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写在前面的话: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明·徐增)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文学史专家:袁行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

——摘自网络,吴泓工作室整理

序言

他是我国自屈原以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说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当之无愧的。

他少有大志,理想高于天。他自比《庄子·逍遥游》中那只一飞冲天的大鹏,又自比古人中的伟丈夫如孔子、姜尚、诸葛亮、张良、鲁仲连、谢安等,志在成为帝王辅弼,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自视极其不凡!因此他不屑于从头做起,

不参加朝廷的科考,更不屑于当那种趋走阶下的小官小吏。

年轻时他好剑术,慕神仙,但又斗鸡走狗,与人斗殴,花钱如流水,与一般浮浪子弟没有多大区别,甚至曾经路见不平,“杀人红尘中”。后来他到了长安,当时官居高位、名满天下的贺知章读到他的诗,惊呼他是“谪仙人”。

中年的他,曾贵为皇帝的座上宾,出入宫禁,颇受宠爱,与当朝王侯贵族也广有交游,“五侯七贵同杯酒”。皇帝讨好自己最爱的妃子,赏花需要新歌词,特意打发人将大醉不醒的他从长安大街酒楼上请回来,并亲手调汤为他醒酒。他以为这是他实现理想的大好时机,但又不改诗人“不遵法纪”的习性,恃才傲物,遭到谗佞之徒的言语陷害,连皇帝也无法挽回,只好“赐金还山”,放他浪迹天涯。安史之乱中,他误入帝王兄弟争斗的陷阱,为大名所误,被新即位的皇帝送进了牢狱,然后又判他长流夜郎。如果不是幸逢大赦,说不定他也会把命丢在流放途中。他的大理想被社会现实碰得粉碎,大失望也成就了大诗人。“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是知交杜甫对他一生的评价。诗才无敌,然而社会无情,政治冰冷,天才诗人终于被不公正的现实埋葬。

他出身不明,亲族不明,籍贯不明,甚至他的民族、出生地也有疑问。他成长在蜀(今四川),但又移家东鲁(今山东兖州),娶妻于安陆(今属湖北)、宋城(今河南商丘)。时至今天,四川、湖北、山东都争称是李白的故乡,各有道理,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以其横溢的天才、敏捷的诗才,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虽然他的许多诗作当时即散佚无法寻觅,中唐诗人韩愈慨叹他的诗歌“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毫不夸张。他的集子,保留下来的诗歌尚不足千首,这与“斗酒诗百篇”的他相去何止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虽然如此,保留至今的这些诗作,绝大部分都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是当时社会现实尤其是诗人心灵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诗,受屈原的影响,也有曹植、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以及江鲍(江淹、鲍照)的影子。但是,屈原、曹、陶、二谢以及江鲍等都不能限制他。后世有许多诗人仿照他、学习他,都不能及他十分之一二。唯有宋代的苏轼有六七分像他,陆游有五六分像他。他是天才,天才是不能企及的!

这个具不平凡一生、具盖世才华的他,不是别人。他的名字就叫李白。

让我们尝试着走近李白。

——摘自《阅读李白》,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泛读概述

说明:以下“附文”这一阶段可以不读。进入研究性学习阶段同学们可作参考。

这一阶段,对老师来说,一要给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即讲清楚专题学习的大致过程和学习特点(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等;二要讲清楚网络学习的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三要用一定课时讲怎么样做好读书笔记,怎样利用网络查阅“未知”,获得“新知”等。

这一阶段拟用六个课时。作业:上交读书笔记及背诵部分诗歌。

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附文:年谱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1xf.html

李白(生平、思想、人格、作品、艺术个性及影响) 罗宗强张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2k.html 李白自述《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译文附文:新考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1xg.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4)网络购书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1v.html

学习技能1:中学生阅读要学会做读书笔记

精读原作

一读(鉴赏)

说明:入选诗歌作品有:七言绝句:《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苏台览古》,共四首;五言律诗:《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宫中行乐词》(其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共四首;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题东溪公幽居》《寄崔待御》,共三首。总计十一首。鉴赏要领:一句一句地——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

李白专题之准备(1)七言绝句鉴赏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0e.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2)五言律诗鉴赏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0z.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3)七言律诗鉴赏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18.html 技能学习2:古诗词鉴赏评价——真正读懂和正确作答

二读(鉴赏及部分延伸阅读)

总计十二首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6o.html

李白《行路难》(两首)赏析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6p.html

李白《梁甫吟》赏析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7j.html 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o5.html

李白《战城南》赏析孙静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c1.html 李白《丁都护歌》赏析周啸天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c2.html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赏析袁行霈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c3.html 李白《子夜吴歌》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av.html

李白《春思》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aw.html 李白《长干行》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bf.html 李白《古风》(两首)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bt.html

学习技能3:中学生要学会解读文本

研究性学习(挑战性阅读)

三读(单篇研究)

总计四首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6r.html 李白《蜀道难》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3w.html

李白《将进酒》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4e.html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7u.html 学习技能4:高中学生要学会质疑提问(之一)

四读(单一或综合性研究)

《静夜思》中的“床”不是“马扎” 胥洪泉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co.html 从李白的名、字、号看其思想的复杂性黄满星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cs.html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张敏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d8.html 李白一生思想上渴求入仕做官葛承雍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da.html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陶新民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db.html 出世与入世的动态失衡——论李白人生悲剧的思想根源高寒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ew.html 以我为主,唯我独尊——李白个性思想探析赵鲲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ex.html

李白文化心理初探廖悰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f0.html 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李白诗歌的诗学思维杨义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ib.html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杨义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ic.html 漫谈李白笔下的“飞” 徐昌才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kn.html

李白长啥样?丁启阵等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l7.html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胡晓明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lf.html 学习技能5: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五读(感悟+研究——阅读)

漫游四海的李白最怕去哪个地方?洪烛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dd.html

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ko.html

孤独的月光郭保林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oz.html

两个李白王充闾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p0.html

李白:辉煌盛唐的歌者傅道彬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p-434400510.html(外网)

一代诗仙李白(解说词)樊修章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oy.html

六读(参考性阅读)

李白性格和思想研究杜晓勤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2l.html 从李白的诗词描写看唐朝开放的男女关系王从仁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d9.html 李白谜团的新考实苗体君窦春芳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2w.html 李白在安陆十年论略朱宗尧张昕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2x.html 视频讲座:李白想落天外的想象力源流康震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C20520/classpage/video/20091211/101321.

shtml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毛晓红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fg.html 李白研究(李白身上的四股真气,共六篇)丁启阵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ne.html 李白、杜甫的交往与情谊(共四篇)丁启阵等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o0.html 李白的第四次婚姻(网上辑录)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u5.ht

ml

李白绝笔诗《临路歌》赏析田南池

https://www.doczj.com/doc/7915369968.html,/s/blog_4e6af0be0102e2q6.html

布鲁克说:“能与现代人同行是好的,若能与过去有智慧的伟人同行也是有益的,这能使我们不受短暂生命的影响,只看生命中失意、绝望的地方。使我们走在人生路径上,有前例可循,也使我们不断地学习谦卑,不断得到启发。”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抒写了“济苍生”“安黎元”的 美好理想,体现他蔑视权贵,同情人民的情感;又善于描写壮丽的自 然景色。主观抒情色彩浓厚,诗风豪放雄奇,想象丰富,色彩斑斓。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高度的统一。 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 这一时代特点,结合着他的独特的社会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 篇表现了与杜甫诗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时期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少年时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 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 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 漫游,曾登上峨眉、青城诸名山。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 二十五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 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渡荆门送别》 就写作于这一年。

此诗的写作时期过去曾有两种说法。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认为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来时。詹瑛 《李白诗文系年》则把它系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下,认为这 是李白初出夔门后的作品。《中国文学宝库·唐代精华分卷》(王洪 主编)中认为,虽然诗题中有“送别”二字,但“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等句,显然是离乡远游时的口吻;题中的“送”可能 是指长江水送他离别故乡而言;诗中思想感情与他早年作品相近,而 迥异于他晚年的一些作品。据此认为,此诗应该是李白初出夔门后 的作品。 年轻时的李白从遥远的蜀地顺着长江乘舟而下,渡过了荆门山,来到楚国境内漫游。看到随着平野的出现连绵的群山已经消失,长 江进入广阔的原野继续奔流。月亮映在江中像天上飞下的一面镜子。空中的云彩好比奇幻多姿的海市蜃楼。这样的景色没有让年轻诗人 留恋忘返,看着这浩浩西来的长江水,反而引起他的思乡之情,水 是故乡亲,是他不远万里相送我的行舟。明·胡应麟:“‘山随平 野尽,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骨力过之。”近·高步赢:“语意倜傥,太白本色。”(《唐宋诗举要》卷四)。 恣情山水、广交朋友的壮年时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处,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出蜀以后游洞庭,历襄阳,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游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 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迹所及,几半中

群文阅读之感受诗歌的魅力

群文阅读之感受诗歌的魅力

————————————————————————————————作者:————————————————————————————————日期:

群文阅读之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游子思乡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核心素养下的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古诗词鉴赏一直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于教师来说,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领略诗中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是生活经历和知识都有限的学生。所以现在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提倡群文阅读这一方式。 昨天听了海南华侨中学马青老师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一课,我获益匪浅。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她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一样愁字别样情,知人论世明本心”的主题,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带着学生读了阮籍、爆照、李清照这三位诗人的诗歌,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这三位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思考。 首先什么是群文阅读?百度上这样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也可以说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方向,现在还在尝试阶段,所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群文阅读式的古诗教学与我们以往古诗教学“理解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单篇阅读的有益补充,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感受诗词独特久远的意境,斟酌词句间独特

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一、结合内容,巧选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阅读的理念是抛弃传统的单篇精读中分析过度、微言大义、字斟句酌、过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弊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去理解、质疑和发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既深奥又久远,所以把一首古诗单篇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只是领略了其字面意思,其实根本就没有走进它的意境和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利用有限的知识水平充分地来学,就要巧选古诗词。 如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组古诗词为载体,我们可以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这几首古诗词并在一起,利用不同意象共同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样,结合意境,巧妙地把意象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二、把握主题,创设意境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一节课里读一群古诗词”,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古诗词。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定要摒弃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内容分析式阅读的典型特征。仅仅只有20几个字的古诗词却要条分缕析35分钟,既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能

李白诗歌的分类

[]李白诗歌的 博文收藏 2010-04-14 1636 :: 李白诗歌的 太阳部落写于2010.3.26修订于3.29 恐怕华夏大地上第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物就是李白了。不得知他是否读了一万卷书,但姑且是行走了万里路,他在二十岁的时候游历过成都、峨眉山等地,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出蜀东游,直到42岁入宫当唐玄宗的文学侍从,几年后辞别皇宫又开始了游历生涯,直至62岁去世,难道这么好几十年还走不了万里路吗? 李白以他的豪放乐观著称于世,同样是辞了官,同样是不落红尘,但是他选择了与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不出截然相反的方式,把自己的一生徜徉在名山大川和知己好友间。并且他没有白走,一路上且行且歌,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成为中国诗坛第一人,被世人誉为诗仙。 现存的李白诗集共收有诗歌近千篇。这些诗歌,林林总总,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作为初中生,我们要写以李白为素材的中考作文,要写好这样的作文,就要对李白的诗歌有个大概的、初步的了解。了解李白诗歌的情感走向,由此做出,为写作文做出第一步准备,这正是本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依据写作需要,我们把李白的诗歌分为讴歌山河、乡情友情和言志壮情三个部分。 一、讴歌山河。李白给我们留下的著名的山水诗篇,涌动着壮观的山河,奔放的激情,是源远流长的巨幅画卷。我们看看最简单的,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三十首古诗中就有好多李白那豪放的山水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善于在诗歌中借景抒情、状物言情,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诗歌情感把握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明星学校:锋 【教学目标】 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教学方法】品味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作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1分钟) 诗歌是传情达意的艺术,诗歌的情感主旨就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只有把握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才能称得上真正地读懂了一首诗。所以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希望帮助大家能真正读懂诗歌。 二、研读文本(30分钟)(一)、走进诗歌(5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明确:第一首诗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从题目《悯农》中可以直接看出。“悯”字便是这直接抒情的字眼。《思远人》、《最爱东山晴后雪》中的“思”、“爱”也是这种类型。赏读第二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明确:从“孤灯”“梦难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确切地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寂,这时展示诗歌题目——《闺情》。很容易把握住是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这

是闺怨诗的常见情感。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送蜀客》、《从军行》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送别诗和边塞诗,情感一般是思念或对战争的厌恶。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题目有时直接传递诗人的感情,或者是与某种典型的诗歌题材相联系,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非常有利。 (二)品味诗歌(20分钟) 【文本一】 登高①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渚清沙白鸟飞回③。 无边落木④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⑤,百年⑥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⑦,潦倒新停浊酒杯⑧。【文本二】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③。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④。水落鱼梁浅⑤,天寒梦泽深⑥。羊公碑尚在⑦,读罢泪沾巾。 【文本三】 登飞来峰①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自缘身在最高层⑤。1、看三首诗歌题目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一个“登”字,内容应是登所感。2、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补充篇目】 《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

《群文阅读--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情画意”教学设计一、整体说明: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民族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斧神工、运化天成的伟大造就令人神往。 《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 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期待着古诗教学能从机械、琐碎的经院式讲解中挣脱出来,而导向对古诗意境、内涵的解读。这也是本设计所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设计理念: 以“综合性学习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诗词的内容为经,为一首具体诗词的赏析为纬,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感受诗词独特久远的意境,斟词酌句间独特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五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 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诗的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就能稚声稚气地背诵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当你在幼儿园的愉快生活中,就能够像模像样地吟诵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当你刚跨进小学大门时,就能流畅地背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词独特的语言魅力与经典博大的文化一定让你流连忘返,魂牵梦萦。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轻叩诗歌的大门,去领悟古诗中的“诗情画意”(板题).一起去感受诗词独特的意境和语言文字特有的文化魅力。 二、学习《春夜喜雨》 (一)、读诗文 1、出示《春夜喜雨》

古诗中的童年-群文阅读课例

群文阅读课例 古诗中的童年 榆中县一悟小学董俊荣执教 教学材料: 《舟过安仁》、《所见》、《夜书所见》、《小儿垂钓》、在,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观游鱼》、《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四时田园杂兴(雨后)》、《四时田园杂兴(斗草)》。教学设计: 阅读目标: 在对诗行诵读中感悟童年的美好,在对生活的体味中享受童年的美好,在对学法的总结与亲历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学习古诗《舟过安仁》的内容,再度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再运用此方法自学品读经典诗行里的童真童趣,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天真无邪。 阅读材料准备:PPT课件,自编教材(童年古诗十首)。 阅读活动: 一、述说童年,导入本课内容。 1.谈同学们的童年生活:同学们,你们课余都有哪些活动呢? 有同学说读书,有同学说下棋,还有人说打篮球…… 2.教师述说自己的童年游戏。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都很丰富,可见同学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少年,或读书以增加阅历,或下棋以陶冶情操,或运动以强健体魄……老师小时候也有许多有趣的经历,请大家看老师准备的图片。 教师向学生自己童年的生活画面,然后顺势引出古人在诗中的童年:

3.那么,古人他们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中的童年》,来感受他们的童年。(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读。 1.学习古诗《舟过安仁》,并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品读经典诗行里的童真童趣,背诵积累充满童趣的古诗词。 三、学习《舟过安仁》,初探古诗中的童年。 1.结合注释讲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古诗变成一个古诗讲出来。 2.读准字音,划出节奏用多种方法诵读古诗。 3.试扮两小童,学动作,将他们的想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验古人的“童真童趣”。 4.背诵积累本诗。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说说,遇到一首古诗我们应该怎么去学习呢? 学生根据学学习古诗的经过总结出诵读、讲故事、表演方法,教师板书。 四、学法迁移,群文学习 1.教师出示PPT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其他古诗。 《牧童》、《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所见》《夜书所见》(学生小组内自学、交流) 教师提示: ○1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首诗在组内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然后在组里汇报,以供大家学习。 ○2建议:你在哪些词句中找到了童年?什么样的童年?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 【高考题例】 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㈣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强化练习】 ⒈参考答案:⑴绝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作诗仙。⑵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⑶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⒉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4分)(离散2分,暮春、哀伤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⒊答案: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⒋答案:⑴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⑵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 ⒌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教学教材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江苏省洪泽县中学张宝玉 【高考题例】 ㈠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天津卷)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㈢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㈣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高考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歌群文阅读理解答案

诗歌群文阅读 以下几首小诗都选自诗集《繁星》《春水》,读一读,完成练习。 (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母亲啊!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 (三)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1.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集《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冰心。()(2)这三首诗表达的都是诗人对母亲的爱与思念。()(3)读第三首小诗,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选一选。 (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句诗让我们想象到() A.儿时那令人怀念的景物,那些天真浪漫的快乐时光。 B.儿时与母亲的美好回忆,表达出诗人此时此刻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儿 时的快乐的情感。 (2)“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这句诗() A.把母亲比作春光,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B.把春光比作母亲,体现了春光的温柔。 (3)“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这句诗() A.用万缕柔丝(头发)作比喻,表现出诗人的母亲那数不尽的温柔如丝的 母爱。 B.母亲的头发披在女儿的膝上,表现出母亲的温柔。 3.诵读这些诗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母亲的样子,请你试着用诗的方式表达 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仿写,也可自由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答案 1.(1)√(2)√(3)× 2.(1)B (2)A (3)A 3.林中散步 院中乘凉 溪边浣衣 母亲啊! 餐桌上, 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米饭, 一盘盘芳香诱人的食物 是你赠予我深厚的爱意。

《古诗中儿童生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

《群文议题——古诗中的儿童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五首古诗,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 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2.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是怎样把儿 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童 真的千古名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五首古诗能用 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感受 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是怎样把儿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童真的千古名篇。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快乐。古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会做什么事,爱玩什么游戏?他们会有怎样的乐趣呢?让我们在群诗诵读中积累佳句,在群诗阅读中寻找答案。(板书议题:古诗中的儿童生活) (二)共读一首,打开思路。 1.咱们先来共读第一首古诗。 课件出示:《桑茶坑道中》。 请同学们熟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强调“着”的读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思考:(课件出示) 这首诗最有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古代 的儿童在______(放牛),写出了儿童的______。(悠闲、自在……)你是从哪个字或词感受到的?(眠正着)为什么?你觉得这首 诗还有哪些写法上的好处?(这首古诗前两句写出了天气由雨 变晴,大地由湿变干,溪水由浅变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 然充满了“动”感;第三句写牧童在柳荫下酣睡是“静”,第四 句一头老牛在草地上吃草,吃一会儿又向前走一点,再吃一会 儿,再走一点,越走越远,是东。动静结合。)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带着感情再读这首 诗,看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来看:播放视频《桑 茶坑道中》。(每出一句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 4.小结:欣赏这首小诗,我们不仅醉心于江南原野自然景色的

李白诗歌专题复习及答案

李白诗歌专题复习 九年级班姓名: 热身:看我的 姓名(字、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朝代: 爱好:作诗、饮酒、剑术 性格:豪迈乐观、豁达不羁 理想:“济苍生”、“安社稷” 诗作特色: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豪放。 诗作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感悟诗情 “悟诗情”三大法宝: ①抓住抒情关键句或词;②捕捉诗中描绘的抒情形象:景、物;

“描绘诗境”三大方法: ①景物全,无遗漏;②头脑中展开画面,用文字再现画面; ③描绘景物时要善于修饰(有情、通畅、生动、细致)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⑴ ⑵ 三、赏析名句(任选三句) “赏析名句”的方法步骤:①理解诗句含义(以诗译诗或翻译也可);②点明运用的手法及作用;③表达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① ② ③

二、描绘画面(任选两句) 1.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伴随着诗人远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2.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北城之外,绕城的河水像一条白练汩汩东流。 3. 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江水,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4. 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三、赏析名句(任选三句) 1.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却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痛苦、矛盾心情。 2.这样的夜晚听到一曲《折杨柳》,又有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3.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孤蓬”常常象征着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在这里指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独自一人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 4.这句话的意思是空闲时(像姜太公那样)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像伊尹那样)乘船经过日月旁边;这里运用了姜太公和伊尹被重用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 5.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浮云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群文阅读田园诗组》教学设计

“田园诗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感受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诗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 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当你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就能稚声稚气地背诵出几首古诗了;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猜猜谜语,可与平时猜谜语有点不一样------看图猜古诗,感兴趣吗?出示《咏鹅》《春晓》《小池》《绝句》,生猜,并背诵古诗。背得真好,一幅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 (板书:田园诗组) (二)、了解田园诗

1.那什么是田园诗呢?抽生说。 出示:田园诗是以陶渊明为代表,一般以书写田园生活,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农民劳动以及安逸的隐居生活为主,以表现自己不愿投身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生活的古诗。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诗,被称为田园诗。 (三)学诗古诗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 (1).解诗题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2)知作者(出示作者的资料介绍)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李白诗歌练习题

1 李白诗歌练习题 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出题人:戴藏云 审核:戴藏云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请端正态度,认真思考,谨慎答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对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送别”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结构,使前后语句顺畅自然。(5分)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地面是潮湿的砖铺的,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纸卷帘很灵巧地挂在窗上,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所拟标题必须是对偶句,不超过16个字。(5分) 11月28日,纪念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暨共和国元帅授勋5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与会者深切缅怀了共和国元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所建立的不朽功勋,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以及元帅爱国爱民、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和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学习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正如与会者体会的那样: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再一次了解朱德元帅的生平事迹,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和净化,对于提高我们的精神修养和政治觉悟,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十分有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使之富有哲理性。(6分) 示例:我惊叹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因为那一腔愁情汇成了滔滔不绝的江水。 仿写: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很好看,但妈妈只有一张入场券,她说:“这里有三只盒子,每只盒子的包装纸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入场券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可以赢得入场券去享受视听盛宴啦。” ①红色盒子上写的是:“入场券在这个盒子里。” ②蓝色盒子上写的是:“入场券不在这个盒子里。” ③绿色盒子上写的是:“入场券没有放在红色盒子里。” 你知道入场券在哪个盒子里吗?请分条陈述理由。(5分) (1)结论:入场券放在__________________色盒子里。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考号 姓名

核心素养下的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听了海南华侨中学马青老师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一课后,我获益匪浅。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它博大精深,内容繁杂,而入选课文的诗歌往往受到体制容量的限制,不可能把诗歌文化较为全面地展示给学生,编入教材的诗歌文本,它只是一种文化载体的例子,所以学生仅仅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课堂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花去大量的时间来一篇篇地学习诗歌,这必然要求有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诗歌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也许值得一试。 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她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一样愁字别样情,知人论世明本心”的主题,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带着学生读了阮籍、爆照、李清照这三位诗人的诗歌,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这三位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思考。 一、教师层面 1、转变角色。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先是平等,老师是学习共同体的一员,这就要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只有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踊跃发言,才会出现期待的生成。马老师用她的亲和搭建了和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其次是首席。每个阶段,老师为学生搭建的平台是不一样的。对高中同学而言,帮学生选阅读材料,提供可供选择的议题,这些对他们是必要的帮助。 2、学识须高。 马老师在课堂上对诗人的人生经历、心境作了阶段性总结,体现了深厚、渊博的诗词学养,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清代李沂在《秋星阁诗话》中说“读书非为诗也,而学诗不可不读书。诗须识高,而非读书则识不高;诗须力厚,而非读书则力不厚;诗须学富,而非读书则不富。”带着学生读诗、读一组诗的教师更要有丰厚的底气,只有拥有了丰厚的学识,懂得了诗学的理论,对诗有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素养,才能驾轻就熟地使用和重组诗歌教材,才能机智地处理诗词,才能保持对诗词鉴赏的鲜活感。 二、选文层面 1、给学生选择空间。 在诗歌的群文阅读中,如果教师把所有的任务都安排得很周全,学生就失去了许多实践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学习,只是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已,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应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从课题的提出,到分工搜集资料,到课堂,再到结论的得出,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由学生去完成。尤其是选择读哪些诗,应该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选诗鉴赏,吃吃“自助餐”,教师只是对同学们在解读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予以指导,而不是越殂代疱,包办一切。学生们的创造性以及对诗歌的独到见解有时是让我们惊叹不已的。他们的知识与能力从实践中来,他们的积极性从成功的体验中来。 2、选文要有代表性。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大全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大全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渲染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已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可想而知其严寒。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言外之意指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天的象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五六句紧承前意,突出军旅生活的紧张。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也不言而喻。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就可翻身上马,奋勇出击。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末二句却陡转。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

域国名)王贪财,屡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慷慨激昂,足以振起全篇。这结尾的雄劲有力,得益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首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明月从天山升起。天山虽不靠海,却有横亘在天山上的云海。诗人将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是在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奇而壮观。接下去“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气势比前两句更为广阔。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却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显而易见了。 中间四句是再现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边地烽火不息,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李清照诗词群文阅读

千古第一才女——宋·李清照词一组 李清照,婉约派掌门人,她的温柔善良与多情,她的坚强智慧与沧桑,她写下的带着温度的语言和文字,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率性纯真,爱好广泛而有趣。先来看看她少女时代的一件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瞧,“常记”,经常想起这件事,每一次都忍俊不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涩的、娇憨可爱的李清照。 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她很喜欢喝酒,很多词里都有关于喝酒的文字,让我们再看看那个喝了酒、睡懒觉的调皮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点绛唇·蹴罢秋千》(选背) 十八岁的李清照,第一次见到丈夫赵明诚,把一颗青梅放在鼻尖下,那么娇羞,那么可爱——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婚后,李清照未能天天与丈夫在一起,曾写下许多思念丈夫赵明诚的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两首词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的多愁善感,及对丈夫的刻骨思念,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帘卷西风时的婉约背影。 6. 《夏日绝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