产生浪涌,故金属液不致从浇口中溅出,这种状况也是在起始压射阶段所要求的。
这时推动金属液的压力为P0。
其作用有二,即克服压射油缸中活塞在移动时的摩擦力和冲头与压室之间的摩擦力。
冲头越过浇料口的这段距离为S1,称为慢速封口阶段。
图(c),第Ⅱ阶段,压射冲头以高于第Ⅰ阶段的速度向前运动,此时金属液充满整个压室前端,聚集到内浇口前沿之处,与这一阶段速度响应的压力上升值达到P1,冲头在这一阶段所运动的距离为S2,称为金属液堆积阶段。
压铸过程原理及压铸工艺技术培训压铸是一种将熔融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压入金属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作用下快速凝固成型的铸造方法。
压铸具有生产效率高、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组织致密、机械性能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通讯、机械制造等领域。
一、压铸过程原理2. 喷射涂料:在模具型腔表面喷涂一层涂料,以防止金属液与模具直接接触,降低铸件表面粗糙度,提高铸件质量。
3. 合模:将上下模具合拢,形成封闭的型腔。
4. 填充:在高压作用下,将熔融金属通过浇道、内浇口迅速填充至模具型腔。
5. 压实:在填充过程中,金属液受到高压作用,使其紧密地充满型腔,并排除气体和杂质。
6. 凝固:金属液在高压下快速凝固,形成固态铸件。
7. 开模:凝固完成后,打开模具,取出铸件。
8. 后处理:对铸件进行切割、打磨、抛光等后处理,以满足产品要求。
二、压铸工艺技术培训1. 压铸模具设计:培训学员掌握压铸模具结构、设计原则、分型面选择、浇注系统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内容,提高模具设计水平。
2. 压铸工艺参数:培训学员了解和掌握压力、速度、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学会调整和优化工艺参数。
3. 压铸机操作:培训学员熟练掌握压铸机的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设备维护保养等内容,提高操作技能。
4. 压铸涂料应用:培训学员了解涂料的作用、种类、性能、喷涂方法等,学会正确选用和喷涂涂料。
5. 铸件缺陷分析:培训学员掌握铸件常见缺陷的类型、原因、防止措施,提高缺陷分析及解决能力。
6. 压铸现场管理:培训学员了解压铸生产现场的管理要点,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7. 压铸新技术及应用:介绍压铸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拓展学员知识面。
8.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压铸操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压铸工艺技术培训,学员将全面了解压铸过程原理,掌握压铸模具设计、工艺参数调整、设备操作、涂料应用、缺陷分析等关键技术,提高压铸生产现场管理水平,为我国压铸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压铸知识培训完整版doc标题:压铸知识培训完整版一、引言压铸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成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家电、通讯、航空航天等行业。
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特举办本次压铸知识培训。
本文档将详细阐述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设备、模具、原材料、工艺参数以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内容,旨在帮助员工全面了解压铸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压铸工艺基本原理1. 压铸定义:压铸是一种利用高压将熔融金属迅速注入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作用下凝固成型的金属成型方法。
3. 压铸特点:压铸具有生产效率高、成型精度高、力学性能好、表面质量好、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
三、压铸设备1. 压铸机:压铸机是压铸生产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由合模机构、注射机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2.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熔化炉、保温炉、输送系统、模具冷却系统、喷涂料装置等。
四、压铸模具1. 模具结构:压铸模具主要由动模、定模、型腔、浇注系统、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组成。
2. 模具材料:模具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耐磨性、抗热疲劳性、抗腐蚀性等性能。
3. 模具设计要点:模具设计应考虑产品结构、分型面、浇注系统、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因素。
五、压铸原材料1. 常用压铸材料:压铸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等。
2. 材料选择原则:根据产品性能要求、生产成本、工艺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压铸材料。
六、压铸工艺参数1. 压力:压力是压铸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合模力、注射力、保压力等。
2. 温度:温度控制对压铸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熔融金属温度、模具温度等。
3. 时间:时间参数包括填充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
七、压铸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缩孔:增加浇注系统截面积、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注射速度等方法。
2. 气孔:优化模具设计、提高熔融金属温度、增加注射压力等方法。
3. 疲劳裂纹:选用高强度模具材料、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控制模具温度等方法。
压铸培训资料xx年xx月xx日•压铸基础•压铸材料•压铸模具目录•压铸工艺•压铸缺陷及排除•压铸生产安全01压铸基础压铸是一种精密金属铸造方法,主要利用金属模具在高压下将熔融合金液倒入模具中,快速凝固成型。
压铸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精密的金属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器、航空、仪器等领域。
压铸过程中,高压注射入金属模具内的熔融合金液在高压作用下快速充型并凝固,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零件。
高压注射能够使熔融合金液在很短的时间内填满模具的各个角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
压铸机的基本结构压铸机主要分为合模装置、注射装置、模具安装装置和液压系统等部分。
合模装置用于锁紧和开启模具,注射装置用于将熔融合金液注入模具,模具安装装置用于安装和固定模具,液压系统则提供动力。
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实现压铸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
02压铸材料铝合金流动性好,收缩率小,易于形成完整的铸件。
铸造性能优良强度和硬度较高广泛应用环保节能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可满足各类压铸需求。
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可回收再利用,符合绿色制造发展趋势。
易于进行熔炼、浇注、压铸等工艺操作。
良好的加工性能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可满足各类压铸需求。
高强度和硬度成本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
经济实用在建筑、装饰、家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广泛应用强度和硬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可满足各类压铸需求。
重量轻密度较低,是铝合金的一半。
良好的铸造性能流动性好,易于形成完整的铸件。
广泛应用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经济实用成本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
03压铸模具浇道是连接压铸机喷嘴和模具型腔之间的通道,其结构直接影响金属液的填充和成型效果。
模具结构浇道型腔是模具中直接成型工件的部分,通常由多块镶件组合而成,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型腔成型零件包括型芯、型腔和镶件等,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
压铸过程原理及压铸工艺技术培训压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如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外壳等。
本文将介绍压铸的原理及压铸工艺技术培训。
压铸的原理是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金属模具中,然后在高压下快速冷却凝固,最后开模取出成品。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压铸常用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等。
不同材料的选择要考虑产品的用途、性能需求等因素。
2. 设计和制造模具:模具是压铸的关键。
它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
模具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注射系统和冷却系统。
3. 预处理金属材料:在熔化之前,金属材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调整成分等。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4. 熔炼金属材料:选择合适的炉子将固态的金属材料加热到熔点以上,使其变为流动的液态金属。
5. 铸造金属材料:将熔化的金属材料注入到预先准备好的金属模具中,然后通过高压使其充满整个模具腔体。
高压保证了产品的密实度和准确度。
6. 冷却和取出成品:在模具中的金属材料迅速冷却凝固,形成成品。
然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品,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加工。
为了保证压铸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掌握一些压铸工艺技术:1. 模具设计和制造: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应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2. 温度控制:金属材料的熔炼和冷却过程都需要进行温度控制,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尺寸。
3. 压力控制:压力的大小会影响产品的密实度和形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
4. 金属处理:金属材料的预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去除杂质和调整成分。
5. 质量控制:通过对成品进行检测和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
通过对压铸过程原理及压铸工艺技术的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压铸工艺技术的培训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帮助职工全面了解和掌握压铸的工艺要点和技术要求。
压铸技术培训课件一、引言压铸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家电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压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压铸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压铸行业的技术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压铸技术人才,我们特此编写了本压铸技术培训课件。
二、压铸技术基础知识1. 压铸原理压铸是利用压力将熔融的金属液体强制压入预先制备的模具型腔内,经过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一种成型方法。
2. 压铸工艺流程压铸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熔炼、压铸、后处理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对压铸件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3. 压铸设备压铸设备是压铸生产的关键,主要包括压铸机、熔炼炉、模具、冷却系统等。
合理选择和配置设备,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4. 压铸模具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核心,模具的设计、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压铸件的品质。
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模具结构、材料、加工工艺等因素。
三、压铸技术要点1. 压铸工艺参数优化压铸工艺参数包括压力、速度、温度等,对压铸件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和调整工艺参数,可以提高压铸件的性能,降低废品率。
2. 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压铸技术的关键,应充分考虑模具结构、材料、加工工艺等因素。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压铸件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 材料选择压铸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用的压铸材料有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4. 后处理工艺后处理工艺对提高压铸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后处理工艺有:去除毛刺、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四、压铸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性能压铸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压铸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性能压铸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压铸技术发展的重点。
2.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创新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压铸技术水平的关键。
通过采用先进的模具设计软件、制造工艺和设备,可以提高模具的质量和寿命。
压铸培训教程在现代制造业中,压铸工艺因其高效、高精度和可批量生产复杂形状零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众多领域。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压铸技术,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压铸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要点。
一、压铸工艺概述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将熔化的金属在高压、高速下注入模具型腔,使其快速凝固成型。
压铸工艺的优点包括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能够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模具成本高、只适用于熔点较低的金属等。
二、压铸设备1、压铸机压铸机是压铸生产的核心设备,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热室压铸机和冷室压铸机。
热室压铸机适用于熔点较低的锌、锡等金属,而冷室压铸机则适用于熔点较高的铝、镁、铜等金属。
2、模具模具是决定压铸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关键因素。
模具通常由钢材制成,其结构复杂,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制造。
模具的设计要考虑到零件的形状、尺寸、脱模方式、冷却系统等因素。
3、熔化炉熔化炉用于将金属原料熔化至合适的温度和成分。
常见的熔化炉有坩埚炉、感应炉等。
三、压铸材料1、铝合金铝合金是压铸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
常见的铝合金牌号有 ADC12、A380 等。
2、锌合金锌合金熔点低,流动性好,常用于制造小型、薄壁的零件。
3、镁合金镁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在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压铸工艺参数1、压铸压力压铸压力是指金属液在注入模具型腔时所受到的压力,它直接影响到零件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
2、压铸速度压铸速度指的是金属液注入模具型腔的速度,合适的压铸速度可以避免金属液在型腔中产生卷气、冷隔等缺陷。
3、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是指金属液注入模具时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浇注温度都会影响零件的质量。
4、模具温度模具温度对零件的凝固速度和质量有重要影响,通常需要通过冷却系统来控制模具温度。
五、压铸模具设计1、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要考虑零件的形状、脱模方式和模具结构的复杂性等因素,应尽量选择在零件外形最大轮廓处,且便于脱模。
压铸工艺培训资料一、引言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金属件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技术要点,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制造工艺。
二、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压铸是将液态金属通过高压注入铸模中,经凝固和冷却后得到成型的工艺过程。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金属液体的注入:将金属加热至熔点以上,使其成为液态,然后通过注射系统将金属液体注入模具中。
2. 液态金属的充填:金属液体进入模腔后,通过压力差和流动性,充满整个模腔,确保成型部件形状的准确度。
3. 成型部件的凝固和冷却:在充填后的瞬间,金属液体开始凝固并逐渐冷却,使其固化为金属件。
4. 成品的脱模与清理:金属件固化后,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后续的修整、清理等工序,以满足产品要求。
三、压铸工艺的流程压铸工艺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流程:1. 模具准备: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作模具,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准备工作,确保模具能够正常运行。
2. 加热金属:将所需的金属材料加热至熔点以上,使其转化为液态。
3. 注入模腔:将液态金属通过注射系统注入模具中,充填整个模腔。
4. 凝固和冷却:注入模腔后,金属液体开始凝固和冷却,逐渐形成金属件。
5. 脱模与清理:将凝固完成的金属件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后续的清理和修整处理。
6. 产品质检:对脱模后的金属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7. 后续处理: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如机加工、表面处理等。
四、压铸工艺的技术要点在进行压铸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 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要满足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同时考虑到金属的充填性和收缩率等因素。
2. 金属液体选择: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特点,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进行压铸。
3. 注射系统设计:注射系统的设计要考虑金属液体的流动性和压力要求,以确保充填模腔的效果。
4. 温度控制:严格控制金属液体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对制品质量的影响。
压铸工艺流程学习培训资料压铸工艺是利用压力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并在模具内冷却、固化后取出铸件的一种制造工艺。
下面将介绍压铸工艺流程的学习培训资料。
一、压铸工艺流程概述1.材料准备:选择适合的铸造材料,一般选择具有良好流动性和机械性能的合金材料。
2.模具设计与制作:根据铸件的形状、尺寸和要求设计模具,并制作模具。
3.熔炼金属:根据所选材料的配方,将原料熔炼成铸造合金。
4.模具装配与预热:将熔炼好的铸造合金注入模具,并在高温条件下预热模具。
5.压力注射:将预热好的模具放入压铸机中,通过压力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
6.冷却固化:待金属快速冷却后,取出铸件,进行冷却固化处理。
7.修磨、表面处理:对铸件进行修磨、抛光等处理,以达到所需的外观要求。
8.检验与包装:对铸件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包装。
二、压铸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1.材料准备:合理选择材料,包括铸造合金的成分、配比、物理性能等。
2.模具设计与制作: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到铸件的形状、尺寸和结构要求,制作时应保证模具的精度和寿命。
3.熔炼金属:熔炼金属时应控制好熔炼温度、时间和炉内气氛,确保金属的成分和纯度。
4.模具装配与预热:模具的装配应严密,预热时应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模具变形和热裂纹。
5.压力注射:压铸机的操作要熟练,注射压力和速度要适当,保证铸件的密实度和表面质量。
6.冷却固化:冷却固化时间应根据材料的特性和铸件的尺寸来确定,确保铸件的冷却充分。
7.修磨、表面处理:修磨和表面处理要注意控制切削量和保持铸件的形状和尺寸。
8.检验与包装:对铸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机械性能等,确保符合要求后进行包装。
三、压铸工艺流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模具寿命不长:可以增加模具材料的硬度、改善冷却系统、调整注射参数等方法来延长模具寿命。
2.铸件表面质量差:可以调整注射压力和速度、改善冷却系统、加强模具维护等方法来改善铸件表面质量。
3.铸件尺寸偏差大:可以优化模具结构、改变注射和固化工艺、加强模具维护等方法来控制铸件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