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7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引言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是一种由支原体所引起的肺部感染,并表现为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热,不容易被传统抗生素治疗控制的一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临床表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支原体肺炎相似,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发热、咳痰等。
但与一般肺炎不同的是,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在接受常规治疗后症状并无改善,持续时间长。
此外,在患者的血液和咽拭子中也能检测到支原体的相关标志物。
影像学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常常为双侧对称性的肺部浸润。
在胸部X线或CT检查中可观察到多发的斑片状、小结节状浸润影。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通过RT-PCR方法检测患者的咽拭子样本,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此外,还可以进行IgM 和IgG抗体检测以及白细胞计数,以评估感染的程度。
治疗常规治疗在诊断确立后,应立即开始治疗。
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例如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以抑制支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还需要对症治疗,如退热、镇咳等。
大剂量、长疗程疗法如果患者在3-5天后的常规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并且实验室检测仍显示存在支原体感染,可考虑采用大剂量、长疗程疗法。
这包括使用大剂量的激素和维生素C等,以及继续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其他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考虑一些辅助治疗方法。
例如,支气管镜下灌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可以帮助清除肺部的痰液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注意事项在进行治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限制患者的活动,避免感染的传播。
2.加强患者的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与其他医疗团队进行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治疗策略。
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是一种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症状无法得到传统抗生素治疗控制的肺部感染。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为此,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科医师对MPP的诊治,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
本指南为总体指导性原则,各地各级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
一、定义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指MPP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
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 -unresponsive MPP,MUMPP):指MPP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2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MPP。
原因与MP耐药、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混合感染等有关。
临床及时识别MUMPP更有利于早期有效的治疗,减少重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 SMPP):指MPP病情严重,符合重症CAP判定标准,详见临床分型。
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指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少数SMPP。
国外文献也将此类MPP称为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fulminant MPP, FMPP)。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了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科医师对MPP的诊治,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
本指南为总体指导性原则,各地各级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
一、定义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指MPP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
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 -unresponsive MPP,MUMPP):指MPP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2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MPP。
原因与MP耐药、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混合感染等有关。
临床及时识别MUMPP更有利于早期有效的治疗,减少重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 SMPP):指MPP病情严重,符合重症CAP判定标准,详见临床分型。
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指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少数SM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