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99 KB
- 文档页数:2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及分析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MP感染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患呼吸道感染的1 620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
结果本组患者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共656例,总阳性率40.49%,其中男性阳性率40.85%,女性阳性率40.13%,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岁儿童阳性率45.95%,3~14岁阳性率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he positive rate was 45.95% of ≤ 2 year children and 31.41% of 3-14 year old childre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in the season of summer and autum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pring, the difference was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edium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has a higher overall detection rate and a accurate, simple, rapid result, it is a laboratory diagnostic test of choice for MP infection.[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Rapid identification; Medium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属于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可引起致命的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肺外严重并发症,在婴幼儿及青少年间呈区域性流行。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成效。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接受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接受检验的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检验率(44%)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检验值为0.566(P<0.01)。
结论:对于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准确的进行判断,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准确率要更胜一筹。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标本取样部位和检验的时机。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Mp感染时,除了造成呼吸道局部损伤,引起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外[1],还可累及心血管、神经、消化、血液、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2],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由于Mp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难以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3],因此其诊断常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分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两大类[4]。
如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等。
传统分离培养检验方法实验要求高,花费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到诊断效果,延误治疗时间[5]。
为此,本文将在收治的患儿中应用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CLIA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其诊断价值做出以下详细的研究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支原体肺炎的病分离和株鉴定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主要病原体是支原体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在临床上,支原体肺炎可表现为轻度感冒样症状,也可引起较严重的肺炎。
为了准确诊断和研究该疾病,研究人员常采用病原体的分离和株鉴定方法。
一、病原体的分离方法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分离是根据其对细胞的侵染和繁殖能力进行的。
通常的方法是通过培养患者的感染样本(如咽拭子、痰液或病组织)来分离病原体。
1. 细胞培养法采集患者样本后,将其接种到合适的宿主细胞中,如肺上皮细胞或卵巢细胞,供支原体进行增殖。
经过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染色或PCR等方法观察细胞是否感染,以判断是否成功分离到病原体。
2. 特异性抗原检测法根据支原体的特异性抗原,可选用特异性抗原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IFA)等,来检测患者样本中是否含有支原体。
3. 核酸检测法核酸检测法是目前常用的病原体分离方法之一。
通过提取患者样本中的核酸,并进行PCR扩增,可以检测支原体的存在与否。
此外,也可以通过序列分析,鉴定病原体菌株的亲缘关系。
二、株鉴定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支原体的类型和特性,研究人员常采用株鉴定方法,即对不同株系的支原体进行分类和鉴定。
常用的株鉴定方法包括:1. 基因测序法通过对支原体基因的测序,如16S rRNA基因、ompA基因等,可以比较不同菌株间的序列差异,从而确定其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
基因测序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株系研究中。
2. PCR扩增与分型法PCR扩增与分型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株鉴定方法。
通过特异性引物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电泳等方法分析PCR产物的大小和差异,从而判断不同株系之间的遗传变异。
3. 血清学鉴定法血清学鉴定法主要通过检测不同株系支原体的抗原性差异,如特异性抗原的存在与否、抗原表位等,来鉴定支原体的株系。
通过相关分离和株鉴定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检测肺炎支原体是婴幼儿、青少年急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是的一篇探究肺炎支原体临床诊断的,欢送阅读参考。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响(PCR)法和血清MP被动凝集法(MP-Ab)等方法在儿童MP感染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3MP检测法对362例临床拟诊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的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配对研究,每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和PCR,同时取血清做MP-Ab检测,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回忆临床病例诊断MP感染患儿152例。
MP快速培养法检出阳性78例,阳性率为51.3%,病程为(4.5±2.6)天;PCR法检测出阳性103例,阳性率为67.8%,病程为(6.2±3.5)天;MP-Ab法检测出阳性127例,阳性率83.5%,病程(8.1±4.5)天。
结论?3种MP检测法的敏感性与病程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病程选取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敏感性。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婴幼儿、青少年急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其中约3%~10%可开展为支原体肺炎。
但只根据临床病症很难鉴别由MP 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笔者采用3种MP检测法对362例临床拟诊为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配对研究,通过病例回忆来探索对支原体肺炎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协助临床准确做出诊治。
1.1肺炎支原体的定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15岁儿童,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
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病症。
X线改变明显,多为单侧病变,也可见双侧病变,以下叶为多见,有时病灶呈游走性,少数呈大叶性阴影;病程2~3周不等,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病症消退更延长2~3周之久,偶有延长至6周者。
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药敏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支原体感染的药敏结果加以分析,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71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9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检出599株解脲支原体〔Uu〕,占总数的83.43%;8株人型支原体〔h〕,占总数的1.11%;111株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占总数的15.46%;对Uu敏感率最高的抗生素为美满霉素,其次为强力霉素;混合感染也呈同样趋势。
结论美满霉素可作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次选抗生素。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药敏Analysisfdrugsuseptibilityinyplasainfetin【Keyrds】yplasainfetin;drugsuseptibilitytesting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主要病原体,引起生殖道感染的主要是解脲支原体〔Ureaplasaurealyfiu,Uu)和人型支原体〔yplasahinis,h)。
Uu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尿道前列腺炎、附睾炎、肾盂肾炎、盆腔炎、产后热、反复自发流产、羊膜炎等;h可引起盆腔感染、肾盂肾炎、流产后发热、产后热及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玻非淋病性尿道〔宫颈〕炎〔NGU〕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随着其感染的增加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该病确诊及判愈的“金标准〞是支原体的别离培养。
由于感染人数众多,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治疗的不标准,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将别离培养的支原体及时做药物敏感性测定,指导合理用药是NGU防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手段。
为探讨本地区支原体感染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用药,笔者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718例疑似NGU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来自本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性病门诊,疑为非淋病性泌尿生殖道炎症并支原体培养阳性的718例门诊就诊者,均有不洁性交史,伴有泌尿生殖道炎症。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引言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成人的肺部。
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并预防其后期疗养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预防、治疗以及后期疗养方面的相关问题。
一、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标准:1.1 病史患者的病史对于诊断支原体肺炎至关重要。
常见病史特点包括:•接触过支原体感染者;•近期有喉咙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既往有类似病史。
1.2 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通常包括以下症状:•咳嗽,常伴有痰呈黄色或浓稠状;•发热,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喉咙痛或轻微咽痛;•呼吸困难;•胸痛或胸闷感。
1.3 实验室检查诊断支原体肺炎的关键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证,其中包括:•咽拭子样本或咳痰分析:通过支原体特异性PCR检测可检测到支原体核酸;•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常升高,C-反应蛋白也有可能升高。
如满足以上诊断标准中的两项或以上,可初步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诊断过程是个综合判断的结果,仅凭单独一项指标不能做出最终诊断。
二、支原体肺炎的预防2.1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或暴露于患病环境后;•发病期间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避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杯子等;•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掩鼻口,以减少飞沫传播。
2.2 疫苗接种目前尚缺乏用于预防支原体肺炎的有效疫苗。
2.3 环境清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三、支原体肺炎的治疗3.1 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常见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疗程:一般应持续治疗5-10天。
3.2 对症治疗•解热镇痛药:推荐使用对儿童安全且适合的退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补液: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避免脱水。
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引言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痛、发热等症状。
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策略。
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主要包括:1.咳嗽:可伴有咳痰,痰液一般为黄稠状,有时带有血丝。
2.喉咙痛:咽部不适、疼痛感,喉咙干燥痒痛。
3.发热:体温可达38-39℃,持续1-2周,多伴有寒战和乏力等全身症状。
4.咳痰:初期为白色或黄色,后期可出现黄绿色或带血丝的痰。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常升高。
2.常规病原体检测:可以通过鼻咽拭子或痰液样本来进行病原体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血清抗体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水平来进行诊断,IgM阳性或IgG滴度升高可以提示支原体感染。
影像学检查1.胸部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实质炎症或间质性病变。
典型的表现包括肺纹理增多、模糊、结节状阴影等。
2.CT扫描:CT扫描可以更详细地展示肺部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病原学检测1.支原体培养:可以通过咽拭子或痰液样本进行支原体的培养检测,但此方法耗时较长,一般在临床上不常用。
2.核酸扩增技术:如PCR或链式聚合酶反应(LAMP)等,可直接检测支原体的DNA或R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临床诊断标准临床上常用的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包括:1.临床症状符合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如咳嗽、喉咙痛、发热等。
2.影像学表现符合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如肺部炎症或间质性病变。
3.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的阳性。
鉴别诊断1.流感:流感常伴有高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且通常咳嗽较为明显。
支原体肺炎一般病情较轻,流感症状通常较重。
支原体药敏试验例结果分析支原体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支原体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实验,这对于抗生素的选用和治疗的效果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支原体药敏试验例结果的分析,来解释如何正确解读药敏试验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支原体药敏试验的原理。
支原体药敏试验是采用培养细菌的方法来测定支原体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通常,将支原体菌株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的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来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在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术语:1. 最小抑菌浓度(MIC): 表示抑制支原体生长所需的最小抗生素浓度。
通常,MIC越小,表示支原体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越高。
2. 抗生素敏感(S): 表示支原体对该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敏感性,MIC低于临界浓度,可治愈感染。
3. 中度敏感(I): 表示支原体对该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MIC介于临界浓度和抵抗浓度之间,治疗可能需要较高的剂量或联合用药。
4. 抗生素抵抗(R): 表示支原体对该抗生素产生了抵抗,MIC 高于抵抗浓度,该抗生素对此感染的治疗无效。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假设的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假设目标支原体菌株的种类为肺炎支原体(Mykoplasma pneumoniae),所选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甲硝唑(Metronidazole)、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等。
| 抗生素名称| MIC | 敏感性/抗性|| --- | --- | --- || Azithromycin | ≤0.125mg/L | S || Metronidazole | 2.0mg/L | R || Clindamycin | 1.0mg/L | R || Aminoglycosides | 4.0mg/L | I |从表中可以得知,该菌株对阿奇霉素的MIC值较低(≤0.125mg/L),敏感性为S,因此,阿奇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药物。
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为日后小儿肺炎
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治
的600例肺炎患儿,通过咽拭子采集分泌物,对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
敏感试验,评价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对小儿肺炎临床诊
治的价值。
结果:在600例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为127例,阳性
率为127(21.16%),且在此次研究中发现,肺炎支原体对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
较高,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低。
结论: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
分析能够更好的了解小儿肺炎疾病,咽拭子培养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利于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肺炎;咽拭子培养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094-02
小儿肺炎是一种非常易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因其有着较高的死亡率且同时
会伴随各种并发症出现[1],会对病患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严重危害,受到医生以及
病患家属的普遍关注,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儿肺炎疾病,探寻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
衰的临床有效方法,降低病患的死亡率和病发症现象出现,此次研究选取2013
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600例肺炎患儿,通过咽拭子采集分泌物,对
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评价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
养及药敏分析对小儿肺炎临床诊治的价值,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
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选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600例肺炎患儿,
其中男性患儿为320例,女性患儿为280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
(7.6±2.8)岁。
1.2 方法
将采集到的患儿两侧腭弓和咽、扁桃体上的分泌物,然后将棉拭子置于复温
的培养基中置37℃孵箱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后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吸取标本
50μL,加入到各抗生素药敏板孔A孔、B孔中。
将药物敏感板置37℃孵箱培养[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此次研究中咽拭子培养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以及药敏实验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t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结果显示,在600例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为127例,
阳性率为127(21.16%),且在研究中发现,肺炎支原体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比较敏感,而对罗红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克
林霉素的耐药性较好,详情见于以下表。
表药敏实验结果(n=127)
3.讨论
小儿肺炎因其病症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此病一般发展比较快速,并且严重时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现象出现,一般因小儿肺炎所引发的并发症以心力衰竭比较居多一些,而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有会使病患的病情进一步的加快恶化,若无法及时的采取治疗手段来较好的进行病情控制,则会引发病情加速以及死亡等严重后果发生,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故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儿肺炎疾病,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寻求较好的小儿肺炎疾病的临床治疗方式,帮助患儿有效的缓解和改善病症,从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就显得极为重要。
经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600例肺炎患儿,通过咽拭子采集分泌物,对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评价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对小儿肺炎临床诊治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在600例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为127例,阳性率为127(21.16%),且在研究中发现,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低。
以此研究显示结果可进一步说明,咽拭子培养在肺炎支原体检查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2]。
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查是小儿肺炎疾病诊治非常重要的基础,咽拭子不但能够帮助肺炎患儿进行临床确诊,也能够对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从而为医生提供科学的药物治疗方案。
从而有效的帮助患儿缓解和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利于病患的身体快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治疗方式。
此外因病患的平均年龄都不高,一般年龄较小的病患相对来说自身免疫力都较差,一旦感染严重将对病患的身体及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病患后期的身心健康,故此需对病患的肺部感染情况多加注意和防范。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能够更好的了解小儿肺炎疾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有效的提高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中进一步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郑定容,黄龙,周伟.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5):1302-1303.
[2]李奇凤,贾娜尔,张斌.儿童呼吸道感染快速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0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