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973.5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精华版)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重要朝代一、秦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开灵渠。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对秦始皇的评价(或你所认识的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功大于过的杰出政治家。
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我国以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初步基础。
他推行郡县制,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
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本题只要答出2—3个观点即可)二、大一统的汉朝1、文景之治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措施: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治世的局面。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一、复习目标: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重难点重点: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难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三、回顾梳理:知识点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秦的暴政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2)(3)(4)知识点3: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2)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专题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民族融合线索二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及统一问题二、专题演练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面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4.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5.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措施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②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④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6.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②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③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7.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②清朝册封达赖、班禅③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④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⑤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⑥土尔雇特部回归祖国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⑦C.③④⑤⑧⑦ D.②③④⑥⑦8.右表表明我国古代就对____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即课标要求):1。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运用比较归纳讨论等方法,从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我们应当维护团结统一,坚决反对分裂⑵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启示是成功者必须做到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等。
⑶丝绸之路向人们解说开放与交流的情怀。
【复习重点】单元课标要求【复习难点】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丝绸之路的价值1列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2.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什么?其目的一样吗?为什么?3.简要总结秦亡汉兴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归纳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关系的史实,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典例分析(我总结,我提高)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吗?秦朝 汉朝方法探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毛泽东 《沁园春·诗句。
毛泽东为什么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是怎样的帝王?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要看到他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一面,如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但是他好大喜功实行暴政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
但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功大于过,值得肯定。
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的经济、军事的大一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穷兵黩武,加重赋税,给人民带来灾难,可见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态度3.热点考点详解【丝绸之路】热点材料:北京时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开幕式在中华文明史的卷轴中展开序幕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即等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孔子儒家文化……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2013-201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0—17课)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文化方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和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3、思想上,焚书坑儒(李斯)。
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1)、北伐匈奴,修筑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秦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后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刑法残酷3、秦二世(即胡亥),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史记》:“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义:(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
(3)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之始祖)。
活动与探究:涉及本课成语:指鹿为马、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小结:刘邦的历史贡献:(1)从政治上,他开创了真正的统一时代;(2)从民族关系上,刘邦是汉族族名的开创者;(3)从文化上讲,刘邦是汉文化的保护者;(4)从对后人的影响上讲,结束了“血统贵贱论”。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课《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课型:复习课
4、时间:第周,年月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
7、授课教师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重难点
重点: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难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三、回顾梳理:
知识点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2)
(3)(4)
知识点3: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
(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③提倡“以德化民”
知识点5:汉武帝的大一统。
大一统的含义:中央加强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6:东汉的兴亡
1.西汉灭亡与东汉建立: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统治后期,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概况: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3、影响: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3黄巾起义:年,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腐朽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但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最终。
(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9: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_______时期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_______时期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科技医学:东汉________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_”
东汉________写成了《__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础宗教:西汉末年,________传入我国;东汉时期,________在我国民间兴起。
史学:西汉__________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四、典型引路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指的又是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董仲舒所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谁?
(4)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什么态度?其目的一致吗?为什么?
五、对应练习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1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1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
1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14. 右图反映的是()
A.西周疆域
B.秦朝疆域
C.西汉疆域
D.西晋疆域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
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6..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说文系传》( l )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 2 )依据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
七、归纳提升
【图说历史】P43《秦始皇》P44《秦统一货币》《秦统一文字》P43《秦朝疆域图》P48《大泽乡起义》P49《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P55《汉武帝》P57《汉代讲学图》
2.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说明其开通的背景及意义。
3.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始皇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1分)其原因是什么?(2分)
(2)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持什么态度?(1分)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