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612.97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二、组成细胞的元素微量元素:Mo (钼)、Cu (铜)、Fe (铁)、Zn (锌)、Mn (锰)、B (硼)等(巧计:“牧童铁心猛碰”)大量元素(20多种):C 、H 、O 、N 、P 、S 、K 、Ca 、Mg 等元素 主要元素(97%):C 、H 、O 、N 、P 、S基本元素(90%):C 、H 、O 、N物质基础 最基本元素(核心元素)48.8%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无机化合物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化合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有机化合物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鲜重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多少是:O>C>H>N ;干重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多少是:C>O>N>H △!生物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三、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淀粉 + 碘液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苏丹Ⅳ染液 红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1、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热):(1)原理:新配制的Cu(OH)2与加入的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2)过程:样液→加斐林试剂→振荡→水浴加热煮沸→观察现象△!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NaOH 乙液:0.05g/ml 的CuSO4)(3)颜色变化:斐林试剂(还原糖):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4)注意事项①还原性糖有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麦芽糖、乳糖等。
(非还原性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多糖都不是还原性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③斐林试剂必须用水浴加热④取材取浅色,富含还原糖的物质(例如:不能选用习惯、甘蔗、马铃薯等)2、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液变蓝3、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1)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第2章第1节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1、如何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2、元素在生物体内的特点:①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种类。
②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3、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多种,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细胞鲜重中元素含量关系为>>>;细胞干重中为>>>;4、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两大类,即和;前者包括、;后者包括、、、;一般而言,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在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
7、在检测有机物的实验中,唯一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是?唯一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是?还原糖含量鉴定实验中,对所选的生物材料有何要求?《显微镜使用》1、常见的显微镜分为哪两种?2、实验室光线暗时,需用(反光镜),并且用光圈。
3、用语言描述低倍对光的步骤。
4、如何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4步)?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倍数×倍数,放大的是,不指。
6、镜筒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物镜越,放大倍数越大。
7、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大小),细胞(多少),视野(明暗),视野范围(大小),与载物台的距离(远近)。
8、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P”且位于视野右上方,则实际物体是,若想使物象移动到视野正中央,则装片向_______方向移动,物象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是的。
9、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10、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一行64个细胞。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1、检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试剂、现象分别是什么?2、还原糖的种类有、、等。
甘蔗中含有丰富的,其不属于还原糖,所以不能用甘蔗做实验材料。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梳理:①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②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①微量元素:Zn、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②主要元素:C、H、O、N、P、S;③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①无机盐②水③脂质④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⑤核酸⑥糖类(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维持碱性环境,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知识梳理: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共失去一分子的水)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CO—NH—)三、蛋白质的功能a.结构蛋白: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蜘蛛网等);b.催化作用: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大多数酶;c.运输作用:载体—细胞膜等生物膜—运输某些物质,如离子、氨基酸等(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运输氧气)d.调节生命活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位于细胞外;e.免疫作用:如抗体—内环境中发挥作用,溶菌酶—一些外分泌液中,如唾液;f.信息传递:如糖蛋白—细胞膜表面—还有保护、润滑、识别作用等。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
【提醒】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看,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看。
2.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特点及作用。
(1)归属范围【注意】占人体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2)特点: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根本相同,但在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
(3)作用: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种类(1)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含量(1)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含量仅次于水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3)有机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4)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知识点三、检测生物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考前须知,(1)复原糖的含量、生物细胞中有无色素是影响实验结果和观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选择复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植物,如苹果、梨、白萝卜等。
,(2)鉴定脂肪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但必须提前浸泡3~4 h。
,(3)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细胞(或器官),如大豆、鸡蛋等。
如用大豆可直接用豆浆作实验材料;如用鸡蛋要用蛋清,并注意稀释,一般稀释10倍以上,否那么实验后易粘附试管壁,不易清洗。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拟, 试剂名称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鉴定原理复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2+复原成Cu+,从而生成红色的Cu2O沉淀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结合成紫色络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试剂浓度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的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使用方法甲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参加样液先参加A液形成碱性环境后,再加B液使用条件加热不加热【例1】人们经常食用的牛、羊、猪等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局部,其根本原因是( )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B.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大体相同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根本元素是碳D.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易错点提示误认为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是生命特有的。
水浴加热必修一 第二章 知识点归纳班级: 姓名: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主要元素:C 、O 、H 、N 、S 、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也称基本元素):C 、 O 、H 、N ;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O (其次是C,H,N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O ,N ,H ).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无机物:水、无机盐;2、有机物及其元素组成:①蛋白质(C 、H 、O 、N,有的含有P 、S );②脂质(C 、H 、O ,有的含有P 、N);③糖类(C 、H 、O );④核酸(C 、H 、O 、N 、P ).3、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四、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 斐林试剂乙液:0。
05g/ml CuSO 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等量混合、现配现用;④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白色→蓝色→(棕色)→砖红色;⑤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2)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①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双缩脲试剂B液:0。
01g/ml CuSO4 ;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3)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若使用切片进行观察时,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4)淀粉﹢碘液→蓝色❖在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前,可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检测后样液的颜色做对比,增加说服力。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相关概念:(1)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一: 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0.1g/ml NaOH 0.01g/ml CuSO4脂肪: 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种.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1.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脱水缩合: 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由2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健叫肽键.2.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氨基酸数为n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a×n-18(n-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脱去的水分子总量3.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4.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催化功能.结构功能.运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免疫功能等.第三节核酸一、DNA与RNA的比较(表)二、核酸的种类及功能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的功能: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①基本定义:咱们先说说细胞中的元素。
细胞是很微小的生命结构,但它是由很多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就像构建高楼大厦的砖块一样。
比如说碳、氢、氧、氮这些元素,就像咱们盖房子离不开水泥沙子,细胞也离不开它们。
化合物呢,就是由这些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物质,像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②重要程度:这部分知识是整个生物学科的基础。
要是这里没学好,就像盖楼没打好地基一样。
很多后续知识比如说细胞结构、代谢过程等都和这里有关。
③前置知识:至少得有点化学知识,知道元素是啥,物质是怎么组成的一些基本概念。
像原子分子啊,这些概念要是清楚的话学起来会轻松点。
④应用价值:在医学上,知道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有助于分析病因。
比如说有的地方土壤里缺碘,人吃了当地的食物,细胞里碘这种元素少,就可能得甲状腺肿大,就得补碘。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是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之前的内容,算是引入细胞这个很复杂概念的一个敲门砖吧。
②关联知识:和后面要学到的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紧密相连。
比如说蛋白质是细胞里很重要的成分,后面学习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的时候总是会提到它。
还跟化学里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点联系,毕竟都是讲元素嘛。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是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我觉得是理解元素和化合物是怎么在细胞这个微小的环境里相互协作的。
比如说蛋白质分子由各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又包含各种元素,它们凑在一起怎么就实现了催化或者结构支撑等这些功能呢。
④考点分析:考试肯定把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名称、种类、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都会考。
像常见的选择、填空都会出,比如说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让你写出来。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细胞中的元素根据含量多少分为大量元素比如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微量元素像铁、锰、锌、铜、硼、钼等。
化合物比如水那就是细胞里最常见的无机物,糖类是给细胞提供能量的,脂质有储存能量、保护等功能,蛋白质是承担细胞很多功能的大分子,核酸则管遗传信息传递。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梳理: 【2013考纲】1.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知识网络】考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细胞中的元素分类2.元素与化合物的含量(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 ;占干重百分比:C>O>N>H 。
(2)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3)水是细胞中物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氧元素是水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O 元素含量最多。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4.元素的生理功能(1)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K +可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 微量元素B 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等。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种类 元素组成 构成单体 多糖 仅含C 、H 、O葡萄糖等单糖 脂质 脂肪和固醇:C 、H 、O ; 磷脂:C 、H 、O 、(N)、P 甘油、脂肪酸 (脂肪的单体) 蛋白质 C 、H 、O 、N 等 氨基酸 核酸C 、H 、O 、N 、PDNA :脱氧核苷酸 RNA :核糖核苷酸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学案1 细胞的分子组成 网络构建 [关键处填充]遗传信息差异性结合水应物大量微量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生物膜固醇主要承担者DNA RNA 反巧记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 (1)微量元素:铁(Fe)猛(Mn)碰(B)新(Zn)木(Mo)桶(Cu)。
(2)大量元素: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即C(探)、O(洋)、H(亲)、N(丹)、 S(留)、P(人)、Ca(盖)、Mg(美)、K(家)。
1.元素组成分析及应用(1)据特征元素推测化合物的种类:(2)利用同位素示踪法通过标记特殊物质中的标志性元素,研究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合成运输等生理作用。
(3)从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析代谢产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都含有C 、H 、O ,故其代谢产物都有CO2和 H2O ;蛋白质中还有N ,其代谢产物中还含有尿素。
(4)从化合物的元素含量上分析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多少:脂肪的含氢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彻 底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O2比糖类多,释放的能量也多于糖类。
2.生物界统一性的表现(1)从化学元素角度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从分子水平角度分析: ①所有生物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相同; ②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③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相同。
(3)从结构角度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生物体都是以ATP 作为能量“通货”的。
1.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
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误以为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而不是碳,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碳。
考点二: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1)影响细胞含水量的因素:①生物种类:水生生物含水量>陆生生物含水量。
②生长发育阶段:幼儿>成年;幼嫩部分>成熟部分。
③组织器官种类与代谢程度:如牙齿<骨骼<血液。
(2)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比值高⇒代谢旺盛,但抗逆性差比值低⇒代谢强度降低,但抗寒、抗旱、 抗热等抗逆性增强[特别提醒]:细胞内水分变化①环境恶化——自由水↓,结合水↑。
②细胞衰老——自由水↓,结合水↑。
③生命活动增强——自由水↑,结合水↓2.细胞中无机盐的生理功能:(1)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Mg2+—叶绿素Fe2+—血红蛋白PO3-4—A TP 、核酸(2)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1.生物体内水的代谢图解[特别提醒] 分析细胞内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环境条件是否恶化。
(3)自由水、结合水的关系及功能: 2.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1)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 代谢减弱。
(2)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
(3)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 珠―→失去结合水。
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 水的细胞丧失生理活性。
②细胞的年龄变化。
③生命活动强度(或状态)的变化。
3.生物体内无机盐生理功能的实验验证 (1)对照组:植物+完全培养液―→正常生长 (2)实验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实验流程(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3)蛋白质的检测:[特别提醒]①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等。
②实验组加入X 盐的目的是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试剂浓度 甲液:质量浓度为/mL 的NaOH 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 /mL 的CuSO4溶液 A 液:质量浓度为/mL 的NaOH 溶液; B 液:质量浓度为/mL 的CuSO4溶液 使用方法 甲液、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 先加A 液造成碱性环境,再滴加B 液 使用条件 加热(水浴50~65℃) 不加热,摇匀即可 实验现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紫色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 (鲜重下含量元素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基本元素:C 、H 、O 、N (90%) (20种)大量元素:C 、H 、O 、N 、P 、S (97%)K 、Ca 、Mg 等物质基础 微量元素:Fe 、Mn 、B 、Zn 、Mo 、Cu 等(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最基本元素:C ,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如水、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以及部分的无机盐。
多数无机盐则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2、化合物中,有机物主要包括四种,即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除此以外,细胞中还有其它化合物,如我们熟悉的糖类分解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以及不完全分解产物酒精、乳酸,此外,还有维生素基本上也不属于上述四类物质。
因此,我们不应看到有机物,就想把它往某一类化合物中归类。
3、不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同,其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约占细胞鲜重的85%--90%,蛋白质约占细胞鲜重的7%--10%。
若分析细胞干重,蛋白质则占50%左右,因此,蛋白质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占细胞干【3.疑难点拨】: (1)实验材料的选择:①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②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
新鲜的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干种子浸泡3~4 h 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③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
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2 d ,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蛋蛋清。
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 一、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1、常见元素的生理作用2、研究化合物中元素转移方向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1)用3H 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与途径3H 出现的次序为: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用14CO2追踪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3)分别用H218O 与C18O2做原料,探知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氧全部来自水而不来自CO2。
(4)分别用32P 与35S 标记噬菌体DNA 与蛋白质,探知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5)用15N 标记模板DNA ,探知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6)用具放射性或荧光分子标记的DNA 做探针,进行基因诊断或用于饮用水中病毒检测。
(7)用14C 标记生长素探知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物质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特点 反应 染色反应 试剂 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在碱性环境下,蛋白质和铜离子形成络合物2、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材料的选取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物质鉴定检测类实验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所取的实验材料中有丰富的待测物质,二是实验材料不能带有较深的颜色,以免影响检测后结果的观察。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1)配方中CuSO4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5g/mL ,双缩脲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1g/mL 。
(2)使用过程中CuSO4的用量不同。
在检测还原糖时,CuS O4用量和NaOH 等量,而在检测蛋白质时,NaOH 的用量约1mL ,CuS O4的用量为4滴。
(3)使用方法不同。
检测还原糖时,先将NaOH 和CuS O4等体积混合,再加入到组织样液中,在检测蛋白质时,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NaOH ,混合均匀后,再加入CuS O4。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NaOH 乙液:0.05g/ml 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元素 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P 参与构成体内重要的化合物如ATP 、ADP 、磷脂、核酸等 Ca Ca2+与肌肉的收缩有关,碳酸钙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K动物细胞内浓度高,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K+外流造成动作电位)。
Na动物细胞外液浓度高,参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也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Na+内流形成静息电位)。
Fe Fe2+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
Mg 参与构成叶绿素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 砖红色 1、细胞中糖类的分2、细胞中糖类的作用 (1)能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