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2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策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body augmentation)是一种治疗脊椎骨折和脊柱肿瘤的手术技术。
尽管该手术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下面是一些预防策略:1.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识别任何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的因素。
2.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饮食控制、停用抗凝药物和避免感染源等。
这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3.术中导航技术:使用术中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椎体骨折或肿瘤的位置和形态。
这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手术决策,并减少操作对周围结构的损伤。
4.术中监测:术中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并发症的问题。
例如,监测导管位置和压力可以避免导管进入错误的位置或对椎体造成过度的压力。
5.选择合适的植入物:选用合适的植入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例如,选择正确尺寸和类型的植入物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持,减少术后移位和破碎的风险。
6.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如休息充分、避免过度活动、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等。
此外,定期复查和随访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7.安全操作:术中和术后的操作过程应尽量遵守安全措施,包括医生和护士的手术操作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等。
这有助于预防手术相关感染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脊椎骨折和脊柱肿瘤的手术技术。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医生、患者和相关人员共同努力,遵守预防策略和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分析》篇一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OVCF。
然而,关于不同手术时机对PKP临床效果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下PKP 治疗OVCF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接受PKP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
比较三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骨密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
三、结果1. 疼痛程度早期手术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疼痛缓解速度较快。
中期手术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与早期组相似,但缓解速度略慢。
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较前两组差,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2. 生活质量早期手术组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尤其在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等方面改善显著。
中期手术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改善程度较早期组略低。
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3. 骨密度三组患者在术后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但早期手术组患者骨密度提高幅度较大,且恢复速度较快。
中期和晚期手术组患者骨密度提高幅度较小,恢复速度较慢。
4. 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为轻度感染和轻微疼痛。
中期和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感染、疼痛、神经损伤等。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行PKP手术治疗OVCF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及骨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评价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第二节手术操作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郑召民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操作是在影像介导下进行的。
将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填充材料。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手术操作与PVP非常相似。
在注射骨水泥前,通过工作通道置入可膨胀性骨扩张器在椎体内扩张并产生空洞,随后将骨填充材料注入椎体填充空洞。
PVP和PKP是新型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执行过程中,手术体位,麻醉方式,影像学设备操作及相关手术器械的选择和使用等有特殊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手术者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在此,笔者就PVP 和PKP手术操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手术体位的选择病人舒适的体位对穿刺和手术成功与否十分重要。
胸椎和腰椎PVP和PKP 通常采取俯卧位,这样有利于椎弓根穿刺。
通常,我们在上胸部和骨盆部分别垫一软垫,腹部悬空,这样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有利于骨折椎体的复位。
在头部前额处垫一环形软垫,这样有利于患者呼吸和护理麻醉人员工作。
用软垫调整好患者身体左右侧的高度,使患者的背部平面与手术床的平面平行,在定位时,前后位透视显示两侧的椎弓根对称,棘突刚好位于椎体中央。
极少数患者由于肋骨骨折,肋软骨炎引起前胸壁疼痛,或因心肺功能不好,不能耐受完全俯卧位,可适当采取3/4俯卧位甚至完全侧卧位进行手术。
通过C型臂X线机球管的灵活调整来适应患者体位的改变。
在颈椎进行PVP,通常应采取仰卧位,在颈肩部用软垫垫高,使颈部处于过伸位并且头部向手术的对侧偏转约200,在头部放置悬空的布架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二、影像设备的选择PVP和PKP手术成功的离不开高清晰度的影像系统。
X线透视是目前公认的PVP和PKP最佳的影像监测方法。
在国内,目前大多数单位使用的是单平面X线透视系统(C臂)(图1),而国外不少单位使用双平面的X线透视系统(G 臂)(图)。
临床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禁忌症、并发症及手术入路及要点总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骨科中的常见疾病。
传统治疗方法为支具外固定、卧床休息等措施,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同时容易增加骨质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或身体状况较差,使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容易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差而受到限制。
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OVCF中逐渐开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多以第11、12 胸椎和第1、2 腰椎最为多见。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发生率约65%。
(T12、L2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卧床休息3个月,受伤部位用软枕垫高:进一步骨量丢失,长时间卧床可致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
服用止痛药:产生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
外支具:妨碍功能锻炼。
传统手术:椎管减压加钉棒内固定治疗:仅用于骨折引起神经脊髓症状者,因骨质疏松而固定效果差。
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增强装置监视下,通过经皮放置套管注射骨水泥进入椎体,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 形臂机X线定位下找到伤椎的椎弓根在皮肤上的投影点。
再用穿刺针经皮钻入伤椎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
抽出内芯,将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骨水泥调和至糊状,在监视下用推注器从穿刺针缓慢注入椎体内。
当骨水泥达到椎体后壁显影时,立即停止注射,骨水泥一般注射4-6 ml。
透视检测骨水泥的填注情况,待其良好完整后拔出穿刺针,敷贴消毒,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约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