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ct表现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5.92 KB
- 文档页数:2
支扩ct描述
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下面是具体的描述:
1. 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增宽,使得正常情况下无法看到的距胸膜下3cm肺周边内的支气管也能够被观察到。
当支气管与CT扫描平行时,会呈现出“轨道征”;而当支气管与扫描垂直时,会出现厚壁的圆形亮影。
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会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印戒征”。
2. 如果支气管扩张呈囊状,在CT上表现为一组或一束多发性的含空气囊肿。
如果囊内充满液体,则会呈现出一串葡萄状的结构。
囊内出现液平面是囊状支气管扩张最有特异性的征象。
3. 混合型支气管扩张同时具有柱状和囊状的特征,即在同一段支气管中同时存在柱状和囊状扩张。
此外,部分患者由于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和管壁增厚较为明显,支气管内径扩张也较为明显,因此在CT上可见到肺周小气道。
如果CT扫描层面与支气管垂直,扩张的支气管与周围的肺动脉还可表现为印戒征,即由一个环绕大圆形低密度空气影的环状软组织密度影与一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所形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支气管扩张诊断和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气道的异常持久扩张和炎症导致的气道壁破坏。
支气管扩张通常是由感染、遗传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其相关的要点。
诊断支气管扩张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痰,并常常伴有乏力、体重减轻、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能有时会加重。
此外,有时还可能出现夜间或清晨咳嗽。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和CT扫描是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影像学评估方法。
X线胸片可以显示异常气道形态和扩张程度,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包括气道的形态、位置和扩张程度,病变的大小和分布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并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3. 咳痰培养:咳痰培养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患者的咳痰样本中分离和鉴定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并指导临床治疗。
通常情况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咳痰培养结果显示存在多种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等。
4. 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气流动力学的变化。
常见的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和吸气峰流速(PIF)。
支气管扩张患者通常会显示吸气和呼气功能受损的特点,如气流受限、过度膨胀和肺容积增加。
鉴别诊断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也是一种气道阻塞性疾病。
与支气管扩张不同的是,COPD通常由吸烟引起,而且其气道阻塞是可逆的。
肺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过敏和气道高反应性。
与支气管扩张不同的是,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气道阻塞和气喘症状,如喘息、气促和胸闷等。
支气管扩张诊断症状依据有哪些?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其特征为气道持续性扩张和破坏,导致慢性的黏液潴留及反复的感染。
这种疾病造成了支气管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了呼吸功能和气道清洁性。
支气管扩张的确诊需要依据一系列症状和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下面将详细介绍支气管扩张诊断的症状依据。
1.气道慢性症状: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长期的咳嗽,特别是在早上清晨或夜间更为明显。
咳嗽剧烈,伴有大量黏液痰的咳出。
同时,痰中可能发现带有脓血和腐臭气味的黏液,而这种痰的特点也表明了支气管扩张的存在。
伴随着咳嗽,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和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常与感染有关。
2.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气道炎症和黏液潴留导致的,这使得支气管变得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
因此,支气管扩张患者往往会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感染的表现包括咳嗽加重、痰量增加、痰中黏液带有腐臭气味等。
有时,感染还会导致发热和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依旧持续反复出现可能提示支气管扩张的存在。
3.肺功能检查异常: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的肺功能通常会出现阻塞,表现为气流受限,呼气流量减慢。
还有可能出现肺活量减小和FEV1/FVC(用于评估气流受限的指标)降低。
这些异常结果反映了气流受限的程度,有助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4.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支气管扩张的直接证据。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和胸部CT扫描。
在X线检查中,可以观察到支气管壁增厚、扩张以及支气管壁的破坏等特征。
而胸部CT扫描则可以更为明确地显示支气管的情况,包括支气管扩张、形态异常和痰栓等。
5.痰培养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若患者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则可以进行痰培养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感染的病因。
痰培养可以显示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同时也可以进行对细菌的敏感性试验,以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1)】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的CT及HRCT表现,评价其在诊断支扩中的价值。
方法:56例临床及胸片疑支扩行CT检查,15例CT发现可疑区域加行HRCT检查。
其余6例CT或HRCT未发现支扩者行支气管造影。
结果:56例可疑患者发现53例支扩,普通CT诊断38例,HRCT诊断12例,支气管造影诊断3例。
常见CT表现为环状影、轨道征、印戒征、曲张征、粘液嵌塞征。
结论:CT 结合HRCT对支扩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可替代大部分支气管造影。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CT;价值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症)的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于支气管造影,它能很好地显示支扩的存在、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然而,支气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痛苦的检查方法。
近年来随着CT的逐渐普及,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的运用,给支扩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实用的诊断方法。
现将我院56例可疑为支扩患者的CT及HRCT的表现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56例临床症状及胸片怀疑支扩,有53例诊断为支扩。
男30例,女24例,年龄范围18岁~60岁,平均43岁,临床症状慢性咳嗽咳痰者35例,反复咯血者50例,发热10例。
CT检查:56例均行常规CT检查,使用Siemens Somatom Esprit CT 机,患者取仰卧位,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扫描,从肺尖到膈顶,常规扫描层厚、层距各10 mm。
15例CT发现可疑病变区加行HRCT,层厚2 mm,层距2 mm,连续扫描。
支气管造影:6例CT或HRCT未发现异常的患者行支气管造影检查,造影剂用76%泛影葡胺、羧甲基纤维素纳和磺胺嘧啶混合乳剂。
每例分别行左右两侧支气管造影,摄正斜位片。
2 结果56例可疑患者发现53例支扩,普通CT发现38例。
15例CT仅见局部肺纹理增多和或局限性肺气肿,于该区域加扫薄层HRCT,又发现12例支扩。
另6例CT或HRCT未发现异常者行支气管造影,发现3例支扩,其中2例为轻微柱状支扩,1例为轻度曲张型支扩。
支气管扩张的7种CT表现支气管增粗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常见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其特点是支气管管壁呈现非正常扩张。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的形态和结构,因此对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以下是支气管扩张在CT上的常见7种表现。
1. 支气管管径增粗:支气管扩张的最直观表现是受累支气管的管径增粗。
在CT上,扩张的支气管呈现明显的管状结构,直径比正常支气管明显增大。
其扩张的范围和程度有时可达到整个肺段或肺叶。
2. 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引起支气管管壁的炎症反应,导致管壁增厚。
在CT上,增厚的管壁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增高,且管壁不规则,可伴有小条状的点状高密度影。
3. 支气管壁环形钙化:在一些长期存在的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由于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影响,可导致支气管壁内纤维化和钙化,形成环形钙化影。
在CT上,这种环形钙化影常呈低密度环形影,并且与管壁相连。
4. 气管支气管软骨环扩张:支气管扩张时,管壁内的软骨也会受到扩张的影响,表现为软骨环扩张。
在CT上,气管和支气管的软骨环明显扩大,环形结构更加突出,甚至可出现环形软骨断裂。
5. 气囊征:气囊征是支气管扩张的特征表现之一,是指扩张的支气管呈现囊状改变。
在CT上,气囊征可表现为支气管腔扩张并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无显著分隔物。
6. 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有肺气肿的表现。
肺气肿是指肺组织的过度膨胀,导致肺容积增大和肺实质破坏。
在CT上,肺气肿表现为肺组织的低密度区域增多,肺纹理减少,肺容积增大。
7. 肺部感染:由于支气管扩张可导致支气管排空不畅,痰液积聚,易引发肺部感染。
在CT上,肺部感染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高、病灶增大,病灶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壁增厚、腔内积液等表现。
总之,支气管扩张在CT上的表现主要包括管径增粗、管壁增厚、管壁环形钙化、气管支气管软骨环扩张、气囊征、肺气肿和肺部感染等。
轨道征印戒征名词解释轨道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在影像上可以表现为像铁轨一样表现的影像征象,是肺部柱状支气管扩张常见并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征象之一。
轨道征也见于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视神经脑膜瘤、动脉血栓等均可形成轨道征,但此处只讨论因柱状支气管扩张形成的轨道征。
支气管形成的“轨道征”是由于支气管管壁和支气管周围纤维化,使支气管管壁增厚,当X线平面与相应支气管长轴平行时,由于增厚支气管壁之间的管腔内有气体衬托,影像上形成两条平行线状密度增高影,表现为轨道样阴影或呈管状阴影,称轨道征或管状阴影。
印戒征是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表现。
支气管扩张定义为不可逆性支气管异常扩张。
扩张的支气管一般在中等大小的支气管最广泛。
同时,可以发生支气管肌肉萎缩,支气管壁破坏,支气管周围炎症和纤维化。
由于纤毛活动减弱和支气管动力学异常,大量黏液聚集在这些扩张的支气管内。
在横断面CT扫描上,环状软组织密度影代表扩张的支气管壁,圆形低密度空气影代表扩张的支气管内气体。
与环邻接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代表与扩张支气管伴行的肺动脉的横断面影像。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的应用,能够精细显示气管支气管的解剖结构,对于微小病变的显示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支气管的扩张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往往伴有支气管气道的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侵袭到支气管壁所导致。
在支气管扩张的区域可见局限性肺气肿、马赛克以及支气管血管束牵拉移位等。
判断支气管扩张症的MSCT表现,依据病变的程度、走行方向扫描层面有一定的关系。
而印戒征和轨道征见于柱状支气管扩张,正常支气管管径稍小于伴行的肺动脉若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直径,且此时的走行方向与扫描图像层面垂直,即构成特征性的印戒征。
支气管扩张的CT诊断分析目的CT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临床价值。
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并随访确诊支气管扩张症56例患者全部进行常规CT扫描,并在常规CT扫描发现病变部位及其他可疑有病变部位加扫薄层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少部分病例加扫全肺薄层HRCT。
结果经CT扫描发现支气管扩张38例,敏感性为679%,行高分辨率CT扫描发现支气管扩张56例,敏感性为100%。
结论CT尤其是HRCT对支气管扩张具有很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两种扫描方法结合应用具有高效、安全、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支气管扩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在CT尚未问世之前,多以临床,X线胸部平片及支气管碘油造影对其进行诊断,但是以X线胸部平片,支气管碘油造影诊断的总体效果不甚理想,而随着CT检查技术的改进,已逐步取代支气管碘油造影而成为最常用的检查技术。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及CT确诊的56例支气管扩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经临床及CT确诊的支气管扩张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2~76岁,平均464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吐痰、反复咯血、肺部反复感染、发热和胸痛等。
12仪器采用型号为Philips Mx8000 Dual双排螺旋CT机扫描。
13方法所有患者取仰卧,扫描前训练患者屏气,在深吸气后屏气状态下从肺尖到肺底行常规螺旋CT扫描,层厚、层距各10 mm,螺距为1,然后在常规CT扫描发现病变部位及可疑有病变部位补充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层厚2 5 mm,层距2 5 mm进行连续扫描,骨算法重建,少部分病例行全肺HRCT扫描。
由2~3名有经验的CT室医师对患者的CT片结合机器的电影功能进行反复观察并分析。
14诊断标准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1],按扩张的形态分为柱状型、静脉曲张型、囊状型和混合型。
支气管炎的ct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包括支气管炎。
通过CT检查,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支气管情况,帮助做出正确的诊断。
1. 急性支气管炎的CT表现: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
通过CT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表现:(1)支气管壁增厚:急性支气管炎时,支气管壁会出现明显的增厚,呈现为密度增高的环形影。
(2)支气管腔扩张:支气管腔内可见气液平面,支气管腔扩张,呈现为管状阴影。
(4)支气管内有痰液:支气管内可见积聚的痰液,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
(4)支气管扩张:在慢性支气管炎的进展阶段,支气管腔可出现扩张,形成囊肿或囊状病变。
在进行支气管炎的CT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患者需要保持平静呼吸,避免呼吸运动造成影响。
(2)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气肿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造影剂。
(3)CT检查需要患者躺平在检查床上,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呼吸。
CT检查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支气管炎的方法,医生可以根据CT表现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早进行CT 检查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支气管炎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示例: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CT成像在支气管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病变部位并指导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支气管炎的CT诊断标准。
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支气管黏膜急性或者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CT成像通过对支气管和肺部结构的三维显示,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支气管炎的表现及其病变范围,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在CT图像上,支气管炎患者肺部呈现一系列特征性表现。
肺部可见多发性支气管壁增厚、模糊、狭窄及扩张;支气管壁周围可能伴有炎症及瘢痕组织增生,形成病灶。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诊断方面,根据多个指南的共识,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
临床表现方面,病人多以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笑等为主要症状,兼有肺功能下降的症状。
影像学检查采用胸部X线片、CT及支气管造影等方法,通过观察支气管壁的扩张情况来诊断该病。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时间曲线等,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痰涂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现有的诊治指南主要侧重于症状的缓解、炎症的控制和预防感染。
药物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方式之一,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粘液溶解剂等。
支气管扩张剂的作用主要是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从而减轻喘息及肺功能下降症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方面常用于控制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并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粘液溶解剂的使用可以减少黏液的粘稠度,促进黏液排出,减少感染的发生和复发。
除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呼吸肌力训练和饮食指导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力和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呼吸肌力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增加肺活量。
饮食指导可以提供适合患者的营养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针对支气管扩张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心病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针对肺部感染,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
对于肺心病患者,应根据其病情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总之,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经过系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诊治指南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相信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将会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支气管扩张ct表现有哪些
生活中一些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是需要做CT检查的,以便更好的观察疾病的情况,是否有恶化的表现。
CT检查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支气管的扩张变化和趋势,这样对治疗是会有更好的帮助。
★ 1、柱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使得正常时不能的距胸膜下3cm的肺周边部内也可见到支气管,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CT扫描平行时表现为“轨道证”,当它和扫描平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厚壁的。
此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形成有特征性的“印戒症”。
正常时,肺动脉直径稍大于伴行的同级支气管直径,当这种大小关系发生倒转时,可靠地指出有支气管扩张。
★2、囊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一组或一束多发性含气的囊肿。
若囊内充满液体呈一串葡萄状,囊内出现气液平面是囊状扩
张较好具特异性的征象。
★3、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胀:表现为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可呈“念珠状”。
CT诊断支气管扩张,特别是HRCT是影像学确诊支气管扩张的较好有效方法。
正确认识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