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文化与生活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4.79 KB
- 文档页数:5
单元质检卷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苏鲁皖三地为争抢“琅琊”的所有权而大展拳脚,安徽滁州更是将自家琅琊山顶上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
你如果反对这种现象,你的理由是()①这种做法提升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促进旅游发展②这种做法扩大文化的传播,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这种做法忽视了自身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显示文化浮躁心理④这种做法体现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争夺地名实质是争抢经济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7·辽宁六校联考)弹幕,是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很有趣,很生动。
但是弹幕中也有一些偏离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低俗文化等。
为此国家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强调,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
国家网信办上述要求的依据是()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②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消除文化的商业性④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必须发展文化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是一个全球性教育趋势。
发展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更能反映社会变迁对于人的素质的新要求。
我国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是因为()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③立德树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④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央视推出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
入选的诗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重温经典,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透过诗词之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复习效果检测(九) 文化与生活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9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②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9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③2018上海Y3动漫节于2月8~10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④2019年12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3 再创新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C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①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排除。
故选C。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之所以强调要发挥市场对于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基础作用,这是因为(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C.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性质的部分D.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解析:选C A与题意不符合,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
B错误,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D错误,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
3. (2018·赣州模拟)《北京文化创意发展报告》(2018)指出,201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205.2亿元,比2019年增长10.8%。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仍稳居第二支柱产业地位。
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选B ①错误,文化与经济、政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
④错误,优秀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单元检测(九)文化与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
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说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A书籍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修身养性的阶梯,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③当选;②与题意不符,④错在“唯有”“才能”上。
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是与我国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但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
这表明()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B.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D.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解析:选B“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在今天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说明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B项正确;A、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
近年来,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
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
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选D在实体书店里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等,吸引了顾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说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③错误。
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山东淄博高三摸底测试,19)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
这说明 ( C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解析】“以文促经”的表述表明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C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A说法不准确;B与题意无关;D 表述本身错误。
2.(2018·河北邢台月考,15)2017年9月19日,第四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敦煌举行。
该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
由此可见 ( D )①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②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③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题意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而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①不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观点错误;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体现了③;该论坛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正确。
3.(2018·广东湛江调研,19)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 B )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化城市的根本任务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解析】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①正确;②观点错误,不选;题干不涉及经济与城市文明的关系,③不选;建筑风格能提升城市品位,④正确。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 :5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 ,要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
这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2.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 ,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这告诉我们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 ()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3.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 2030 年 )》提出 ,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其原因是()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承袭传统文化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 ①②B. ①③C.②③D.②④4.“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 ,要敬畏文化 ,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 ,没必要”。
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①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A. 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 仁爱亲情 ,长幼有序 ,礼数有方。
文化与生活( 时间 :5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每题 5 分, 共 60 分)1.“有批就有钱”“批一封 , 银二元” , 这些从前流传在梅州民间的俗语和歌谣 , 唱出了侨批这种宝贵的民间文书的独到性。
侨批是华侨与家乡的亲人联系交流、带信带钱物的特别文件载体 , 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 是未经以后人故意雕琢的,史信 , 被盛赞为中国“20 世纪的敦煌文书”, 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侨批拥有巨大魅力是由于 ()①侨批是显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记②侨批是对特准时代经济、政治的反应③侨批是维系民族生计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侨批是特准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②④2.纪录片《记着乡愁》选用全国100 个古乡村进行拍摄 , 以生活化故事为依靠 , 以乡愁为情感基础 , 真切再现中国古乡村的人文故事。
《记着乡愁》的播出引起社会激烈反应, 唤起了无数国内外华人的家乡记忆。
资料说了然()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详细的、有形的③大众传媒拥有文化传达、交流、共享的功能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样文化活动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③④D. ①③3. 中国人的传统看法里向来都有“养儿防老”的思想, 居家养总是好多人都认同的养老模式。
但此刻许多家庭是“4— 2— 1”的构造 , 一对年青夫妇要奉养四位老人, 家庭养老的压力愈来愈大。
但目前仍旧有好多老人不肯意去社区养老中心或养老院养老。
因而可知()①文化决定人们的思想方式②文化影响着人的行为选择③传统文化的悲观作用日趋明显④传统看法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③④4.(2017·山东潍坊一模) 名人旧居是人们触摸历史的“活化石”, 除了建筑自己的价值外,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魂魄所在。
最近几年来, 跟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度的加快 , 保护好名人旧居已经成为一个火烧眉毛的严重问题。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
这告诉我们()①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其原因是()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
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①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
单元过关检测(九)(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9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
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举办庆祝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
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举办庆祝活动主要是基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选;③与题意不符。
2.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
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
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这表明( )①文化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②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③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④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能透视其精神世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D。
由“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可知①符合题意。
材料描述了在人们的各种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到人的文化人格,看到人的精神世界,④符合题意。
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种形式,②观点错误。
③说法过于绝对。
3.(2020·嘉兴期初)世园会设计师在建造云南园时,修筑马帮文化雕塑,复原茶马古道旧貌,让游人能够真切感受传统茶马古道行商的艰苦与不屈。
由此可见(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与享用文化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世园会设计师在建造云南园时,修筑马帮文化雕塑,复原茶马古道旧貌,让游人能够真切感受传统茶马古道行商的艰苦与不屈,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与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也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②④不选。
模块质量检测(三)文化生活一、选择题1.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圆满收官,获好评无数。
民歌是活着的历史,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
民歌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最本真的人文气息,是缓解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的浮躁之气的一剂解药。
这表明( )①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源于生活③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决定着文艺的生命力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民歌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表明文化源于生活,民歌是缓解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的浮躁之气的一剂解药,这表明文化的作用,①②正确;③错在“决定”;④不为材料所反映。
2.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 )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城市文明的作用,而不是经济对城市文明的作用,排除。
3.(2018·天津南开区一模)尽管有的网友调侃“春运买票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出门在外的人,还是会选择春节期间回家。
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离家在外的中国人认为回家陪父母过年是一种孝道。
这反映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文化能够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 春节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表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①当选;春节对离家在2外的中国人的影响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当选;③不为材料所反映;④错在“决定”。
单元质检卷九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山东高三模拟)冰雪文化发端于各民族人民抵御严寒冰雪的生产生活之中,丰富于全世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人们的节庆民俗之中,传承于洋溢奥林匹克精神的现代冰雪运动之中。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从识冰御雪到畅享冰雪运动,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冰雪文化②以冰和雪为媒介进行的冰雪文化,决定了人们的理念与行为③冰雪民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只有在冰雪环境中生活的人才有坚强品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吉林模拟)幽幽书香,百年沧桑。
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
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享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
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陕西宝鸡模拟)为提高廉政文化的渗透性和创造力,郑州市丰庆路街道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典型案例、学习党规党纪及理论知识、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切实增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降低岗位廉政风险,有效推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据此可知( )①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人们参与政治生活应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固定的文化环境④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是个主动自觉的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辽宁高三一模)1956年创作的《艰苦岁月》(见图)铸铜雕塑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小战士依偎在老战士身边,倾听悠扬的笛声,向往革命胜利的画面,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
单元质检卷九文化与生活(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描画体系,一是图画体系,以图画体系为主,描画体系为辅。
这些原始笔墨属于表意字领域,所描绘的或者是详细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存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存当中的变乱,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原始汉字所描绘的或者是详细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存当中的场景,体现了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和享用文化,故②④正确;①③说法准确但不切合题意,故排除。
2.2019年伊始,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5分钟短片《啥是佩奇》刷屏了。
一个深山中的老大爷,为了满意孙子的愿望,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寻找佩奇”之路,最后竟做出了一只动画片上的“小猪佩奇”。
很多人被这个故事狠狠地戳中泪点,因为一切都比不上那份用心、那份执着、那份对亲情的保卫。
材料说明(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老大爷的举动,彰显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③“小猪佩奇”作为文化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优秀文化作品可能使人们心灵得到震撼和滋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说法错误,老大爷的举动不属于孝文化,是一种亲情观的体现;③④说法准确且切合题意。
3.为了向经典致敬,导演李六乙在忠于原著的底子上,别出心裁地推出四川方言版话剧《茶馆》,并对舞台背景、人物道具等作了现代化的处置惩罚,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老成都的陌头,亲身体验巴蜀文化独占的魅力。
这体现了( )①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②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③一方水土涵养一方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群众的需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用地方方言改编话剧《茶馆》,并对舞台背景、人物道具等作了现代化处置惩罚,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老成都的陌头,亲身体验巴蜀文化独占的魅力,这体现了一方水土修养一方文化,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②③符合题意;文化在承继的底子上发展,在发展的历程中承继,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群众的必要,④说法错误。
单元质检卷九文化与生活(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批就有钱”“批一封,银二元”,这些早年流传在梅州民间的俗语和歌谣,唱出了侨批这种珍贵的民间文书的独特性。
侨批是华侨与家乡的亲人联系交流、带信带钱物的特殊文献载体,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是未经后来人刻意雕琢的史信,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侨批具有巨大魅力,是因为()①侨批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侨批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侨批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侨批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全国100个古村落进行拍摄,以生活化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真实再现中国古村落的人文故事。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唤起了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家乡记忆。
材料说明了()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具体的、有形的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文化活动A.①②③ B.③④C.①③④D.①③3.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直都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居家养老是很多人都认可的养老模式。
但现在不少家庭是“4—2—1”的结构,一对年轻夫妻要供养四位老人,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
但目前依旧有很多老人不愿意去社区养老中心或养老院养老。
由此可见()①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②文化影响着人的行为选择③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④传统观念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7·山东潍坊一模)名人故居是人们触摸历史的“活化石”,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外,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魂魄所在。
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好名人故居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
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是因为()①保护名人故居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②名人故居是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③保护名人故居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知名度④名人故居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以及历史意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根据“互联网+”行动计划,某公司提出“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