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房室养生经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作者:周贻谋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第4期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贻谋唐代名医孙思邈非常重视房事养生,在其所撰《千金药方? 卷二十七》中,就载有“房中补益”专篇。
该篇写道——论曰:人年四十已(同以,下同)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两人莫能行,其法……闭固而已……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寸节欲,以广养生也。
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
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进,少年须慎之。
孙思邈指出,40岁以下者大多数放纵情欲,等到年过40就会突然感到气力衰减,各种疾病蜂拥而至,如果长久不治便会酿成危重病症。
因此,不惑之年应当掌握房中术。
所谓房中术,讲的便是处理房事的原则和方法。
其道理浅显易明,但一般人很难做到,关键在于巩固精关以求闭而不泄。
其实,房中术的创制非为贪图欢乐,而是节制情欲以求养生延年,补益身体而消除疾病,这才是房中术的微妙宗旨。
孙思邈还说,很难与40岁以下者正常讨论房事,因为房事在他们眼里就是无尽的欲望,他们同时还服食某些益肾壮阳药,加倍行房,不待半年时间,身体就会越来越差,一步一步地接近死亡。
因此,青春年少之人应高度警惕和谨慎!在“房中补益”篇里,孙思邈又对房事频率和老年人的房事生活作了明确论述,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强壮者,一月一泄。
凡人气力自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
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合,意中平平者,自可闭固也。
显然,孙思邈所述房事频率较低,颇适合体质较弱者参考运用;身体强壮者,必定会超过这些房事频率。
孙思邈:房中养生,和谐为主
提到房中事,多为养生专家所禁忌,似乎佛、道都以禁欲为养生之基,以童子之身为长寿之诀,实际上并非如此,多是受封建思想的蛊惑,将房中事等同于“淫”,大谬。
“药王”孙思邈就认为,*** 要求是人的生理需要,不能绝对禁止,“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
”所以,强制性的抑制*** 要求就会违背生理需要,不但无益于养生,反而会损害健康,致生疾病。
孙思邈本着养生“不违情性之欢”之原则,提出房中养生的方法,把房室列为养生的十大要妙之一,其精髓是房室有节和男女和谐。
一、房室有节。
孙思邈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亦不可太过,惟贵在有节而已。
按照孙思邈的观点,要根据年龄大小约定房事频度。
如“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年六十者,闭精勿泄。
”孙思邈的认识完全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现代医学的认识类同。
唐贞观初年,有一位山村老人年七十余,向孙思邈诉说他近日来“阳气益盛,思与家妪昼寝,春事皆成”,不知是好现象还是坏兆头?孙思邈说:“足下年迈桑榆,久当闭精息欲,兹忽春情猛发,岂非反常耶?譬如膏火之将竭,必先暗而后明,明止而灭。
”这是一种反常的不祥之兆,果不其然,一月之后,这位老人就发病而死。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13个简单易行的养生秘笈编者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遗留下来的许多精髓,一直被现代人崇尚和推广。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13个简单易行的养生秘笈,更是很多热衷于养生人士的推崇,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13个养生秘籍。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13个简单易行的养生秘笈孙思邈,是隋唐著名的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他亦是养生的实践家。
相传他活到141岁,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
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当弟子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孙思邈创建的养生十三法,流传至今: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道家养⽣法:房事养⽣之房中导引法阴阳相济邪淫⽆,五脏调和百病除。
经络通畅神⾃旺,⾝轻体健寿绵长。
五⾏辩证分阴阳,中医道家养⽣功。
房中导引法是综合运⽤调神、吐纳、肢体运动等⽅法调节房事活动,以达到扶赢复壮、祛病延年⽬的的⼀种房事养⽣术。
房中导引养⽣⽅法的起源尚难考究。
据《列仙传》称,容成“善补导之事,取精于元牝”;《汉书·艺⽂志》将《容成阴道》列为房中⼋家之⾸;《⼗问》⽵简有黄帝问道于容成,探讨房中治⽓抟精之术的内容。
这些⽂献的记载,显然将容成视作房中导引术的创始者。
导引,古称“道引”,有⼴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导引仅指肢体的活动,如五禽戏等“摇筋⾻、动⽀(肢)节”(唐·王冰《素问》注)之属者。
⼴义的导引范围较⼴,涉及到现代所称的肢体运动、按摩等⽅⾯。
⼀般认为其主要以肢体⾃主运动(尤其是仿⽣动作)为主,并配合或揉和呼吸锻炼、意守存想、⾃我按摩等⽅法,以促使脏腑经络⽓⾎和畅、⾝体矫健⽽产⽣⼀定的养⽣防病功效。
作为与房事⽣活相结合的房中导引术,与⼀般的导引功法相⽐较则更注重于聚精、固精的特殊效应,这就是《⼗问》所强调的“治⽓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写(泻),精出必补”的基本法则。
古代房中医籍强调聚精、固精的关键,在于平时应注重治⽓抟精的修摄,⽽不仅仅在于房中导引⽅法和技巧的熟练掌握;房中导引的⽅法尽管很多,其基本的要点⽆⾮在于吐浊纳新之际,通过意念的固摄和引导,使其⽓导引到阴部,令阴精得以充养。
容成所谓“翕⽓之道.必致之末,精⽣⽽不厥”者,即为此意。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特别强调,房中之道⾮为淫佚纵欲⽽设,其宗旨在于“务存节欲以⼴养⽣”,“意在补益以遣疾”。
因此,历代有关房中导引养⽣⽂献所介绍的各种调神治⽓养形⽅法,都是围绕固本养精、调摄遣疾的⽬的⽽展开的。
【操作⽅法】(⼀)炼精化⽓法本法具有壮阳振颓、⽣精固本的功效,适⽤于防治阳痿、阴冷、遗精、早泄、带下、⼦宫脱垂等病症,也可⽤作强⾝抗衰的保健锻炼功法。
房事养生之几大基本原则《黄帝内经》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正常情况下阴阳总是保持平衡的,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也必须保持阴平阳秘,和合适调,才能有健康的身体状况。
如果出现偏阴偏阳,即阴阳偏胜偏衰的现象,人就会得病。
适度的性生活,正是调和人身阴阳的重要手段。
性生活既不可缺少,也不可过纵,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为准。
所以圣人并不禁绝房事交合之事,贵在求得阴平阳秘,用来守护人体先天的真元精气。
古代房中书中甚至载有男女绝欲成病之事,说明健康的成年男女思求性生活是正常的,若强忍抑制,久当致病。
欲不可早欲不可早旨在反对早婚,古代医家认为结婚年龄为男三十、女二十。
若男子精未通(不满十七岁)而御女,女子未满十五岁而近男色,异日定有难以名状的疾病。
因此,我们今天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就必须注意性卫生教育,从生理、卫生、理想、道德、情操诸方面,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使之健康地走向成年。
“童男室女,积想在心。
思虑过当,多致疴损。
男则神色先散,女则月水先闭。
”古代著名医家李鹏飞的这句论述,应为世人的警言策语,为父母者,尤应操心之。
欲不可纵“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
古今中外,对性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
主要有三种观点和流派,一是纵欲,一是禁欲,一是节欲,前二者走向极端是有害的,而“节欲”则是辨证地提出性生活的适度、节制,于人体有着重要养生意义。
正如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
这些话告诫世人,房事应该有所节制。
一、节欲保精的作用首先,节欲保精是抗衰防老的重要一环,这在古医籍里到处可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
《金匮要略》:“房室勿令竭乏,……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孙思邈指出:“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乏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1.啬神。
即养生之术。
“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
”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
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
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
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
”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
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
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
即重修身之道。
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
”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
但要避免过劳。
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
只有重养形方能强身。
4.导引。
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
前者为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
导引调气可祛病延年。
5.言论。
养生须“从四正”(言行坐立),言为四正之首。
他强调“言最不得浮想妄想”。
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思无邪”,只有心无邪念,言语才能得其“正”。
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多言则乏汽。
”“宜少语,少语则气得以充养。
”要做到慎言语以防耗气。
6.饮食。
他认为,饮食养生以节俭为第一要妙。
日常饮食,“每令节俭”。
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发生疾病。
他提倡“淡食”即饮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
做到节饮食,以保平安。
7.房事。
他强调,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也不可太放,为贵有节而已。
他提出成年已婚健康人,每月同房两次,每年24次,对身体最为有益。
也可根据年龄而定,如“人年20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物泄”做到房事有节,保天年。
孙思邈《房中补益》的性养生之法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01岁。
攻读过诸子百家、老庄、佛典等,知识渊博。
唐太宗宰相魏徵编修史书时,常咨询于他。
再者,孙思邈住离文化中心的京都长安不远,又处于盛唐时期,还积有五十余年的丰富经验,这诸多因素使他著成《千金方》这样历史名著。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70岁之前,《千金翼方》为后来所著,二书为临证全书,代表了唐初医学水平。
在《千金方》卷二十七中有《房中补益》一篇,是孙思邈房中养生的专论,其中主要是辑录了前人的资料,也有他自己的论述。
(1)房中养生①提出了男性性功能衰退的生理年龄《房中补益》中首次提出了男性性功能开始衰退的生理年龄,认为男子到了40岁性功能即开始衰退,因此性养生应从40岁以后开始才合理。
“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从临床经验上看,这个年龄的提出是准确的,是有道理的。
到了四十岁之后,“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因此,四十岁以后,必须注意保养身体,并认为房中之术是保养身体的一种好方法,“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并且强调行房中之事是为了养生,而非淫乐,“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
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认为这才是房中术的最中目的,即“此房中之微旨也”。
同时,对四十以下之人,告诫其不要行房中之事,“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
孙思邈的这种观念是正确的,是对临床经验及教训的总结,水平高出其他性养生家。
②提出了有益男性的“好女”及有损男性的“恶女”标准《房中补益》中提到了女性体貌与男性的房中补益有关,即与有些女性交合有益于男性健康,而与有些女性交合,则有损于男性健康。
《房中补益》(唐·孙思邈)《房中补益》(唐·孙思邈)论曰:人生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即至,众病峰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
其法一夕御十人,闭固为谨,此房中之术毕也(矣)。
“兼之药饵四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
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罂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以(力)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遗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
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
欲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耗丧。
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人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而不耗.可以不老。
又饵云母,足以愈疾延年。
人年四十已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
昔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与活,岂不远矣?其知道者.御女苦不多于。
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少年,未经生乳,多肌肉.益也。
若足财力.选取细发,目晴黑白分明,体柔音软,肌肤细滑.言语声音和调,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骨不,其休及腋皆不欲有毫.有毫当软细不可极于相者;但蓬头蝇面,槌顶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晴浑浊,口颌有毫,骨节高大,发黄少肉,阴(隐)毫多而且强,又生逆毫,此相不可,皆贼命损寿也。
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气未感动、阳气微弱即以交合。
必须先徐徐调和,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
阴气推之,须臾自强.所谓“弱而内迎,坚急出之”,进退欲今疏迟,情动而止,不可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精脉,生致百病。
但数交而慎密者,诸病皆愈,年寿日益,去仙不远矣。
不必九一三五之数也,能百接而不施泻者,长生矣。
若御女多者,可采气。
采气之道,但深接勿动,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
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息暝(眠)目,偃卧道引,身体更强。
可复御他女也,数数易之则得益多。
孙思邈的“养生经”作者: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1年第10期西魏大统七年(541年),人称为“药王”孙思邈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从小聪明过人,长大后爱好道家老庄学说。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遂隐居至陕西终南山,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看重民间的医疗验方,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完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著作。
孙思邈讲究预防为先的理念,坚持辨证施治,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他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认为食疗的作用更甚于药疗,提倡“饮食以时,饥饱得中”“不欲极饥而食,食不欲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常以淡食为善,饮酒不欲使多”,如果“不饥而食”“强食强酒”“饱食而卧”,则“生百病,不消成积聚”。
孙思邈推崇张仲景,研究和整理了《伤寒杂病论》。
饺子,也是符合他养生理念的食物之一。
瞧吧,那做饺子的面皮,一般是小麦经碾、磨而成的粉状物。
作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性味甘凉的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可以养心安神、益气健体、补虚除煩、滋养肠胃、使人肌肉结实、气力增强等。
饺子的馅,更是多姿多彩并精彩纷呈,可做成荤馅、素馅、荤素搭配馅等各种馅式,可选择温中行气养肝的韭菜、和中养胃利肠的白菜、平肝祛风降压的芹菜、暖中益肾养胆的羊肉、安中健脾养胃的牛肉、滋阴润燥补血的猪肉等,佐以排毒散寒的生姜、发散理气的香葱、抗菌消炎的大蒜、祛毒温补的芫荽,切碎、搅拌等。
饺子由此容才并茂。
屠苏酒,也是孙思邈大力推广的,他的《千金要方》有“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的记载。
每年腊月,他总是要准备一些药草,按量包好分送给众邻乡亲,告诉大家用这些药草泡酒,除夕时适量进饮,酒喝完后,将药渣投入井中,之后日饮井中水,可保一年无疾。
孙思邈幼年多病,但活了100多岁。
具体多少岁,历史上存有较大争议,有说101岁的,有说120岁的,也有说141岁的,甚至还有说165岁的,每一个说法都有史料支撑。
道医房事养生(二)房室养生的经验: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
”意为治理天下,奉敬上天,均要爱惜精神,积累精力。
因为精神不妄泄,就能够心德备全。
心德备全,就能够回归到自然的本性。
治国治家如此,治身也是同理。
此身若能做到啬,即可达到修炼的境界,因为“啬以治人,则民不劳。
啬以治身,则精不亏”(高延第《老子正义》)。
《韩非子·解老》也说:“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
”河上公说:“啬,爱也。
治身者当爱精(而不放逸”(《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想尔注》也说:万物皆含道精,精为道之别气,而人则是精车。
想要保住精气,百善当修。
至此,啬精保气成为道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陶弘景认为:“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
……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
不可不忍,不可不慎”(《养性延命录》)。
以上观点,与老子《道德经》“啬”的思想一脉相承。
陶弘景还认为淫行导致不寿:“奸淫所以使人不寿者,非是鬼神所为者,直由用意欲猥,精动欲泄,务副彼心,竭力无厌,不以相生,反相害,或惊狂消渴,或癫疾恶疮,为失精之故”(同上)。
《三元延寿参赞书》还深刻指出早恋、早育不当的严重危害:“童男室女,积想在心,思虑过当,多致苛损。
男则神色先散,女则月水先闭。
”“男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孙思邈认为,交接对象不当同样是损寿的原因之一。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房中补益》:“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得少年来经生乳,多肌,益也。
若是财力,选取细发,目清黑白分明,体柔骨软,肌肤细滑,言语声调和调,四肢骨节皆欲是肉,而胃不大,其阴及腋不欲有毛,有毛当赖细。
不可极于相,但蓬头垢面,槌项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睛浑浊由,口颔有毛,骨节高大,发黄少肉,隐毛多而强,又生递毛,与之交会,皆贼损寿寿也。
”。
神医孙思邈养宫三训,学会再没妇科病烦恼,女性都该花几分钟看看妇科病是女性的一个永恒话题。
但大多数女性在没有检查出自己有妇科疾病的时候,都不会呵护自己的子宫。
等到病痛一旦缠绕,才开始后悔莫及,正是因为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知,平常也不注重保养,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等,使得生理健康每况愈下。
那怎么样预防妇科病?其实养好子宫就是对妇科病最好的预防,子宫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保养好子宫,才能气血红润,延缓衰老。
那保宫护宫要注意什么?药王养宫一训:“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
”意思是月经还没干净就同房,易导致妇科病!女性在来例假期间,身体抵抗力有所下降,由于经血的作用,细菌容易侵入并很快繁殖,非常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甚至盆腔炎和不孕,这时的性爱具有很大的风险,甚至要付出代价。
药王养宫二训:“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食宜就是说,哪些食物合适,哪些食物不合适。
如果你不知道食物的宜忌,连吃什么都不知道,也就不足以养宫了。
孙思邈有一个原则,叫食不宜杂,就是食物不要杂了。
杂了以后很多人觉得当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孙思邈讲了,当时你没有问题不一定说明未来不会有问题。
女性体质属阴,不可以贪凉。
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冰茶、冷饮、瓜果等寒凉之物也不可以贪多,更何况那些一年四季举著冰激淋的人。
吃了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后,这些食物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侵害子宫,导致宫寒。
孙思邈重视妇科,“先妇人而后婴孺”,把妇科专卷置于临床各科之首,给予相当重要的地位。
孙思邈在《千金方·求子》中指出:“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也。
是以夫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
……所以妇人别立方也。
”意思就是女人的病比男人复杂得多,“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旧时代的医生也总喜欢这样说。
用现代消炎药,激素药治疗妇科病,治疗的同时也会伤害身体,而且长期使用激素,还会导致发胖。
中华文化与中医性房事养生性康复的实践认识一些富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有关性事养生和壮阳的方术等措施,或可能为现代性治疗学和养生学提供新线索和新思路,且其在历史实践成就的本身价值上,也是不可低估的。
养生与壮阳,虽属于两种不同的范畴,但在我国传统的性防治学中,二者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通过性事养生可以保持性功能的健旺(即壮阳),在壮阳的某些方术中常兼有一定的养生作用。
这些事例,几乎可在本篇所引用的每一节古代有关的原文中,都可看出其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在我国,养生术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以前就有了较系统的专门理论和总结和更长期的实践经验。
养生的方法措施多种多样,大体分为养气与养精两大学派,养气者主在调气养阳,养精者主在养阴益精。
其可用的具体方法不外气功、导引、推拿、按摩、拳术、剑术、方药、食疗和性事等。
而性养生法在春秋战国以迄秦汉时颇为盛行,古代房中家亦为此撰有专著。
根据考证,早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专门从事男女两性运气、采战之类房中术研究的房中家,其人数和著述均不少。
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有房中八家,著有《容成阴道》廿六卷、《黄帝三王养阳方》廿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还有《太清经》、《产经》、《纬书孔子闭房记》等书,惜今多失传。
然从古代仅存的《素女经》、《素女方》、《玄女经》、《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洞玄子》、《长沙马王堆汉墓医简?养生方》、《黄帝内经》及后世所撰《外台秘要》、《千金方》、《妇人良方》、《济生方》、《儒门事亲》、《格致余论》、《广嗣纪要》、《妇人规》《医心方》(日本丹波康赖编撰)等书的有关章节看,甚多内容涉及性养生学、性治疗学和优生学。
虽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存有某些糟粕,但其大部分内容对阐述性生理心理学、讲究卫生、防病抗老和延年益寿的积极作用是不宜忽视的。
过去,对于这类记载,多视之为“诲淫邪术”或“活命哲学”而加以全盘否定,这是很不公正的。
养性(唐)孙思邈养性(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备急千金要方》,亦称《千金要方》、《千金方》,方书,30卷,孙思邈撰于永徽三年(652)。
总计232门,载方5300首。
卷二十七为“养性”,该卷第八为房中补益。
作者认为,通过房中术、房事宜忌等方法,可以长生久视,却病延年,对后世性医学影响甚大。
养性序第一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许,此养性之大经也。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故夫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祜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圣人所以药饵者,以救过行之人也。
故愚者抱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疴没齿,终无悔心,此其所以歧和长逝,彭跗永归,良有以也。
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四诵重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然或有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亚欤。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至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代异邪,将人失之也?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其心安而不惧,其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甘其食,美其服《素问》作“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故其民曰朴。
中医古籍中的房室养生禁忌中国房中养生特别重视入房禁忌,强调"欲有所忌'、"欲有所避'。
所谓禁忌,就是在某些状况下要禁止房事。
若犯禁忌,则可损害健康,引起许多疾病。
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
一、行房禁忌阴阳合气,要讲究"人和'。
选择双方最佳状态。
人的生理状态受生活习惯、情志变化、疾病调治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女性还有胎、产、经、育等生理特点。
在某些特定的状况下不宜行房,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1、醉莫入房《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醉不行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黑干)咳嗽,大者伤绝血脉损命'。
《三元延寿参赞书》亦说"大醉入房,气竭肝伤,丈夫则精液衰少,阳萎不起,女子则月事衰微,恶血淹留'。
可见,醉酒入房害处无穷。
2、七情伤欲《千金要方房中补益》指出:"人有所怒,气血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运行疲乏来入房,为五劳虚损,少子'。
《三元延寿参赞书》说"恐惊中入房,阴阳偏虚,发厥自汗盗汗,积而成劳'。
只有在双方精神开心、体力充足的状态下,性生活才能完善和谐,才能无碍于身心健康。
3、切忌强合《三元延寿参赞书》说:"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痛不能俯仰',"体瘦尪羸、惊悸、梦泄、遗沥、便泄、阳萎、小腹里急、面黑耳聋'。
4、病期慎欲《千金要方养性序》指出:"疾病而媾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既出胞脏,胞伤孩病而脆,未及坚刚,复尽情欲,重重相生,病病相孕'。
《千金要方伤寒劳复》指出:"病新差,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近者有一士大大,小得伤寒,差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以房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
龙源期刊网
孙思邈的房室养生经
作者:张会
来源:《现代养生》2007年第03期
孙思邈(公元58l一682年),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享年10l岁。
他知识渊博,医术精湛,通晓养生,为古代医林中之寿星。
在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对房室养生多有研究。
特别是《千金要方》中的《房中补益篇》,是古代专论房室养生的重要文献。
其房室养生经验有如下几方面:
1.孙氏认为房事是一门科学,是“道”,是“法”,是“术”;“少年极须慎之”,“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如果未满四十而不懂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借力行房,不及半年,精髓枯竭,推向死近”。
而人年四十,体力已衰,仍贪欲如少年,务于淫佚,必“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房事不是单纯为了快意与纵情,而在于生育与养生,这是非常明白而又深奥的道理,不可不知。
2.孙氏认为男女交合应该有一定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繁衍后代,有利于家庭和睦和自身健康。
“夫交合如法,则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调顺,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竞集”。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少年放纵肆泄,老而不知闭固,则“家道日否”,“家国灭亡”。
孙氏把房事当作一种高尚的道德,难能可贵。
3.关于交合之法,《千金要方》叙述得也很详细。
交合之时,“必须先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良久”,自觉阳气渐盛,方可慎而交合。
交合之时,应当先做按摩导引,呼吸吐纳、吞津意守;泄精时,“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并收缩小腹,叩齿千遍;泄精之后,用菖蒲末、白梁粉对阴部进行敷摩,令其干燥,不生湿疮。
4.关于交合次数与动态,孙氏认为交合次数应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即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强壮者一月一泄。
对于体力强盛过人者,亦可超越上述的次数,且不可抑忍而生痈疽。
交合动态,“但深内勿动”,意念集中于脐部,待面热,上下徐徐咽气,方可徐徐出入。
5.房事禁忌,不可不知。
孙氏指出:天当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或雷电交加,天地昏暗,日月走蚀,天虹地动等,不可交合。
另外,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井灶围而之厕,冢墓尸枢之旁,皆不可交合。
上述恶劣的气候与不洁的环境容易使人意神不宁,心猿意马,应当避免交合。
由此可知,孙氏的房室养生法入细而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