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7.82 MB
- 文档页数:49
儿童重症肺炎判定标准、发病机制、病原学特征、早期预警、早期管理决策及干越措施重症肺炎判定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肺部病变范围、有无低氧血症及肺内外并发症表现等评估肺炎严重度。
有一下任何 1 项者均视为重症肺炎:一般情况差;拒食或脱水症;意识障碍;呼吸频率(RR)明显增快(婴儿 RR > 70 次/min 或年长儿 RR > 50 次/min);中心性紫绀;呼吸困难(呻吟、鼻翼扇动、三凹征);多肺叶或≥ 2/3 单侧肺受累;胸腔积液;脉搏血氧饱和度≤ 0.92(海平面);肺外并发症等。
重症肺炎发病机制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和数量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有关。
重症可因气道黏膜的严重炎症水肿、腔内大量渗出而出现不完全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继发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及间质的广泛受累主要引起换气功能障碍,以低氧血症和发绀为主。
气道黏膜和(或)肺实质亦可因毒素损伤或血管栓塞而发生坏死,引起坏死性肺炎、肺脓肿或脓胸等并发症。
病原体可触发免疫应答引起过强的呼吸道和(或)全身炎症反应,引起脓毒症、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全身并发症。
重症肺炎病原学特征(1)细菌感染:细菌性肺炎重症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常进展为崩溃性感染,合并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阴性菌感染则常以脓毒性休克为首发症状,易被忽视。
(2)病毒感染:(3)肺炎支原体感染: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常出现临床表征退而复现,可合并肺内外多系统损害。
(4)真菌感染重症感染:需高度警惕免疫功能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存在。
早期预警包括临床表征预警、分子标志物预警、胸部影像学预警及临床评分模型预警。
临床评分预警模型可以应用于重症肺炎疗效及预后评价。
共识给出 4 种不同评分系统:PEWS、mPIRO、Williams 患儿重症肺炎预后预测模型、PERCH 研究的评分使用建议。
早期管理决策包括基层医疗机构转诊上级医院指征、上级医院收住院指征、收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指征。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特点多数为轻症病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为重症或难治性病例轻症和大多数重症病例可完全控制,预后良好在重症中,少数重中之重病例可遗留后遗症,如支气管扩张、肺不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闭塞性支气管炎等今年人数多、耐药高、病情发展较快,基数大相对重、塑形性支气管炎增多诊治要点强调分层精准治疗:l 轻者无需住院治疗,能口服者,尽可能居家口服,避免过度门诊静脉治疗;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早识别重症病例,并收住院,应采取联合治疗方案,不强调单一治疗的重要性;l 对于重症中有后遗症发生风险者,应优先安排住院,需每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防止后遗症发生强调两个早:l 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发展为重症;l 早期识别和早期有效治疗重症病例,避免病情迁延和遗留后遗症。
强调合理治疗:l 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或者治疗反应良好者,应首先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l 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无反应、明确耐药以及病情重者,应及早选用其他种类抗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l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应过度、过早、过晚应用,初始剂量应恰当;l 合理应用支气管镜治疗早期诊断高度可疑病人年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咳嗽突出临床表现: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当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常提示可能存在并发症,应及时识别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CRP一般正常,后期可轻度升高病原学:核酸检测早期诊断,建立诊断方法MPP早期病原学诊断符合以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MPP:(1)MP-DNA或RNA阳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单份血清MP抗体滴度≥1:160(PA法):不能更早期诊断(3)胶体金检测:早期筛查MPP 临床分型,重症定义与其他肺炎有差异,更关注后遗症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与体温程度,持续时间,胸片显示的病变大小和密度,CRP 水平,有无过敏、哮喘等基础疾病有关,可参照这些指标判断病情。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作者:王琪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05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并选取同时期105例轻症MPP 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重症MPP大部分临床症状有咳嗽、高热,高热持续时间长,极易有气促、心动过速现象,有的还会出现发绀、三凹征症状,经肺部影像学检测一般会显示大片状阴影,伴或不伴肺不张症状、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肺内严重并发症,还有的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出现功能受损现象。
重症MPP患者中有16例发生闭塞性支气管炎症状。
17例重症患儿随访只有4例基本好转,肺功能恢复正常;其余经肺部高分辨CT检查有肺不张现象。
结论临床症状严重、发热持续时间长、肺部影像学呈现大片状阴影,合并肺不张等肺内严重并发症患者或存在系统功能受损严重MPP患儿,需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早予以治疗,若重症MPP 患者出现遗留性肺结构及功能受损现象,需予以肺部高分辨CT检查并长期随访。
【关键词】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预后支原体肺炎(MPP)在临床小儿肺炎疾病中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类型,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10%~30%,流行期会上升到30%[1]。
患儿大部分具有较为良好预后质量,但是依然有患者会发展为重症肺炎,且对多个器官产生累及性。
近些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使得临床治疗存在一定困难性。
为了确定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所具有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质量诊断分析,本文选取105例重症MPP患儿,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05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并选取同时期105例轻症MPP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MPP 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特点,且胸部经影像学检查单侧或双侧存在异常变化,且存在MP特异性IgM抗体呈现阳性,经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并无明显效果,病程初期并未检查到其他类型病原感染。
【学习笔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与诊疗循证指南(2023)一、相关专业术语及定义1.MPP诊断标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并符合以下实验室诊断阳性标准之一:(1)恢复期较急性期MP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增高;(2)MP培养阳性或MP-DNA或RNA阳性。
2.难治性MPP(RMPP)诊断标准:符合上述MPP标准,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天及以上,仍有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加重者。
3.重症MPP(SMPP)诊断标准:符合上述MPP诊断标准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中关于重症肺炎的标准。
二、MPP诊断问题1:儿童有哪些临床表现可以考虑MPP?发热、咳嗽是较常见的症状;高热、刺激性干咳、胸痛相对特异;体征不特异,症状和体征多不一致,多数症状重而体征轻;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问题2:MP核酸检测对儿童MPP的诊断价值如何?推荐核酸检测诊断MPP。
有两种检测核酸方法:MP-DNA和MP-RNA,前者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MP-DNA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不能区分活菌和死菌,感染后阳性持续时间较长,最长时间可达7个月,因此,MP-DNA阳性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最终诊断。
MP-RNA仅仅在活菌中存在,MP死亡后RNA快速降解,因此其阳性可提示MP近期感染。
问题3:急性期MP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童MPP中的诊断价值如何?急性期MP特异性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儿童MPP,ELISA法IgM阳性提示可能感染MP,应结合病程进行临床判断;乳胶凝集法阳性诊断急性期儿童MPP的灵敏度低,需关注其动态变化;需要注意的是:MP-IgM抗体通常在MP感染5-7天出现,3-4周达峰,2-3个月逐渐降低。
但由于MP感染存在窗口期,病程短于7天时,抗体可阴性。
问题4:儿童MPP有哪些胸部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多样。
常表现为肺炎实变或节段实变、胸腔积液,但也见小叶病变,间质浸润,肺气肿,肺不张等。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疗及护理支原体肺炎,是指由于肺部感染肺炎支原体而发生的炎症。
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
特点为发热,咳嗽、咳痰症状较重,而检查胸部体征较少。
【主要表现】(1)症状,病初患儿出现发热,常达39℃以上,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可持续1~3周。
常有顽固性剧烈咳嗽,有时表现为百日咳样痉挛性咳嗽,痰液黏稠,有时痰液带血丝。
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喘憋,年龄较大儿童可有胸痛等。
患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
有的出现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肾炎等肺外表现。
(2)体征:肺部体征不明显是本病特点,少数患儿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呼吸音减弱,但短时间内可消失。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沉增快;支原体抗体阳性;胸部X线检查常为重要诊断方法,多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的沿支气管走向的云雾状浸润影,可扩展到肺野,少数可见大片状阴影,但阴影内不像大叶性肺炎那样均匀一致,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住院治疗。
(2)抗感染治疗:一般可给红霉素20~40毫克/千克体重/日,分3~4次,口服;或红霉素20~30毫克/千克体重/日,缓慢静脉滴注。
也可用阿奇霉素5~10毫克/千克体重/日,分2次,口服;或阿奇霉素5~10毫克/千克体重/日,静脉滴注,连用3日,停4日为1个疗程。
注意青霉素治疗本病无效。
(3)对症处理:①气促发绀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吸人。
②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③烦躁不安者,酌情给予镇静药物。
④止咳祛痰,可给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
⑤酸中毒时,可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
(4)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②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给予清淡、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
③发热护理。
可酌情选用物理降温措施,营养不良、体弱的可用40℃的温水擦浴降温。
④协助排痰。
定时变换体位和拍背,有助于痰液排出。
【小提示】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有什么特点?作者:呼吸内科医生引言儿童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由支原体引起。
儿童对支原体的感染较为普遍,尤其在幼儿园和学校等密集场所更易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特点,以及预防、治疗和后期恢复的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儿童支原体肺炎?儿童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支原体是一类微生物,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儿童感染支原体后,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鼻塞、流涕、发热等,严重时可引起肺部炎症。
症状特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特点如下:1.咳嗽: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咳嗽,常为阵发性干咳,有时伴有咳痰。
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周。
2.鼻塞和流涕:儿童支原体肺炎常伴有明显的鼻塞和流涕症状。
鼻塞可导致孩子呼吸不畅,影响进食和睡眠。
3.发热:儿童支原体肺炎通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
4.喉咙痛:部分患儿在咳嗽时会感到喉咙痛或喉部不适。
5.呼吸急促:在支原体感染较重或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时,儿童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促等症状。
6.其他症状:少数儿童可能有食欲不振、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也可以类似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流感、感冒等。
因此,在症状出现时应尽早就医以确诊。
预防与注意事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注意事项如下: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粪便,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增加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潮,尤其在气温较低的季节。
4.增强孩子的身体免疫力,适当加强营养,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5.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常接触的物品和场所。
治疗与后期恢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和后期恢复如下:1.就医及诊断:一旦出现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支原体核酸检测,作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