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13.2__画轴对称图形_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0
第十三章轴对称13.2《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和归纳能力2.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和掌握.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总结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难点:理解和运用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直尺、刻度尺四、相关资源微课,动画,图片.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的首都北京是大家都向往的地方,你们去过北京吗?让我们一起去北京逛一逛,好吗?老北京的地图中,其中西直门和东直门是关于中轴线对称的,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应于东直门的坐标,你能找到西直门的位置,说出西直门的坐标吗?学生指出西直门的位置,试着说出西直门的坐标.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可以很方便地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工程建设的绘图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设计意图:以北京城地图引出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二)探究新知(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A(2,-3),B(-1,2),C(-6,-5),D(4,0),E(0,-3).(2)画出这些点分别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并填写表格.(3)请你仔细观察点的坐标,你能发现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吗?(4)请你想办法检验你所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并说说你是如何检验的.总结规律: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再找一些点,检验一下发现的规律.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检验正确性的过程.并通过画图、观察点的坐标,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即通过画图、观察线段之间的关系得到对称点的坐标.已知给出的点分别位于四个象限以及x轴、y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于学生运用一般——特殊——般的思想去发现规律.利用刚才发现的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与一个图形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三)例题解析【例】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画出与四边形ABCD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解:(1)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因此四边形ABCD的顶点A,B,C,D关于y轴对称的点分别为:A′(5,1),B′(2,1),C′(2,5),D′(5,4),依次连接A′B′,B′C′,C′D′,D′A′就可得到与四边形ABCD关于y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2)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因此四边形ABCD的顶点A,B,C,D关于x轴对称的点分别为:A′′(-5,-1),B′′(-2,-1),C′′(-2,-5),D′′(-5,-4),依次连接A′′B′′,B′′C′′,C′′D′′,D′′A′′就可得到与四边形ABCD关于x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总结画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和步骤:先求出已知图形中一些特殊点(多边形的顶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描出并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简记为:(1)求特殊点的坐标;(2)描点;(3)连线.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及时巩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的作法,验证所得规律.(四)课堂练习1.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6),(1,-2),(-1,3),(-4,-2),(1,0).2.若点P(2a+b,-3a)与点P′(8,b+2)关于x轴对称,则a=,b=;若关于y轴对称,则a=,b=.3.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的坐标为(1,1),写出点B,C,D的坐标.1.解: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6),(1,2),(-1,-3),(-4,2),(1,0).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6),(-1,-2),(1,3),(4,-2),(-1,0).2.2,4,6,-20.3.B(1,-1),C(-1,-1),D(-1,1).设计意图: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即: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能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六、课堂小结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规律?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2.画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和步骤.(1)求特殊点的坐标;(2)描点;(3)连线.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理解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掌握画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和步骤.七、板书设计13.2画轴对称图形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画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13.2节“画轴对称图形”是新人教版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坐标表示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坐标方法,找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能找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坐标表示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找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新课导入:介绍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找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4.学生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 画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2节“画轴对称图形”,主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坐标与图形的关系等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理解坐标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如何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以及坐标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会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演示。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翻转一张纸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对称点等,并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例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PPT上的练习题,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轴和对称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用坐标表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
13.2.1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数学(上册)》中的第13章第2节,属于数学的几何部分。
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画轴对称图形的进一步学习,通过绘制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他们的几何图形认知和绘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正确应用; 2. 能够通过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 3. 能够用图样得方式自由画出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 1.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正确应用; 2. 能够通过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
四、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上册)》八年级人教版; 2. 教具: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3. 辅助工具:尺子、圆规等绘图工具; 4. 课件:包含轴对称图形的示例和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2. 新知讲解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如何通过绘制轴对称图形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
首先,向学生解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是指图形中存在一条轴线,在这条轴线两侧的各点与轴线上的对应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条轴线可以将整个图形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其次,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
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讲解:•第一步:观察图形,并找出存在对称关系的部分;•第二步:将图形沿着可能的对称轴线进行折叠;•第三步:观察折叠后的图形,确定是否对称;•第四步:通过准确的折叠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
通过示例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练习与巩固在讲解完新知识后,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