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摘要: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自2005.08-2011.08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共74例98椎,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脊椎压缩性骨折。
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并发症发性情况等。
结果:7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
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满意。
除5例有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外,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只要选择好适应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脊柱序列,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脊椎压缩骨折椎弓根穿刺【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16-02脊椎压缩性骨折为椎体骨折中最多见的骨折类型[1]。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呈逐年增多的态势,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
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以往除少部分压缩程度较重、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的可以运用钉棒等内固定治疗外,多数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有顽固性腰背痛的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或长期卧床,并由此产生诸多的并发症。
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完善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运用,为脊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特别是有顽固性腰背痛的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我院自2005年8月引进这一术式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基本资料。
本组病例共74例98椎。
其中男31例,女43例;年龄58-88岁,平均75.8岁;症状持续时间3d-6个月,平均28.6d。
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其中单椎体骨折24例,两椎体骨折32例,三椎体骨折12例,四椎体及以上骨折6例,共152个椎体节段受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分析》篇一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OVCF。
然而,关于不同手术时机对PKP临床效果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下PKP 治疗OVCF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接受PKP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
比较三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骨密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
三、结果1. 疼痛程度早期手术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疼痛缓解速度较快。
中期手术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与早期组相似,但缓解速度略慢。
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较前两组差,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2. 生活质量早期手术组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尤其在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等方面改善显著。
中期手术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改善程度较早期组略低。
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3. 骨密度三组患者在术后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但早期手术组患者骨密度提高幅度较大,且恢复速度较快。
中期和晚期手术组患者骨密度提高幅度较小,恢复速度较慢。
4. 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为轻度感染和轻微疼痛。
中期和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感染、疼痛、神经损伤等。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行PKP手术治疗OVCF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及骨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禁忌症、并发症及手术入路及要点总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骨科中的常见疾病。
传统治疗方法为支具外固定、卧床休息等措施,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同时容易增加骨质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或身体状况较差,使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容易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差而受到限制。
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OVCF中逐渐开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多以第11、12 胸椎和第1、2 腰椎最为多见。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发生率约65%。
(T12、L2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卧床休息3个月,受伤部位用软枕垫高:进一步骨量丢失,长时间卧床可致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
服用止痛药:产生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
外支具:妨碍功能锻炼。
传统手术:椎管减压加钉棒内固定治疗:仅用于骨折引起神经脊髓症状者,因骨质疏松而固定效果差。
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增强装置监视下,通过经皮放置套管注射骨水泥进入椎体,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 形臂机X线定位下找到伤椎的椎弓根在皮肤上的投影点。
再用穿刺针经皮钻入伤椎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
抽出内芯,将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骨水泥调和至糊状,在监视下用推注器从穿刺针缓慢注入椎体内。
当骨水泥达到椎体后壁显影时,立即停止注射,骨水泥一般注射4-6 ml。
透视检测骨水泥的填注情况,待其良好完整后拔出穿刺针,敷贴消毒,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约30分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对比刘代军(山西省运城市五四一总医院,山西 运城 043801)[摘要]目的:对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山西省运城市五四一总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骨水泥的用量、治疗前后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其骨折椎体上缘的垂线与骨折椎体下缘垂线夹角(Cobb)的角度、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术后一年时其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Cobb 的角度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更长,其骨水泥的用量更多,术后一年时其VAS 的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均更低,术后一年时其Cobb 的角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与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更有效地减轻其腰背部疼痛的程度,降低其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3-0046-03导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首次服药剂量为300mg,然后改为75 mg/d,连服1年;阿司匹林首次服药剂量为300mg,然后改为100mg/d,连服1年。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为:1)在进行手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确定其发生病变的部位,并为其选取合适的心脏起搏器。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单侧与双侧穿刺PVP的临床数据,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近年来,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逐渐成为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该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XX例,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每组各XX例。
2. 手术方法(1)单侧穿刺PVP:采用单侧入路,通过经皮穿刺的方式将骨水泥注入压缩的椎体,恢复椎体高度并增强稳定性。
(2)双侧穿刺PVP:采用双侧入路,同样通过经皮穿刺的方式注入骨水泥。
3. 观察指标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分布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三、结果1. 疼痛程度术后随访XX个月,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双侧穿刺组在术后XX周内的疼痛改善程度略优于单侧穿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椎体高度恢复双侧穿刺组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略优于单侧穿刺组,但总体差异不大。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能实现较好的椎体高度恢复。
3. 骨水泥分布双侧穿刺PVP的骨水泥分布更为均匀,能够更好地填充压缩的椎体,提高椎体的稳定性。
4. 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单侧穿刺组有X例出现轻度骨水泥渗漏,双侧穿刺组有X例出现轻度骨水泥渗漏和X例出现短暂性神经根刺激症状,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四、讨论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双侧穿刺PVP在骨水泥分布和椎体高度恢复方面略优于单侧穿刺,但差异并不显著。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篇一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其中,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保守治疗或开放手术为主,但存在恢复慢、并发症多等问题。
近年来,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2. 手术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即在C臂机引导下,对患椎进行准确穿刺,注入骨水泥等材料,以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稳定性。
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三、结果1. 手术情况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疼痛程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较轻,且恢复较快。
2. 骨折愈合情况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骨愈合质量较高。
术后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为骨水泥渗漏等手术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
对照组患者因保守治疗时间长,可能出现长期卧床等并发症。
四、讨论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通过C臂机引导下的准确穿刺,可以精确地将骨水泥等材料注入患椎,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稳定性。
同时,该手术方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12日-2017年5月12日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隨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椎体成形术),对照组3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对两组患者的V A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骨水泥漏诊发生率及治疗费用进行观察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 A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水泥漏诊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6 531.51±824.15)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及不良反应低等优势。
标签: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
椎体压缩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发于骨质疏松患者,主要是因患者的骨密度低,从而增加骨的脆性和骨折风险性;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可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2]。
笔者所在医院为了观察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将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具体见文章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12日-2017年5月12日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椎体成形术),对照组3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
观察组男∶女=15∶15;年龄60~80年,平均(68.21±7.15)岁。
对照组男∶女=16∶14;年龄61~81岁,平均(68.25±7.20)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确定骨折部位,指导其采用俯卧位,给予体位复位等操作,从而尽量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并在C 臂X机透视下确定节段后,对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引导针的引导下放置工作套管,并将球囊放于椎体前1/2~1/3,加压扩张,待椎体高度满意后停止加压,并取出球囊,将骨水泥调至黏稠状,对其进行分次注射,术后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12 h,待骨水泥完全硬化后,插入内芯,拔除穿刺针。
观察组给予椎体成形术。
术前对患者进行X线片和CT检查,从而确定骨折部位;进入手术室后指导其采用俯卧位,并对其进行体位复位,从而在最大限度下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在C臂X机透视下确定节段后,采用普鲁卡因对其进行
局部麻醉,确定穿刺位置后,采用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包在伤椎两侧的椎弓根注入,见骨水泥浸润伤椎后缘停止推注,并待其硬化后,插入内芯,拔除穿刺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V A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骨水泥漏诊发生率及治疗费用进行观察和评价。
V 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数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加剧烈[3]。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压缩椎体恢复正常状态,可以正常进行活动;有效: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逐渐愈合,并且胸腰段外观和椎体形态发生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并出现加重现象,如功能障碍等[4];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V AS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漏诊发生率、治疗费用
观察组患者的骨水泥漏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椎体压缩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好发于骨质疏松患者,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治疗此疾病的重要手段为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属于微创手术[5]。
在临床上评价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重要指标为疼痛缓解,本研究结果中可发现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从而降低疼痛程度;椎体成形术的止痛机制与以下具有密切相关联系:(1)骨水泥注入过后可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2)一旦发生聚合,高热容易对周围神经末梢起到一定程度的破坏;(3)骨水泥在机体内未发生聚会,则会导致单体细胞释放毒性作用[6-7]。
曾有研究表明: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增加椎体高度;也有研究表明:椎体成形术可以对椎体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起到改善作用[8-9];两种手术相比较,椎体成形术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凸Cobb角效果优于椎体后凸成形术,主要是与骨水泥、术前后体位复位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10];同时还可以降低注射压力,改善骨水泥注射量与椎体高度;行此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均为老年人群,其目的为缓解疼痛、稳定骨折及改善功能,并且还能起到满意的临床效果[11]。
本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由此说明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显著,不仅具有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及副作用低等优势,并且止痛效果明显,可以恢复有效的患者压缩椎体的高度[12]。
总之,在临床上可将椎体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江,蒋西嘉,王凯,等.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38-139.
[2]孙明顶.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128-130.
[3]吴发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30-131.
[4]钱玉强.微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43-45.
[5]陈红峰.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43-44.
[6]高劲松,高新民,文坤树,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
146-147.
[7]李满峰,贾世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42-43.
[8]周志刚,李强,严朝华,等.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國医学创新,2016,13(8):46-49.
[9]马志锋,凌云,王延涛,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8):19-22.
[10]汤伟.椎体后凸成型术联合电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18-19.
[11]曾博,张慧琳,熊春,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2):50-52.
[12]张旭桥,王晓晖,姜升平,等.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分析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6):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