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5.57 MB
- 文档页数:84
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支气管腔扩大和纤毛运动障碍。
尽管支气管扩张症状和体征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通过一些鉴别诊断方法可以明确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本文将探讨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这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复发性呼吸道感染、发热等症状。
但这些症状和体征并非支气管扩张的特异性表现,需要进一步的鉴别诊断方法来确认诊断。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支气管扩张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扫描和MRI。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常为双侧或单侧支气管扩张、积液、气囊样改变等表现。
但这些影像学表现并非特异性,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活量、呼气流量、气道阻力等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功能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道阻塞,但这些改变也常见于其他的呼吸道疾病中。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气道情况的方法,对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观察气道黏膜的变化、黏膜充血、炎症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但支气管镜检查操作复杂,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
综合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以上各种方法进行判断。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最终确诊支气管扩张。
同时,还需对患者的病因、病程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语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但其诊断并不简单。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一疾病。
支气管扩张临床与病理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内径的异常增宽,可为先天性,但多为后天性,好发于儿童及青年。
咳嗽、咳痰、咯血为支气管扩张的三个主要症状,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胸痛。
如病变广泛,可有呼吸困难、发绀及杵状指等。
先天性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管壁弹力纤维不足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
后天性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为支气管壁组织破坏、支气管内压增高、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产生外在性牵引。
根据扩张的形态可分为:①柱状支气管扩张;②囊状支气管扩张;③曲张型支气管扩张。
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①早期轻度支气管扩张在平片上可无异常发现;②较严重的支气管扩张可见局部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扩张的支气管表现为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亮影,如含有分泌物则表现为不规则的杵状致密影,囊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多个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有时可见小液平;③继发感染时,表现为小斑片状或较大片状模糊影。
2.CT表现①HRCT可见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距胸膜下3cm的肺周边部也见到支气管;②可见“轨道征”和“印戒征”,扩张的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直径,此时如支气管的走行方向与CT扫描平面垂直,即构成特征性的“印戒征”;如支气管走行与CT 扫描平行时,表现为“轨道征”;③扩张的支气管内为黏液所充盈时,表现与血管伴行而粗于血管的柱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④曲张型支气管扩张管壁不规则,可呈串珠状;囊状支气管扩张则表现为一组或多发性含气的囊肿,若囊内充满液体则呈现一串葡萄状,囊内出现气液平面是囊状支气管扩张最具特异性的征象鉴别诊断囊状支气管扩张有时需与多发性肺囊肿及肺气囊等病变鉴别。
多发性肺囊肿相对较大,囊壁相对较薄,较少有液平面,可资鉴别。
肺气囊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呈多个类圆形的薄壁空腔,其变化快,常伴有肺内浸润病灶或脓肿,且常随炎症吸收而消退。
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1.症状:咳嗽是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症状 ( > 90% ) ,且多伴有咳痰(75%一100%) ,痰液可为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
合并感染时咳嗽和咳痰量明显增多,可呈黄绿色脓痰,重症患者痰量可达每日数百毫升。
72%~83%患者伴有呼吸困难,这与支管扩张的严重程度相关,且与FEV下降及高分辨率 CT 显示的支气管扩张程度及痰量相关。
半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多与感染相关。
咯血可从痰中带血至大量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并不完全一致。
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出现非胸膜性胸痛。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常伴有焦虑、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及生活质量下降。
支气管扩张症常因感染导致急性加重。
如果出现至少一种症状加重 (痰量增加或脓性痰、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增加、肺功能下降、疲劳乏力加重)或现新症状(发热、胸膜炎、咯血、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往往提示出现急性加重。
2.体征:听诊闻及湿性哕音是支气管扩张症的特征性表现,以肺底部最为多见,多自吸气早期开始,吸气中期最响亮,持续至吸气末。
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闻及哮鸣音或粗大的干性哕音。
有些病例可见杵状指(趾 )。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绀。
晚期合并肺心病的患者可出现右心衰竭的体征。
【诊断要点】1.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应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胸部高分辨率 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手段。
当成人出现下述表现时需进行胸部高分辨率 CT 检查,以除外支气管扩张:持续排痰性咳嗽,且年龄较轻,症状持续多年,无吸烟史,每天均咳痰、咯血或痰中有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无法解释的咯血或无痰性咳嗽;“CO PD ”患者治疗反应不佳,下呼吸道感染不易恢复,反复急性加重或无吸烟史者。
2.病因诊断:(1)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如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百日咳、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等,是我国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原因,对所有疑诊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需仔细询问既往病史;(2 )所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应评估上呼吸道症状,合并上呼吸道症状可见于纤毛功能异常、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囊性纤维化、黄甲综合征及杨氏综合征(无精子症、支气管扩张、鼻窦炎 ) ;(3 )对于没有明确既往感染病史的患者,需结合病情特点完善相关检查。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作者:蔡映云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48期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指直径>2 mm的近端支气管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感染及支气管阻塞,引起支气管组织结构病理性破坏以至造成阻塞远端支气管腔扩张和变形。
临床出现慢性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和反复咯血。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麻疹、百日咳和支气管肺炎。
临床相关病因支扩有许多相关因素及病因,总体来说其发生可归结于以下两个因素:①感染的持续刺激;②气道阻塞、支气管引流功能损害和防御功能的缺陷。
两种因素可以同时存在、互为因果。
支扩的病程一般呈进行性发展,其机制可用Cole在1984年提出的恶性循环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感染或定植的细菌触发气道上皮的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和酶,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引起支气管壁和肺组织的损伤,破坏气道纤毛上皮的清洁功能,进一步加重感染和细菌定植,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因此,支扩合并肺部感染是支扩常见的并发症。
体征、症状、鉴别要点体征肺部可闻及局限性湿性啰音。
病情冗长者伴有杵状指(趾)和肺气肿等。
慢性咳嗽加重、咳大量脓性痰由于慢性支扩患者在稳定期也常常有慢性咳嗽、咳黄脓痰,因此,仅根据患者是否有咳嗽、咳脓痰来判断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有时是很困难的。
支扩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一般来说咳嗽较平时加剧,并咳出大量脓痰,痰量明显增加。
痰量在体位改变时,如起床或就寝后最多,可达100~400 ml/日,咳痰通畅时患者自感轻松;若痰不能咳出,则感胸闷不适,全身症状即趋明显。
痰液多呈黄绿色脓样,若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
收集全天痰液静置于玻璃瓶中,数小时后分离为4层: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为混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呼吸困难和喘息部分患者由于气道反应性的增高或炎症的刺激,可出现支气管的痉挛,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气急。
当支扩进一步发展引起周围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并发代偿性及阻塞性肺气肿时,在合并肺部感染时,则使原有气急、喘息症状加重,甚至紫绀、昏迷等。
支气管扩张的CT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271-02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的损坏而形成的扩张和变形。
临床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气管和支气管在胸内的位置通常和CT扫描层面大致并行,在横断面图像上可清楚地显示气管壁及气管管腔,因此非常适合作CT扫描。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扩张患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多数病人可咯出大量脓痰,有臭味。
咯血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程度不同。
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发热、胸痛,亦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1.2检查方法病人仰卧,横断轴位扫描。
两襞上举抱头。
扫描基线以胸骨切迹起始向下逐层扫到膈顶。
扫描时吸气憋住气或平静呼吸后憋住气。
根据非螺旋扫描显示的病变部位采用层厚为1~2mm,层距为2~5mm的间隔或连续扫描。
1.3其它检查胸部平片:有些患者的胸部平片所见正常。
主要的异常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及环形透光影。
支气管管壁增厚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状影像,称为轨道征。
支气管造影可显示各种类型的支气管扩张的形态。
2 CT表现2.1 柱状支气管扩张正常支气管CT仅见于肺门附近和肺实质中央部位,柱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增宽,使得正常时不能见到的距膈膜下3 cm肺周边内也可见到支气管。
当支气管走行方向与CT重建图像层面平行时,表现为分支状的“轨道征”;支气管走行方向与CT重建图像层面垂直或斜行时,出现厚壁的圆形透亮影,表现为环状或椭圆状,呈“印戒征”。
正常时肺动脉直径稍大于伴行的周围支气管直径,当这种关系发生倒转时,可靠的指出有支气管扩张。
2.2 静脉曲张状的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状的支气管扩张表现与柱状相似,支气管内腔不仅增宽,且呈凹凸不平表现。
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串珠状改变,管壁不规则增厚。
支气管扩张指近端中等大小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成分的破坏,导致其管腔形成异常的、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本病多数为获得性,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病理生理早期病变轻而且局限时,肺功能测定可在正常范围。
病变范围较大时,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当病变严重而广泛,且累及胸膜时,则表现为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内动-静脉样分流,以及弥散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
少数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肺动脉高压、并发肺源性心脏病。
实验室检查一、X线检查①胸部平片:平片对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较差。
早期轻症患者常无特殊发现,以后可显示一侧或双侧下肺纹理局部增多及增粗,而典型的X线表现为粗乱肺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的蜂窝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面;②CT扫描:普通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6%和92%,而高分辨CT (HRC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90%以上,现已成为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诊断方法。
特征性表现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③支气管碘油造影:是确诊支气管扩张的主要依据。
可确定支气管扩张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病变的程度,为外科决定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提供依据。
但由于这一技术为创伤性检查,现已被CT取代。
二、其它检查有助于支气管扩张的直观或病因诊断。
纤维支气管镜可发现出血、扩张或阻塞部位,还可进行局部灌洗作涂片、细菌学、细胞学检查,也可经纤维支气管镜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
肺功能测定可以证实由弥漫性支气管扩张或相关的阻塞性肺病导致的气流受限。
痰液检查常显示含有丰富的中性粒细胞以及定植或感染的多种微生物。
痰涂片染色以及痰细菌培养结果可指导抗生素治疗。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一般在正常范围,急性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支气管扩张诊断和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气道的异常持久扩张和炎症导致的气道壁破坏。
支气管扩张通常是由感染、遗传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其相关的要点。
诊断支气管扩张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痰,并常常伴有乏力、体重减轻、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能有时会加重。
此外,有时还可能出现夜间或清晨咳嗽。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和CT扫描是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影像学评估方法。
X线胸片可以显示异常气道形态和扩张程度,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包括气道的形态、位置和扩张程度,病变的大小和分布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并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3. 咳痰培养:咳痰培养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患者的咳痰样本中分离和鉴定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并指导临床治疗。
通常情况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咳痰培养结果显示存在多种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等。
4. 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气流动力学的变化。
常见的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和吸气峰流速(PIF)。
支气管扩张患者通常会显示吸气和呼气功能受损的特点,如气流受限、过度膨胀和肺容积增加。
鉴别诊断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也是一种气道阻塞性疾病。
与支气管扩张不同的是,COPD通常由吸烟引起,而且其气道阻塞是可逆的。
肺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过敏和气道高反应性。
与支气管扩张不同的是,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气道阻塞和气喘症状,如喘息、气促和胸闷等。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的永久性扩张,导致气流阻力增加,影响气道通畅。
目前,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将介绍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并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一、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支气管壁扩张、气道壁局部增厚、气道壁变薄、气道壁纵向裂隙、肺气肿等。
3.肺功能检查:FEV1/FVC比值下降、FEV1值减少、肺通气功能障碍等。
4.痰液分析: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细菌感染等。
5.家族史:有家族性支气管扩张病史。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不是必须全部满足,只要符合其中的一些标准就可以进行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二、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慢性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喉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呼吸动度,听诊肺部,观察痰液颜色、性状等。
3.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胸部X线检查、CT扫描等。
4.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测试、气体扩散功能检查等。
5.痰液分析:痰液细菌培养、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
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其中,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三、支气管扩张的治疗策略支气管扩张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类固醇等药物缓解症状、减轻气道炎症、防止气道痉挛等。
2.康复训练:进行呼吸肌力训练、呼吸操等康复训练,提高肺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支气管扩张,可以考虑进行支气管内支架植入、支气管切除等手术治疗。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避免污染、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总之,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症状、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痰液分析和家族史等方面。
支气管扩张诊断金标准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其诊断金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支气管扩张的诊断金标准,希望能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可能伴随着气道感染、咳痰量增多、咳嗽加剧等表现。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对于这些临床症状,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支气管扩张。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胸部CT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清晰显示支气管的扩张情况。
在CT扫描中,医生需要关注支气管壁的增厚、扩张程度、黏膜充血等情况,这些都是支气管扩张的重要表现。
此外,支气管镜检查也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的情况,进一步确认诊断。
最后,肺功能检查是支气管扩张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包括通气功能、弹性复张力等指标。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功能常常表现为气流受限、肺活量减低等特点,这些指标对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和评估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三个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支气管扩张,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诊断金标准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支气管扩张的7种CT表现支气管增粗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常见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其特点是支气管管壁呈现非正常扩张。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的形态和结构,因此对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以下是支气管扩张在CT上的常见7种表现。
1. 支气管管径增粗:支气管扩张的最直观表现是受累支气管的管径增粗。
在CT上,扩张的支气管呈现明显的管状结构,直径比正常支气管明显增大。
其扩张的范围和程度有时可达到整个肺段或肺叶。
2. 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引起支气管管壁的炎症反应,导致管壁增厚。
在CT上,增厚的管壁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增高,且管壁不规则,可伴有小条状的点状高密度影。
3. 支气管壁环形钙化:在一些长期存在的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由于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影响,可导致支气管壁内纤维化和钙化,形成环形钙化影。
在CT上,这种环形钙化影常呈低密度环形影,并且与管壁相连。
4. 气管支气管软骨环扩张:支气管扩张时,管壁内的软骨也会受到扩张的影响,表现为软骨环扩张。
在CT上,气管和支气管的软骨环明显扩大,环形结构更加突出,甚至可出现环形软骨断裂。
5. 气囊征:气囊征是支气管扩张的特征表现之一,是指扩张的支气管呈现囊状改变。
在CT上,气囊征可表现为支气管腔扩张并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无显著分隔物。
6. 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有肺气肿的表现。
肺气肿是指肺组织的过度膨胀,导致肺容积增大和肺实质破坏。
在CT上,肺气肿表现为肺组织的低密度区域增多,肺纹理减少,肺容积增大。
7. 肺部感染:由于支气管扩张可导致支气管排空不畅,痰液积聚,易引发肺部感染。
在CT上,肺部感染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高、病灶增大,病灶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壁增厚、腔内积液等表现。
总之,支气管扩张在CT上的表现主要包括管径增粗、管壁增厚、管壁环形钙化、气管支气管软骨环扩张、气囊征、肺气肿和肺部感染等。
支气管扩张的CT诊断分析目的CT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临床价值。
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并随访确诊支气管扩张症56例患者全部进行常规CT扫描,并在常规CT扫描发现病变部位及其他可疑有病变部位加扫薄层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少部分病例加扫全肺薄层HRCT。
结果经CT扫描发现支气管扩张38例,敏感性为679%,行高分辨率CT扫描发现支气管扩张56例,敏感性为100%。
结论CT尤其是HRCT对支气管扩张具有很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两种扫描方法结合应用具有高效、安全、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支气管扩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在CT尚未问世之前,多以临床,X线胸部平片及支气管碘油造影对其进行诊断,但是以X线胸部平片,支气管碘油造影诊断的总体效果不甚理想,而随着CT检查技术的改进,已逐步取代支气管碘油造影而成为最常用的检查技术。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及CT确诊的56例支气管扩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经临床及CT确诊的支气管扩张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2~76岁,平均464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吐痰、反复咯血、肺部反复感染、发热和胸痛等。
12仪器采用型号为Philips Mx8000 Dual双排螺旋CT机扫描。
13方法所有患者取仰卧,扫描前训练患者屏气,在深吸气后屏气状态下从肺尖到肺底行常规螺旋CT扫描,层厚、层距各10 mm,螺距为1,然后在常规CT扫描发现病变部位及可疑有病变部位补充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层厚2 5 mm,层距2 5 mm进行连续扫描,骨算法重建,少部分病例行全肺HRCT扫描。
由2~3名有经验的CT室医师对患者的CT片结合机器的电影功能进行反复观察并分析。
14诊断标准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1],按扩张的形态分为柱状型、静脉曲张型、囊状型和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