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感觉统合的步骤感觉统合呀,就像是一场身体和感官的奇妙之旅呢。
咱先来说说感觉输入这一步。
这就好比是给身体的各个感官开个小派对。
眼睛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啦,耳朵听到各种声音,像小鸟叽叽喳喳,汽车嘟嘟嘟的。
鼻子闻到花香、饭菜香,嘴巴尝到酸甜苦辣咸,皮肤呢,能感受到柔软的布料、凉凉的风或者暖暖的阳光。
这些都是感觉在不断地输入信息到我们的大脑里。
然后呢,就到了感觉调节这一环节。
大脑就像个超级聪明的小管家。
如果感觉输入太多太杂,就像派对太喧闹了,大脑就会进行调节。
比如说,在很吵的环境里,大脑会让我们慢慢适应这个噪音,或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声音上,像有人叫我们的名字。
要是感觉输入太少呢,大脑也会想办法,就像在很安静的房间里,我们可能会更加敏锐地听到一些细微的声音。
接下来呀,就是感觉统合的核心部分——感觉组织啦。
大脑把从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这些地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
就像是把派对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摆放整齐。
比如说,我们走路的时候,眼睛看到前面的路是平的还是有坑洼,脚的皮肤感受到地面的硬度和摩擦力,耳朵听到周围的动静,大脑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才能让我们稳稳地走路,不会轻易摔倒。
最后就是感觉输出啦。
这是我们身体根据大脑整合好的信息做出反应的时候。
就像我们根据大脑的指挥,伸手去拿喜欢的玩具,或者快速地躲开危险的东西。
比如看到球飞过来,大脑经过前面一系列的感觉统合,告诉身体的肌肉要怎么动,手臂要伸多高,用多大的力气,然后我们就能顺利地接住球啦。
感觉统合这几个步骤可是环环相扣的呢,少了哪一步都不行。
它们就像一群小伙伴,齐心协力地让我们能够很好地感知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愉快地互动哦。
一、实训背景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个体对来自身体内外各种感觉信息进行有效的接收、加工、整合和处理的过程。
感觉统合能力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个体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近年来,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开展感觉统合实训,提高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感觉统合的概念、原理和重要性;2. 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和方法;3. 培养实训人员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识别、评估和干预能力;4. 提高实训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实训内容1. 感觉统合基础知识(1)感觉统合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感觉系统的发展过程;(3)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和表现;(4)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
2.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1)前庭觉训练:旋转、摇晃、跳跃、荡秋千等;(2)本体感觉训练:平衡、协调、力量、柔韧性等;(3)触觉训练:按摩、拍打、摩擦、水温等;(4)视觉训练:颜色、形状、空间、视觉追踪等;(5)听觉训练:音量、音调、节奏、听觉记忆等。
3. 感觉统合训练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诊断、评估和干预方法。
4. 实训课程设计根据儿童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设计合理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学习感觉统合基础知识、训练方法和相关理论;2. 实践操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实践,包括游戏、活动、案例分析等;3. 教学观摩:观摩优秀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学习借鉴经验;4. 交流分享:与其他实训人员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实训经验。
五、实训成果1. 实训人员对感觉统合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实训人员具备了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识别、评估和干预能力;3. 实训人员提高了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4. 为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事业培养了专业人才。
六、实训总结1. 感觉统合实训对于提高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 实训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训人员的综合能力;3. 加强实训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事业贡献力量。
第1篇一、活动背景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器官,通过复杂而精确的协调,使个体能够有效地接收、解释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感觉统合训练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儿童和特殊需求人士改善感觉整合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适应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对感觉统合训练的认识和教学水平,我们特此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感觉统合训练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丰富教师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理论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理论的讲座,内容包括感觉统合的定义、类型、发展过程以及感觉统合障碍的表现和影响等。
- 通过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感觉统合特点和发展需求。
2. 实践操作- 组织教师参观感觉统合训练室,了解各类训练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开展分组实践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感觉统合训练,如平衡木、滑梯、荡秋千等,感受不同活动对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
3. 经验分享-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活动中的成功案例和心得体会。
- 鼓励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4. 教学设计-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比赛,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感觉统合训练原则的教学方案。
- 评选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并组织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
四、活动过程1. 前期准备- 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活动。
- 准备感觉统合训练室、器材和教学资源。
2. 活动实施- 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 记录活动过程,包括教师参与情况、学生反应、活动效果等。
3. 总结反思- 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反思,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 收集教师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五、活动效果1. 教师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什么是感觉统合(一)基本概念1.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2.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二)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的途径1.出生前的刺激:胎儿就已经在妈妈的子宫内不断接收到各项讯息,出生时产道的挤压也是一项重要的触觉刺激。
2.出生后的刺激:在宝宝出生抱、摇、摸、说话、微笑等,提供有益的刺激,在家里和幼儿园里的生活……(三)感觉统合的三大主要感觉系统A触觉系统:提供我们有关周围环境的讯息最主要的来源。
1.可以让小朋友避开危险2.探索世界3.它对心理安全感的发展也非常的重要。
小朋友经由触觉,在早期可以和妈妈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在以后,可以帮助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4.在手部动作方面,触觉和区辨觉的建立,可以促进小朋友对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的认识,是往后认知发展,精细动作控制的重要基础。
B前庭系统:1.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体各种形式的移动及运动。
2.与眼外肌有密切的关联:视觉——动作的协调。
3.前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肌肉张力(尤其是对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维持姿势,产生动作及发展出正确的身体空间概念。
4.它会告诉我们个体在环境中的空间关系,使人在身体与情绪上有安全感,也有助于小朋友的心理发展。
C本体感觉: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
本体感觉:本体感觉主要是经由肌肉,关节或骨骼等感受器而来的讯息,动作是促进感觉统合发展最主要的途径。
感觉统合失调基本认识: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身体的感觉器官协调系统出了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统合失调”。
简述感觉统合的功能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个体在出生后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和经验,逐步建立起感官系统和运动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的过程。
感觉统合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注意力和认知能力:通过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促进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和联系,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
2. 增强情感和社交能力:通过感官刺激和游戏等方式,帮助个体感知和识别不同的情感和社交信号,增强情感和社交能力。
3. 改善睡眠和身体功能:通过适当的感官刺激和运动等方式,帮助个体调整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改善睡眠和身体功能。
4.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不同的感官刺激和学习策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感觉统合的过程包括多种感官刺激和游戏等方式,这些刺激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例如通过阅读、绘画等方式进行视觉刺激,通过听故事、唱歌等方式进行听觉刺激。
通过不断地进行感官刺激和训练,个体可以逐步建立起各种感官系统和运动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提高个体的身体和心理能力。
除了针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还可以应用于成人的心理治疗和自我提升。
例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知能力和情绪状态,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生活质量。
感觉统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建立感官系统和运动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身体和心理能力。
生活中感觉统合的例子生活中的综合感觉是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不只是单纯地感受特定的刺激,而是将各种感受、感知和认知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体验。
综合感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触发我们的感官,并以某种方式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以下是一些关于生活中综合感觉的例子:1.早晨的咖啡香气和阳光的温暖:当我们早晨醒来,闻到咖啡香气的同时,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我们会感到一种舒适和愉悦。
这个例子中,咖啡香气通过嗅觉刺激我们的大脑,阳光则通过视觉刺激我们的感知系统。
这两种感官的刺激综合起来,增强了我们的感受。
2.听音乐时的情绪体验:当我们听一首动听的音乐时,我们不仅仅是在感受音乐的旋律,还会通过音乐所传达的情绪和节奏感受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音乐可以通过听觉刺激和情感的综合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3.吃美食时的味觉和视觉体验:当我们品尝一道美食时,我们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而感到愉悦,还会受到它的外观和颜色的影响。
例如,一盘色彩斑斓的水果沙拉会使我们感到清新和振奋。
4.演出时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当我们观看一场精彩的舞蹈演出或音乐会时,我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感受来欣赏表演的美感。
舞蹈演员的动作和音乐的节奏相互配合,让我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旅行时的多感官体验:旅行是一种综合感觉的极佳体验。
当我们旅行时,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尝试当地的美食、感受陌生的气味和触摸不同的纹理。
这些不同感官的刺激共同创造了旅行的全方位体验。
6.电影院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当我们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画面的高清晰度、音响的炮轰效果以及座椅的震动让我们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感受是通过多个感官的综合刺激来实现的。
7.户外运动时的身体感觉:例如滑雪、冲浪、攀岩等户外运动,不仅可以感受到身体的运动和力量,还会受到户外环境、气温和风的影响。
这些综合刺激增强了体验的丰富度。
8.瑜伽和冥想中的身心一体感:通过瑜伽和冥想的练习,我们可以将身体的动作和呼吸与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力相结合,实现身心的一体化。
儿童感觉统合科普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儿童感觉统合是指儿童通过感觉系统获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处理和应对的能力。
感觉统合涉及多个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平衡感觉。
这些感觉系统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进行协调和整合,使儿童能够感知和理解外界的刺激,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儿童感觉统合的重要性儿童感觉统合对于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外界环境,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感觉统合问题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情绪调节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的表现儿童感觉统合问题可能表现为以下方面: 1. 过敏或超敏:对某些感觉刺激过度敏感,如声音、光线、触摸等。
2. 欠敏:对某些感觉刺激反应不足,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感知。
3. 协调困难:在运动和协调活动中表现出困难,如平衡、跳跃、抓握等。
4. 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或过于专注某个感觉刺激。
5. 情绪问题:易激动、易疲劳、情绪波动大等。
6. 学习问题:学习困难、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的原因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包括: 1. 遗传因素:感觉统合问题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2. 早期发展问题:早期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感觉统合问题。
3. 环境因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可能对感觉统合发展产生影响,如过度或不足的刺激。
4. 神经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感觉统合问题。
如何帮助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以下是一些帮助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方法: 1. 提供适当的刺激:为儿童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听不同声音等,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外界的刺激。
2. 提供结构化的活动:通过结构化的活动,如游戏、运动等,帮助儿童发展运动和协调能力。
3. 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儿童的家庭、学校和治疗师合作,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儿童克服感觉统合问题。
4.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为儿童提供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序的学习环境等,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儿童发育最重要的基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婴幼儿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婴儿期的宝宝不喜欢被人抱,每次洗澡都哭闹不止,甚至拒绝含妈妈的乳头;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恐惧各种游乐设施,从来不肯滑滑梯,不肯荡秋千,总是远远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的孩子上小学后课堂发言非常积极,但每天完成作业却非常困难,怎么都不愿写字……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身为父母的你会怎么想?是孩子天生“不乖”吗?还是孩子有逆反心理,故意和自己作对?
儿童发育专家提醒父母和老师,对于那些行为古怪、笨手笨脚、多动或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不要简单地把他们当作“问题孩子”来对待,因为这些孩子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出了问题。
经过专业的感统训练,他们同样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症状
太敏感、太迟钝都可能是感统失调
5岁的豆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他却从来不肯刷牙,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它的嘴巴,他就会开始呕吐。
不仅如此,只要一闻到垃圾的味道,他就会非常恶心。
父母带他去做了各种检查,包括胃镜,都查不出问题,最后医生才发现他的感觉统合有问题:他的嗅觉和口腔触觉太敏感,因此会对刷牙和垃圾味道反应过度。
6岁的宏宏吃饭时总是将饭菜掉在地上,往往掉的比吃的还多,而且总是喜欢到处乱跑,即使是被强迫坐在椅子上,也喜欢敲敲打打,从来闲不下来,把整个家搞得鸡犬不宁。
感统评估发现宏宏触觉迟钝,并因此双手动作不协调,造成吃饭时饭菜容易脱落。
同时,宏宏的前庭觉系统功能低下,所以总是喜欢跑动,以寻求前庭觉刺激。
“问题孩子”或是感统失调
“人体有五大感觉系统: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知觉和听知觉。
一个人的这些感觉系统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都会出问题。
”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方素珍表示,以前庭觉为例,感觉太迟钝的孩子会不停地寻求刺激,因此显得很好动甚至脾气暴躁;而太敏感的孩子,则可能长期处于不安全感之中,对运动感到恐惧和厌恶,“比如不肯荡秋千,不肯滑滑梯,不肯参与小朋友的游戏,这些都是前庭觉防御的表现”。
“一般来说,脑损伤越重的孩子,感统失调症状会越明显,但一些看似正常的孩子,同样也可能感统失调”,方素珍表示,临床上有不少感统失调的孩子,只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典型,而其他方面都和正常孩子一样。
“这些孩子往往到了上学的年龄,才被发现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在学校表现出多动、注意力缺陷、学习障碍,或是经常抽动,这些孩子很容易被当作‘问题孩子’看待。
其实他们也很辛苦,很可怜”。
分析
过度宠爱也可导致宝宝感统失调
“在人体各处分布着不同的感觉接收器,比如皮肤、眼睛、耳朵、肌肉等。
这些接收器就像雷达一样,能够探测、接受、传送身体内外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给大脑,”方素珍解释说,“当大脑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便会对它们进行组织、处理和加工,让人们对环境、自我、动作及身体有正确的认知,并与外界环境作出合适的互动。
这个过程就叫感觉统合。
”
“如果大脑经常无法有效地处理身体接收到的各种感觉信息,便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种情况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
保护过多孩子得不到应有刺激
“导致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很多,既可能是先天性的或遗传因素,也可能跟后天的养育不当有关”,方素珍表示,目前已知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出生窒息缺氧、母亲产程延长、脐带绕颈、胎盘老化、出生前胎儿胎心降低等都可能导致宝宝感统失调。
此外,准妈妈在妊娠期间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是长期卧床、滥用药物、阴道流血保胎、感染病毒、饮食不正常等也可能影响宝宝的感觉统合。
另一个经常被许多家长忽视的因素是后天的养育方式。
方素珍特别提醒说,如果宝宝的生长环境过于单调,或在发育过程中受到过多的保护和活动限制,得不到相应的环境刺激,同样可能发生感觉统合失调,“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抱得过多,使孩子失去在地上爬行翻滚的机会,或是让孩子过多地待在家中,不能与同龄人追逐嬉戏,事实上都对宝宝的发育不利”。
医生提醒
婴儿期护理困难或提示宝宝大脑功能出现障碍
“所有感统失调的孩子,如果去追踪,肯定在很早的婴儿期就已经有了症状,只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方素珍提醒说,在宝宝还是婴儿时,家长就应注意观察宝宝的护理是否有困难,是否有睡眠障碍,“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它可能提示宝宝的大脑感觉功能出现了障碍。
”
方素珍举例说,正常情况下,孩子都是喜欢被人抱的,但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特别不喜欢被人抱,如果一下抱它起来,它会突然非常害怕;还有的宝宝勺子一放进嘴里就会哭,甚至连含妈妈的乳头也会哭;有些则表现为特别不喜欢洗脸、洗澡;还有的宝宝一定要在黑暗的环境才能睡着,有一点光都很难入睡。
这些早期症状都值得家长特别留心。
名词解释
感觉统合失调
大脑不能有效地整合感觉信息,从而导致儿童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情绪、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所有感觉系统病变都可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
由于脑干是感觉统合最重要的部位,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发生在脑干。
专家支招
如何预防宝宝感统失调
1.孕期:
准妈妈在进行胎教时,不宜选择声音过于尖锐的乐器或强节奏的摇滚乐,而应选择胎儿喜欢的柔和、宁静的音乐。
2.婴儿期:
不要让宝宝哭得太久,对入睡困难的宝宝要以摇晃等方式帮它入睡,并可采用多种睡姿。
在宝宝清醒时鼓励它进行俯卧位活动。
妈妈平时要多跟宝宝说话,不要将宝宝过多托付给老人或保姆。
多让宝宝看色彩对比的大图案,鼓励宝宝探索环境,让宝宝尝试多种食物。
3.幼儿期:
允许宝宝吸手指、咬玩具,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可与宝宝玩抛高高等游戏,鼓励宝宝参与家庭生活,如做饭、打扫卫生等及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