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44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选择题1.秦王嬴政率“虎狼之师”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
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 )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③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2.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否定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D.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以下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的一幅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朝代表中央负责监察郡县官吏的是( )A.御史大夫B.郡守C.县令D.监御史4.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5.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7、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8、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A.实现了国家大统一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生产力显著提高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二、非选择题9.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秦始皇简介资料大全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名政,嬴姓,嬴政之子,嬴政是秦国的国君。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早实行集权制度的君主之一,他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开始。
秦始皇出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国正处于战乱不断的时期,各国互相争夺领土,生灵涂炭。
秦始皇自幼聪慧过人,对政治事务有着极高的领悟力。
他在继位后,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实现统一天下的伟业。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万里长城,推行郡县制度,推行统一的法律制度等。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统一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废除了诸侯的封地,实行郡县制度,设立郡守、县令等官职,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他还推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对异议分子进行残酷的镇压,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除了政治上的改革,秦始皇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筑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不仅加强了边防,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奇迹。
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废除了六国的文字,统一了文字,这一举措对中国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然而,秦始皇的统一天下之举也引起了不少社会矛盾和不满。
他的统治政策严苛,对异议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反抗。
而且,他的修筑工程也给国家的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在秦始皇去世后,他的统一大一统政权也很快崩溃了,中国历史上进入了战国时期。
然而,秦始皇的统一天下之举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统一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学历案【学习主题/课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课时)【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历史功过。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一,能说出秦兼并六国统一全国的大概过程,提高知识总结和语言概括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二,列举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并掌握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3、通过探究活动三,客观辩证的评价秦始皇。
4、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资源与建议】1.资源准备:选修四第1课;课件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与视频。
2.建议:首先要通读课文,了解本节课基本知识信息和文章结构。
其次,可以在年级电脑上网查阅与秦始皇相关的其它资料,增加对秦始皇的了解。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3、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Ⅰ. 预习自测(每个目录下我掌握的知识点)Ⅱ. 我的疑问请同学们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中学习案环节一:课前预习成果展示(4分钟)(流程:小组代表展示——补充完善(略)设计意图:本设计照应课前预习,既是对学生学习的反馈,有了解学情,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环节二:新课学习探究一秦统一六国的过程问题1:结合教材前三段,列举秦兼并六国的先后顺序?(3分钟)问题2 通过讨论,概括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5分钟)(解析指导: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分析)探究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问题: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10分钟)(解析指导:结合教材p5-p6,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加以归纳)探究三评价秦始皇问题:结合老师展示的材料和课本最后一段,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8分钟)(解析指导:可以从进步、局限两方面思考)环节三:归纳总结,串联整合(尝试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5分钟)(学法指导: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