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中兽医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6
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动物医学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动物医学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将对这一方案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其深度和广度,为大家带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方案综述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动物医学理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人才。
该方案结合了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三、方案详解1. 课程设置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在于其课程设置。
方案充分考虑了动物医学的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设置了包括动物解剖学、病理学、兽医临床学等多个方面的专业课程,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并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实习实训除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
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多次的实习实训,包括在动物医院、实验室等实际工作场所的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科研能力培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动物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科研机会和评台。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
通过深入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实习实训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将得到更全面的培养,能够更好地胜任实际工作需求。
该方案也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人才保障和支持,为动物健康和动物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
五、总结与回顾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出现,为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方面知识,具有畜禽疾病的诊断、预防,畜禽生产管理,畜禽饲料配方的开发等方面能力,能在兽医部门、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药品开发及检验、动物产品卫生检疫等部门从事兽医保健与检疫、教学与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结构1、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语言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3、具有扎实的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理论知识;4、掌握畜牧生产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等方面的相关知识;5、具有本专业先进的和面向21世纪所需要的科学知识。
(二)能力结构1、基本能力(1)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3)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4)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5)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6)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人际交往及企业管理能力。
2、专业能力(1)具备依据畜牧业实际需求组织生产,管理生产,服务生产的能力;(2)具备畜禽疾病的诊断、治疗、防治等专业能力;(3)掌握兽医防疫检验、动物性无公害食品生产与管理等专业技能能力;(4)职业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3、综合能力(1)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和创新能力;(2)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4)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以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安心生产第一线,严格认真,求实守纪的敬业精神。
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畜牧兽医事业发展和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面对畜牧业发展以及动物疾病防控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优秀的畜牧兽医人才提供指导。
2. 培养目标2.1 知识与技能方面•拥有扎实的畜牧兽医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畜牧学、兽医学、兽药学、畜禽营养学等方面知识;•掌握畜牧兽医的基本实践技能,包括动物养殖管理、动物疫病防控、兽医诊断与治疗等能力;•具备动物保健与疫苗研发能力,能够进行兽药的研制和使用;•具备畜牧项目规划与管理能力,包括畜牧养殖项目的设计、规划和管理;•熟悉畜牧兽医技术的前沿动态,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掌握新技术。
2.2 品德与素养方面•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能够正确处理人与畜牧兽医工作的关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协同工作并有效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客户和团队有效沟通;•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的挑战。
3. 培养方案3.1 理论学习•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包括畜牧学、兽医学、畜禽营养学、兽药学、动物疫病防控等基础学科知识;•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案例教学和实验操作;•培养周期:一般为4年本科阶段,可以有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造。
3.2 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训练:开设实践课程,包括动物养殖管理、兽医诊断与治疗实践等;•实习实训:安排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锻炼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3.3 专业技术培养•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实习,接触真实病例,提升诊断与治疗能力;•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增加学术思考和交流经验。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动物医学专业是培养从事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才的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宠物的需求增加,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非常重要。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动物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2.任务:a.建立全面的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b.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d.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资源。
e.加强与动物医学行业的合作,促进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
三、实施方案1.建设课程体系:a.基础课程:包括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b.专业课程:包括动物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传染病学等,针对动物医学专业进行深入的学习。
c.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实习、实验操作等,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2.实践教学环节:a.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场地,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实验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b.定期组织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临床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综合素质教育:a.在专业课程中增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b.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
c.定期组织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a.积极与动物医院和养殖场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践机会。
b.健全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安全和学习效果。
5.与动物医学行业的合作:a.与动物医学行业进行紧密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及发展动态。
b.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就业竞争力。
1.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畜牧兽医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养殖管理和兽医诊疗的专门人才。
培养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为5年。
2.培养内容2.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专业课程(1)畜牧学:介绍畜牧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对畜牧动物的繁育、饲养、管理和营养等方面的专业能力;(2)兽医学:介绍常见家畜和宠物动物的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兽医诊疗技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兽医;(3)动物遗传育种学:介绍动物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动物遗传与育种的理解和实践能力;(4)动物营养学:介绍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对动物饲养以及饲料配制和营养评价的专业能力;(5)动物疾病学:介绍动物重要疾病的病理学、流行病学和诊疗技术,培养学生对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能力。
2.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方式(1)理论课教学: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2)实践教学:采用实验课、实习和毕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和拓宽所学知识;(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4.毕业与评定(1)学期制度:本方案采用学期制度,每年两个学期。
(2)毕业要求:学生需修满各类课程要求,参加实习及毕业实践,并通过教学质量监测和学业考核,达到培养目标。
(3)毕业评定: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学术成绩、实习实践成绩、毕业论文和学科竞赛等。
毕业生经过评定合格,授予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证书。
5.实践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建议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和实习机会。
同时,高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实践基地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经费。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动物医学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动物临床诊断、治疗操作及相关实验。
3.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胜任动物健康管理、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协作解决复杂问题。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动物学、生化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动物治疗学、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动物麻醉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影像学等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动物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实践训练:包括动物临床实习、实验操作、科研实践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动物医疗服务活动、科普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
5.创新能力培养:开设科研训练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实验训练:注重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实验平台和设备,开设实验操作训练课程,加强实验能力训练。
3.临床实习:与相关动物医疗机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提供实际动物医疗服务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4.科研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科研导师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评价1.书面考核:学生需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课堂作业等书面考核形式,评价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2.实践操作评估:通过实验操作考核、临床实习评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学术成绩、科研成果、社会实践表现以及素质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队伍: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提供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动物医学专业相关实践技能训练,具备动物疫病预防与诊疗、动物生产及饲料开发等能力,能够在兽医业务与管理部门、畜禽养殖与饲料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疫病诊疗与防制、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保健与技术服务、兽医公共卫生、兽药研发与营销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必需的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和生物统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2、掌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兽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应用能力;3、掌握兽医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动物疾病预防和诊疗能力,能够获得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证书;4、掌握动物生产、动物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护、宠物饲养与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畜禽养殖、饲料与营养等动物生产方面的能力;5、熟悉国家兽医法规、兽医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试验设计、科学研究、数据统计、信息处理和科技论文撰写能力;7、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三、专业方向1、畜禽疾病防控方向:学习和掌握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免疫学、动物毒理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法规、家禽解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畜禽疾病防控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动物医院、动物疾病防控中心和兽医管理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动物医学专业啊,就是要培养出一群超厉害的小伙伴。
这些小伙伴呢,以后得能在动物健康这个大舞台上闪闪发光。
不管是猫猫狗狗这种小宠物生病了,还是养殖场里的大群牲畜有个头疼脑热的,咱们培养出来的人都得能搞定。
具体点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动物医学知识,像动物生理、病理这些东西都得门儿清。
还要会各种诊断和治疗的技能,什么给动物打针、做手术,那都得不在话下。
而且啊,还得有爱心、有责任心,毕竟动物们可不会说话,得靠咱们这些懂行的人细心照顾呢。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先得打基础嘛。
像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这些课,虽然听起来跟动物离得有点远,但其实对咱们理解一些科学原理很重要。
就好比造房子得先打地基一样,这些基础课程就是咱们在动物医学领域盖高楼的地基。
化学类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就像打开动物身体奥秘的两把钥匙。
了解了化学,才能知道动物体内各种物质是怎么反应的,生病了是哪些化学平衡被打破了。
生物类课程那就更直接相关了。
动物生物学让大家先认识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习性、结构啥的。
细胞生物学就深入到细胞层面了,毕竟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嘛,细胞出了问题,动物肯定就不舒服啦。
2. 专业基础课程。
动物解剖学是必须要学好的。
这就好比是一张地图,动物身体里面的各个器官在哪里,长什么样,血管、神经怎么走的,都在这张“地图”里。
只有把这张“地图”记熟了,以后找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病理学是一对好兄弟。
生理学讲的是动物身体正常情况下怎么运作的,病理学呢,就是讲身体出问题的时候是啥样的。
这俩课得联系起来学,就像知道了正常的轨道,才能发现火车脱轨(生病)是怎么回事。
兽医药理学也很关键。
知道了各种药对动物身体的作用,就像魔法师知道了各种魔法咒语的效果一样。
哪种药能治什么病,怎么用药最安全有效,这都是兽医药理学要教给大家的。
3. 专业核心课程。
兽医内科学就是专门研究动物内部疾病的。
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方案1. 动物医学人才得全面发展呀!就像搭建房子,基础得打牢,咱得让学生啥都懂一点。
比如,不仅要教他们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还要讲讲动物的行为习惯吧!这样遇到啥情况都不慌呀,难道不是吗?例子:小杨在学习动物医学时,老师就详细给他讲解了各种动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这让他在之后的实践中能更快做出判断。
2. 实践操作绝对不能少哇!光知道理论有啥用。
学生得去接触真正的动物,亲手去治疗、去护理。
跟学游泳一样,不下水咋能学会呢?例子:小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动物医院实习,在那里亲自处理了很多病例,能力大大提升了。
3. 创新能力也得培养呀!这个领域可是不停地有新问题新情况出现呢。
可以鼓励学生去思考新方法、新技术呀,就像探险家去探索未知一样刺激!例子:小王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动物治疗方案,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认可。
4. 团队合作不能忘啊!动物医学可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
一群人合作,交流经验、互相帮助,那效果才好呢,这不就跟球队一样嘛!例子:小张和同学们组成团队,共同攻克一个个难题。
5. 老师得厉害呀!好的老师就像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
他们得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吧,能引导学生成长进步。
不然学生咋能学好呢?例子:刘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动物医学人才。
6. 还要关注行业动态呀!这世界变化快,动物医学也不例外。
时刻了解最新的信息,才能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呀,难道不是这样吗?例子:小陈一直关注着行业动态,及时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让自己始终保持领先。
我觉得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得从多方面下手,理论、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等一个都不能少,老师也要给力,还要让学生紧跟行业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动物医学人才!。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农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卫生检验及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与动物医学相关的实践训练,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在畜牧兽医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源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监测、技术推广、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进行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检疫、兽医卫生检验以及畜牧兽医方面的管理、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1.具有一定的数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术;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3.具备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兽药的正确使用与开发、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防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基本技能;4.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动物医学的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5.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规划、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源食品安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7.有较强的调研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学分要求:五、教学总体安排:教学进程包括课程名称、性质、类别、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等(详见附件一)附件一:Ⅰ公共基础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Ⅱ专业基础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Ⅲ专业方向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Ⅳ专业拓展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
动物医学(中兽医方向)专业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培养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具备动物医学及中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环境与动物保护、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具体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优良的学风、求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主要学习动物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动物医学专业的各项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对动物疾病研究、动物疾病诊疗、检疫以及从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应用现代医疗技术、生物技术预防和控制畜禽及伴侣动物的群发性疾病和常见病,保护人类免受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并能从事兽医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外国语应用能力。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
4.掌握现代先进的动物疾病诊疗技术,能科学分析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后及转归,能正确使用药物及常规医疗器械进行畜禽疾病诊治的技能。
5.掌握人畜共患病及畜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兽医防疫检疫、兽医学发展规划、兽药生产、动物生产、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6.了解生物科学、兽医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以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
7.掌握中兽医学基础理论、中兽医诊疗方法,具备按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分析疾病病因病机及处方用药能力,能科学使用和开发中兽药。
8.掌握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二、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80学分。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中兽医专业方向的形成及课程设置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内科学、兽医外科学与手术学、家畜产科学等。
形成: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在第三学期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分流出部分学生组成中兽医专业方向班级学习。
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中兽医专业方向课程共设置7门,17.5个学分,315学时。
五、主要课程简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8学时)见第1页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见第2页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学时)见第2页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见第2页5、大学外语(288学时)见第2页6、体育(72学时)见第2页7、文献检索(18学时)见第2页8、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8学时)见第2页9、高等数学Ⅲ(81学时)见第3页10、大学计算机基础Ⅰ(63学时)见第3页11、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63学时)见第3页12、化学实验技术见第3页13、有机化学(54学时)见第3页14、基础化学(72学时)见第3页15、动物生物化学(54学时)主要阐述正常畜禽机体的化学组成(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着重讲授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畜禽体内正常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以及与畜禽的正常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
蛋白质化学、酶学、生物氧化、核酸化学、糖脂及蛋白质代谢等内容为本门课程学习的重点。
16、动物生物化学实验(27学时)主要学习生物机体生化反应(生化指标)的检验、动物生化过程的观察,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包括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等。
17、动物生理学(54学时)主要讲授畜禽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命活动现象、活动规律及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协调活动。
侧重讲解消化、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泌尿、肌肉运动、内分泌、神经生理等内容,能量代谢及体温调节、生殖及秘乳生理,重点介绍其基本的生理过程。
18、动物生理学实验(27学时)主要学习从事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常规仪器使用、基本的实验技能及经典的生理学实验方法,了解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要求重点掌握计算机生物信息系统的使用、动物麻醉、保定、插管及神经血管分离、生理溶液配制等基本生理实验技术。
19、动物解剖学(72学时)以牛、羊、猪、马、犬、猫及家禽体的内部结构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刀、剪、镊、锯等解剖器械,以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研究正常动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色泽、硬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0、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45学时)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正常畜体的形态、结构和个体发生的科学,包括家畜组织学和胚胎学两大部分。
组织学是研究家畜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包括细胞学、基本组织学和器官组织学三个部分;胚胎学是研究家畜个体发生的规律,包括胚胎的早期发育、器官发生以及胎膜胎盘等。
21、兽医病理学(72学时)主要包括基础病理、器官系统病理。
基础病理主要阐述疾病概念、原因及发生机理,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特征、炎症、休克、免疫病理、应激反应、肿瘤等内容,器官系统病理主要阐述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各器官的病变特征及发生机制;尸体剖检技术主要讲述尸检的注意事项、尸体剖检方法、标本制作等。
22、兽医微生物学(45学时)兽医微生物学主要阐述与家畜有关的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理特性、致病机理、遗传变异及免疫学基础等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防治原则。
23、兽医微生物学实验(27学时)兽医微生物实验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微生物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染色方法、病毒的分离培养、消毒与灭菌等实验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兽医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技能。
24、兽医药理学(72学时)兽医药理学主要研究兽医常用药物(包括组织代谢药、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及特效解毒药)与有机体或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药物用于诊断及防治疾病的因果关系,探讨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在体内的运转代谢规律。
主要介绍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分类介绍常用兽药的主要性状、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
实验学习药理学研究技术和方法、药物调剂技术和正确处方。
25、兽医临床诊断学(54学时)主要讲授兽医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呼吸、消化等六大系统的检查内容和方法;临床三大常规、兽医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本门课程为学生学习兽医内科学、外科学及产科学打基础。
26、动物传染病学(72学时)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讲授家畜、家禽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各种措施。
各论讲授人畜共患病及猪、牛、马、羊、犬、猫及禽类的传染病,主要介绍疫病在世界上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剖解、诊断和防制措施。
27、动物寄生虫学(45学时)主要讲述畜禽寄生虫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常见家畜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发育史、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技术,以重要畜禽群发、多发的寄生虫病为重点。
28、中兽医学(72学时)主要讲授中兽医的基本理论、中草药、针灸、新医疗法及中兽医技术对疾病的防治等。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中兽医基础理论、辩证施治原则,重点学会应用中草药、中兽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29、家畜内科学(7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畜禽非传染性内脏器官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理论和实践技术,培养学生必要的临床工作技能。
30、兽医外科学与手术学(72学时)外科病以本地区常见病为重点,讲授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要求学生能独立地诊断和治疗外科疾病。
外科手术主要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掌握常用外科手术的局部解剖结构和操作步骤。
31、家畜产科学(36学时)产科学主要以怀孕期、分娩期及产后期常见病及繁殖障碍疾病为重点,并介绍奶牛乳房疾病及新生幼畜疾病,要求学生掌握发情鉴定,怀孕诊断及接产助产方法,并能提出合理防治常见产科疾病的措施。
32、动物性食品卫生学(36学时)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微生物污染、腐败变质、食物中毒等卫生问题及研究动物性食品生产的原料场所、设备、加工过程、产品储存、运输及销售中的兽医卫生监督管理和检验问题。
它的主要任务在于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防止畜禽疫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在动物中的传播。
33、大学物理(54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激光、静电场、光的衍射、光的干涉、光的偏振及核辐射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能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能力,为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4、动物学(36学时)主要是讲授动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动物的分类及主要类群,动物的生长和个体发育,动物的遗传与进化,动物与环境等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实验课学习使用显微镜,动物的一般解剖观察及绘图、动物的分类等基本技能。
35、动物遗传育种及繁殖学(36学时)本课程遗传部分重点讲授基本的遗传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性相关遗传的规律与应用、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改良原理、群体遗传的基本原理等。
育种部分重点讲授选种选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动物遗传品质评定、新品种新品系育成、品种品系的改良与利用、动物遗传资源评估与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介绍;繁殖部分主要讲授家畜的繁殖规律与繁殖技术、生殖激素对繁殖的调节原理等。
36、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7学时)主要讲授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摄取、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各类营养物质的营养生理功能以及缺乏与过多对动物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的营养需求;影响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因素;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体系及评定方法;饲料原料的分类,各类原料的营养和饲用特性,加工调制方法;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方法,各类畜禽饲料配制的特点和方法等。
37、动物生产学(36学时)主要讲授猪、鸡、牛等动物的品种、杂交利用、生物学特点、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并适当介绍规模经营、规模养殖场设计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8、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与执法司法(36学时)主要讲授国际及我国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及贸易管理的组织与机构、法律与规章、执法与处罚等内容,重点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粮农组织(FDA)、国家及省市县畜牧兽医部门、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进出口检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