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IR酪氨酸激酶
- 格式:ppt
- 大小:10.16 MB
- 文档页数:53
奶牛乳糖合成及泌乳相关基因和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李文清;王加启;南雪梅;孙鹏【摘要】Lactose is a special component of milk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milk yield. 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lactose synthesis are extensive.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lated genes and cell signaling pathways, including glucose transporters, intracel-lular catalytic lactose synthesis enzymes, hormones (insulin, prolactin, growth hormone, leptin, glucocorticoid ), cell factors (IGF-Ⅰ ,IGF-Ⅱ ,EGF) and its main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乳糖是乳中的特有成分,与产奶量密切相关.影响牛奶中乳糖合成的因素很多,作者主要综述与其相关基因,包括乳腺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内催化乳糖合成的酶类、与泌乳和乳糖合成相关的激素(胰岛素、催乳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瘦素)、细胞因子(IGF-Ⅰ、IGF-Ⅱ、EGF)及其主要的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39)011【总页数】8页(P104-111)【关键词】乳糖;葡萄糖转运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催乳素;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作者】李文清;王加启;南雪梅;孙鹏【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2许多奶牛营养学家都致力于通过改变日粮成分来调节产奶量和乳成分,但是对于这些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作用机理却了解很少。
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分子机制胰岛素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通路,调控人体内的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多个方面的生理功能,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涉及到的分子机制,则是从胰岛素受体开始,一直影响到下游分子的各种分子反应过程。
下面,就从胰岛素受体开始,分别介绍胰岛素信号通路中涉及到的分子机制。
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起点是胰岛素受体。
人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亚型1(IR)和胰岛素受体亚型2(IGF-1R)。
它们都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构成,其中α亚基由胰岛素激活,并通过β亚基对下游分子进行信号转导。
在胰岛素作用下,胰岛素受体能够自身激活,形成α/β受体自身激活二聚体。
这个二聚体被认为是胰岛素信号传递的起点。
PI3K信号通路胰岛素受体激活的一个重要下游通路是PI3K信号通路。
PI3K信号通路中,被活化的受体在一个 intracellular domain 中含有一条激活酪氨酸激酶的 motif。
启动激动器将在受体耦合表面黏蛋白上结合,并且激活信号通路。
激动器还将抑制修饰受体的磷酸酰化修饰。
该磷酸酰化修饰会导致激活酪氨酸激酶,对 p85 SH2 结构域进行抑制。
这将导致两种效应:一是减少细胞内p85 SH2 蛋白,因此细胞内有一个更高的信号,用于激活去磷酸化激酶 Akt,从而进一步激发 PI3K 信号通路;二是限制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入口获得抑制性信号,促进 Akt 和激酶传递的 Aggregates 粘附。
Akt信号通路Akt被肝功能组织中的胰岛素兴奋推广,后者又在体内负责调节糖酵解和 glycolysis。
Akt是酪氨酸激酶,可以在细胞内的广泛受体和代谢相关的蛋白质中见到。
Akt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的存活。
这个信号通路从上述PI3K信号通路中抽离,并与 Akt 两个相同的效应器分子恒定结合。
Akt 激活后,它通过几种机制来增强细胞的生存能力,包括抑制细胞死亡激素,防止基因的恶性突变,消除线粒体刺激,提高转录因子的稳定性要素等。
子宫肌瘤病人血清IGF-Ⅰ、IGF-Ⅱ水平及其与Ki-67、EGFR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于彬【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4)010【总页数】4页(P1322-1324,1328)【关键词】子宫肌瘤; 胰岛素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作者】于彬【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27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子宫肿瘤疾病,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造成[1-2]。
我国育龄妇女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40%,但是年龄在40岁以上妇女的发病率会显著提升[3]。
子宫肌瘤发病原因极为复杂,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具体的发病原因与机制尚不明确[4-5]。
胰岛素生长因子(IGFs)主要由家族中6种蛋白构成,具有促进人体细胞的繁殖、分化、调节人体血管形成与代谢的作用。
研究[6]表明,IGF-Ⅰ的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是人体重要的识别细胞核抗原,在细胞中具有增殖活性的作用,是细胞增殖的重要指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作为表皮细胞因子接收器,与人体表皮细胞生长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
而研究[7]显示,Ki-67与EGFR具有相关性。
但IGF-Ⅰ、IGF-Ⅱ与Ki-67与EGFR指标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报道不多。
本文就IGF-Ⅰ、IGF-Ⅱ水平与Ki-67和EGFR相关性进行分析。
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人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期收治的子宫腺肌病病人90例为对照组,疾病对子宫内膜组织不造成影响。
观察组病人年龄38~53岁,体质量指数(17.8~32.3)kg/m2,对照组年龄39~55岁,体质量指数(17.5~32.6)kg/m2。
2组病人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瘢痕疙瘩发病中的作用摘要:瘢痕疙瘩系指皮肤创伤后,因为大量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而且超出原有损害范围。
瘢痕疙瘩好发于前胸部、肩背部及面颈部等,轻微创伤既可引起瘢痕组织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范围可超过原伤口界限,并且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极易复发,病程长。
瘢痕疙瘩会引起患处剧烈疼痛和瘙痒,并且还给患者带来毁容及心理障碍,患者有要求治疗的强烈愿望。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首先是由Rinderkencth于1976年从人血清Cohn组中分离并获得的[1],因其在结构和功能上与胰岛素密切相关而命名,是一种强烈的胶原沉积刺激因子,可刺激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
IGFs家族包含有IGF-I、IGF-Ⅱ、受体IGF-IR、IGF-ⅡR及6种IGF的结合蛋白(IGFBPs)。
IGF-I,是由70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蛋白分子,分子量约为7.5kd,包含有3个二硫键,主要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同时还受生长激素(GH)表达水平的调节,促进细胞从G1期向S期转变,是细胞增殖的多功能调控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作用尤为突出。
IGF-Ⅱ又脑、肾脏、胰腺和肌肉分泌,是人体早期生长所必须的,最初在胎儿中起作用,对脑、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IGF与胰岛素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极其微弱,然而与IGF结合蛋白连接的IGF则不可与胰岛素受体相结合。
IGF受体(IGFR)主要包含有IGF-ⅠR和IGF-ⅡR。
IGF-ⅠR和胰岛素受体同源,由α及β两种亚基构成的α2β2异四聚体结构,具有酪氨酸酶活性,参与并介导IGF-I、IGF-Ⅱ及胰岛素的有丝分裂进程。
α亚基处于细胞外,拥有与配基相连接的区域;而β亚基则是由跨膜区、ATP结合位点及酪氨酸激酶活性区(TK区)构成。
IGF-I和α亚基连接,使β亚基中的酪氨酸残基自身发生磷酸化反应,激活磷脂酰肌醇(IP)的信号传导通路,刺激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的分化过程。
IGF1R激酶受体论文:IGF1R酪氨酸激酶细胞模型构建及药物筛选的应用【中文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IGF1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在各种类型细胞上均有表达。
IGF1R具有潜在的有丝分裂原作用,可促进细胞的增殖、调节细胞的恶性转化、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凋亡等生物功能,其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IGF1R被认为是非常具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的靶点。
本论文构建酪氨酸激酶IGF1R组成型高表达的细胞模型,并以该细胞模型对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筛选出对酪氨酸激酶IGF1R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组分。
该结果进一步验证该IGF1R酪氨酸激酶细胞模型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其于药物筛选的应用。
1 IGF1R酪氨酸激酶细胞模型构建以实验室已构建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Tel为基础,将IGF1R基因与之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转入IL3依赖性的小鼠原B细胞(BaF3细胞)并在G418及IL3非依赖性的条件下筛选出能够组成型高表达IGF1R激酶活性的细胞株BaF3/Tel-IGF1R.通过分别从分子水平,蛋白水平及功能水平的鉴定,说明筛选所得到BaF3/Te...【英文摘要】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IGFIR) is a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and is expressed in multiple type of cells. Ligand binding and subsequent activation of the IGFIR promot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 signals throughintracellular signaling cascades. The IGF signaling system, which is 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mammalian tissue growth, has also been implicated as causes of various human cancers, including breast tumors, pancreatic cancers. Therefore IGF1R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cancer therapy an...【关键词】IGF1R激酶受体 BaF3细胞高通量筛选【英文关键词】Tyrosine kinase IGF1R BaF3 cell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目录】IGF1R酪氨酸激酶细胞模型构建及药物筛选的应用摘要6-8Abstract8-9第一章 IGF1R酪氨酸激酶细胞模型构建11-31摘要11前言11-15材料与方法15-23实验结果23-24讨论24-27版图与说明27-31第二章酪氨酸激酶IGF1R细胞模型药物筛选的应用31-47摘要31前言31-35材料与方法35-37实验结果37-39讨论39-41版图说明41-47第三章文献综述47-54参考文献54-59已/待刊论文59-60致谢60。
IGF-1R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胰岛素生长因子家族主要成员之一,IGF-1R在人类大多数肿瘤中呈过表达,也在肺癌的转化与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
本文就IGF-1R在信号转导通路、与肺癌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在靶向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靶向治疗;肺癌【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003-02胰岛素生长因子家族(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ystem,IGFs)包括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和相应的受体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生长因子2受体(IGF2R)以及至少6类结合蛋白(IGFBP)[5],其中,IGF1、IGF2为多肽类生长因子,IGF1R、IGF2R 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的主要成员。
IGFs不仅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也在细胞的恶性表型的形成和维持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IGF1R在肺癌等大多数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和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1]。
靶向IGF1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转移,提高肺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2]。
因此,IGF-1R将有可能成为治疗肺癌的一个有效作用靶点。
1.IGF1R的分子结构IGF1R 是一种跨膜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定位于15q25-26,长约100kb,共有21个外显子,与胰岛素受体有60%同源性,由α、β两个亚单位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的异二聚体(α2β2)。
α亚基位于胞膜外,有一个半胱氨酸富集区域(cystcine-richodomain),可与IGF-1特异性结合;而跨膜的β亚基存在酪氨酸激酶催化亚单位,可催化自身磷酸化位点磷酸化,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产生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及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等生物学作用[3]。
文章编号:1005-6947(2004)03-0220-04・综述・I GF21R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肖君综述 孙维佳审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复习相关文献,综述性报道IGF21R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资料表明,IGF21R介导IGF21的活性,促进细胞增殖、细胞转化、抑制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
提示IGF21R作为分子靶位点将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受体,胰岛素生长因子;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Q343.1 文献标识码:A 胰岛素生长因子(IGFs)及其受体(IGF21R)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循环中IGFs水平升高与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
IGFs是促肿瘤生长因子,而IGFs的活性主要是通过IGF21R 介导的,且IGF21R在许多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
IGF21R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与其他生长因子如VEGF2C的信号传导通路相互作用实现促瘤作用,与诱导和保持肿瘤细胞的表型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1]。
因为IGF21R与肿瘤发生等各方面的作用,决定了它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现将国外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IGF21R的结构IGFs是生长激素(GH)依赖性生长因子,IGFs有2种,即IGF21和IGF22,前者主要在成人,后者主要存在于胎儿。
IGF21的受体(IGF21R)在核糖体内合成,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构成。
α亚单位由706个氨基酸组成,位于细胞外;β亚单位是626个氨基酸的跨膜多肽链。
α和β亚单位通过1个二硫键链接而成α2β半受体,2个αβ半受体再通过α亚单位间形成的二硫 收稿日期:2003-09-01; 修订日期:2003-12-11。
作者简介:肖君(1972-),男,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胰脉疾病方面的研究。
键链接而成成熟的α2β2完全受体[2],α亚单位是配体的结合区域,其中的半胱氨酸富集区域(cystcine2richodomain)是IGF21与其受体结合部位;β亚单位的胞内部分含有酪氨酸激酶,能交叉催化相应的β亚单位上的磷酸化位点磷酸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李娟;吕国栋;赵军;肖云峰;王建华【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家族系统中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ceptor,IGF-ⅠR)最为重要,其为一种糖蛋白跨膜受体,属于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在多种肿瘤中上调表达或增加激酶活性从而介导肿瘤发展、浸润以及抗细胞凋亡等;同时,IGF-ⅠR 还与多房棘球绦虫、线虫、血吸虫等致病因素有关,这些特性使IGF-ⅠR 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抗肿瘤、抗寄生虫靶向治疗潜在靶点。
本文对近年来以 IGF-ⅠR 为靶点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666-1668,1671)【作者】李娟;吕国栋;赵军;肖云峰;王建华【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相关文献】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研究进展 [J], 孟祥伟;张焱如;芒来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各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吴淑会;刘臣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A549细胞和淋巴细胞IGF-Ⅰ受体mRNA表达调控的研究 [J], 王俊宏;潘世扬;黄珮珺;宁明哲;刘根焰;柏兵;童明庆4.荷那龙罗非鱼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IGF-Ⅰ和IGF-Ⅱ)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J], 高风英;卢迈新;黄樟翰;朱华平;可小丽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促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蕾;杨连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激活机制及调控因子分析酪氨酸激酶家族(Tyrosine kinase family)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的蛋白质激酶。
其特点是可以将ATP的γ-磷酸酯与酪氨酸残基的羟基形成磷酸酯键,从而引发复杂的信号转导反应。
激酶家族在细胞增殖、分化、运动、凋亡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激活机制及调节因子,对深入了解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掘新型药物靶点有着重要意义。
一、激酶活性的调控机制酪氨酸激酶家族激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主要包括底物结合、自磷酸化、异源性激酶调节、蛋白激酶磷酸化等。
1、底物结合底物结合是酪氨酸激酶家族结构上的独特性质,很多激酶需要底物的结合才能正常发挥其催化作用。
典型的例子是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活性位点由底物C端肽段和激酶的N端肽段共同组成,当EGF与EGFR结合时,使得激酶N端肽段与底物C端肽段相互作用,从而激活EGFR的催化活性,引发下游多种信号转导反应。
2、自磷酸化自磷酸化是酪氨酸激酶家族另一个特殊的调控机制。
多说明氨酸激酶家族的自磷酸化是其激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可以反映其催化活性的强度。
自磷酸化通常是异源性激酶介导的。
以Src激酶为例,当Src与一些具有招募活性的受体结合时,会激活另一种激酶Lyn,在激酶的自磷酸化位点上将Src磷酸化,从而引发Src的活化。
3、异源性激酶调节异源性激酶调节是酪氨酸激酶家族调节最为广泛的方式,目前已知的激酶调节因子大部分都属于其中。
异源性激酶包括蛋白酪氨酸激酶、丝裂原活化激酶等,它们与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激酶结构相似、或与激酶发生交集,通过多种方式调控激酶的催化活性和下游信号传导。
比如,Lyn激酶可以磷酸化Bcr-Abl蛋白,降低其替代激酶抵抗Imatinib的能力,抑制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展。
4、蛋白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是调控酪氨酸激酶家族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段小霞, 韩文(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肝硬化是我国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其并发症发病率逐年提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从而抑制肝纤维化,延缓其向肝硬化进展。
IGF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就IGF在肝硬化的作用机制、临床评估、并发症及对未来诊疗的展望进行综述。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肝硬化Progress o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n liver cirrhosisDuan Xiaoxia, Han Wen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an 716000, Shaanx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Liver cirrhos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threatens human health seriously.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can inhibit the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 thus inhibit liver fibrosis and delay its progression to liver cirrhosis. IGF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ld-Pugh grad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mechanism, clinical evaluation, com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GF in liver cirrhosis.Key word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Liver cirrhosis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是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肝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受肝脏相关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