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饲喂怀孕母猪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8
妊娠母猪饲喂标准咱就说这妊娠母猪啊,那可得精心伺候着。
这就好比孕妇,得吃好喝好照顾好,不然怎么能生出健康的小猪崽呢!你想想,这妊娠母猪肚子里怀着小猪呢,它们的营养可都得从母猪这儿来呀。
要是喂得不好,那小猪能长得壮实吗?就像咱人一样,妈妈吃得不健康,宝宝能有好身体吗?所以啊,给妊娠母猪的饲喂可得讲究。
先说这饲料吧,得选好的。
不能随随便便找点啥就喂了,那可不行!得是专门适合妊娠母猪的饲料,有足够的营养成分。
这就好像给孕妇准备营养餐,得有蛋白质啊、维生素啊、矿物质啥的,一样都不能少。
然后呢,喂食的量也得把握好。
不能太多,太多了母猪太胖,生产的时候可就费劲了;但也不能太少啊,太少了小猪没营养,生下来瘦不拉几的可咋办。
这就跟咱吃饭一样,吃多了撑得慌,吃少了又饿得慌,得恰到好处才行。
还有啊,喂食的时间也得固定。
不能今天早喂,明天晚喂的,那母猪的生物钟都被打乱了。
就好比咱人每天按时吃饭,身体才健康呀。
你说这妊娠母猪也不容易啊,怀着小猪还得被我们精心照料着。
但咱也不能嫌麻烦呀,它们可是给咱带来经济效益的呢!要是没照顾好,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咱再想想,要是喂得乱七八糟的,母猪生病了咋办?小猪不健康咋办?那不是白忙活一场嘛!所以啊,咱得认真对待这事儿,不能马虎。
给妊娠母猪准备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也很重要啊。
就像咱人喜欢住在干净整洁的房子里一样,母猪也喜欢干净的地方呀。
要是脏兮兮的,它能舒服吗?能好好吃东西吗?咱可别小瞧了这妊娠母猪饲喂的事儿,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说要是没做好,那不就像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一样,后面能不出问题吗?咱可不能因小失大呀!总之,一定要好好对待妊娠母猪的饲喂,让它们吃得好,睡得好,这样才能生出健康活泼的小猪崽,咱们的付出才会有回报呀!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妊娠母猪的几种饲喂方式妊娠母猪有以下2种饲喂方式:第一,定位栏饲喂定位栏饲喂是将妊娠母猪从配种后直至产仔前一周,均饲养在60-70厘米,长2—2.2米的单体栏内。
定位栏饲喂的优点是能根据猪体况、分阶段合理供给日粮,不会母猪间的挤碰,既能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又能有效的保证胎儿生长发育。
缺点是不能自由运动,母猪肢蹄病较多、死胎比例大,难产率高,母猪使用年限缩短。
第二,散养饲喂母猪散养是为了让配种后的母猪能够自由活动,减少母猪的肢蹄病,降低死胎比例,降低难产率,增加母猪的使用年限。
母猪散养又有以下几种模式:1、限位栏+电子饲喂站就是后备母猪或者空怀母猪配种后前5周在限位栏里饲喂,因为配种后的前5周胚胎不稳定,容易流产或者死胎,所以放在限位栏里饲喂,6周到上产床前5天把一起配上种的母猪统一放在一圈内,用电子饲喂站精细精确饲喂,每圈可放40头,这样保证母猪的吃食时间。
这种饲喂模式可以解决母猪散养精确饲喂的问题,也能避免配种后母猪前期流产的问题,但是这种饲喂模式要将母猪从限位栏挪至电子饲喂站内饲喂,增加工作量。
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限位栏饲喂——→电子饲喂站小圈饲喂——→上产床2、电子饲喂站饲喂就是母猪的整个怀孕期都在电子饲喂站内饲喂,但是母猪在怀玉初期又容易流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大多大型猪场从后备母猪和空怀母猪开始就使用电子饲喂站饲喂,这样后备母猪或者空怀母猪在群样的这段时间内已经彼此适应,不再出现咬架、争地盘这种现象,且经过驯化都已经适应电子饲喂站的饲喂,配种后不需要再进行驯化,能相安无事的在一个圈内生活。
这种模式是最理性的饲喂模式,既可以散养精确饲喂,又避免了挪圈的问题,但是因为从后备母猪和空怀母猪开始就使用电子饲喂站,设备成本较高,适合大型猪场使用。
后备母猪/空怀母猪——→电子饲喂站小圈饲喂——→上产床3、小圈饲喂+限位栏饲喂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性情差异不大的母猪饲养在同一圈内,每圈饲养5-6头,到妊娠后期挪到限位栏里进行饲喂,这样保证了母猪的自由运动,死胎率降低,难产率低,使用年限增长,但是这种饲喂模式会导致猪前期采食不均的问题,不能做到精确饲喂,适合50-150头的散养户使用。
怀孕母猪饲养管理方案
母猪产房:产房是怀孕母猪待产和生仔猪的地方,对环境的卫生及消毒情况要求较高。
在前一批怀孕生产的母猪离开后,要彻底清扫卫生,用水枪将地面冲洗干净,使用两种消毒液对产房进行全面的消毒。
母猪饲喂:怀孕母猪一般使用定量杯定时定量进行饲喂,防止母猪过胖压到小猪、小猪过大导致母猪难产等情况的出现。
在产前1个月左右喂母猪营养成分高的饲料,保证母猪营养;母猪生产后,可以喂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并逐渐提高饲喂量,在第七天时达到最大量。
母猪保健:怀孕母猪整个孕期的抵抗力都很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充分消毒。
进入产房前及母猪生产前,为母猪进行充分的消毒。
饲养员要做好产房卫生及消毒,多观察怀孕母猪身体情况,做好记录工作,发现母猪有生产迹象时,做好接产准备。
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数量主要依照猪场所希望达到的生产性能来决定。
后备母猪的购买和选择在购买后备母猪前,要对种猪场有一定的了解。
最好能够进行实地考察。
发情和配种:配种舍的合理布局发情和配种都是在配种舍里完成的。
由于配种舍饲养着后备母猪、断奶后母猪、公猪等猪场的核心动物群,因此如何合理布置配种舍,完成发情和配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怀孕母猪怎么养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怀孕母猪那就是猪场最重要的,可以说对怀孕母猪的重视超过了猪场所有猪,但有些养猪人就算这样,怀孕母猪还是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让养猪人都快怀疑迟人生了,那么怀孕母猪怎么养?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一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顺利着床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提高配种分娩率;二是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尽可能多的、健壮的、生活力强的、初生重大的仔猪。
三是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为哺乳期储备皮质醇所更年期需的营养物质。
针对母猪在妊娠不同时期不同的生理特点及对日粮的不同,我们通常把母猪分成四个阶段饲养与饲喂。
1.已配待查母猪:指配种1-3周的母猪,此时是受精卵着床期和胚胎肝脏的形成分化期。
母猪对日粮的营养水平不很高,但对饲粮质量督促很高,母猪要严格控制饲喂量,饲喂不能过多,每天1.8-2.5公斤左右,摄入的能量过高,会增加胚胎的死亡,并且不宜对母猪频繁调圈,影响受精卵着床,也容易产生畸形早产儿。
2.妊娠前期母猪:配种后22天—88天,母猪维持期。
此时猪饲粮每天2--2.5公斤左右,要求能保持中等膘情即可。
3.妊娠后期母猪:配种后89—107天。
此时最慢是胎儿生长发育最快期,母猪饲粮每天应增加至2.5—3公斤,保证出生胎儿体大健康。
4.围产期母猪:配种后108—产仔。
此时应每天递减饲喂量,降低胃肠道对产道的保证母猪顺产。
妊娠母猪对日粮的其要求。
要求日粮质高均衡的全价猪饲料,尤其对氨基酸的要,并且配合龙芽草饲料最好。
特别注意饲料的发霉变质,发霉饲料原料应废弃。
怀孕母猪怎么养?妊娠母猪的驯养管理环境妊娠母猪对环境的要求及习惯:猪比较嗜好干净卫生的环境。
要求饲养人员首先要抓好母猪的定位,让它定点排粪尿,日后母猪会养成很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猪是群居性动物(公猪要单饲),每头猪躺卧占地面积约1.5㎡左右,每个圈舍饲养3—4头,喝水每头猪要有足够的休息空间。
母猪分群饲养时,要大小分开,强弱分开,病残猪只单独饲养,以避免饲喂时争食、打架,相互咬伤等。
母猪妊娠期饲喂养殖与饲料2021,20(02),14-15摘要:为了提高妊娠母猪的产活仔率,增加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妊娠期母猪表现、定期复查妊娠母猪、妊娠母猪的饲喂3个方面介绍了母猪妊娠期饲喂要点。
妊娠母猪的饲喂量应根据品种、体况或膘情、饲料营养水平、环境条件、饲喂设备等具体情况随时调整,不能刻板地按照以往经验或管理指南上面的要求来确定饲喂量。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根据母猪的膘情和饲料营养水平来调整饲喂量,这样有利于保证母猪自身体重增长和腹中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 妊娠期母猪表现正常情况下母猪的发情周期大概在18~23 d,如果母猪配种后21 d左右没有出现发情症状,就可以初步确定母猪已经受孕了。
通常母猪在受孕后往往表现神情安稳、动作缓慢、贪睡、采食量增加,容易长膘,皮毛发亮。
妊娠中期母猪腹部开始增大,乳房也逐渐发育起来。
在妊娠后期可以明显看到腹中胎动情况,用手触摸能够感觉到蠕动的胎儿,在妊娠末期,母猪阴户逐渐松弛,此时应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清理干净产仔舍并升高舍温。
在分娩前1~2日,母猪乳房膨胀更加充分,用手可以挤出浓稠的初乳,在临产前母猪表现出叼草做窝行为并且频繁排出粪便和尿液[1]。
2 定期复查妊娠母猪应定期做好妊娠母猪的复查工作,尤其在配种后18~65 d内,母猪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假发情或流产现象,这时需要正确判断母猪是否妊娠,以便确定是否发生流产情况,采用有效措施促使母猪尽快发情和配种,缩短空怀期和提高母猪整体繁殖能力。
在实际生产中,个别母猪在配种21 d后阴户发红并流出黏液,同时发情时间短并躲避公猪,这种情况属于假发情,应该与正常发情区别开来。
有的母猪配种21 d 后没有表现发情,但是到下一个发情期才出现发情症状,这种情况会耽误正常配种、受孕,延长空怀期和降低繁殖力[2]。
有的母猪虽然已经确定受孕了,但是在非预定的时间又出现发情症状,这说明母猪已经流产了。
有的母猪在妊娠早期发生流产后不会表现出来,需要管理人员认真观察母猪阴户部位,母猪妊娠早期流产后阴户好像受到污染、稍微发红。
母猪七阶段饲喂程序
母猪的七阶段饲喂程序表如下:
1. 第一阶段:断奶到配种。
母猪哺乳21~28天后断奶,断奶前三天对母猪进行严格的限饲。
断奶后继续饲喂哺乳期母猪料,并在断奶后三天进行短期优饲,促进母猪发情排卵。
2. 第二阶段:配种到怀孕30天。
这个阶段继续饲喂哺乳期母猪料。
3. 第三阶段至第六阶段:怀孕30天至产前5天。
饲喂程序可能因母猪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4. 第七阶段:产仔阶段。
在母猪产仔后,进行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消毒、助产等。
同时,给母猪打消炎药并喂服“益母生化散”,每天一次,连喂3天,有效促进子宫复位,促进恶露排除,防控子宫炎发生。
请注意,上述饲喂程序可能因母猪的品种、体况和饲养环境等因素有所调整。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和兽医或营养师的建议进行调整。
母猪的饲喂方法
母猪的饲喂方法如下:
1. 怀孕母猪:从配种到产前3天,每天饲喂6到7斤配合饲料和3斤青绿
饲料。
饲料中长期添加维安1公斤,并在每月的1000斤饲料中加入“孕畜康5包+蓝独灵1公斤”,保健一周。
2. 哺乳母猪:产后10天,用包衣替米考星,产后7天停止使用;产后25
天内,每天使用补血生乳丹50克和“和维安” 10克。
3. 断奶母猪:种猪保每天5克,多情多仔每天50克,直至发情配种。
4. 断奶小猪:断奶前3天开始加两周,100斤饲料中加入“和维安”100克、包衣替米考星100克、科特免300~500克。
两周后,1000斤饲料中加入“和维安”1公斤+蓝圆转阴1型、2型各500克。
此外,母猪每隔4~6个月使用通灭注射一次6~8毫升进行驱虫,仔猪在
50日龄使用通灭注射1毫升。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可以根据猪场的具体情
况进行调整。
妊娠母猪的饲喂方法妊娠母猪的饲喂是确保产仔健康和提高生产率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饲喂方法可以帮助母猪保持身体健康、增加体重和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妊娠母猪的饲喂方法。
首先,妊娠母猪的饲喂要注意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母猪在妊娠期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满足胎儿的生长需求。
饲喂时可采用混合饲料,根据母猪的体重和妊娠阶段适当调整饲料的比例。
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必需氨基酸等。
其次,妊娠母猪的饲喂要控制饲料的数量和频率。
母猪的饲喂量可以根据体重和饲料的能量含量进行合理调整。
一般情况下,妊娠早期每天饲喂2-3次,妊娠后期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但每次饲喂的量要适中,避免过度饲喂引起肥胖和疾病。
另外,妊娠母猪的饲喂要注意饮水的供应。
母猪在妊娠期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维持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和促进胎儿的发育。
水要保持清洁,经常更换,确保母猪随时可以获得新鲜的饮水。
同时,应将饮水设施放置在容易接触的地方,方便母猪随时喝水。
此外,妊娠母猪的饲喂还应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
母猪在妊娠期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的影响。
合理的温度和光照可以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和提高免疫力。
通风要良好,避免空气污浊及过大的呼吸阻力。
最后,妊娠母猪的饲喂要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健康检查。
通过监测母猪体重的变化可以了解其生长情况和饲喂效果,及时调整饲喂计划。
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妊娠母猪的饲喂方法需要注意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控制饲料的数量和频率、保证充足的饮水供应、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并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健康检查。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喂,才能确保母猪产仔健康、提高生产效益。
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指导和帮助!。
母猪妊娠期间饲喂注意事项母猪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关注其饲喂和管理。
以下是母猪妊娠期间饲喂的注意事项:1. 合理的饲料营养:母猪在妊娠期间需要额外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满足胎儿发育的需求。
饲喂的饲料应该具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
可将饲料中的粗粉细化,增加其消化吸收率,使用优质的饲料,如全价饲料或全混合饲料,将有助于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2. 草料和粗纤维的供应:妊娠期母猪需要摄取足够的粗纤维,以保持良好的胃肠道健康。
可以提供适量的青贮料或青草作为粗纤维的来源。
此外,还可以添加少量粗纤维饲料,如豆腐渣、麦麸等。
这些粗纤维饲料有助于防止便秘和其他消化问题的发生。
3. 提供清洁的饮水:母猪在妊娠期间需要喝足够的清洁水来满足其日常的水分需求。
水的供应应始终保持畅通,并保持水质清洁。
另外,需要确保猪舍内的水器定期清洗和消毒,以防止杂菌的繁殖和传播。
4. 喂养时间间隔和量的控制:妊娠期母猪需要经常进食,但不应一次吃得过多。
可以将饲料分成几次供应,每次喂食间隔至少2到3小时。
这样可以避免胃胀和其他消化问题的发生。
5. 补充常见缺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妊娠期母猪可能存在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如钙、磷、维生素A等。
可以通过添加添加剂或补充剂来增加这些物质的摄入量。
此外,有时还可以在饲喂中添加饲料添加剂,以提高营养的吸收利用率。
6. 合理的饲喂量控制:母猪在妊娠初期可能需要较少的饲料,但随着妊娠进展,饲喂量应逐渐增加。
可以根据母猪的体重、品种和妊娠阶段来确定饲喂量。
必要时,可以咨询兽医或饲养专家以获取具体的饲喂量建议。
7. 适量的运动和活动:母猪在妊娠期间需要适量的运动和活动以维持其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在封闭的猪舍中,可以提供适当的游玩设施,如球、木垫等,以促进母猪的活动。
这样可以帮助她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8. 定期体重监测:在妊娠期间,可以定期测量母猪的体重来了解其发育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和乳房的发育情况来评估她们的健康状态。
种猪群的营养需求和管理II. 饲喂怀孕母猪NUTRIENT REQUIREMENTS AND MANAGEMENT OF THEBREEDING HERDII.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STATION SOWSDon H. Bushman博士SW2-04种猪群的营养需求和管理II. 饲喂怀孕母猪Don H. Bushman 博士宁春译饲喂管理当然怀孕母猪和小母猪不应采取自由采食,因为自由采食会导致她们过肥而出现产仔数减少、在哺乳期间采食量下降和体重损失过多,以及许多其它问题。
同时配种后5-7天是预防胚胎早期死亡、帮助确保窝仔数(见“怀孕期饲喂阶段”一节)的一个关键时期。
但是有两个关键问题必须铭记在心:1)在母猪怀孕和整个生命过程中,她们的体重应该持续增加;2)母猪在分娩时必须有一定量的肌体储备(背膘),否则会影响产奶量和仔猪的断奶体重。
如果母猪在哺乳期间体重损失太大,她们无法尽快再配种。
因此,如果一头小母猪/母猪在哺乳期间的体重损失过多,那么在她下一次配种前和/或下一个怀孕期的营养需求量就要提高。
在后文中你们会注意到母猪怀孕期间的营养需求量是以她们在上一个哺乳期间的性能为基础的。
表1给出了母猪整个繁殖期过程中的体重增长情况。
当猪场内有10%的母猪无法达到持续增重,那么这个种群就有可能会出现繁殖方面的问题。
母猪自身的增重将取决于母猪成熟时个体大小。
胚胎增重(胎盘膜、羊水和胚胎)将取决于胚胎的数量。
每个胚胎增重约2.3公斤。
除了体重增加/减少以外,肌体储备、背膘和组织(肌肉/瘦肉)数量的增加也非常重要。
我们的目标是母猪配种时P2背膘厚度达到至少16-18毫米(至少14毫米)、产仔时背膘厚度达到18-20毫米(最多22毫米)。
这样的背膘水平适用于母猪整个繁殖生命中的每一次配种和分娩。
大部分生产者不给母猪称重,检查背膘下降/增加的则更少。
而使用常见的体况评分法来评估母猪体况很费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评分也很主观。
然而,用超声波仪器测量背膘可以给生产者提供一个可信的母猪体内脂肪含量的估计。
最近的研究指出,现代高瘦肉率母猪体内肌蛋白数量比背膘厚度对再配种性能的影响更大。
肌蛋白的过多损失将导致母猪再发情延迟,或者如果肌蛋白损失太大有可能导致母猪不发情。
用超声波仪器测量眼肌面积可用作母猪肌肉含量的指标,因此非常有用。
这是达到最佳管理水平的猪场的必要选择。
任何一家管理良好的猪场都必须至少使用背膘仪来测量背膘厚度。
一旦猪场建立起一套确定背膘厚度或再加上估算肌肉损耗的系统,并在日常管理中充分运用,那么肯定可以通过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节约饲料成本来降低生产成本。
许多年来传统的确定母猪体况的方法是用肉眼给每头母猪打分,分值1-4,有时为1-5分,2.5为可接受体况的最低分,3分为体况良好。
但是从表2中可以看出母猪体况评分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主观性。
数据来自于加拿大三家习惯用视觉给母猪评分的商品猪场假如体况评分3分相当于P2背膘厚度16-18毫米,很明显猪场A视觉评分为3分的猪都太瘦了。
事实上那些母猪的平均背膘厚度(10.9毫米)还不够配种时的背膘要求,即使是最肥的母猪(14毫米背膘)也只达到配种时背膘要求的最低水平。
猪场B和C的平均水平和我们的期望值非常接近,但是其中的范围从瘦到过肥的猪都有。
这些数据清楚地说明体况评分无法准确反映怀孕母猪的背膘水平或肥瘦程度。
同时不同的评分者会给同一头母猪打出不同的分数,而且在不同时间打分的标准也不一致。
另外在这些数据中无法确定某一特定体况分数母猪的喂料水平,而怀孕母猪每日喂料量的细小差别都可导致背膘水平和增重的巨大差异。
测量背膘确实需要化时间,但是如果测量背膘和其它工作合并起来进行就要快得多。
测量背膘的最佳时间是断奶、配种、妊娠检测(35-40天)、怀孕90天和产仔前。
测量出来的背膘厚度应该记录在母猪信息卡上,用来确定采食量。
同时在分析猪群总体情况时,对那些体况良好的母猪可以使用基础饲喂量。
一旦猪群中的母猪体况稳定在理想的水平或饲喂管理方案被证实令人满意的话,那么实行一项体况监控方案就足够了。
在一项体况监控方案中实际大约只需要测量15-20%的母猪,但必须注意识别那些体况过瘦或过肥的母猪。
这些母猪需要增加/减少喂料量,如果这样的母猪比例开始增加,则需重新评估猪场的饲喂管理方案。
为了能有效地使用背膘厚度这一指标,确定“基础饲喂量”也很重要。
要维持母猪配种时16-18毫米背膘所需的基础饲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中的能量和氨基酸(蛋白质量)水平。
在中国,怀孕母猪料中麸皮的用量范围很大,所以要维持母猪良好体况和/或较瘦母猪额外增加体重所需要的采食量也有显著差别。
表3提供了一份指导性的在一般气候条件下维持160-180公斤体重母猪良好体况,并根据日粮中不同的麸皮含量(能量水平)所确定的基础饲喂量。
请注意,日粮中麸皮的用量每增加或减少5%,母猪的采食量就增加或减少约50克/天(在整个怀孕期每头母猪约合5.7公斤料)。
a 这里的蛋白质水平足以提供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包括玉米—豆粕型加上述水平的麸皮日粮中的氨基酸总量和可消化氨基酸)。
b 这里推荐的钙和有效磷水平用来维持良好的骨胳强度。
如果经产母猪的采食量达到表中所述的水平,那么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足以满足氨基酸的需要量。
但是对于那些头胎母猪和较瘦的母猪而言,日粮中应达到13-13.5%的蛋白水平以满足赖氨酸的需要量。
除非怀孕母猪一天喂2次,否则我们不建议在怀孕日粮中使用合成赖氨酸,因为如果母猪一天只吃一次料,饲料中的合成赖氨酸无法充分利用。
和NRC或国外的资料中提到的采食量相比,表3中的采食量可能看起来比较高。
NRC和西方国家的资料中所说的采食量是根据无麸皮的、含3350千卡消化能/公斤的日粮来计算的。
只要采食量相应增加以弥补能量的下降,在怀孕母猪日粮中使用大量麸皮(最多25-30%)除了增加饲料成本以外并没有其它什么问题。
事实上怀孕母猪料中高水平的某些纤维可能有助于增加窝仔数(见下文“高纤维日粮”一节)。
有研究显示在母猪配种后35天内使用较高水平的维生素可以有助于提高受胎率、分娩率、产活仔数和仔猪断奶体重。
还有数据提出种猪日粮中增加生物素、叶酸和胆碱以确保达到最佳繁殖性能。
有研究指出200ppb有机铬(甲基吡啶铬)可以提高繁殖性能。
但是有机铬通常非常昂贵,使用有机铬时必须衡量增加的成本和潜在窝仔数增加之间的经济效益。
种猪群推荐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见《种猪群的营养需求和管理:I. 后备母猪和公猪的营养和管理》。
调整采食量表3中的采食量仅仅是指导性的数据并只适用于配种时P2背膘厚度达到16-18毫米的母猪。
而母猪的营养需求量(采食量)取决于母猪的体况而有相当大的差别。
母猪在怀孕期间的增重直接和哺乳期间的体重损失有关。
例如,一头体重125公斤的小母猪在第一个怀孕期自身应该增重约35公斤,在第二次配种时体重约为150公斤(表1)。
如果她在第一个哺乳期内体重损失20公斤,那么在第二次配种之前必须要恢复这损失的20公斤体重,或者在第二个怀孕期要额外增重20公斤,即自身增重要达到55公斤,而不是35公斤。
所以她在第二个怀孕期的采食量不得不有相当大的增加。
根据NRC模型计算,母猪在怀孕期间每额外增重5公斤,每天就需要多采食125克饲料。
如果她在哺乳期间损失10公斤的体重,那她的下一个怀孕期每天就需要多吃250克饲料。
体重损失15-20公斤相当于背膘下降8-10毫米。
表4提供了一份根据母猪体况在怀孕期饲喂指南。
取决于母猪的体况和体况恢复的速度,在配种后7天到配种后65-90天之间应维持这样的采食量。
对断奶时背膘厚度在12-13毫米以下的母猪从断奶到配种这段时间内可能有必要进行自由采食来帮助缩短断奶到再发情的天数(见“怀孕期饲喂阶段”一节)。
不过,一定要在配种到配种后7天这段时间内减少采食量,然后再按表4给出的指南增加采食量。
a 以表3中的玉米—豆粕—20%麸皮型日粮为基础(消化能3000千卡/公斤)。
如麸皮用量不同时参考表3中的数据(如麸皮用量表中没有,可用括号中的系数进行推算)。
假设2.0公斤脂肪=1毫米背膘厚度。
同样,当冬天母猪所处的环境温度低于15℃时应该增加采食量。
当夏天温度升高时应降低采食量,因为母猪维持体温所需的能量减少,但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仍应维持不变,因此日粮中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等的比例应相应提高,尤其是在采食量下降的时候。
怀孕期饲喂阶段母猪从断奶到产仔可考虑分为4个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饲喂策略:•阶段1:断奶到配种。
该阶段用来评估哺乳期间饲喂的效果,设定肌体恢复的目标。
在21天或28天的哺乳期内将背膘下降分别控制在2或3毫米之内是哺乳期间良好的饲喂管理的证明。
在这个阶段给头胎母猪和背膘下降超过2-3毫米的母猪饲喂哺乳母猪料可增加10天内表现发情的母猪比例。
对于体况良好的母猪在这个阶段饲喂2.5-3公斤怀孕日粮就可以了。
•阶段2:配种—配种后7天。
这个阶段关系到胚胎的存活和植入。
无论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在这个阶段都不能过量饲喂。
头胎母猪采食约2公斤、经产母猪采食约2.2公斤玉米—豆粕—20%麸皮日粮就足够了(分别摄入5860和6600千卡消化能/天)。
•阶段3:配种后7天—配种后90天。
这个阶段用于生长和肌体储备的恢复。
需要的采食量见表4。
初步的研究指出给怀孕25-50天之间母猪增加喂料量对胎儿肌肉发育有益,进而改善生长—肥育期的生长性能。
如果这样的话,最好在怀孕25-50天之间给母猪进行体况测定,而对于非常瘦的母猪有必要在更长时间内进行体况测定。
阶段4:配种后90天到产仔前2天。
这个阶段是胎儿的快速生长和乳腺生长期。
在此时增加喂料量会有助于预防母猪肌体蛋白和背膘损耗,不然,母猪就会代谢肌体蛋白和背膘来支持胚胎和乳腺的发育。
建议无论小母猪还是母猪,应采食3.1公斤含20%麸皮的日粮(9500千卡消化能/天)。
以前老的做法是允许头胎/经产母猪在哺乳期损失大量体重,25 公斤或以上的体重损失很常见。
从表4以及上面的讨论中可以明显看出,正确饲喂哺乳母猪使其体重与肌体储备损失最小是比较经济的做法。
假设母猪在28天的哺乳期内每天多吃1公斤饲料,也只有28公斤;但如果母猪在哺乳结束时较瘦或很瘦,则从断奶至配种后的65-90天内每天需额外饲喂0.5 -1.0公斤饲料,这样每头母猪要增加50-90公斤的喂料量。
另外对于非常瘦的母猪很少能在断奶后20天内配上种。
高纤维日粮研究显示高水平且合适的粗纤维(NDF或中性洗涤纤维)能使每窝产仔数和断奶数提高约0.5头(表5)。
目前已经测试了包括豆皮、麸皮、甜菜渣、玉米蛋白饲料和小麦秸杆等大量的饲料原料。
在中国也报道了使用豆皮提高产活仔数(美国大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