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一、原则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导>0.2m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
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三、禁忌证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3/13.3kPa(160/100mmH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15~0.3g,以后每日0.15~0.3g,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1.尿激酶(UK):150万IU(约2.2万IU/k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
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60分钟内静脉滴入。
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rt—PA前先给予肝素5000U静脉滴注。
溶栓操作概述1. 定义溶栓操作是一种通过药物溶解形成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阻塞。
该操作能够快速恢复血流,减少组织损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适应症溶栓操作适用于以下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6小时内,通过溶栓治疗可迅速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损伤,降低死亡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生后3-4.5小时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恢复脑血流,减轻神经功能障碍。
- 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溶栓治疗,可以溶解血栓,减轻疼痛,预防肺栓塞。
3. 禁忌症溶栓操作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包括:- 活动性出血: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 近期手术史:如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等。
-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 抗凝治疗:如正在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4. 操作流程溶栓操作的一般流程如下:1. 评估适应症和禁忌症,确定治疗方案。
2.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准备溶栓药物: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等。
4. 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确保输液通畅。
5. 缓慢静脉滴注溶栓药物:根据患者体重、病情和药物浓度计算给药剂量,一般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滴注。
6. 监测病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情况以及症状缓解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
7. 出院指导:溶栓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5. 注意事项在进行溶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溶栓药物可能导致出血风险,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 溶栓治疗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防止血栓再形成。
- 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 结论溶栓操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恢复血流,减轻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cvc尿激酶溶栓方法
CVC尿激酶溶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当血凝块堵塞时,可先用10ml注射器轻轻回抽,尽可能地将凝块从导管中抽出,避免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血凝块,以免导管损伤破裂或栓塞。
2. 如果回抽不成功,可以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
具体操作是将导管接头连接三通,三通一端连接抽有稀释尿激酶液(1000U/ml)的注射器,另一端连接抽有少量等渗盐水20ml的注射器。
回抽20ml注射器活塞使形成一定负压后关闭此连接三通阀门,开放连接尿激酶侧的阀门。
因负压作用,尿激酶液会进入CVC导管,然后关闭三通,保留尿激酶液在CVC管内20min。
3. 使用等渗盐水冲管,如不通畅则反复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导管通畅。
4. 抽5ml血液以确保抽回所有药物和凝块,然后进行1次脉冲式封管。
请注意,在堵管再通时不可强行推注,以免使血栓进入血液循环导致静脉栓塞。
此外,在使用尿激酶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溶栓实施程序一、目的本程序旨在为溶栓治疗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在出现急性血栓栓塞事件时能够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治疗。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在医院内发生急性血栓栓塞事件的病人,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深静脉血栓等。
三、程序步骤3.1 初步评估- 立即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 询问病史,了解发病时间、症状、既往病史等。
-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心脏和神经系统检查。
3.2 影像学评估- 对于心脏相关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应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
- 对于脑卒中,应在4.5小时内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确定是否符合溶栓指征。
3.3 实验室检查- 立即抽取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
-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还需进行心肌酶谱检查。
3.4 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做出诊断。
3.5 溶栓治疗- 确定溶栓指征后,立即通知药师准备溶栓药物。
- 在准备好所有必需的监测设备和急救药品后,开始溶栓治疗。
3.6 监测和评估- 在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 定时记录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等数据。
3.7 并发症处理- 溶栓治疗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出血、过敏反应等。
-一旦出现并发症,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四、培训与教育- 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溶栓治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 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五、记录与反馈- 详细记录溶栓治疗的整个过程,包括评估、治疗、监测和并发症处理等。
- 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以持续改进溶栓治疗流程。
六、附录- 溶栓药物列表- 溶栓治疗指征和禁忌症- 应急预案请注意,本程序仅为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医生判断进行。
院前溶栓看似简单,但它需要在科学的方案设计和严谨的工作程序的保障下进行,溶栓时的患者选择、术前准备、药物选择、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给药速度及治疗顺序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哪个步骤存在遗漏或缺陷都将影响溶栓疗效,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必须建立周密完善的院前溶栓预案,并经常学习和实践这些方案,使溶栓这个重要的院前急救行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1 溶栓前的准备工作1.1 思想准备-与患方进行充分沟通溶栓前必须清楚地向患者及其亲属表达心梗及溶栓的相关情况,以便形成效益凤险认识和治疗共识,同时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合作。
与患方交流的主要内容有:(1)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说明,包括什么是急性心梗、心梗的危险性和可能出现后果等。
由于心梗急性期患者的心电活动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故病情往往变化多样,患者随时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让患者及其亲属充分认识急性心梗的严重性,从而在患者发生不测或病情突然恶化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一点十分重要。
交待病情时要恰当而如实说明情况,这样才能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后的不必要纠纷;(2)针对心梗实施的临床治疗方法的解释和说明,即患者首先需要得到现场急救的重要性,然后还须去医院进一步治疗;(3)简要介绍心梗的发病机理和溶栓疗法的机理、作用和必要性,全面阐明溶栓疗法的利弊关系和后果;(4)溶栓所需费用的说明和沟通;(5)有针对性地向家属询问有关患者溶栓的病史、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如果遗漏将可能发生重大危害;(6)简要介绍溶栓操作步骤。
注意:在介绍和告知急性心梗的危害时最好避开患者本人,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为了避免遗漏,特别是对溶栓的禁忌证相关病史询问的遗漏,要将询问内容和工作程序预先制订出格式溶栓病历,然后对照病历中的程序及询问内容向患者及家属逐一询问,以杜绝遗漏的发生。
经过充分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才能展开溶栓。
患者的相关意见必须有清晰的书面表达形式,否则不能实施院前溶栓。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xxxx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一、医疗过程(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
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紧急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能、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和格拉斯哥评分。
(3)向患者家属解释患者病情,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标准治疗方法。
每治疗100例患者中,约有32例受益,3例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受益的可能性是受苦的10倍,但无法准确预测个体溶栓治疗的益处。
治疗越早,利弊得失就越好。
患者家属需要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 .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阿替普酶剂量,按0.9mg/kg计算。
(6)检查患者的所有检查和测试报告,确认血压值和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期间或溶栓后——将血压维持在180/105 mmHg以下。
如果头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mmhg(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
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
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
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
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
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
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阿替普酶总溶栓剂量的10%,在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他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注。
picc溶栓操作流程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溶栓是一
种治疗血栓形成的方法,通过将药物注入到PICC导管中,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血管通畅。
以下是PICC溶栓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PICC溶栓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
物和器械,包括溶栓药物、注射器、生理盐水、止血带、手套等。
2. 患者准备:让患者保持平躺姿势,清洁PICC导管插入部位,并进行局部麻醉。
3. 测量导管长度:使用测量器具测量PICC导管的长度,以确
定需要注入药物的具体位置。
4. 注射药物:将溶栓药物注入到PICC导管中,确保药物能够
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
5. 冲洗导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PICC导管,确保药物能够充
分溶解血栓。
6. 观察反应:在注射药物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7. 检查效果:在完成PICC溶栓后,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来评
估血栓的溶解情况,确保治疗效果。
8. 护理措施:在PICC溶栓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9. 记录信息:对PICC溶栓的操作过程、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反应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的治疗和评估。
总的来说,PICC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血栓形成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和观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中心静脉导管堵管溶栓操作规程
目的清除导管内的血凝块,疏通堵塞的静脉导管。
相关知识 1 中心静脉导管包括:PICC/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置管、输液港。
2 引起导管堵塞的因素主要分为机械性、血液凝结性、药物沉积性三大
类。
发现导管不通畅或堵塞时,应先排除是否存在导管打折等机械性
因素导致堵管的情况,不可强行向管内推注液体,导致导管破损、断
裂及血凝块等异物冲入血管内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如为药物沉积引
起的阻塞,需要咨询药理学专家是否有一些药物溶解剂可供使用。
如
为血凝性导管堵塞可选择尿激酶进行溶栓。
3 注意事项:
3.1考虑血液凝结所致堵管,使用溶栓药物尿激酶,浓度为5000u/ml。
3.2需要医生的医嘱,由经培训的人员或静脉专科护士进行操作。
3.3如在溶栓过程中出现任何过敏、导管破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
医生。
用物
患者/家属教育 1 该操作只对血凝性堵管可能有效,再通的概率与堵塞的时间、血凝
块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2 遵循操作流程进行溶栓,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护理记录 1 导管的情况,比如体外部分导管内有无血液或药物沉积等。
2 所用的溶栓药浓度和剂量。
3 溶栓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及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指南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指南一、原则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 1m V、胸导0. 2m V。
3. 在无禁忌证时,应给予ST 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
当预料到初级PCI治疗不能在FMC120 分钟内实施时,应在在缺血症状发作12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证据级别:1A)(2022年美国指南)4. 存在PCI禁忌症和PCI不起作用的时候,如果在发病12至24小时内有临床和/或心电图上的缺血证据出现,大面积的心肌处于梗塞危险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那么对STE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是合理的。
(IIa级证据级别:C)5.年龄≤70岁。
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6. ST段抬高显著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
7. ST段压低患者不能进行溶栓治疗,除非怀疑后壁心肌梗死或当出现与aVR导联ST段抬高相关的梗塞。
(证据级别:B)三、禁忌证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 . 3/13. 3k Pa(160/100mm H 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 STEMI 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时,阿司匹林(162 C 325mg负荷剂量)和氯吡格雷(年龄≤ 岁患者负荷剂量为300mg,年龄75岁的患者为75mg剂量)的。
静脉溶栓操作方法
静脉溶栓操作方法是一种用药物溶解血栓的方法,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
下面是一般的静脉溶栓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包括测定凝血功能、评估出血风险等。
准备溶栓药物、静脉输液设备、监测仪器等。
2.静脉通道建立:在药物输注前,需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
一般常选用粗径静脉,如肩内静脉或颈内静脉。
3.药物准备和稀释:将溶栓药物按照医嘱配制并稀释,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
4.药物输注:将稀释好的溶栓药物通过静脉输液设备缓慢注入患者体内,一般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速度进行输注。
5.监测: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压等,并定期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6.处理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过敏反应等,需要及时处理和监测。
请注意,静脉溶栓治疗是一个高风险的操作,需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
操作前
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溶栓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步骤
一.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二.描计并评价“18导联心电图”;
三.建立静脉通路;
四.心电及血压监测,吸氧,报病危,镇静;
五.迅速评估“溶栓治疗”或“直接PCI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1.溶栓的适应症,首先应明确诊断为STEMI,并符合下列情况:
(1)发病时间小于3小时;
(2)患者年龄<75岁;
(3)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 mV ,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病史提示AMI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不但无益,可能有害。
2.STEMI 溶栓的禁忌证:
溶栓的绝对禁忌证
(1)既往脑出血病史;
(2)脑血管结构异常(动静脉畸形);
(3)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继发)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或肿瘤;(4)3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3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5)主动脉夹层;
(6)活动性内出血或者出血体质(包括月经来潮);
(7)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8)难以压迫的穿刺(内脏活检、腔室穿刺)。
溶栓的相对禁忌证
(1)慢性、严重、未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病;
(2)大于3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痴呆或者已知的其他颅内病变;
(3)血压控制不佳[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4)创伤或者持续大于20分钟的心肺复苏,或者3周内大大手术;
(5)近期(2-4周)肠道出血;
(6)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
(7)链激酶/阿替普酶:曾有用药史(大于5天前),或对这些药物既往有过敏史;
(8)妊娠;
(9)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10)目前正应用抗凝剂: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六.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
对拟定“溶栓治疗”者,立即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拜阿司匹林300mg 嚼服+ 波立维300mg 顿服;
2.溶栓前心电图;
3.溶栓剂:
(1)尿激酶:尿激酶 2.2万U*体重(Kg)+0.9%氯化钠100ml 30分钟内静点完毕;
(2)阿替普酶:100mg在90分钟内给予:先静脉注入15mg(3
分钟内),继而30分钟内泵入50mg(以100ml/h泵速),其后60
分钟内再泵入35mg(35ml/h泵速)。
用阿替普酶溶栓之前(静推低分子肝素0.3ml,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1mg/Kg,通常0.6ml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溶栓后0.1ml*体重(Kg)q12h皮下注射;
4.判断溶栓是否成功指标:(1)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大于50%;(2)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3)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
5.溶栓后做心电图时间:
溶栓即刻,溶栓完即刻,溶栓后半小时,溶栓后1小时,溶栓后2小时,溶栓后3小时,溶栓后6小时,
6.注意观察心电监护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情况(备用抢救药品: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等);
7.溶栓后6小时应用低分子肝素:0.1ml/Kg(2-8天)
七.口服药物(无禁忌证):
1.阿司匹林、波立维联合应用;
2.调脂药物;
3. β受体阻滞剂;
4.ACEI(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
5.硝酸酯类;
八.心肌酶:胸痛2h、4h、6h、8h、10h、 12h、14h、16h、18h、20h、24h、48h
九.嘱患者及其家属:卧床、禁活动,禁食,保持室内安静,保
持大便通畅;
十.嘱其家属: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