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养生铭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孙思邈最经典的八句话
1.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就像在生命的天平上,人命的重量可比千金还重啊!比如说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全力以赴去拯救吗?
2. “大医精诚,厚德怀仁。
”这就如同是医生的座右铭呀!当医生全心全意对待患者,心怀仁德,不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吗?想想那些被医生从病痛中拯救出来的人,多么幸运啊!
3. “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
”哎呀,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要有规律的节奏一样!就像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身体不就会更好吗?你说是不是?
4.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这不就是说做事要勇敢但又要谨慎嘛,就好比走钢丝,既要大胆向前,又要小心翼翼保持平衡呀!
5.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这就像是给身体注入活力的钥匙啊!平时做做小运动,就像给机器上点油,难道不好吗?比如散散步、做做操。
6.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
”这不就是心怀帮助他人的志向嘛,就像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为了帮助别人而不辞辛劳,多伟大啊!
7.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食物可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呀,就像汽车需要汽油一样!每天好好吃饭,身体才能棒棒的,你还不重视饮食吗?
8.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
”这话说得真对啊,如果没有好医生,那
得有多少人被耽误啊!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没有了指引的灯塔,多可怕呀!
我觉得孙思邈的这些话真的是太有道理了,每一句都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和践行,能让我们更好地对待生命和生活。
孙思邈《养生歌》全篇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穹足免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焉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延性命。
贪欲无穷亡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章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咽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烦除。
发宜常梳气宜练,齿宜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成。
夏月增辛不宜苦,秋辛可省但加酸。
冬月少成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嗜偏多病难。
春寒莫放锦衣薄,夏月汗多须换着。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
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至秋来成疟痢。
心旺盛衰色宜避,养精固肾当节制。
常令肾实不空虚,日食欲知忌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至膨脖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者不生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逸。
食启徐镭百专多,手摩脘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拒饮过多防百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伤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
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
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疾病侵。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
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宜谨戒。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伴几时休。
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至中年早白头。
顶头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
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梵香频忏悔。
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身惜命兼惜气,请君熟记卫生歌。
药王孙思邈十句至理名言“医神”孙思邈十句至理名言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着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1、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出自《道藏·保生铭》。
【译文】一个人如果身体保持运动状态,那么就不会生病。
2、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
出自《备急千金药方·道林养性》。
【译文】好药要随身,不要离了手,好话要常说,不要离了口。
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出自《旧唐书·孙思邀传》。
【译文】胆子要大心要细,智慧要圆通行为要正直。
4、清晨一碗粥,夜食莫教足。
出自《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孙真人枕上记》。
【译文】清晨喝一碗热粥,晚饭不要吃得过饱。
5、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
出自《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八·存神炼气铭》。
【译文】身体是神气的洞府住宅,神气如果存在,身体就健康、有力气。
神气如果散离,身体就死亡了。
6、凡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得调。
出自《备急千金药方·调气法》。
【译文】凡是调气的方法,要在夜半以后到第二天中午之前进行,这个时间是气生的阶段,容易调气。
7、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甚无燃烛行房。
出自《备急千金药方·道林养性》。
【译文】一日的忌讳是,晚饭不要吃得太饱,一月的忌讳是,月末不要喝得大醉,一年的忌讳是,晚上不要出远门,终身的忌讳是,晚上不要点灯行房事。
8、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瀑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
出自《千金冀方·采药时节》。
【译文】药材的采取如果不知时节,不用阴干或曝干的办法,虽然有个药的名字,终究没有药的实际效果。
9、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千曝干,则有气力。
出自《千金翼方·采药时节》。
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养生名言录★长寿忠孝,仁义聪慧。
《千金要方·妇人方上》★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千金要方·养性》★养性十大要: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曰导引,五日言论,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曰禁忌。
《千金翼方·养性》★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千金要方·食治》★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千金要方·养性》★常言善道,天与之福。
《千金翼方·卷十二》★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千金要方·养性》★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千金要方·养性》★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
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千金要方·养性》★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千金要方·养性》★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千金翼方·卷十二》★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养性者知其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
此养性之大经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凡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
《千金翼方·卷十五》★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常有节,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孙思邈语录100句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孙思邈的语录,这些语录展示了他对医学、健康和人生的独到见解:1.医者,治未病而防已病也。
2.无创伤而治病,无痛苦而死亡。
3.非至死而不可治者,医不得伤其生。
4.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修养自己,以待老来。
5.疾病者,宜忍耐。
勿急于求医,当顺其自然。
6.常怀善意,可以长寿。
7.饮食宜节制,寝宜充足,动静宜适度,可保身体安康。
8.医者,宜仁爱,勿伤人之生命。
9.大医治未病,小医治已病。
10.治病要因人施治,因时施治,因地施治。
11.不可一切从众,要因人而异。
12.医者,当以爱人为己任,尽力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
13.每日早起,可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14.勿过于劳累,勿贪图安逸,中庸之道可保持身体平衡。
15.静心养气,可使心灵宁静,身体强健。
16.用药当因病施治,不可滥用。
17.医学要以防治为主,而不是只求治疗。
18.学医者,当明理,通达人生百态,才能真正善治病。
19.小病宜自愈,大病宜求医。
20.医者,要有悲天悯人之心。
21.人生在世,宜怀感激之心,知足常乐。
22.气息匀和,可得长寿。
23.心态平和,能使身体免受疾病之苦。
24.学医者,要脚踏实地,不可急功近利。
25.医学要与时俱进,学无止境。
26.惜时如命,可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27.爱护生命,不仅是医者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28.用心治病,要先治其心。
29.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追求健康与快乐。
30.医学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1.医者,应注重职业道德,言行要合乎医学伦理。
32.医学是一门谦卑的学科,医者要谦逊待人。
33.养生须知节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
34.医者要保持谦卑之心,不可因执业成就而骄傲。
35.处事宜和平,不可好争斗,以免损害身体。
36.学医者,宜以医德为先,不可唯利是图。
37.医者要耐心细致,不可草率从事医疗工作。
孙思邈名言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孙思邈名言1、阳德乃敷,阴功乃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孙思邈2、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孙思邈3、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孙思邈4、常言善道,天与之福。
——孙思邈5、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孙思邈6、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孙思邈7、一事长于己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
——孙思邈8、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
——孙思邈9、德不足是以贫马,心不足是以死马! --孙思邈10、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11、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孙思邈12、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孙思邈13、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孙思邈14、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常有节,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15、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
——孙思邈16、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孙思邈17、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18、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孙思邈19、思韫入神,神存心手。
——孙思邈20、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孙思邈21、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孙思邈22、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孙思邈23、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孙思邈24、知治身能治国也。
——孙思邈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
——孙思邈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
——孙思邈25、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 --孙思邈26、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孙思邈27、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
——孙思邈28、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孙思邈29、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
孙思邈名言导读:名人名言孙思邈名言1、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孙思邈2、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孙思邈3、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孙思邈4、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5、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孙思邈6、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孙思邈7、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孙思邈8、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孙思邈9、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孙思邈10、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孙思邈11、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孙思邈12、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孙思邈13、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孙思邈14、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孙思邈15、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
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孙思邈16、鬼神盖不能为人祸,亦不能致人之福。
——孙思邈17、一事长于己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
——孙思邈18、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省皂纵欲快志,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孙思邈19、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孙思邈20、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孙思邈21、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孙思邈22、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孙思邈23、食啖鲜肴,务令简少。
——孙思邈24、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孙思邈25、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孙思邈26、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孙思邈27、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孙思邈28、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孙思邈29、凡欲治疗,先以食疗。
养生铭孙思邈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养生铭》的解释如下: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
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在孙氏反复论证的这段话中,重点强调的都是情志对养生的决定性作用。
就孙氏诗中所说之怒伤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损的一种表现。
《黄帝内经》中有明确地论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涌)于上。
”(《素问·生气通天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
”(《素问·举痛论》)也就是说,怒因气生,气则怒发,生气——发怒——生气,构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
正如《淮南子》所言:“人之性,有所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在一首制怒诗中也阐明了雷同的观点:“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怒气大发,相应的疾病就会因之而生,受害最直接的是肝胆系统。
因怒导致的机体的气血逆乱,会使人出现头痛、目胀、面红、耳赤、呕血、憋气等症状。
甚则使人昏厥卒倒,因此致死者也不罕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血气方刚的周瑜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药王”孙思邈《保⽣铭》原⽂与译⽂欣赏“药王”孙思邈《保⽣铭》原⽂欣赏唐·思邈孙真⼈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孙思邈(541~682),西魏时代出⽣,活了141岁,为唐代著名道⼠、医药学家。
他的著作《千⾦⽅》在医药养⽣⽅⾯为⼈类做出了巨⼤贡献,后⼈尊称孙思邈(541~682),西魏时代出⽣,活了141岁,为唐代著名道⼠、医药学家。
他的著作《千⾦⽅》在医药养⽣⽅⾯为⼈类做出了巨⼤贡献,后⼈尊称他为“药王”。
下⾯请欣赏孙思邈的《保⽣铭》原⽂与译⽂。
《保⽣铭》原⽂ ⼈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
飲酒忌⼤醉,諸疾⾃不⽣。
⾷了⾏百步,數將⼿摩肚。
睡不苦⾼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剪甲,理髮須百度。
飽則⽴⼩便,飢乃坐漩溺。
⾏坐莫當⾵,居處無⼩隙。
向北⼤⼩便,⼀⽣昏冪冪。
⽇⽉固然忌,⽔⽕仍畏避。
每夜洗腳外,飽⾷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斷親戚。
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中⽑,常習不唾地。
平明欲起時,下狀先左腳, ⼀⽇免災咎,去邪兼辟惡。
但能七星步,令⼈⾧壽樂。
酸味傷於筋,⾟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則傷其志, 咸多促⼈壽,不得偏耽嗜。
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外是守真,慎靜最為貴。
財帛⽣有分,知⾜將為利。
強知是⼤患,少欲終無累。
神氣⾃然存,學道須終始。
書於壁⼾間,將⽤傳君⼦。
译⽂⼈如果注重肢体适度的劳累与锻炼,那么百病都难以⼊侵;⼈在饮酒时⼀定切忌酩酊⼤醉,这样的话各种疾病⾃然不会发⽣;吃过饭休息⽚刻后能⾛上⼀百步,同时有规律的⽤双⼿揉摩腹部是有效的养⽣⽅法;要注意睡觉的时候不能睡太⾼的枕头,⼝中的津液不能随意吐掉;能在农历寅丑⽇剪指甲,百⽇之内理发有利于养⽣;饮⾷过饱容易引起⼩便增多,过度饥饿能使⼈发⽣眩晕;在室外⾏⾛和就坐的时候应当避风,居室的门窗注意堵住⼩的缝隙;如果在野外的时候经常⾯向北⽅⼤⼩便,会引起经常性的头脑昏沉;每天都要注意⼀些忌讳,特别是在野外要注意防⽕防⽔;注重每晚睡觉前洗脚利于养⽣,⽽每顿都吃的太饱则对⾝体⽆益;能忍辱负重是上好的品⾏,⽽轻信谗⾔可以断送亲朋好友;过度思考忧虑最伤⼼神,过喜⼤怒更不利于养⽣健⾝;不可经常的拔⿐⽑,更不能随地吐痰;早上将要起床的时候,左脚先下床有利于养⽣;如果每天避免⼀次灾祸与过错,就可以驱除邪运,躲避避恶灵。
孙思邈百字铭全文解释1. 寒头暖足胜于良药: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头部和足部的温暖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超过了许多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头部和足部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和经络汇集之地,保持这两个部位的温暖可以调和全身的气血,达到保健的效果。
2.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大喜大怒。
通过忍耐和抑制情绪,可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有利于健康。
3. 清晨一碗粥,夜晚一瓯汤:这句话强调了饮食的重要性。
清晨喝一碗热粥,可以调和胃气,促进营养吸收;夜晚喝一碗热汤,有助于舒缓疲劳,调和阴阳。
4.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这句话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财富,而要重视身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身体胜过一切财富。
5. 慎勿将身睡卧于凡地: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过度疲劳或损害身体健康。
6. 朝臣待漏五更寒,请见垂衣不暖身:这句话比喻君主勤政爱民,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不辞辛劳。
这也可以引申为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付出。
7. 父母养育恩深重,切不可忘孝为先:这句话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他们。
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孝道是医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8. 水流清源远复归,劝君惜字值千金: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字纸的价值和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具有极高的神圣性和价值。
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9. 美妇不贤招顷刻之祸乱,室女不正招灾害及身: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美貌或财富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幸福或安全;相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更为重要。
10. 每日清晨一盘水,漱口浣面吾自知:这句话强调了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每天清晨用清水漱口和洗脸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11. 夜行方便莫待迟,神行即我伴相随: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养成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并带来许多好处。
12. 百年三万六千日,光阴易逝恒可惜: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1.啬神。
即养生之术。
“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
”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
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
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
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
”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
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
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
即重修身之道。
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
”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
但要避免过劳。
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
只有重养形方能强身。
4.导引。
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
前者为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
导引调气可祛病延年。
5.言论。
养生须“从四正”(言行坐立),言为四正之首。
他强调“言最不得浮想妄想”。
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思无邪”,只有心无邪念,言语才能得其“正”。
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多言则乏汽。
”“宜少语,少语则气得以充养。
”要做到慎言语以防耗气。
6.饮食。
他认为,饮食养生以节俭为第一要妙。
日常饮食,“每令节俭”。
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发生疾病。
他提倡“淡食”即饮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
做到节饮食,以保平安。
7.房事。
他强调,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也不可太放,为贵有节而已。
他提出成年已婚健康人,每月同房两次,每年24次,对身体最为有益。
也可根据年龄而定,如“人年20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物泄”做到房事有节,保天年。
孙思邈诗句
1、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孙思邈
2、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孙思邈
3、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孙思邈
4、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
5、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孙思邈
6、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孙思邈
7、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孙思邈
8、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孙思邈
9、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孙思邈
10、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珍藏)弘扬养生、游学、禅修文化。
每月定期举办“辟谷”“游学”活动,使中国多一群身心健康,有道德与信仰的人,助力中华复兴!预备式:成立正姿势站立,头正身直,双目微闭,下颏微微内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将身体重心转至右腿,左足跟先慢慢抬起,接着,整个左腿抬起,向左迈出一步,脚尖先落地,然后整个脚掌落地,两脚相距与肩同宽,膝盖微屈,松静站立。
1、嘘(xu)字诀松静站立,双目微闭,调整呼吸一次。
吸气时,两手重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内外劳宫穴相对,左手鱼际压住肚脐,劳宫对准丹田。
呼气调整好,站立姿势,身心放松安静,再自然用鼻吸气,同时两腿伸直,脚趾抓地,意想有气从双足大趾趾甲后内侧,沿足厥阴肝经上行入肝,再从肝返回丹田。
呼气时用口吐气,同时默念嘘字,双目圆睁,双膝微屈,脚趾放松,身体微微下蹲。
如此,鼻吸气,意想有气沿肝经入肝返回丹田,同时闭目抓地,两腿伸直,口吐气,默念嘘字,双目圆睁,屈膝下蹲,脚趾放松。
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六次。
2、呵(he)字诀如上站立,双手放于体侧,双目微闭,用鼻吸气的同时两腿逐渐伸直,双手侧平举,手心向上并逐渐上举,手指相对,至于前顶。
同时,意想有气从双手小指末端内侧沿手少阴心经上行入心,从心返回丹田。
吸气尽即用口吐气,同时默念呵字,双膝微屈,身体下蹲,双手沿着正中线下行至丹田,略停,放回体侧。
如此,吸气,两腿伸直,手置前顶,气行入心,返回丹田。
呼气默念呵字,屈膝下蹲,双手放回体侧。
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六次。
3、呼(hu)字诀如上站立,双手放于体侧,双目微闭,屈膝下蹲,用鼻吸气的同时两腿逐渐伸直,双手前抱,手指相对,手心向上,逐渐提掌至脐上腹部。
接着,右掌外旋至肩,手指向后,左掌翻掌向下,放于左胯旁。
整个吸气和动作过程中,意想有气从双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太阴脾经上行进入脾脏,返回丹田。
吸气尽,口撮拢吐气,同时默念呼,右掌上托,身体右斜,再用鼻吸气,身体逐渐站正。
孙思邈四大名言1.孙思邈的名言1、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4、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5、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6、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
积者,五脏之所积;聚者,六腑之所聚。
7、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8、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
9、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验于天。
10、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1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12、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13、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14、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15、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16、养生之家,常须预合成熟药,以备仓卒之急。
17、盖闻医经经方,性命所系,固已为至巨至急,择于医经经方之书,拔其精且善者,椠版以之宇内,贻诸后世,其为深仁广泽更何如哉!18、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千曝干,则有气力。
19、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20、天无一岁不寒昌,人无一日不忧喜。
2.孙思邈名句1、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孙思邈2、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孙思邈3、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孙思邈4、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5、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孙思邈6、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孙思邈7、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孙思邈8、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孙思邈9、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孙思邈10、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孙思邈11、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孙思邈12、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孙思邈13、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孙思邈14、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70快乐养生 2012.07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孙真人养生铭》、《孙真人卫生歌》流传较广,影响颇大。
但两者均不见于《千金药方》或《千金翼方》,而后世某些道家著作或养生著作却有所转载。
下面选录明代胡文焕辑《类修要诀》(养生著作)所转载的上述两首养生歌诀。
先介绍《孙真人养生铭》: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
勿使悲伤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静鸣天鼓,晨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须节五辛。
安神当悦乐,精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病,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这是孙思邈用五言诗歌形式所撰写的养生格言,全文20句,共计100字。
语言简明易晓,用不着多作解说。
其中有些语句高度概括和凝铸着颐养之道,的确值得反复玩味和铭记。
诸如“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安神当悦乐,精气保和纯”,“寿夭休论病,修行本在人”等,这些都是养生真理,不但必须牢记,而且应当成为日常生活的指南。
倘能照着去做,即可“平地自朝真”,也就是由普通人变成精于养生之道的长寿真人。
至于“若要无诸病,常须节五辛”,就是要区别情况对待了。
所谓五辛,系指5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一般指韭、薤、葱、蒜、芫荽之类。
现今知道,这些蔬菜大多很有益于健康,可以常食;只有在患眼目疾病或皮肤病及汗腺气味较浓等疾病时,应当少吃或不吃。
在此,再将《孙真人卫生歌》选录如下: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能宝之,洪范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其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
孙思邈的《养生铭》
陕西省耀县孙家源是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故乡。
当地药王庙前立有一方石碑,上面刻有孙思邈所著的《养生铭》,全文如下: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一位道教信奉者,他极看重人的“精、气、神”,视其为人身三宝。
所以一开篇他就从人的精神及清志来阐述安定人体的内在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他提出要注意饮食,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
所谓“节五辛”,则是“不使五味偏伤”。
他特别提到“漱玉津”,即为早晨醒来,以含舐上下腭,待生津满口时即咽下。
孙思邈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仍身强体健,人称“百龄名医”。
中老年人今天重温这篇《养生铭》,对养生亦大有裨益。
孙思邈名言名句1、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孙思邈2、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孙思邈3、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孙思邈4、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5、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孙思邈6、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孙思邈7、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孙思邈8、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孙思邈9、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孙思邈10、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孙思邈11、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孙思邈12、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孙思邈13、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孙思邈14、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孙思邈15、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
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孙思邈16、鬼神盖不能为人祸,亦不能致人之福。
——孙思邈17、一事长于己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
——孙思邈18、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省皂纵欲快志,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孙思邈19、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孙思邈20、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孙思邈21、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孙思邈22、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孙思邈23、食啖鲜肴,务令简少。
——孙思邈24、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孙思邈25、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孙思邈26、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孙思邈27、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孙思邈28、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孙思邈29、凡欲治疗,先以食疗。
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下面以白话形式解释《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愤怒过头了,甚就是过分意思,偏是不正意思,方向偏了,愤怒过头了方向,就是伤害了自己身体中的真气。
比如一个人有气合理的发泄一下对身体是有好处,比敝在心里好,可是你愤怒过头了,也就是偏了方向,那是对身体有害无益了,也就是伤了气。
思多太损神一个人思想太多了也不好,也就是不发泄出来,闷在心里想,这样就太伤神了。
这句与前面一句恰好相反,前面是动态表现,后面是静态表现;前者是发泄过头,后者是郁闷过头,
神疲心易役精神过度疲劳必然影响人的血液循环,血液由心脏制造,所以讲精神过度疲劳心脏被奴役了。
气弱病相侵真气弱了疾病就要来侵犯。
勿被悲欢极一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悲伤和狂欢,走极了就是反面。
当令饭食均饮食均匀非常重要,不能暴饮或饿绝。
再三防夜醉晚上喝酒再三要注意喝醉,尽量做到晚上不喝醉酒。
第一戒晨嗔最最重要要记住是早上千万不要生气,有气就戒。
亥寝鸣云鼓晚上9 时至11 时应该进入睡眠,而且睡眠之前叩齿36次,这叫鸣云鼓,这对身体有很大好处。
寅兴漱玉津黎明、早晨(早晨3到5点)起来要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咽下。
妖邪难犯已这样各种疾病就难以侵犯自己的身体。
精气自全身这样精气储蓄就浑身有劲。
若要无诸病如果想自己身体没有各种疾病。
常当节五辛就常常要注意少吃蒜、葱、兴渠、韭、薤等佛教禁忌的五辛蔬菜。
安神宜悦乐安静神定保持快乐开朗心态。
惜气保和纯保持珍惜自己身体中的元气,和畅纯一的快乐心情。
寿夭休论命生命的长短不要去理论天命的安排,是自己的保养可以改变。
修行本在人这和个人的修养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若能遵此理倘若能够遵守这个道理。
平地可朝真你就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朝见真人。
真人是道家推崇的得道真人。
古代有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之
分,真人就是非常懂的养生之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