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结核病
- 格式:ppt
- 大小:9.75 MB
- 文档页数:52
肺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包括在痰液或病灶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以及观察到与肺结核相符的病理学改变。
具体来说,肺结核的病理学诊断通常基于以下几点:
1.临床表现和病史: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有与结核病患者的接触史或生活在结核病高发区等。
2.影像学检查:X线或CT检查可能显示肺部典型的结核病灶,如渗出、增生、坏死等病变。
3.病原学检查:在痰液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是确诊肺结核的关键。
通过痰涂片检查、痰培养检查等方法,如果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即
可确诊为肺结核。
4.病理学检查:通过肺组织活检获取标本,观察到干酪样坏死、结核肉芽肿等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可进一步支持肺结核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病理学诊断通常是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诊断过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诊断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肺结核病病理学肺结核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进展性传染病。
病理学研究是了解肺结核病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该文将从事后检查、肺炎型肺结核、成纤维型肺结核以及肺结核伴发其他病变四个方面,系统介绍肺结核病病理学特点。
一、事后检查在病理诊断中,事后检查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式。
对于疑似肺结核病例,可行肺活检术或手术活检等操作获取病变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肺结核的组织学改变主要取决于细菌的菌量及其毒力,免疫反应的不同和机体的抵抗力。
肺结核组织学改变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包括炎性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坏死和纤维化等。
二、肺炎型肺结核肺炎型肺结核是指结核杆菌大量进入肺泡和细支气管周围的炎症反应。
随着炎症的发展,直径为1至2cm的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物可以在肺内形成,而这些小结节可以融合成更大的结节。
在坏死组织周边,有一些以巨噬细胞为基础的炎性细胞浸润,菌体通常存在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这样形成了肺结核的特有形态――桑拿结核。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完全,病变可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引起支气管壁和血管周围的组织破坏。
三、成纤维型肺结核成纤维型肺结核是指肺内炎症反应完全西化,最终导致病巢形成纤维组织。
这种类型的病变通常在化脓型肺结核或肺炎型肺结核治疗后形成。
成纤维型肺结核主要表现为肺内广泛的、弥漫的、病灶致密的纤维化,周围脏层胸膜增厚,胸壁粘连度高。
这种病变类型的结构通常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散在的肉芽肿、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这些组织构成了具有结构特异性的病巢。
四、肺结核伴发其他病变肺结核病变与其他肺部疾病容易相互混淆,如肺癌、肺炎、肺水肿等。
由于两种疾病有相似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
对于肺癌合并结核的情况,可以在肺癌病变组织中发现肺结核的病理学改变。
而肺结核合并肺炎、肺水肿时,由于一定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泡壁相应的显微结构的改变,会对其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造成诸多影响。
综上所述,病理学是了解肺结核病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及科普结核病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疾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营养水平的改善和防控措施的加强,近年来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据相关医学统计,结核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60/10万之内。
尽管如此,我国仍有数量庞大的结核病患者在院接受治疗,结核病为一类传染疾病,具有发病范围广、传染性强、危害性大、诊断难度高等特点,需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或结核病医院进行治疗。
今天,就向大家科普有关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及相关知识,希望帮助大家更深刻、更专业地了解结核病。
一、什么是结核病?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过结核病,但在大部分人心目中,他们理解的结核病仅局限于肺结核中,那么,究竟什么是结核病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病十分古老,据历史研究显示,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结核感染人体化石的相关证据。
古代称结核病为“痨病”,结核病可累及人体内部多脏器感染,比如肠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脊柱结核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大家熟知的肺结核,肺结核占所有结核种类的比重约为90%左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肺结核又分为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两大类,原发性肺结核多发于初次感染结核杆菌的小儿,继发性肺结核常见于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成年人。
二、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和传染途径有哪些?人们在感染结核病后通常不会立刻发病,需经历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结核病感染者不具备传染性,也无任何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因人而异,一般为4-8周,也有的长达数年,甚至不会发病。
主要与感染病菌的数量与毒性、感染者自身免疫水平等密切相关。
据统计,临床约九成的感染者可通过自身强大的免疫功能将病毒杀灭。
身体免疫力低下、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病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均是结核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当感染者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人体内的结核杆菌便会趁虚而入,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结核病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食欲低下、全身无力、消瘦虚弱等典型症状。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结核病的病理学知识,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提高对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结核病的病因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少数是牛型。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少数患者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
2. 结核病的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型)同时发生或相伴发生。
以细胞免疫为主,即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当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3. 结核病的病理变化(1)渗出为主的病变: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量多、毒力强及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早期或病变恶化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2)增生为主的病变: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3)坏死为主的变化: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4. 结核病的诊断方法(1)症状:典型症状是咳嗽、咳痰或干咳伴发烧,发烧通常是午后低热,一般37度到38度,夜间会有盗汗,还可能会有咯血、痰中带血、咯血块等症状。
(2)抽血检查:抽血主要是查T-SPOT是否是阳性。
(3)痰检:检查痰液中是否含有结核杆菌。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上主要是根据CT来判断,看看是否有典型的结核灶,肺间部是否有散在的结核灶,是否有钙化灶,是否有渗出的病灶,病灶是否符合结核的特点。
(5)分子病理学或病原学检查:如做CT引导下的肺组织穿刺,做气管镜进行刷检、活检、灌洗,将一部分病灶取出来,然后查一查看是否能够查到结核菌。
三、实训过程1. 实验材料:结核病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液等。
病理学第十五章传染性疾病(结核病)一、A1型题★1.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病均可见的病理类型是() [单选题] *A.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B.浸润性肺结核C.结核球D.粟粒性肺结核(正确答案)E.局灶性肺结核2.结核病的组织坏死属于() [单选题] *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正确答案)D.坏疽E.纤维素样坏死3.结核性病变的特征性细胞是() [单选题] *A.中性粒细胞B.浆细胞C.淋巴细胞D.异物巨细胞E.上皮样细胞(正确答案)4.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单选题] *A.郎罕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B.郎罕斯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正确答案)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E.异物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5.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单选题] *A.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B.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C.找到 Langhans巨细胞D.干酪样坏死(正确答案)E.类上皮细胞★6.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常常是肺结核经哪种途径播散的结果() [单选题] *A.淋巴道B.血道(正确答案)C.支气管D.潜伏的病菌重新繁殖E.沿组织间隙蔓延7.结核瘤是指() [单选题] *A.结核引起的良性肿瘤B.结核引起的恶性肿瘤C.结核引起的肿瘤样浸润性病灶D.结核引起的冷脓肿E.结核引起的孤立性干酪样坏死灶(正确答案)8.成人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 [单选题] *B.浸润型(正确答案)C.慢性纤维空洞型D.干酪样肺炎E.结核性胸膜炎9.不属于继发性肺结核临床病理特征的是() [单选题] *A.病变多从肺尖开始B.主要沿支气管播散C.多见于成人D.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正确答案)E.病程较长,渗出、增生、坯死病变并存★10.下列哪项在结核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单选题] *A.机体与结核病患者接触B.感染的细菌数量大C.机体对结核菌缺乏免疫力或处于过敏状态(正确答案)D.患者年龄小E.细菌毒力强★11.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单选题] *A.T细胞(正确答案)B.B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12.下列哪项不是典型的结核病局部病变表现() [单选题] *B.肉芽肿C.冷脓肿D.干酪样坏死E.红肿热痛(正确答案)13.下列哪种病变中不存在结核杆菌() [单选题] *A.纤维干酪样病灶B.钙化灶C.典型的结核结节D.病灶纤维化(正确答案)E.酪样坏死病灶14.结核病的变态反应属于哪型() [单选题] *A.I型B.Ⅱ型C.Ⅲ型D.Ⅳ型(正确答案)E.V型15.原发性肺结核病的肺内原发灶常位于() [单选题] *A.肺尖B.上叶下部近胸膜处(正确答案)C.肺门D.肺膈面E.胸膜面16.关于原发性肺结核下列哪项正确() [单选题] *A.仅发生于儿童B.常见的死因是结核性脑膜炎(正确答案)C.主要经支气管播散D.不经治疗难以痊愈E.急性全身播散性结核病不如继发性结核病常见17.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是() [单选题] *A.消化道感染B.呼吸道感染C.皮肤感染D.内源性再感染(正确答案)E.泌尿道感染18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病下列哪项正确() [单选题] *A.病变在肺内无一定好发部位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的结核病变C.不经治疗多数能自然痊愈D.不易有空洞形成E.咯血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正确答案)19.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是() [单选题] *A.易发生干酪样坏死,不形成结核结节B.病变在肺内主要经受侵的支气管播散(正确答案)C.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D.空洞的形成比原发性肺结核病少见E.肺内病变多位于下叶20.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胸导管后易发生() [单选题] *A.全身粟粒性结核B.粟粒性肺结核(正确答案)C.结核性胸膜炎D.骨结核E.肾结核21.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B.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正确答案)C.原发综合征形成D.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E.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22.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单选题] *A.肺内未愈合的病变易沿支气管播散(正确答案)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C.病变易经血管播散D.病变多开始于肺中叶E.多发生于儿童23.结核基本病变转归中,最好的方式是() [单选题] *A.吸收消散(正确答案)B.纤维化C.纤维包裹和钙化D.病灶扩大E.溶解播散24.有关肺原发综合症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B.大多发生在儿童C.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D.原发灶多在肺尖部(正确答案)E.可发展成急性粟粒性结核病25.以下哪项不是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 [单选题] *A.病程长,随机体抵抗力的消长而起伏B.病变好发于肺尖C.肺门淋巴结一般无明显改变D.肺内病变复杂,且新旧病变交杂E.易沿血道和淋巴道播散(正确答案)26.干酪样肺炎通常是由急慢性结核性空洞内的细菌通过哪个途经播散所致() [单选题] *A.支气管(正确答案)B.胸膜腔C.肺动脉D.肺静脉E.肺门淋巴结27.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以增生为主的结核病变() [单选题] *A.变态反应强B.免疫力弱C.结核杆菌量多D.机体抵抗力比较强(正确答案)E.结核杆菌毒力强28.以下哪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单选题] *A.吸收,消散B.钙化C.纤维包裹D.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正确答案)E.纤维化29.结核球是指() [单选题] *A.直径小于2cm的干酪样坏死灶B.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C.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D.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E.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正确答案)30.临床上称为开放性肺结核的是() [单选题] *A.原发性肺结核B.浸润性肺结核C.局灶性肺结核D.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正确答案)E.肺结核球31.初次吸入结核杆菌,最早引起的肺内病变是() [单选题] *A.肺门淋巴结结核B.原发综合征(正确答案)C.结核性淋巴管炎D.原发灶的渗出和坏死E.沿支气管出现广泛渗出32.影响结核病的发展和转归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题] *A.结核杆菌数量、毒力大小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正确答案)B.机体免疫力的高低C.机体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的强弱对比D.结核杆菌的毒力E.全身营养状况33.下列哪项不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 [单选题] *A.浸润性肺结核B.急性栗粒性肺结核(正确答案)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D.局灶性肺结核E.结核球二、A2型题1.女,8岁,尸检见双肺重量增加,充血,密布灰白色栗粒大小结节,微隆起于切面。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十章)第二十章、常见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个体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流行。
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结核病定义: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炎,以肺最常见,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结核。
典型病变: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临床表现: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病理变化:1.渗出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早期或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免疫反应弱、变态反应强。
主要表现:浆液/浆液纤维素性炎,早期中性粒细胞渗出,以后被单核巨噬细胞所代替;渗出物和巨噬细胞内含结核杆菌。
好发组织:肺、浆膜、滑膜、脑膜。
转归:吸收消散,或转变成为增生或变质为主的病变。
2.增生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变态反应弱。
病变:结核结节——具有诊断意义肉眼:融合成大结节时表现为粟粒大,灰白半透明状,有干酪样坏死时略带黄色,略隆起。
镜下: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朗罕巨细胞,外围聚集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3.变质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
病变:干酪样坏死——特征性病变。
肉眼:淡黄色,均质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或豆腐渣。
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结核病的病变转移规律:(一)转向愈合1. 吸收消散(吸收好转期)(1)条件: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小干酪样坏死灶和增生性病变亦可。
(2)途径:淋巴道。
(3)病变:缩小消散。
(4)X线: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的云絮状阴影缩小、消失。
2. 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硬结钙化期)(1)条件:三种病变均可结核结节--纤维化干酪样坏死灶--小:纤维化;大:纤维包裹、钙化未完全吸收的渗出性病变--机化后纤维化。
完全纤维化的病灶无菌,纤维包裹、钙化者仍含菌(复发的根源)。
(2)病变:瘢痕。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
病理特征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
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病,但肺结核最为多见。
临床上常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和血沉加快。
【基本病理变化】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炎症常呈慢性经过,并形成具有特征性的肉芽肿性病变。
由于感染的菌量和毒力及受感染组织的特性不同,还由于机体在感染过程中不同时期免疫力和变态反应的消长,使病变十分复杂。
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1、渗出性病变当细菌数量多,机体的免疫力低和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早期或病变恶化时;好发于肺、浆膜、滑膜。
脑膜的结核杆菌感染。
渗出的成分主要是浆液和纤维素,早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所取代,严重时还有大量红细胞漏出。
渗出病变不稳定,可完全吸收,也可转变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当变态反应剧烈时,大片渗出性病变迅速坏死,转为变质为主的病变。
2、增生性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低、免疫力强时,发生增生性病变。
病变最初是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很快即被巨噬细胞取代。
巨噬细胞主要来自血中的单核细胞,部分来自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
由于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活化了的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吞噬、消化能力,但在杀灭细菌的同时,由于结核杆菌中的磷脂被分解后产生结核酸,能使巨噬细胞转变为多角形、胞质丰富、境界不清、连络成片的上皮样细胞。
有时多个上皮样细胞融合在一起,或上皮样细胞的胞核经多次分裂而胞质未分开则形成郎罕巨细胞。
后者为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核多排列在周边,常呈马蹄形。
在结核病时,这种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围致敏的T淋巴细胞等常聚集成结节状,构成结核性肉芽肿,又称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大多数结核杆菌在结核结节形成过程中已被消灭或抑制,抗酸染色不易检到细菌,当有较强的变态反应出现时,结核结节中央便形成干酪样坏死。
单个结核结节肉眼不易看到,几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肉眼才能见到,为灰白色、粟粒大小、境界清楚的病变,干酪样坏死多时呈现淡黄色。
结核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1. 引言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
在结核病的诊断中,组织病理学特征是一项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结核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
2. 结核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2.1 干酪样坏死及干酪性肉芽肿在结核病的组织病理学中,干酪样坏死是一种典型的特征。
干酪样坏死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特殊病理反应,其表现为坏死组织呈干酪样质地,呈黄白色,质地软糯,类似于干酪。
干酪性肉芽肿则是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包围干酪样坏死组织形成的病灶。
这些病灶对抗结核分枝杆菌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
2.2 病灶分布结核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还包括病灶分布的特点。
在肺结核中,结核病的病灶呈现多灶性分布,常见于肺尖、肺门和上叶。
病灶可以出现在肺实质内,也可以侵犯到肺门淋巴结等周围组织。
2.3 并发症最严重的结核病组织病理学特征之一是并发症的形成。
结核病可以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不全。
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可以进一步侵袭血液和淋巴系统,导致全身性播散,形成结核性脑膜炎、骨髓炎等并发症。
3. 结核病的诊断标准结核病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综合评估而确定的。
下面是结核病的常用诊断标准:3.1 临床症状结核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盗汗等。
这些症状在结核病患者中常常持续存在,并伴随有体重下降等情况。
3.2 影像学表现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胸部X射线和CT的检查结果。
在X射线检查中,结核病的典型表现为肺部感染灶、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变化等。
CT可以更准确地显示结核病的病灶分布和病变的程度。
3.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结核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和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证实结核病的病原体。
此外,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干酪样坏死液抗原检测也是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肺结核的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与病理学检查肺结核的诊断方法与病理学检查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准确的诊断方法和病理学检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和病理学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临床体征与症状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乏力、发热、盗汗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并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
包括肺部听诊、胸部X线检查等。
二、结核菌素试验(TST)结核菌素试验是常用的肺结核筛查方法。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患者是否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阳性结果只表明曾接触过结核杆菌,但无法确定是否患有肺结核。
因此,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肺结核。
三、痰涂片及痰培养痰涂片和痰培养是确诊肺结核的重要手段。
痰涂片常用于初步筛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痰中是否出现结核分枝杆菌。
但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结果。
痰培养则是将痰样本培养于含有结核菌营养物的培养基中,一般需4-8周才能得到结果。
痰培养可以确定肺结核的致病菌种类,并判断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治疗。
四、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胸部CT扫描是肺结核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胸部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肺内是否存在结核性病变,但对于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较低。
胸部CT扫描则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肺部的病变情况,提高检出早期病变的能力。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肺内结核病变的范围、数量以及病灶的形态等,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五、活检与病理学检查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有高度怀疑肺结核但其他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常需进行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肺组织活检可以通过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等多种方法进行。
通过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如干酪样坏死、上皮样肉芽肿等特征性改变,可以确定肺结核的存在与程度。
综上所述,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和病理学检查是多方面的,需要针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病理学:结核病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以肺结核为最常见的增殖性炎症,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属于IV型变态反应。
以细胞免疫为主,即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病因及传播途径: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感染较少见。
呼吸道传播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途径。
结核病主要由飞沫感染,亦可经消化道感染或经损伤的皮肤感染,但非常少见。
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IV型)同时发生或相伴发生。
基本病变有:①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②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可以形成一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③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当细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以上三种可以互相转化,依据免疫力的高低和变态反应的强弱情况变化。
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
其他的肺外器官,如肠、骨、关节等亦可发生结核。
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结核病变的发展和结局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菌致病力之间的矛盾关系。
当人体抵抗力增强时,细菌逐渐被控制而消灭,结核病变转向愈复;反之,则转向恶化。
①转向愈复,主要表现为病变的吸收消散、纤维化和钙化;②转向恶化,主要表现为浸润进展和溶解播散。
1.肺结核病肺结核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肺结核病。
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称原发性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临床症状轻微和短暂。
病变部位:上叶下部和下叶上部,多见于右肺。
1)病变特点:结核杆菌可以从原发灶循淋巴流到所属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将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合称为原发综合征,这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典型特点。
病变过程:渗出性变化一干酪样坏死一坏死周围有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