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微量元素对猪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1.17 KB
- 文档页数:3
硒改善猪肉的机制
硒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猪肉的改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
1. 抗氧化作用:硒作为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对猪肉的损伤。
这可以延缓猪肉的氧化过程,减少脂肪氧化产物的形成,延长猪肉的保质期。
2. 提高免疫力:硒对猪的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猪肉的疾病发生率。
这可以确保猪肉的质量和安全性。
3. 促进肌肉发育:硒能够促进猪肌肉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增加猪肉的肌肉含量和瘦肉率。
这可以提高猪肉的口感和食用价值。
4. 改善肉质:硒对肉质的改善主要表现在提高猪肉的嫩度和口感。
硒可以改善猪肉的组织结构,增加肌肉纤维间的结合力,使猪肉更加嫩滑。
5. 降低重金属含量:硒还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降低猪肉中的重金属含量,保证猪肉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硒对猪肉的改善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力、促进肌肉发育、改善肉质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提高猪肉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奥格生物专业脱毒微量元素中的有毒有害物对保育猪健康的影响徐朝晖2013-06-2320130623国际、国内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中国人体内重金属超标?2012年,刊登在美国《移民与难民研究》杂志上的一份关于“纽约健康和营养检测调查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血液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高于来自其他亚洲地区的移民。
铅比报告称虽然这情其他亚洲新移民高出44%。
报告称,虽然这一情况堪忧,但随着一些措施的实施,前景不可怕。
原文一连串的食品与动物安全事件¾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国际上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连串的食品与动物安全事件—英格兰10万火鸡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死亡—1986年英国的疯牛病—1999年比利时的二噁英—西班牙等国发生的β-激动剂中毒—许多国家发生的儿童性早熟—世界范围内致病菌对抗生素抗性菌株的出现与扩大—动物排泄物对土壤、水系的污染问题(N 、P 、Cu 、Zn 、As )—近年国际间贸易的摩擦与纠纷(氯霉素、硝基呋喃、GMO…)—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12月爱尔兰的二恶英—2010年12月德国的二恶英—2011年3月河南的瘦肉精、地沟油—2011年12月蒙牛毒奶—2012年7月南山奶粉—2012年12月速生鸡—2013年3月黄浦江死猪、H7N9……进口产品的安全问题《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管理条例(国务院609号令)农业部农业部12241224公告对微量元素的要求公告对微量元素的要求农业部1224公告已经大幅下调了各种微量元素的最高添加量,在保育猪配合饲微量1224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添加量(以元素,mg/kg计):元素号公告要求耐受量推荐添加量最高限量本底值C 362023Cu 3~620020-23250Fe 40~100750240-3103000Zn 40~11015035-421000Mn 2~2015018-40400I 0.14100.08-0.15400Se 0.1~0.30.50.05-0.165注:缺Zn 、Fe 时,Cu 的耐受量为500mg/kgNRC2012中保育猪对微量元素的要求NRC2012,7-15kg微量元素ME3100ME330056-4859-51 Cu 5.64.8 5.95.1Fe93-9299-98Zn93-7799-82Mn 3.7-2.9 4.0-3.1I0.13-0.130.14-0.14Se0.279-0.2380.297-0.253S0279023802970253情况回顾保育猪微量元素使用情况回顾保育猪微量元素使用1、1224号公告以前我们都喜欢高铜高锌Cu:250mg/kg,Zn:3000mg/kg2、1224号公告以后Cu:100200mg/kg,Zn:<150mg/kg;断奶2250mg/kg 100-200mg/kg3、南方某集团公司降低1/3的微量元素用量效果反而好了4、有机砷的使用、高铁的使用5、有机微量元素的使用:有机无机+纯有机吉林某牧业公司种鸡受精蛋改善试验Zn:67,Fe:67,Mn:60,Cu:5.5,I:0.9,Se:0.25Protocol--密苏里大学仔猪试验-Protocol96头仔猪21 日龄= 6.34 kg (14 lb.)kg (14 lb.)平均初始重= 6.34奥普明被用来部分取代无机微量元素(1536%)15--36%) 仔猪生产性能断奶后28天评估密苏理大学仔猪试验-Treatments Treatments--Item ®ItemControlOPTiMINZn, ppm -As ZnO- 165.0 125.0 Zn, ppm-As OPTiMIN ®-40.0 Mn ppm 330255Mn, ppm -As MnO- Mn, ppm -AsOPTiMIN ®- 33.025.57.5As OPTiMIN Cu, ppm -As CuSO 4- Cu, ppm16.5 10.56.0 -As OPTiMIN ®- Fe, ppm165.0140.0 -As FeSO4- F250Fe, ppm-As OPTiMIN ®-25.0密苏里大学仔猪试验日增重Overall0.880.890.9Overall,P<.040850.860.87Control0.830.840.850.82Overall密苏里大学仔猪试验料重比1.6Overall, P<.04Control1.51.4Overall奥格仔猪加硒教槽料试验结果对照组试验组试验组/对照组初重(kg) 6.3 6.3头数(头)3636+ 12.10%日采食(g)239.7268.7日增重(g)196.4243+ 23.73%902%料肉比 1.22:1 1.11:1-9.02%对照组:常规无机微量组,断奶后开始饲喂,试验期10天;对照组常规无机微量组断奶后开始饲喂试验期试验组:完全去掉配方中的无机微量元素,添加500g仔猪加硒。
微量元素硒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一、硒的作用硒是一种人体和动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于机体的健康和免疫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硒对于畜禽养殖具有以下作用:1. 抗氧化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延长寿命。
2. 增强免疫力:硒对动物的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动物的患病率。
3. 改善生长性能:适当的硒补充可以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增加体重增长速度,改善饲料转化率,提高肉质品质。
4. 提高生殖力:适当的硒补充能够提高动物的生殖性能,增加配种率和繁殖效率,改善繁殖成绩。
二、适用动物硒作为饲料添加剂适用于各类畜禽,包括猪、牛、羊、鸡、鸭、鹅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硒的需求量有所差异,适当的硒补充可以提高它们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
1. 猪:硒缺乏会导致母猪产仔率降低,仔猪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产生生殖道疾病等问题。
适当的硒补充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和生长性能。
2. 牛羊:硒缺乏会导致牛羊的肌肉发育不良,生长迟缓,毛色暗淡,免疫功能下降,易患疾病。
适当的硒补充可以改善牛羊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
三、饲料添加剂的形式硒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采用有机硒和无机硒两种形式。
有机硒主要包括硒酵母、硒蛋白等,其生物利用率高,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无机硒主要包括硒酸钠、硒化钠等,其生物利用率较低,但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在实际的畜禽养殖中,饲料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硒添加剂。
硒也可以通过饲料添加剂的形式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实现硒的补充。
在饲料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硒的添加量和添加方法,避免因硒的过量或者错误添加方式导致动物中毒的问题。
四、硒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1. 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适量添加硒可以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兽医费用,提高养殖效益。
兽用微量元素1. 引言微量元素是生物体所需的一类元素,虽然在生物体内所需数量非常少,但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兽用微量元素是指对动物起作用的微量元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本文将从兽用微量元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补充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养殖业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兽用微量元素。
2. 定义与分类2.1 定义兽用微量元素是指动物体内所需的数量极少但却不可或缺的一类元素。
它们对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参与酶活性、维持酸碱平衡、调节免疫功能等。
2.2 分类根据其在动物体内需求量的大小,兽用微量元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必需微量元素:如铜、锌、硒等,动物体内无法合成,必须通过摄入食物来获取。
•可溶性微量元素:如铁、锰等,可以溶于水,易被动物体吸收利用。
•难溶性微量元素:如钙、磷等,不易溶于水,吸收利用较差。
3. 兽用微量元素的作用机制兽用微量元素对动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兽用微量元素的作用机制:3.1 铜•参与铜酶的合成,促进氧化还原反应。
•对血红蛋白和骨骼发育有重要影响。
•提高免疫力,抗感染。
3.2 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和活性调节。
•促进生长发育和繁殖。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3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参与甲状腺激素代谢,调节能量代谢。
•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应激。
4. 兽用微量元素的补充方法4.1 饲料补充将适量的兽用微量元素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通过食物摄入来补充。
4.2 注射补充对于某些需要快速补充微量元素的情况,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提供。
4.3 饮水补充将适量的兽用微量元素溶解在动物饮水中,通过饮水摄入来补充。
5. 兽用微量元素的应用案例5.1 猪育种在猪育种过程中,适当补充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改善肉质和毛色。
5.2 家禽养殖家禽对铜和锰等微量元素需求较大,适当补充可以促进家禽的生长发育和提高蛋产率。
猪日粮中微量元素的影响与调节作者:王道坤来源:《湖南饲料》 2013年第3期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276400)矿物元素是猪体内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根据需要量大小,矿质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占体重0.01%以下的为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铜、钴、锰、锌、硒、碘等。
微量元素虽然不产生能量,但却参与猪生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多种生理生化功能。
微量元素在体内不能相互转化或代替,必须从饲料或饮水中供给。
日粮中微量元素不足,会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日粮中微量元素过量,既会导致中毒死亡,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调配猪饲料,必须合理补充微量矿物元素。
铁。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对猪机体的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有重要作用,可以维持猪体健康,防止发生贫血,还能防止脂类氧化、保持猪肉风味。
每千克日粮中铁的含量,哺乳仔猪需要80毫克,母猪需要110毫克,生长猪需要60~110毫克。
除块根外,大部分饲料中铁的含量都超过猪的需要量,尤其是幼嫩青绿饲料、鱼粉、血粉等含铁都很丰富,所以,猪日粮中一般不需要另外补充铁元素。
哺乳仔猪正常生长每日需要7毫克铁,但母猪乳汁中仅能提供1毫克铁,所以,哺乳仔猪容易患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良、皮肤黏膜苍白、头肩部肿胀。
给仔猪补铁可采用口服法或注射法。
口服法:将2.5克硫酸亚铁、1克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水,用纱布过滤后,装入奶瓶中让仔猪吸吮,或者在仔猪吃奶时滴在母猪乳房上,每头每天约需10毫升;注射法可选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或铁钴注射液,一次深部肌肉注射2毫升。
铜铜是酶系统的重要成分,在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猪缺铜时会出现贫血、骨质发育不良,易发生骨折。
天然饲料中含有足够的铜,能够满足猪生长发育的需要。
每千克日粮中铜的含量,幼猪需要6毫克,母猪需要5毫克,生长猪需要4~10毫克。
用每千克含125~200毫克铜的日粮饲喂生长猪,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但若每千克日粮中铜含量超过250毫克,则会导致中毒,损伤猪的肝、肾功能。
微量元素在养猪中所起的作用及补加方法介绍大家都知道蛋白质饲料和碳水化合物等饲料对猪的产品销售有这重要作用。
但不少养猪户在养猪过程中中注意鱼粉、血粉、豆饼、棉饼、玉米、高粱、麸皮等的供给,但有的终究忽视了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的供给。
从而导致出现猪攀升生长发育受阻和繁殖能力下降的情况。
在羊中才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数量不多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钴、碘、锌、镁、硒等,它们关键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此,中国猪门户网现将它们在羊中才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补加方法介绍如下。
铁:是猪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各种氧化酶的组成物之一。
初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存量和母猪奶中铁的含量都很少,哺乳期仔猪除了从奶中获得铁以外,如果不必不要从其他途径获得铁,就很容易发生贫血症。
补充铁的方法是:挖取谷仓红色土壤的深层土撒在猪圈的一角,让仔猪自由舔食。
无红土的地方可从土壤深层挖出一些泥土,再加入铁、铜溶液(用2.5克硫酸亚铁和1克硫酸铜,溶于100毫升清水中),制成蚕豆粒大的土块,晒干后才放在食槽内,让仔猪自由舔食。
铜:铜对猪的血红蛋白的形成有催化作用,并和骨骼的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代谢有关,是猪机体内各种酶的组成物和活化剂。
如果猪只缺铜,在每斤饲料中添加2毫克硫酸铜即可,喂多了易发生中毒。
钴: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物。
如果缺钴,会影响铁的代谢。
猪对钴的需要量极微,饲料中加入百万分之十五的氯化钴或硫酸钴,就可促其生长发育。
锰:锰具有促进猪体内钙和磷的代谢、加速骨骼的形成等积极作用。
逐步解决猪缺锰的方法是:多喂些小麦麸皮、燕麦和青绿饲料。
冬春炎夏青绿饲料缺乏时,喂些含锰丰富的发芽尿素。
碘:猪体内缺乏碘时,主要包括表现为甲状腺肿胀,代谢机能降低,生长发育受阻,丧失生殖能力。
严重缺乏时还会造成死亡。
怀孕家犬如果缺碘,易产死胎或产无毛仔猪。
防治方法:在母猪产仔前10天左右,将含0.02%碘化钾的食盐按1%的比例加在母猪混合饲料中喂给。
猪饲料中添加高铜危害多多专家提示:猪粪的颜色与饲料消化率无关,与食入饲料的成分有关。
群众认为猪粪黑,饲料的消化率就高,这与以前我国农村养猪长期以青饲料(红薯藤,野菜)为主要饲料有关,这些青饲料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等,导致猪粪变黑。
当猪生病时,养猪者为了改善猪的营养,往往多供给病猪较多的糠麸类饲料,粪的颜色就变浅或变黄。
长期如此就形成了黑粪消化率高,浅色粪消化率低的不科学的概念。
自Barber 学者1955年首次报导在猪的日粮中添加高铜对猪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后,50年以来,大量的科学试验证明,饲料添加高剂量的铜[150―250mg(毫克)/kg(千克)]有促进动物生长,改善饲料报酬的作用。
国外早就有在猪饲料中使用高剂量铜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猪饲料中也普遍添加高剂量的铜,近几年来,养殖户在猪饲粮中使用高剂量铜方面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作法,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
一些养猪户以为铜在饲料中添加越多越好,甚至要在饲料中看到蓝色的硫酸铜颗粒,以猪粪是否够黑来衡量饲料厂的饲料产品是否质量高,是否消化吸收好,导致铜在饲料中的添加量越来越大,有些甚至远远超出安全用量,造成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同时污染环境以及影响人畜的健康。
所以规范铜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已成当务之急。
铜的作用铜的营养作用铜是猪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中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作为金属酶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代谢,在猪的饲养标准中一般规定每千克饲粮含铜4―6mg(4―6ppm)。
常用的饼粕类饲料含铜较多,但玉米、稻谷含铜很少。
以玉米和豆粕为基础的饲粮只需添加少量的铜就可满足猪对铜的需要量。
铜[150―250mg(毫克)/kg(千克)]具有促进仔猪生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抗微生物作用;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采食量增加。
饲料中添加高铜的误区认为铜添加越高猪粪越黑,饲料的消化率越高首先需要声明的是:猪粪的颜色与饲料消化率无关,与食入饲料的成分有关。
常用微量元素对猪的影响
剑阁职中邓青松
目前我国猪饲料中常用微量元素的营养仍然存在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因为人们对微量元素的认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使得微量元素不能得到合理的应用。
而微量元素的盈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猪肉品质、生态环境和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养猪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猪饲料中微量元素的营养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效益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一、引起猪饲料微量元素盈缺的主要因素
1饲料配制过程中未充分考虑饲料原料中的常用微量元素含量。
饲料原料中常用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品种、土壤类型、气候类型等因素影响,造成其在饲料原料中的含量变异很大,因此用统一的标准向饲料中添加常用微量元素,往往造成其不足或过量。
另外,在传统的饲料配合中饲料原料所含常用微量元素通常不予考虑,畜禽生长所需的常用微量元素需要另外添加。
微量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且其成本一直很低,因此其添加量往往超过需要量。
2 滥用常用微量元素添加剂。
常用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不科学补充,常常造成添加超量。
是在猪饲料中为了促进生长添加高Cu(125-250mg/kg)、高Zn(2000-3000mg/kg)制剂更为普遍。
由于Cu、Zn的吸收率较低,饲料中添加的Cu、Zn大量排出体外后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目前,加拿大国家饲料协会将日粮中Cu和Zn的最大限量分别规定为125和500mg/kg;荷兰考虑到环境保护,不再允许在日粮中使用高Cu和高Zn 作为促生长剂;日本则规定上限:哺乳期仔猪(30kg以下)配合饲料中Cu为125mg/kg、Zn为120mg/kg,生长猪(30-70kg)配合饲料中Cu为45mg/kg、Zn为55mg/kg,肥育猪(7kg以上)配合饲料中Cu为10mg/kg、Zn为80mg/kg。
3 常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问题。
常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直接影响到猪的生理需要量和耐受量。
生物利用率越低,需要量和耐受量就越高。
常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微量元素之间或与其他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饲养条件和猪体内环境等。
化学形态是影响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化学形态的微量元素,如硫酸盐、盐酸盐等无机态和蛋氨酸盐、酪氨酸盐等有机态的微量元素,其生物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在无机矿物质中,氧化物往往最难吸收,硫酸盐最易吸收。
而在无机盐与有机盐之间,有
机态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要比无机态微量元素高。
微量元素之间的协同或桔抗作用(如Cu与Fe、Zn等)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抗营养因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饲料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杨凤;周明)。
例如,Zn的吸收受日粮中Ca、P水平的影响;Mn和Fe会导致Cu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率下降;肌醇六磷酸和纤维水平、酶环境、胃肠道组织的pH以及脂肪和真菌毒素等均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
由于对动物微量元素吸收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实际测定的仅仅是微量元素的相对生物利用率。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饲料中微量元素确切生物利用率的系统研究和报道。
二、常用微量元素盈缺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1 常用微量元素与猪生产性能
常用微量元素盈缺将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经研究发现,日粮Cu含量超过375mg/kg时,Cu对猪的促生长作用消失。
Cu与Fe、Zn等其他微量元素有拮抗作用,Cu或Zn过量都会影响彼此的利用率。
日粮中高Cu使得Fe、Zn利用率相对降低,诱发缺乏症,表现为腹泻和皮肤病增加,增重减少。
日粮中Cu在200mg/kg 水平时使猪肝脏中的Fe含量降低19.4%。
过量添加微量元素往往引起机体组织器官,特别是一些极为重要的代谢器官的异常变化,这些器官的异常变化势必进一步影响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生产性能的降低。
饲料中常用微量元素过多,还将对维生素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维生素缺乏。
使用高水平Cu、Fe和Mn的日粮,其天然生育酚的氧化速度将大大提高。
高Cu能在22天之内使饲料中的α-生育酚水平减少到几乎为零。
据报道,添加高Cu(大于125mg/kg)的猪饲料贮藏2周后出现明显的酸败味。
过量的Cu还将干扰有自由巯基(-SH)的含硫化合物如半脱氨酸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动物对含硫化合物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
猪日粮中Cu不足,同样会引起猪生产性能的降低。
2 常用微量元素与猪肉品质
由于Cu与Fe、Zn存在拮抗作用,因此高Cu日粮增加了猪对Fe和Zn的需要量,进而增加了中毒的可能性,同时还将引起猪体组织中Cu(主要是肝、肾)、Fe和Zn的大量蓄积,最终降低畜产品的食用安全。
每千克猪饲料中添加150和350mgCu,猪的肝脏中Cu的蓄积分别达154和407mg,人食用这种高Cu猪肝会造成慢性中毒或其他不良后果。
高Cu(12-25mg/kg饲料)对猪肉品质有不良影响。
猪日粮添加高Cu(达250mg/kg)后,会使猪尤其是阉公猪的背膘变软。
另有研究表明,猪日粮添加高Cu可导致肾包脂增加,脂肪中硬脂酸降低,油酸和软脂酸增加,体脂变软,背膘更易氧化,氧化发生率高达80%。
铁既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肉色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又是机体抗氧化系统过氧化
氢酶的辅助因子,对防止脂类氧化、保持猪肉风味具有重要作用。
但日粮中Fe 达200mg/Kg时,则会显著增加非血红素铁和脂类过氧化反应产物的含量。
因此,应避免在猪日粮中使用高Cu及控制日粮中Fe的水平。
3 常用微量元素盈缺与生态环境
常用微量元素在猪体内的利用率较低。
过量使用常用微量元素,除了造成在畜禽组织中大量沉积外,这类元素还将随粪便排出体外,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尤其是在当前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饲养密度和饲养规模急剧增加以及多数饲料企业或养殖企业因商业目的仍停留在使用无机形式微量元素的情况下,长期如此必然造成对空气。
水体、土壤等环境的严重破坏。
关受江等报道,饲喂高Cu(CuSO4,150、200、250和300mg/kg)日粮的猪,每天由粪便排出的Cu分别占食入量的98.95%、97.86%、87.3%和96.06%。
当大量Cu进入土壤后,土壤和植被中Cu含量也相应大量增加。
Feenstra等用富含Cu的猪粪水(含Cu700-3000mg/kg)给草地施肥,收获的干草其Cu含量达到42mg/kg,绵羊采食后即发生中毒死亡。
含高浓度常用微量元素的粪便一旦污染水源可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生物死亡。
鱼类对高铜敏感性远远超过哺乳动物,对鱼来说,96h的Cu半致死量为0.lmg/kg。
另外,粪便是较好的有机肥料,但如果Cu、Zn和Sn等常用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则肥用效果将大大降低,原因是粪便中的高铜是短期应激因子(碱性高、致缺氧等)之一,可抑制或杀灭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减少粪便的分解速度。
畜牧业生产中常用微量元素添加过量,不仅破坏养殖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同时也给畜牧场自身发展以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目前英美等国已不再提倡在畜禽生产中使用高Cu日粮,日本也已于1997年通过立法形式将仔猪日粮Cu限量降至45mg/kg,将生长肥育猪的日粮Cu限量降至10mg/kg。
4 常用微量元素盈缺与饲料资源缺乏问题
饲料是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目前饲料资源紧缺成为我国养猪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
另一方面饲料管理不善及饲料转化率低造成浪费。
其中饲料资源的浪费除了表现在有限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外,还表现在配合饲料营养不平衡而使有限的营养元素没有被充分利用。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是提高饲料利用的科学性,用有限的饲料换取更多的畜产品。
合理的运用微量元素可使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并有利于肉质的改善,减少对环境的压力,避免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